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阳草
只有他们两人,一问才知是其余三人留做人质了。于是决定先放李智厚一人,让他回去说知,待另三人都放还时再放高厚天。当下送李智厚下船上岸,约定天亮前再次互换人质。就这样,两下里周折到四更天后,才总算各自归还清楚。
四十六鱼龙变化荷花洲(2)
二
单说宁封祠后,山洞里欢喜韦通等人脱难归来自不必说。之后又谈起丁刚遇难时,韦通为失去一亲密伙伴而伤感一番。燕明凯又给韦通几人检查了伤情,用药治疗,一面将養待可以上路时,好早日离开东平往南归队。
诸事忙乱过,闲下时韦通问起如何搛取得高厚天时,大家便向他讲了这番经过。原来,在商议解救陷入官牢的人员时,不平道人说四月十八娘娘庙的香火会,能在这个机会弄些什么引人的举动,方不会使人生疑。但是,光天昼日怎好下手救人呢?固而想到夜里举动,唯有火光最为醒目;但是平常的一把火,即使再怎样大,也不至使城内军兵倾巢出动。说到这里时,郑鹄一下想起他的一个老熟人,说是这位老人家住范县,当年在京城当个烟花匠,手艺很高,每年正月十五,皇宫里用的这些东西都是由他们作坊制做的。尔今老人六十来岁,回到家乡来养老赋闲,安度晚年了。若是请他能给做些盒子花炮,在夜里放放,这地方的人少见多怪,一准就能引的城兵出来。众人听了这话,都说这法子倒是不错,但只怕一刹之间,影响不大,也是枉然无用。郑鹄说是:让他多做些,做得大一些不就成了吗?众人觉得这话有理;不然还有什么法子呢?于是说定,就让他带一伙伴。带上银两,连夜去找那老人,务必请他帮忙。郑鹄因为当初曾给这老人解过难:那是十二年前的事,这老人整年在京城从艺,这年年底前做完全年的活计,带着整一年的劳金五十两银子回家过年。走到苹县,朝城间的徒骇河边,被从苇苁中窜出的两个歹人劫了银子,並把他缚了手脚要塞进冰窟中灭跡。正在歹徒凿冰窟中,冾好郑鹄从大名回东平经过此处,听到凿冰,以为是乡人凿冰拿鱼。便停脚打招呼观看。那老人在苇苁中听到有人来便大叫救命,歹徒本以为他在苇苁中有人也发觉不了,今见他喊叫,便不顾凿冰提起锹镐奔来要击毕他。郑鹄闻听呼救已大惊,今见此状,便不假思索一步蹿过来拦阻歹徒,谁知只差半步,老人头上已着了一镐。幸好慌急之中击偏了不曾大伤致命。待郑鹄夺过歹徒的镐抡起来斗歹徒时,因为此二人本是乡中赌棍,只因输急而为非作歹,怎么斗得过武功在身的郑鹄,于是不消两合便把二人赶跑。郑鹄顾了救人要紧,便放那两个歹徒自去,回身来看老人,见虽头脸是血,还没伤重,便忙扯下自己身上罩衫给他包了头伤,然后解开手脚,扶起他,问名原委。当说到银两被抢时,两人一看,歹徒忙着凿冰,把银包撂在一旁,被赶跑,自然只顾逃命不敢取包儿了。所以银钱没有损失。
老人带伤,又在属九寒天,郑鹄只好搀扶他到一村庄,入人家儿给他擦洗,包扎了伤处,稍事停顿歇息后,护送他到家。
这老人当时将及五十岁。得救活命,银钱无损,又被如此护持,陪送到家,这一番情谊之感,真可说是天高地厚!一家人自然都感激不已。便留郑鹄在家过年,认了义兄弟。郑鹄临行时,老人再三嘱咐:“往后不管到范县,还是往京城,你都别忘了哥哥。”所以这回遇上这救人的事,郑鹄敢于应承去求他。
郑鹄去后,燕明凯等众人又详细研究了诸般细节步数。此中便想到此举既是赶趁娘娘庙会,就须借点仙气,以便掩饰想不周到的破绽,于是便先有了娘娘神像下荷塘洗浴一节。那乃是燕明杰假扮泥像,制造幻觉;而乡人都有畏神畏鬼的心理,所以夜晚心惊胆战、眼花神错便当真哄传开去。只因有“娘娘显灵”这个小“塾戏”,才使盒子花能成为“仙景”,结果就是如此这般的一个瞒天大谎。
