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阳草
“行了行了!我的好师弟,小佛祖!人家跟你闲说说儿,你倒来过我的堂来了!数落了一大堆!还嘿儿哈儿的来跟人要口供,俺不跟你说了!去吧去吧,你自各儿乐去吧!反正我是怎么也没有你那些乐心儿!”
“不成,我往哪儿去!谁让把咱俩弄到一块儿来了!我不能眼看你就这么自个儿折腾自个儿,这么下去你非得疯了、傻了或是死了不可;那,我的佛祖菩萨!叫我再和谁在一起搅合去呢?我那个孤单罪儿该怎么受呀!所以我是不能不管你,是非管不可的了!”说到这儿,她的语气已软下来,上前抱住贞善的双肩,低低颤颤的说:“咱们算是一根藤上的瓜,你苦我也不甜哪!你看我成天嘻嘻哈哈,像似挺乐呵,你拱到我心里看了吗?你那么成天成日像过不去关似的,我若是再那么哭丧丧的,这个小庙堂可就成了一口活棺材了!我才只有装着癫儿,像螃蟹一样,内里无论怎样,外壳儿不能软了,实在也是硬撑架儿就是了。你是人,有心有肝,我也不是木头刻的;二十来岁了,就能没有心事吗?虽说不像你那样没有了亲人,可女儿的心思不能没有哇!咱两先时还小,不懂什么,这会儿都懂得些了吧。所以呀,我可是早想好啦,有那么一天,我是非逃出这个死坟堆子不可。你说我早晚得跟人跑了,就算说对了吧!”
贞善听到这里,一下子反抱住贞美的两臂,愣愣的看了她好久,慢声说:“这哪行呢?别胡说白道了!那么办,庙规不许、菩萨怪罪、人世上咱们也没法呆呀!弄的人不人鬼不鬼的还不如死了的好;干净利索,什么烦恼也不落。咳!那会儿落水,怎么就没和俺娘哥一起淹死呢!”说着,泪水又簌簌的落下来了。
“你这个人哪;真是个死心眼子,把什么都当成真的!别说咱们小蚂蚁样的人儿,那些大官大宦的人物都是不顺溜儿的时候就出家,顺溜儿了就还俗;你没听说书讲古儿的说吗:武则天是皇上,杨贵妃是娘娘,她们先时都当过尼姑,不也都是还俗的吗?神佛不但没贬她们下地狱,还都让出息的没法儿的了;人世上对这个不也都是干瞪眼儿,给人家厥屁股三拜九叩的行大礼呢嘛!她们还俗能行,咱们也没剃头受戒,怕什么?”
贞善一想,她说的也都是实在话,有理的。就松开两手,低头儿沉思着。
贞美又说:“凡事得往开处想,往活处走;走不出去,死了拉倒,也总比愁死强。左右一个死呗!弄到好了就当皇上、当娘娘,也过过快活日子,还比在这个死枢子里憋闷死好呢!”
“你说的倒好,要当真办可就眯了门儿了!”贞善很不相信的说。
“你还别瞧不起人儿。你等着,性急吃不着熟桃子。慢慢来。我看哪(她用手一指老尼那屋)没有多少日子过了。七十来岁,病病怏怏,她一去,还有什么拘管咱们的!万般都怕有心人,只要咱们留心些,遇上合适的节骨眼儿就给它张膀一飞,看他谁还能把咱们一口凉水当药丸吞了不成!”说着,见贞善面色开朗一些,就站起身直对着面,两手合十当胸,笑嘻嘻的说:“无量寿佛,罪过罪过!大菩萨慈悲。恕小徒冒犯。”随后一伸手拉起她道:“来吧,别犯傻了。快去练你那斩赤龙去吧”。
俗话说“山河容易改,禀性最难移”。先天的根性加上后天的遭际,塑就了贞善这么一付脾气。虽经贞美不时的针砭、开导稍为开通了些,但那郁郁寡欢的神情终是不能完全消退。以此,随着岁月的增长,她的面色日渐憔悴起来。那一次在金家经燕明凯给诊脉开方后,虽然服了十来剂药,但病情并不见好转,相反,在神情上倒添了几分愁烦。贞美这个小精灵鬼儿早在一旁看出了端倪。
二十三婉莲免难落尼庵(3)
三
这一晚闲静无事,关门息灯后,二人对坐着时,贞美便含嘲带讽的点化贞善道:“我说大菩萨,常言说‘家有梧桐树能招凤凰来’。我可是看见凤凰啦,正在空中搧乎翅膀哪!它那是在相看梧桐呢呀!要是你这棵梧桐成了枯树桩,那凤凰怕是就招不来了!”
