花开锦绣 作者:吱吱(起点高推vip2012-12-04完结)
吕老爷是什么人,心中虽然惊诧不己,但还是答得滴水不漏,修竹家这才放下心来。
“那我就先回去了!”她带三分感慨,三分怅然,三分的伤心地望着傅庭筠,“这也是你的缘份。”
却并不是欢天喜地。
傅庭筠不由的愕然。
她能在生死的关头遇到赵凌,她觉得已是上天的眷顾,为什么在碧竹的眼里却依旧有遗憾呢?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比之年
傅庭筠心中暗暗奇怪,想问问修竹家的是否有碧波家的消息又有些害怕,几次欲言又止,只到送走了修竹家的,这话还是没能问出
转回来的时候,听到谁家噼里啪啦的在放爆竹。
“是谁家娶媳妇还是做寿啊?”郑三娘喃喃地道。
傅庭筠没有放在心上。
第二天,两个婆子过来清扫后罩房,走后,郑三娘来告诉她:“住在厉大人隔壁的大理寺少卿计大人家的二公子中了举人,只等定了名次,就要摆流水席了。”
傅庭筠恍然大悟。
今年是甲戌年,大比。
她突然心中一动。
去年是癸酉年,有乡试。
难道修竹家的欲言又止与这件事有关?
傅庭筠叫了雨微进来说悄悄话:“我记得俞公子的父亲,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督察百官,纠劾百司,要是打听起来,应该很容易吧?”
雨微吓了一大跳,道:“小姐,您待怎地?”语气紧张。
傅庭筠笑道:“我只是有点奇怪修竹家的证实了九爷没有娶妻纳妾为何还是露出些许的憾色而已……”
雨微有些失礼地打断了傅庭筠的话:“纵然如此,小姐不应该去打听才是。要是让赵爷的人知道传到赵爷的耳朵里?”她露出些许的担忧来。
赵凌吗?
傅庭筠想到他对她坦言,自她答应跟着他去张掖后,他就打定主意要和她成亲,这才会对她多了几分亲昵,少了几些许的礼数……那样自信的一个人,应该会不放在心上吧?
想到这里,她心里就甜滋滋的。
“我就是好奇,”傅庭筠反而不太想知道了,“你觉得不妥就算了。”
雨微从小和她一起长大,想到她每次说好奇的时候折腾出来的那些事,不禁觉得头痛,想了想,还是去打听了一下南京丰乐坊俞家的事。
没想到俞家在京都这样的有名,她一问,大家都能七七八八地说上几句。她很快了解到,去年春天,俞家二老爷俞国梁已授文渊阁大学士,升了礼部尚书;大老爷俞国材如今累官至福建布政使;俞家三老爷也出了仕,在浙江绍兴任知府。这都不是让人羡慕的,最让人羡慕的是俞家后继有人,去年秋天,俞家的大公子直隶乡试第一,今年参加廷试,又是第一,而且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大家都在传,俞公子若不是点了状元,定会是探花。
傅庭筠很是意外,笑道:“父亲一直说俞家大公子聪慧,前途无量,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相比之下,赵凌黯然失色。
但愿父亲不会把赵凌和俞公子相比。
又觉得不可太可能。
傅庭筠不由得长长叹了口气。
雨微看了就小心翼翼地加了一句:“不过,听说俞公子去年冬天成亲了!”
傅庭筠一愣。
这么快!
虽然说她是前年七月间传出来的死讯,俞公子去年冬天才成亲,可大户人家议亲,从挑选到议亲到下定,怎么也要年余,何况俞公子是“死”了未婚妻的人,讲究些人家嫁女儿,都会有些忌讳,何况俞公子那里还没有考中会元……
她不禁问:“可知道俞公子娶的是哪家的千金?”
雨微只盼着傅庭筠死心,道:“是江南名儒范大缙范坤的次女。”
那就难怪。
两家知根知底,那俞公子又跟着范坤学习制艺,范坤对自己的这个学生的人品、心性、学识自然了如掌指,俞公子虽然未婚妻“病逝”,但对于范坤来说,想必只是白玉微暇而已。
不过,俞公子又是议亲,又是参加乡试,又是娶妻,又是参加廷试,事情都凑到一块了,他竟然还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可见功夫在平时,真有几分本领!