不过,他们的原意是要引的城兵和市民大量出城观看“仙景”,以便乘乱混进城去劫牢。所以把那盒子花一夜比一夜放的精彩,满以为这样,到后头人心便都哄动起来,以便达到了目的。不料想,这一天不平道人又到张志国那里去听消息,交换情况,以便动手之时让张志国给以策应。张志国却告诉道人,他的本家姐夫李智厚来他店铺里闲说话,透漏出:知州高厚天要和他今晚一起乔装去娘娘庙察看仙景的虚实。道人闻言,灵机一动,便和张志国商定:让他今晚也悄悄跟随他那姐夫身后,只别让他姐夫知道。等到那里之后,他们两人在庙里的西南墙角处接头,由张志国暗中把李智厚和高厚天指认给道人,以便如此如此。又告诉张志国,对李智厚的劫持,只是为的给他解除嫌疑,才让他伴州官这一遭,别的不用顾虑。张志国便按所定计划做到底。
当晚,由道人带领燕家二弟兄,三人出手,由张志国暗中指引,劫得高、李二人;郑鹄同三个捻友在荷溏下隐蔽着施放烟花,並驾船接应退归。回到庙上,把原就蒙着眼睛的高、李二人再加一层黑布蒙了,使之不辨昼夜和南北,隔离在宁封祠神殿里,给茅草坐卧。着人轮换看守;並绝断一切人语声,以免后患。这就是此番荷溏“出仙”,救得人来的经过。
解救人之后,因为几个人的刑伤,一时行动不便;又怕官府要访查踪跡,不敢马上行动,只好耐着性子再过几天再上路。这期间,为听外面风声,还由不平道人天天出外“化缘”,把外面得来的消息说给众人。这天道人回来说:“太平天国的北征军,从扬州出发入安徽,一路打来,攻取了滁州、凤阳、怀远、毫州。今已在商丘宋家集把河南巡抚陸应縠打得大败亏输。淮北捻军一路助战;现在这路人马已到了归德了。”
听说捻军参战,郑鹄等众人实在耐不住了,便急于要动身赶往淮北去会合大队。只是韦通等几人身体还差些;留下他们余人先走,又怕路上再有差迟。只得再等两天。好在由于燕明凯的经心治疗,几天后也就大好了。于是便辞别了不平道人。分拨上路南行。
郑鹄、明凯等原欲约不平道人同去淮北,道人说是他已四十多岁的人了,疆场撕杀的事他已不大中用,不如留在这里作些接应,联络事为好。这遍地民众大起义的形势下,必定需要遍地设置交通联络,才能全局活络;所以这交通线人是必不可少的,绝不比提刀上阵容易干。大家觉得这话有理,便辞谢而别了。
郑鹄等一行人,一路上绕关卡,避盘查,行走多日,这一日终于在夏邑地方找到捻党王贯三的人马。说明情况之后,才打听得东平湖来的一支人马现驻扎在韓道口地方。他们便朝那里赶去。果然,在韓道口找到了周炳、付振扬等人。大家说了分别以来的经过情形。韦通、郑鹄又特别讲到在梁山,不平道人如何相帮,和燕家弟兄二人出力救护的话,周炳更加欢喜称谢!
四十六鱼龙变化荷花洲(3)
三
东平这股捻子原都不曾经过阵仗,来到此地之后,虽受当地党人的热情照拂,可是没法与人家共同行动,便着紧加意练兵习战,唯恐将来一遇战事,无以自处。因此,近日来已开始拉队操练之中!虽然这样,但只缺少得力教师,周炳正为此筹谋不得呢。今郑鹄和燕明凯、燕明杰到来,便马上便投入教练人马之中。
付振扬大同会一班人也在着紧教习战场救治的技能,为战争做着准备。
燕明凯到来后,付振扬又拉他来一起教习伤科。付振扬说:“我在外国学的是洋医学,回来后虽也读了一些汉医书籍但还不精熟;再则,我们这里也没有西药和器具;所以还是得以我国的医药来处置眼前的伤病。咱们两个人一起来教习,我教外国的应急救治法,你教‘金镟科’和中医药的施用,这样,完善些;可以随缘就事,因地制宜。救死扶伤是咱们的义务天职,咱把这事办好了,不但对我们一家有用,就是对所有义军都可出力。这从远讲,我们通过行医治病救人,不独联系了各方关系,还趁便向人们宣讲我们的主张,发展我们的事业;从近处讲,咱们长期做客,受人钱粮供养而不能有所作为,怎么可以呢?”
