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阳草
毕,劳做休息时,便常常面壁沉思,並于无人时常常暗自抹泪。她和贞美同住一间禅房,二人形同姊妹。长夜谈心事,每当说起身世时便不禁伤感落泪。
她出生在省城,父亲史如坚,是个颇有名气的镖师,长年在外走南闯北,因而结识了许多武林豪俠,富商大贾,亦及其它三教九流的人物,其中也不乏一些不逞之徒。那一年山东地方大肆剿扑捻党,史如坚涉嫌,也被扑进大牢,后来坐实捻党,处斩。婉莲同母亲及一个哥哥,怕受究治株连。便颠连逃亡,向登州地方投奔一门亲戚,在过胶莱河时,不幸翻船落水,母亲、哥哥被淹死;婉莲幸得一位老渔父救起。才得活一命。其时她才十三岁。
老渔父经过询问得知她已再无亲人,又见这孩子可爱,就收留下了。可是他家除老婆儿之外,还有个不成器的儿子。这小子三十来岁了,因为吃、喝、嫖、赌、抽大烟、外加偷鸡摸狗等等行为,所以一直打光棍儿。这会儿老渔父把婉莲领回家,这小子就围前围后的打上了歹主意。老渔父看着光景儿不怀好意,骂了这小子一饨,但是无济于事,他就把婉莲带在船上,走哪带哪儿。那小子气得五雷暴跳,骂他老子“老混蛋,要自己留着小丫头儿亲!”老头儿让他给气得直白楞眼,但也没法子想。后来一琢磨:天长日久把个孩子放在渔船上也不是个长法儿,一是哭哭啼啼碍手碍脚;再也孩子在船上受拘束,时间一长上火生病的岂不毁条小命儿!倒不如找个可靠的人领去養着吧。冾好,那一天海滨县城北观音阁老尼玉清师太出外化缘,打这儿搭船渡河。在船上,玉清和老渔父攀谈中,指着婉莲问:“这是您的孙女吧?”老渔父摇头叹道:“哪里呀!我哪有这份德性擎受起孙子孙女儿的呀!”並说了要给她另找个安穏处所的话。玉清师太听了这番叙说,不由的又仔细打量这小姑娘一番,然后口打佛号道:“无量寿佛!善哉、善哉!尘世汒汒,苦海无边。致使这小小生灵就遭受这般的魔障!生世百年,何时是了?”
老渔父也没全听清她的话,尽管弯下腰去摇橹。这里老尼便拉过婉莲又重新端详一回,只见这孩子头脸端正,眉清目秀,只是两眉之间抽着一道十分显眼的褶痕。一脸愁云,神情呆滞,衣衫、头发有些欠整。见人怯生生的,一言不发。看着,心中便动了一股恻忍之情。老师太看罢,还紧紧拉着婉莲的手,一面在思谋着。过了一会儿,她对老渔父说道:“老施主,听您才说要给这孩子安置个安静的地方儿。贫尼倒有一言,说出来您听听怎样?”
“你就爽快的说吧,我听听。”玉清道:“贫尼是海滨县城北观音阁的住持,化缘到这儿,今听了您老说的这孩子的事,看出来您是个好善的人,一心为她好好活下去打算。只碍着家境不周,才要另给她安置个地方儿,正为这个犯难。这一片善心真真可敬。您这么大年纪的在家人犹能这样,想我这出家之人更该做件善行,神佛菩萨有眼,好让贫尼将来得个善果。所以呀,我有意领她回庙上去抚养着,将来她要愿意,就给我做个徒弟,不愿意就另作安排。这么样,您老可放得心不?”
老渔父没有马上回答,继续闷头摇橹,好一阵儿才说:“到你庙里養着好是好,我也放心;可就有一宗,别让孩子出家。你答应这个就领吧。”停了一停,才又说道:“那么你就问问她。她也十多岁了,该能懂些事啦;她要愿意,就领去吧。我这是实在难哪!但凡有法子,我也留下做个孙女儿。咳!不行啊!”
