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荣耀_003





凸谰?装甲师在内的装甲部队,还有国防军步兵第157师、第178、第268师、第292师在内的四个步兵师,经过连续10多天的激烈的战斗双方不分胜负。不过俄国人在战斗中重新控制了叶利尼亚的南部地区,这种情况在以往很少见,所以被俄国媒体大肆的宣扬。说是东线战场上第一次大捷云云。)并且最终确定了在该战线的下一步的作战方针。他命令李布,应该将主要的兵力用于伊尔门湖和纳尔瓦之间,继续向列宁格勒方向实施突击,旨在合围该市并且与芬兰军队建立联系。    
  为了保证李布能完成上述的任务,希特勒又将隶属于自己战略预备队中调出了四个步兵师和一个摩托化师(原驻守法国的第22托化师)拨给了李布。同时他还将原来隶属于第2空队的第8航空军一部和第9航空军主力(原来驻守南斯拉夫和地中海战区的该航空军拥有十六个作战联队,各种战机920是仅次于第四航空军的主力空军部队,由于隆美尔已经几乎取得了胜利,所以将该部调到东线)拨给第一航空队。而原来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九集团军的第50军的四个师也就16集团军。    
  而此时李布手中的北方集团军群的力量进一步的加强。现在他的手中已经握有超过德国三分之一的机动部队看,可以说,现在他已经成为了德国最强大的战略集团,而很快李布就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和自己的看法制定了新的进攻计划,他的计划是,将整个北方集团军群分成两个部分,南部将由威廉。包抄列宁格勒,而楚德湖北部的地区则由他亲自率领,他的目标是爱沙尼亚和芬兰湾最后的目标则是列宁格勒。现在李布他已经踌躇满志的准备大干一场了。      
第六部 第一百零二章 爱沙尼亚大捷    
  在爱沙尼亚方向,屈希勒尔大将的第18集团军主力,既和从东线预备队调来的42军的兵力,将彻底的击溃红军的|:军。并且占领其沿岸的港口和岛屿,消除苏联海军波罗的海舰队和空军从海上和空中对德国本土的威胁(自从1941年的6月24开始,苏军开始集中轰炸机对德国的本土进行空袭,一开始德国人认为这是英国人的空袭。但是很快他们发现这是苏联人派出的轰炸机。而且这些飞机大部分都是从波罗的海沿岸的苏联红海军的空军基地飞过来的。和苏联空军落后而缓慢的TB…3比,苏联红海军航空兵装备的PE…2和PE…3速轰炸机对于德国本土的威胁更大,所以,这也是希特勒为什么发动攻击的主要原因。)同时德军还受命攻占楚德湖北面的纳尔瓦(在1864年之前,里曾经建立有要塞。而现在那里已经成为了苏联红海军波罗的海的最重要内湖补给的港口),以便和湖南面的威廉军连成一体。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德意志的荣耀》 第667节                        
  《德意志的荣耀》    第667节  
作者: 盖世太保             
  为此,得到了四个步兵师增援的德军第26军发动了极其势,在817日之前,他们已经连续的攻克了占拉克伟雷和昆达,而将自己的战线推进到芬兰湾的南岸,并且将苏军第8团军成功的切割成两个部分,其中,苏军第11步兵军被迫撤往东部的纳尔瓦地区。而德军部队乘机围攻纳尔瓦。在经过了两天的激烈战斗后,德军第291步兵师终于突入了该城的市中心,这是该是在攻占里加之后取得的又一场重大胜利,不久莱因哈特的装甲部队趁机北上。820,第38兵军在纳尔瓦地区和第18集团军在纳尔瓦地区会和,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连成了一体。    
  红军第8团军的另一个军,第10兵军则向西推到的爱沙尼亚的首都——已经沦为孤城的塔林。而就在815,斯大林宣布塔林为要塞城市。这是他第四次宣布一个城市为要塞(前面三次分别是南方小镇捷尔诺波尔、乌克兰首府基辅和通往莫斯科的重要结点斯摩棱斯克)前面的捷尔诺波尔是丢了(可是这座城市仍然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坚守了十几天)。而后面的两座城市还在处于拉锯战之中。斯大林也希望这座波罗的海的超级海上要塞能够坚持住一段时间,哪怕是十几天也能够让列宁格勒的城区能够加强防御力量。    