她不禁关心起殿试来。
到了四月中旬发榜,俞家大公俞德圃俞敬修果然点了状元。
二十一岁的状元郎。
一时间,俞敬修名动大江南北。
可没几天,这件让街头巷尾的人都兴奋的消息就被皇上因病不能上早朝的事而笼罩上了一层阴影,大家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了皇上能否康复,做为皇上唯一的儿子庄王什么时候会被封为太子,前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莫英伯一直是支持庄王继位的,要是庄王继位,不知道现任内阁首辅沈世充还能不能继续做首辅……就是两个来家里做活的粗使婆子,也和郑三娘嘀咕上两句。
傅庭筠倒不关心这些。
皇上只有一个儿子庄王,于情于理都应该他继位才是。而且颖川侯和庄王是连襟,赵凌又在颖川侯麾下,就算龙椅交替,颖川侯就是不升迁,也不会落魄。
她只是担心这件事会影响到赵凌来京都的行程。
加上四喜胡同那边修竹家的来过一次后就再也没有消息。就是四月初八佛生辰,满京都的人都出门赶庙会的日子,傅庭筠派雨微守在傅家胡同◆氆′没守到傅家女眷出门。
她决定想办法见兄长傅庭一面。
如果能说服他,她岂不又多一助力。
赵凌如果走得快,五月就应该到京都了,她不想赵凌为了她的事在父亲面前受委屈。
她写了封信,让雨微在兄长求学的路上递给他。
有客人来拜访。
傅庭筠有些惊讶。
或者是左邻右舍都住的是些官宦之家,他们对庙堂上的风吹草动特别的敏感,先有腾骥卫都指挥使石文彬的夫人做寿,又有新科的进士放榜,现在皇上又病了,大家忙完了祝寿忙着宴请及第的同乡,如今想到庄王继位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根本就没人来她这里走动。
“快请进来!”她放下笔,吩咐郑三娘。
郑三娘有些犹豫:“是大通号的三掌柜。您看,在哪里见好?”
“啊!”傅庭筠难掩震惊之色,“请三掌柜到南房厅堂里坐,让阿森先陪着坐坐我换件衣裳就来。”
南房有六间,一间是门房的,一间开了大门,三间是会外客的厅堂另两间从中砌了个院子,是书房兼内室,多用来给坐馆的先生住或是读书的子弟用。
阿森现在是赵凌的义弟,而且今年也有十一岁了,她安排阿森住在了南房房的书房。
待傅庭筠去的时候,阿森正在问叶三掌柜的伤势如何了,那小模样倒有几分大人的样子了,让傅庭筠微微的笑了起来。
叶三掌柜看见傅庭筠忙站了起来,拱手就要给傅庭筠行礼。
傅庭筠忙拦了:“叶掌柜比我年长,又是我们九爷的的好友,这样多礼,我却是生受不起。”
那叶三掌柜原在外面跑的人,既有细心谨慎的一面,也有大胆豪爽的一面见傅庭筠说的真诚,笑笑作罢,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
两人寒暄着,分主次坐下。
未待傅庭筠问及他的来意,他即道:“我回去后,家里的长辈们觉得我不再合适呆在西北,就让我来了北京,帮着我大哥主持京都这边的生意。我是去年十一月份来的,前两天接到了赵大人的书信,说您到了京都,还说,要是我有空就来你们这边看看,你们这边有什么事,也能照应一二。这不,我一接到信就过来了。”又笑道,“你也不用和我客气,我现在闲着也是闲着来你们这边走动走动,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想必是被叶家的人闲置了。
傅庭筠突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情来:“叶掌柜要是有空,直管来就是。正好吕掌柜也在京都,虽然比不上您管着上千人的驼队,可到底是同行,想必也有话说。”
“傅小姐抬举了,”叶三掌柜笑道,“那都是从前的事了,现我也就是个帮着看看库房的管事而已。”
傅庭筠见他神色间一片坦然,不由暗暗点头,让郑三娘去请了吕掌柜进来,自己和他客气了几句,就回了做正房。
中午,吕掌柜替傅庭筠留了叶掌柜午膳,送走叶掌柜后,吕掌柜进来和傅庭筠商量:“叶掌柜想请我们和他一起做粮食生意,我瞧着,可做。”然后把京都共有多少官宦,各家每年各有多少禄米,每斗禄米换多少新米,叶掌柜和漕运的人关系如何的好等等的分析了一遍,傅庭筠听着,知道是叶掌柜早就调查好了的,今天来只等着说服自己做这桩卖买。
官宦的禄俸有银子也有米绢,称为禄米,通常禄米都是些陈米,官宦人家哪里吃得惯这些,通常会低价把禄米卖给那些粮铺或是接比率把禄米换成新米,这其中的差价惊人。但需要店家有过人的背景,否则,遇到了那些不讲道理的,一比一的换,那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她不由狐疑:“除了我们,叶掌柜还准备邀谁入股?”