玉清师太便去问婉莲。婉莲自小儿过的是无忧无虑、娇生惯养,优裕的城里生活,哪里受过这般漂泊无定,寸步难行的罪呢!现在是只要能离开这巴掌大小的破船就好,管它是庙是庵的!她也不懂什么出家不出家是怎么些事,于是就一口答应,要跟老尼去。就这样说她出家吧,她又没落发,说她是俗家吧,又称老尼为师付,还有了贞善这个道号。老尼也年事高迈,没有这份心神来理论她这徒弟是怎么一回事了。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到尔今。
初来庵上,虽然觉得寂寞冷清,但是衣、食、住总算安定了,师傅待她也很和善,所以倒不觉得怎样,只不过闲了时候想起家人家事来忍不住的暗自悲哀,趁师傅出外时偷偷的流泪罢了。日子一久,可就觉出其它许多的不是滋味来了;成日里,师傅外出,剩她一个在庵堂里外扫尘烧香,就怕那些泥像真的活起来,那该有多么吓人哪!所以一到这时,风吹草动都令她浑身发冷、毛发竖立、牙齿打颤。师傅在庵里呢?她年高喜静,跟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有什么好说的呢?所以除了支使婉莲(贞善)扫尘、烧香、提水、背柴、烧斋饭等,之外无的可说了。一个小女孩,这就够寂寞的了。有时师傅还要她跟着学念经,说是“就是不出家,念念观音经也会有好处的。她由于不明白那经文字句,所以一念就觉得头痛。
观音阁离城不很远。平时虽不常有香客,但一年一度的观音庙会却是按时不误的。每年二月十三日是菩萨生日,提前几天就得做准备;买香、纸、蜡烛,做供品、清洗帘帏、打扫积年灰尘。师傅年高,小的受苦,贞善自然责无旁贷,这就使她忙累得几乎要发昏。到了十三这一天,五更未响师傅就叫起她来动手布置里外,日出之前就须站到殿上去念经。香客众多,就等等不一;有勤快的,早早来庵上,听不到鱼、鼓、经咒,那成何体统?倘或施主不高兴了,这一年的香火费用,斋资柴米还谁来管顾?所以这个节骨眼上丝毫也马虎不得!
香客来了:胖老爷、肥太太、阔少爷、娇奶奶,善男信女们一个个作揖、敬香、叩头、礼拜;贞善充作佛前弟子,站立佛前必须做出庄严,肃穆必恭必敬的神态,二目微睁不斜视,两耳恭聆不杂听,心心念向极乐,一个意向敬神明;在这种时候,即使黄蜂入坏,你也不能动摇一下身子。这样,从早到晚,一天下来,除非铁打金刚、泥塑的罗汉;一个血肉身躯,谁又该怎样?当然,还有事后……
二十三婉莲免难落尼庵(2)
二
日复日、年服年,贞善苦熬艰修到了十七岁。人大了些,做事自然是容易了些,可是烦恼的事自然也不误时节——其实她二年前就已初见来潮。这做尼姑是不允许的。她虽然没有落发受戒,但是,“既在佛前站,就是敲罄人”因此师傅就严厉嘱告她:“不许脏着身子去菩萨法座前走动。那样大不敬,菩萨是要怪罪的!”可是每日里晨昏焚香诵咒这门课业又是雷打不动,少一遍不可的。如此一来,这实际上就是逼迫她非决断经信不可。师傅先曾向她传授过“内家功法”来解决这一宗孽累,可是,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收效的,所以她二年多来就一直为此而受煎熬了。
正在此时,玉清师太又从外面收来个小妮子。进庙后给她起个道号就做贞美。她后来慢慢告诉贞善说:她家就在这观音阁十多里处。爹是庄稼人。姐妹兄弟十来个,她占中腰儿。前几年发伤寒,家穷没钱治,再也因为姊妹太多,一个丫头子,死活也不算个啥;真死了,倒少个吃饭的;就是说,爹娘已经把她舍到肚皮外去了。恰巧这时玉清师傅化缘到庄上,听了这事就到她家去结善缘,向她爹娘说:“我们观音阁的菩萨最为灵验,姑娘病成这样,还不去菩萨那儿求求,许个心愿,倘或菩萨开了眼,保佑姑娘好了岂不更好;万一不好,你们也不破费啥。不然,你们这么白白的瞪眼看着让她丢了小命儿,她岂不枉来世上这一遭了”。几句话说得夫妇俩心动,当下弄了一桌粗疏供物,便来庵上许了愿,答应:倘若保佑病好,将来就让她到庵内来伺候菩萨。说来也真灵验,她发了几个昏之后,病还真的好了起来。就这么,一为还愿,二为家里省下一份口活,她被顺水推舟的送来这里。
玉清师太收徒弟,其实也怀这一份私意,原是为了代劳,至于出家不出家这一节她并不在意,因而贞美也与贞善一样也不曾落发受戒,只给起个法号也就算那么回事了。
这么一来,庙里多了个做活儿的人手,贞善也有了同伴,且又两人相处得和气,大家都解了些孤苦寂寞。
贞美入庙后,心中不由的埋怨起爹娘待她无情义,推出家门就不管顾这庙堂日月的清冷了。但她为人开朗、泼辣,每见贞善沉闷不语就来逗她开心;以此两人更显亲近。每日间行同行,作同作,息同息。一两年过去,两人都到了十八九的年岁了。这时候每当往城里置办灯油、香纸、蜡烛、酱醋、油盐等日用什物时,凡尘间那花花世界便给她们以诱惑,路上行人们男双女对,拥儿抱女,这等等形景儿都使她们心潮难平。尤其是贞善,对于所见的一家一户,老少男女团圆欢聚的景象更使她增添一份愁肠。有一次,是在方菲完婚之后,她们俩进城买办什物完毕,顺路来看望方菲,坐了一会儿便辞离回来。当晚无事时,贞美见贞善又在面壁沉思,就凑过来虐语戏逗道:“哎呀,大菩萨,这又怎么啦?又入定啦?还是背诵经文呢呀?”