  此时在塔林的苏军防御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整个塔林的守军除了第十步兵军之外,这里还有一个旅级的守备队。此外连同波罗的海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和大约由2500名具名组~在内,塔林的守军达到27千人。海军航空兵还拥有85架作战飞机辆坦克。这个数字看上去还算不错。而整个防御外围的阵地也十分的坚固。除了爱沙尼亚原来就修筑的防御阵地之外,此外苏联人还将在占领了这里之后修筑了十坚固的连绵的防御阵地,这其中包括炮兵阵地。机枪巢、反坦克壕沟、连绵的铁丝网和绵密的地雷阵,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到了助手塔林的苏联红海军的波罗的海红旗舰队的支持。这支波罗的海的舰队除了派出了海军陆战队进行城市的防御之外,他们的舰队还提供了强大的炮火支援,除了舰队本身的携带的大炮之外,他们还将使用设立在这里的超级要塞炮进行火力支援(苏联红海军自傲这里设立了24个炮台,这些炮台里面包括专门用来对付巡洋舰的240毫米的超级岸基要塞火炮)。此时,无论是弗洛希洛夫还是斯大林都对苏军能够长时间的坚守塔林充满了信心。因为捷尔诺波尔这个小小的城市还坚守了长达两个多星期。更何况现在的塔林还拥有如此完备的战略防御要地。    
  而屈希勒尔大将很快就对塔林发动了进攻,为此他一共动用了5师。既第42第25461、217步兵师,以及赶来参战的第26军的第278291步兵师,此外还有两个突击工兵旅一个十六个重型炮兵团,总计9万余人。无论是从兵力的数量上还是从装备的质量上都占据绝对的优势,此外,第一航空队也派来的不少的飞机前来参战。  
  但是塔林的红军也不是  
  ,特别是他们在得到了驻泊该地的红海军红旗波罗的强有力的支援。8月18,舰队司令员里面特里布茨海军中将亲自接手了塔林的防务。8月20,德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为了组织他们的步步推进,从那天开始,红旗波罗的海的舰队驻守在塔林的舰队包括基洛夫号重巡洋舰,列宁格勒号驱逐领舰在内的数十艘战舰在塔林的附近海域以大口径火炮猛烈的轰击正在毕竟的德国陆军,海面上的火光烟团一阵阵的闪过,地面上便有无数巨响如同山崩地裂一般的重炮炮弹堡爆裂轰鸣,而正在前进的德军被这种莫名其妙炮弹打得头晕脑胀。这种情况让正在筹划攻击的屈希勒尔大将头痛万分,因为他手中没有足够的超级火炮对付那些披着厚重装甲有着超级火炮的大舰。于是他气急败坏的给德国公海舰队司令官雷德尔帝国元帅打电话。希望他的超级舰队尽快赶过来。    
  不过对于屈希勒尔的请求,德国海军最高指挥官,帝国元帅雷德尔却显得无能为力。因为整个波罗的海海域地区全部都是密集的雷区,很多地方水雷密集的连一艘拖网渔船都无法通过,更何况打排水量达到数万吨的超级战列舰。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为了凑足足够的主力战舰的水兵数量(虽然德国海军的造舰能力得到了相当的恢复。但是对于水兵的培养却十分的缺乏,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防军中海军的比例较少而且海军很多都是技术能力极强的岗位,比如海军的炮手和轮机员等等,这些人都需要拥有较长时间的航海经历,而德国人为了能够迅速的调集大舰所需要的足够的水手只能从原先舰队或者远洋船的船员中筛选)雷德尔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的将原先各个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水手调给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而将大量原本辅助舰支的水手调往巡洋舰和去驱逐舰,这就使得原本人员就不足的扫雷舰分队变得更加的弱小。此外,由于扫雷舰占用了大量小型舰的吨位(《英德条约》规定驱逐舰和辅助舰是同一个单位。)而当时德国人认为扫雷舰和驱逐舰的吨位几乎相同,但是驱逐舰的适应性和多样化要比扫雷舰多得多,所以最终他们决定挤掉大部分的扫雷舰。取而代之的是建造驱逐舰。所以经过这么一折腾。德军的扫雷舰队在开战的时候还十分的弱小。但是其任务的负担却又很重,所以德军在波罗的海的扫雷工作也就缓慢了很多。于是乎,面对这种情况,就算再能干的雷德尔元帅也只能干着急。于是他只能一边命令海军扫雷舰艇加紧行动,一边慢慢的调集舰队。只等波罗的海恢复通航,那么德军的舰队就立刻出动横扫整个波罗的海。    