燕明凯十分赞同他的见事,欣然答应了他。回头又向周炳说明了此事,周炳也说:“这样很好”。便不再让明凯教练军兵,只管教医药。
此时,因太平军分兵北伐,经淮北入河南,一路上各地捻军蜂从参战,战斗频繁激烈,因而不断有从战场下来的捻军,太平军的伤兵转到淮北来,付振扬、燕明凯便带领大同会和捻军中学医的众人分头流动着去给予医治,这使各路军兵都大受了益处;並渐渐都派人来跟从付、燕二人的传习班学习应急救治和“金镞”科,用药等法子,以便临时应急之需。这一来,便使得东平南来的这股捻军在各方的眼里都被高看起来,处事另眼相看,对其多加照应,提携,无不周到备至。而付振扬、燕明凯的教医事业也日益扩大开来,捻军,太平军在这淮北地方都有他们的学生。当然,在教医的同时,就以“为什么他们要广开学门”的道理,向学徒们讲明他们是以“大同”为宗旨而行医,教医的。又因此也顺便附带的间杂着宣讲了“大同会”的经义和宗旨。这样,便使得“大同”学说慢慢扩散到各地去了。
付振扬、燕明凯、燕明杰和童国靖、汪仲年等大同会人在日常宣讲“大同道理”中,逐渐归纳,完善了“大同道理”。又经众人一起研究,修订整理成文,编写出一篇称为《大同道理书》的讲章,其中分为:人、国家、帝王、臣辅,大同会,“大同”解等几个章节,内容概要如下:“第一章:人。世界之始:从无生到人生。有了生命之后,又从无极(混沌)到太极(两仪),才有了人类。有了人才有了“事”。世上一切事,都是人的事;没有人就没有“事”。因为人有三种欲望:食欲、性欲、物欲。食欲——养身、活命;性欲——延续后代;物欲——保障前二者。人类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就皆因这“三欲”而起。
“三欲”过度,就是:暴食、荒淫,贪婪。“三欲”不足,就要贫困、绝种、毙命。
“三欲”中,尤以“物欲”为最重要,因为它是决定前二者的基础。试想:一个家资万贯的人,他还会有饿毙和绝种的忧虑吗?一个贫困至极的人,必将要冻饿,绝种、以至毙命。人要满足这“三欲”,靠孤单一人不成,他无法在世上存活,又何况其它!为此,就先要有亲族,其次成部落,从而形成种族。
上古之世,部落林立。各自为满足“物欲”而互相侵夺,攻杀不断;一旦战败,轻则被掳为奴,重则灭族亡种;后果惨烈如此,部族人众哪个不关注呢?这便是所以要爱群体,重种族的原因;又由此而需要出乎类,拨乎萃,足智豪强的人来做首领,以抵御外侵。于是首领便以部族之保护神自居:高居人上,以权驶众,称王称帝,以致成为后世的独夫、暴君。
第二章,国家:人为万物灵;首领之乖滑又甚于万众,故曰:聪明无过于帝王。他积久的享乐,使之知道贪欲无厌,占有无足,而自身又力量有限,于是穷极心智,驭使族众,使之为己所用,使之贡献或为其获取无量数之财富,以供安享。部族之间,小则争夺,大则征战,而每每势众者得乘。于是争王争霸,展土开疆,统豁四海,是为人主,君王;而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王土所居,尽为臣民。这就是国家。
第三章,帝、王:我们中国,燧人,伏羲虞舜等三皇、五帝以下;禹治水有功而受天下,传其子孙。商周皆以伐无道而自立。五霸争强,七雄兼拼;秦统一天下,已招怨深重,又同文同辙,更改积习,使四方怨恨,故人称暴秦。汉以下,魏、晋、五胡、十六国至隋再统一,以至唐宋元明,直至今日,凡有所谓太平之世,无非都是风雨欲来之前或以后的沉闷,真正的太平盛世自古未有!为什么?就是因为“家天下”的缘故。那些“君主”把大好河山,亿万黎庶当成他一人的私产和豢养物。他们为了一己之私,对外则驱使万千生灵赴汤蹈火,征兵差发徭役;对内则深囿成千女子于宫帏之中供一人淫乐;残害众多宦官的人身来供他一人役使;这是他身边的事。至于对待天下百姓饥苦存亡,就更毫不管顾。就是那些称为“开明帝君”的也毫不二致;但是敲剥驱使却毫不容情。这样,天下苍生怎能得以幸福度日,合理做人呢?故而反抗不断,起义无穷,而一旦起义成功,推翻旧王朝,换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