贞善已经让贞美戏逗惯了,也不怪怀她,便拉她挨在一旁坐下,握过一只手一面轻轻拍着,说:“什么入定不入定的!人家心里怪烦的,你还直劲来打趣!我看你一天到晚就不知个愁!”
贞美抽回手说:“愁什么?有吃有喝有活儿干,就安安生生活着呗!像你这么成天愁这愁那的还愁死了呢!尽是多余的事!”说着,两手上前捧过贞善的脸,直眼盯住她审问道:“告诉我,你又在为什么犯愁?是不是今儿个看了方菲,有家有业,有双有对,那么甜蜜蜜的你就着了魔,拴不住心了?”
贞善没待听到底,就一把推开她的手,嗔怪道:“你瞎说些什么呢!大声小气的,不怕(用手一指对面老师傅的禅房)听着!这些话该是咱们说的吗?”
贞美果然压低了嗓子:“这话怎么样?咱们就不是人啦!你别跟我瞎支吾,你想什么?愁什么?说!”
贞善被逼得没了法儿,就说道:“你这个小疯子!就不让人喘口气儿了!我呀,哎!我的愁处你哪里能知道哇!你有爹有娘和兄弟姊妹一帮子亲人骨肉。你看我呢,不但是一个没有了,还是眼睁睁看着他们没有的!这一宗宗,一件件惨事就在我心里扎了根儿;而眼前又是处在这么个光景儿,你说,以往的、眼前的,哪一点儿能让人不发愁呢?你不明白人家的心思,还尽乱说!”
贞美听她说得如此悲惨,便收敛起轻薄,正色慰解道:“你这倒也是实话。这些事搁在谁身上也欢乐不起来呀!可是我想:过去了的事就算它过去了吧。你说我亲人骨肉一大帮,他们有倒是实在的有,可你看我到眼下不是跟你一样的在这庙里干冷清,有一个人来看看我吗?拉倒吧!有也罢、无也罢,你听我劝,咱俩就全当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就算了,想个法子后半世混得好一点才是正经的。别那么傻了,你只听我的,咱们一个心思往好处混,房檐水还滴破石头呢!你信不信这话?”
贞善微微摇头,含糊说道:“话倒好说;可是咱们那出路在哪呀?整天像雀儿让人关在笼子里似的,给食儿吃饱,活条命就是了,这一辈子的光景不是一眼望不到头吗?咱们要是男人身,或许还有个挣扎;又不是!”贞美听她说得好笑,便又打趣道:“笼里雀儿不是挺好吗,有吃有喝的。”
“有吃有喝?可是你一开笼门它可只想往外跑。宁肯在外面让鹰抓去、猫吃了,饿死冻死也不愿意进笼儿里吃那现成的食儿,你说不是这么个理儿吗?”
贞美听到这儿,就笑噗嗤的斜了她一眼,说:“嘘!行啦!行啦!我的大师兄!绕来绕去说了半天,我给你说明了吧!”说到这儿,就伏过身来扒着贞善的耳边说:“我是个母的,要是个公的和你住在这一个‘笼’儿里,那‘雀儿’大概就不想往外飞了吧?可惜‘又不是’!”
贞善听了,立时红了脸,狠推她一把,悄声骂道:“这个小烂嘴的!一天到晚都想什么来的!你早晚得跟人跑了。明儿趁早再别念那个经了。让菩萨再给你一场大病就好了!省着成天拿我取开心!”
“不开心怎么的!像你那么哭丧着脸成天不开心,小命儿还不快上巴狗儿山了!芝麻丁点小事就难过,一根灯草棍儿也能把你给挡住,动不动就叨咕活的没味儿;我问你,怎么算是活的有味儿,嗯?你说呀?”
“行了行了!我的好师弟,小佛祖!人家跟你闲说说儿,你倒来过我的堂来了!数落了一大堆!还嘿儿哈儿的来跟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