“就我们两家。”吕掌柜迟疑了片刻,道,“说本钱不多,就一万两银子。这做生意最忌五五分成,到时候两家意见不和的时候,这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他知道我们刚置了宅子,提出八二入股,他八,我们二……”
如果做得起来,这如同天下掉馅饼的事。
傅庭筠沉吟道:“你可问清楚了,我们这买卖是和叶家做,还是和他做?”
吕掌柜有些踌躇:“是和叶掌柜做。”
他那凭什么做这桩买卖?
傅庭筠没有做声。
吕掌柜老脸一红,道:“要是小姐觉得不行,我就去回了叶掌柜吧!”
“如此甚好。”傅庭筠低声道,“我们可别扯进了叶家的内斗里才好!”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替
很快,傅庭筠就发生自己误会叶三掌柜了。
就在叶三掌柜来拜访她的第二天,在位四十一年的皇上驾崩了,原定于三日后举行的庶吉士朝考暂不举行,依先帝遗嘱,庄王继承大统。
京都城外各寺观为大行皇帝造福冥中的击钟声响彻天地。
礼部会同内阁、翰林院官集议,向嗣皇帝进大行皇帝丧礼仪注,商量国丧的日期,嗣皇帝登极的时间和礼仪,撰写即位诏书,为已故帝、后上尊谥,在京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及命妇着丧衣早晚两次由西华门入宫到思善门外哭临,寻常百姓也都在门前挂上了白帐和白灯笼,一时间,京都的白布、白灯笼都涨了价,甚至出现了有些商铺准备不足而断货的情况。
史家胡同住的多是官宦人家,这种丧礼的气氛就更隆重了。
傅庭筠自然也不能免俗,吩咐郑三夫妻到街上买了白帐回来,又从库房里找了两个旧灯笼出来,和阿森糊了白纸,挂在了门外。
郑三娘回来笑道:“大家都在说,还是四十几年前看见过梓宫发引了,大行皇帝出殡时,要早点去占个位置!”
全然一副看热闹的心态。
傅庭筠失笑。
但也′不过失笑而已。她更关心交给雨微的差事:“怎么?一直没有遇到我哥哥吗?”
雨微点头,眉头皱了起来:“您说,会不会因为大行皇帝殡天,所以少爷暂时放了假啊!不是说,连吉庶士的朝考都取消了吗?”
进士及第,一般多从县丞做起,有的甚至从主薄做起。可要是考中了庶吉士,则不一样了,会留在翰林院观政,并由经验丰富的教习授予各种从政知识,三年后散馆,多分派往六部任主吏或是御史,因为起点高,平步青云的机会大,因而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就是那些散馆时考核不理想的,若有机会外放,最低也是个知府、同知之类的。
不举行庶吉士的朝考,那就等于这一科的进士考没有机会进入翰林院观政。
傅庭筠也听说了。雨微再次提起,她不禁道:“这消息可靠吗?”
“可靠。”雨微道,“听说计家的二少爷卯足了劲准备考个庶吉士光耀门楣,结果朝廷不朝考了,整个人都傻了,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了好几天,还是计夫人劝了又劝,又让管家带着计少爷去西山散了几天心,这才缓过气来。
这就是命运吧?
傅庭筠也不由跟着叹了口气,说起给兄长送信的事:“那就只能再瞅机会了。”
雨微低头应“是”。
郑三娘笑着走了进来:“姑娘,您吩咐我打点的端午节礼,我都准备好了。”
在京都过端午节,傅庭筠除了给辅国公府送去一份厚重的节礼外,还给四喜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