  在拉多加湖地区,芬兰军队也终于慢慢的向前移动了,他们开始从北面快速的逼向了列宁格勒。此时的曼纳海姆元帅还得到了新的增援(为了能够将曼纳海姆彻底的加入轴心国的战车,希特勒又将三个德国师的指挥官交给了曼纳海姆,此时他一共有用东南集团军和卡累利阿集团军两个集团军,共有14个芬兰师和三个芬兰旅。以及四个德军师(德军第163133、255、319步兵师)。    
  而此时,由于退出了卡累利阿的原北方苏军已经并入了西北方面军,由西北战略方向的总司令统一指挥。而现在他们仍然分成了三个集团军,除了所属的第14集团军仍然在北极摩尔曼斯克方向和:;。威山地集群对峙之外,第7和第23团军都部署在列宁格勒的北面的拉多加湖两岸地区设防,他们总共有11个步兵师和3驻垒地域组成,总兵力约为10万人,在人数上略微处于劣势。    
  其实。虽然在这之前季明和曼纳海姆达成了协议,而且德军也做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姿态。包括希特勒给芬兰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大量德军的加盟,使得曼纳海姆不得不要做出一些姿态。但是,同时他又不能过分的刺激苏联人,毕竟现在芬兰已经动员40多万的军队,只有三百万人的小国来说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曼纳海姆决定用一场有限的攻击来敷衍一下德国人,同时他也自爱对德国人的胜利特别是季明的诺言需要再观望一下。      
第六部 第一百零三章 全线攻击    
  1941年819日,在北面蛰伏许久的芬兰军队终于开始了行动,曼纳海姆向自己麾下的芬兰军队下达了新的命令。让他们结束休整向苏联军队发起新的攻击。按照芬兰军队的计划,他们将沿着拉多加湖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向苏联军队发起攻击。  
  在拉多加湖的西面,芬兰东南集团军群开始慢慢的南下向苏军发起攻击。而他们当面的苏联红军并没有兴趣在这个地区进行抵抗(其实是,由于这里是密林地区,曾经在上次冬季战争中吃过苦头的苏联军队知道,如果在这个地区和芬兰军队战斗的话无疑于自寻死路,再加上苏联军队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多找几个强劲的对手,所以他们十分明智的撤出了战斗)所以,苏军只是边打边撤,并且步步为营既不让芬兰全面的突破自己的阵地。也不让自己的部队陷入和对方交战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芬兰东南集团军的第二军在军长拉迪凯南的指挥下开始进攻红军第23集团军的阵地,820日,经过一天还算激烈的战斗(其实主要是某些地方爆发了营一级的交火)芬兰军队攻占了他们在苏联的第一个重镇——希托拉。而在两天以后,也就是822,另外一个拉多加湖地区的重镇——索尔塔瓦拉。而这座城市的被攻占也表明了苏联在拉多加湖北面地区彻底的沦陷。而苏军的第23集团军则开始向南撤退,821日,在红海军拉多加湖区舰队的帮助下,苏联红军第23集团军开始通过船舶将已经被芬兰人孤立了的拉多加湖西岸地区撤往东岸的卡累利阿地峡南部的苏军驻垒地域。到了823,整个拉多加湖东面的苏军第23集团军的四个师全部的安全的从那里撤了出来(人之所以那么快的能够撤出,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芬兰人放水。)    
  而在拉多加湖的东面,这里的战斗要激烈的多。芬兰卡累利阿集团军的第7军外加三个德国步兵师(德军第319133、255兵师)由芬兰将军海伦格将军指挥,在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之间攻入苏军第7集团军的中心位置,而该集团军内编有苏军第54、71、243、168个步兵师,和一个索尔瓦拉驻垒地域。其人数约为4人,8月19日,芬兰卡累利阿集团的左翼的三个芬兰师向彼得罗扎斯沃兹克方向发起猛烈的进攻,通过一系列战斗,他们成功的突破了苏军精心构筑的阵地,接着在右翼的德军部队也展开了攻击,他们沿着拉多加湖沿岸迂回前进,绕到了苏军的侧翼展开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