贞善和她两个也嘻逗惯熟了,便不在意的嗔她道:“别又疯疯癫癫瞎说了!”
“这可不是瞎说”贞美一脸正经起来,“我说你呀!成天我只道咱们是贴心贴意的师兄弟儿,原来你还拿我当傻子待呀!要是这么样,你可是要自己害了自己啦。今儿个你跟我说句心里话,这几天你为什么又添了病,茶不思饭不想,脸子黄腊瓢一样难看?我问你,那天在方菲家遇见那个看病郎中,你心里想什么来的?在给你摸脉时,你又想什么来的?回来以后服了这么些药也没见效,你又想什么来的?”
贞善被她这连珠炮似的一溜追问闹得张了两张嘴,随即没吭一声的低下头。
贞美见状,便直追不舍的说道:“我早看明白了你肚子里的话不跟我说,你就是吃倒药铺,病也难好。痛快跟我说了吧,有你的好处!”
贞美的话虽没完全说中贞善的心病,但也点中了一半,但是贞善的这一半心病还是不想吐露,因此就吭吭哧哧半含半露的敷衍道:“你这个小猴儿精!你都看出来了还来问我,非叫我亲口自述干什么?”说到这儿,就一头扑到贞美的胸前了。贞美便抱住她的肩头,嘴巴贴到她的耳边,说:“我说的这些事可都有吗?”贞善不表态,只把贞美的手紧握了一握。贞美便又接下去说“不瞒你说,我也觉着那两个小子是少有的。还听说是燕家庄的。燕家庄的名字可有谁不知道!单说那两个小子人品相貌,我想你就得心动,是吧?”
贞善听她说出这话,便轻轻骂道“死丫头,就会糟蹋人!你不说你自己,倒说我这话!”
贞美也不管她的,只直往下说:“所以我就留了神;你当时那付神气儿、脸色,最丢脸的是摸脉当中你那一声叹息。当时屋里那么些人,连我的脸上都热辣辣的吃不住劲。这么不装脸的形景儿还要瞒人吗?”
贞善这会儿又在流泪了,听着贞美真真假假的数说她,便说道:“你只知说着我,你嘴皮子痛快,死丫头!你哪里知道我的真烦脑哇!不见人还好,那天一见生人,我的滿腔心事都提了起来,可又魔障重重,唉!磨死人,难死人了!我的磨难多会是个了头哟!”
贞美见她话里有话,心里纳闷,便试探着问:“这么说,你这还在瞒着我,不肯说出心里话呀!我这为了你嘴皮都要磨漏了,原来还都是白扯蛋了,是不?”
见贞美真要恼了,贞善便向她说道:“师弟,你别气恼,我都明白你对我的一片苦心,只是,咳!只是,这话……哎!我就都当你说了吧,你听了,可不许告诉师傅。”贞美心中一惊,不知她都有些什么密秘要告诉自己。当下自然是滿口答应了。于是贞善便道出了自己的滿腹心事来。
贞美听了述说之后惊叹道:“哎呀呀!原来是这么回事呀!这你怎么不早说呢?”当下默默思谋了好一会,然后才又说道:“这事我看也不是太难办的,等明儿我去金家跟方菲商议了,只要他们人不走就好办,总有办法的。”说罢又安慰了一番,时已很晚,也就歇下了。次日贞美便来到金家,将贞善的事和方菲说了。晚上自重回来,方菲便把这事当他说了。两个又都叹息一回。当下又商议了步数自重装做不知道此事,只说求明凯到庙上来给看病。于是金家才有这一晚的最后挽留。
这日早饭后,金自重按照前一晚的约定,出城在预定地点同燕家兄弟二人聚齐了。便一起向观音阁而来。
时当盛夏,近一时天气异常炎热,此时太阳虽然才刚刚爬上东南天已把大地烤得热烘烘的了。路上行人尽管都单衣薄衫,袒胸露臂,甚或光赤臂膀,宁肯衫褂搭在肩上,把赤肉暴露于天下,也还是汗津漫漫流涟不已。看那娃娃们,那就干脆老实不客气——打着光腚儿在宅旁篱下、田头河边掏摸他们各自的营生——追蝴蝶、扑蜻蜓、捉鱼摸虾。他们由于干得大有情趣,倒是忘了炎热,这使那些躲在树荫下摇蒲扇的人们赞叹不已。
金自重和燕氏兄弟三个人在乡路走着,自然也躲不过那可爱又可怕的骄阳的曝晒。他们既非田夫更不是娃娃,便不得不装些儿文雅相,所以,虽是炎热也还都要保持些仪容,这就得自己暗自做点儿牺牲了;他们唯一解署法儿就是借谈话以分神。去往观音阁的路程本不太远,只在抬头可见之间,因此几个人就谈论起它来了:燕明杰望着山边那烟树苍茫中的小小观音阁,有所感触的说:“咱们中国人信鬼信神已经信到糊塗的地步了,所以处处滥建庙,什么玉皇庙、天齐庙、关帝庙、娘娘庙、药王庙等等等等,这个那个,简直是数不清;到了佛教传进来以后,这庙就更多的没了边儿了!拜庙的好处没见到,倒是害了那么多的人去出家守庙。和尚、道士、尼姑、头陀、喇嘛、一个个都在那庙里苦修苦炼的打发了一生,谁可看着有哪一个成仙得道的没有?”
明凯道:“都说人为万物之灵,可是这个‘万物之灵’要是糊塗起来,迷上一条道儿就是八条牛也拉不回他来!就说对观音菩萨吧,不但各地方都有她的庙,就是在一些人家里也都供俸着她呢!那些老太太们在自家的案头上放个菩萨龛,每到初一、十五,烧上一炷香,磕上几个头去拜祭她;就是平日里有个大事小情、三灾八难的,也要给她烧香叩头请求她保佑,至于保佑了没有,就谁也不去想了!”
自重含笑道:“老太太的事就没法儿说了。本来人到老了出事就有许多古怪,再加上有事儿的时候她心里一急,又没有别的法子想,这求菩萨不就是最方便,现成儿的法子了吗!所以不灵验也不就是烧香上供的磕头跪拜,又不破费什么。”
明杰一旁嘻笑着点头儿,说:“是了是了!老太太人老了,想事周到——她有事去求菩萨;求人办事,自然是办成了最好;办不成呢,你也不能就恼人家。所以求菩萨不灵验,老太太也不去计较。莫说是老太太,就是谁也不能请人帮助办事,先吃了酒饭或送了礼物,后来事没办成,就能让人把酒食、礼物还回来吗?”说罢,嘿嘿笑起来。
自重见明杰又说趣话,就含笑道:“你这话可不然哪!世上还真有这么干的,不过那结果可是很不好。”
“真有这等事?”明凯、明杰都疑惑的问。
“怎么,你们不信吗?”自重肯定的说“这宗事还就是我们山东人干的;不过这是古年的事了。人们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个陶朱公吧,也就是越王勾践手下忠臣之一的范蠡。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对吧?”
“是啊。那暂在学馆听金爷爷讲史中,听得这个人。”明凯以衣襟煽着风儿说。
“对了,还有访古西施,设美人计等等。”明杰也煞有兴味的说。
“对对。”自重接着说:“范蠡和文种等人一起帮助勾践打败吴王,报了大仇之后,他知道以后将要受勾践的害,就离开越国泛舟海上,后来漂流到了山东,定居在济阳陶山下,改名为朱公。因为居住陶山,便有了陶朱公的称呼。
“范蠡这人做官善治国,不做官善治家。他因为济阳地方四路通达,是个经商买卖的好地方,所以才选在这里定居并大做起商贾买卖来。不到几年,他的买卖就发了大财,达到家财万贯;但他又把这些钱财发给贫寒乡里和亲友,然后再经商做买卖,再发了大财,再分散家财;如此几次。他的名声也就传播得远近皆知,不独当世,还流传到尔今,中国人都知道陶朱公。
“才刚说的送礼又收回的事就出在这位陶朱公家里。陶朱公有三个儿子。一次他的次子去楚国地方经商,因事在那里杀了人,被定成死罪。朱公得知,要派其少子带上百两黄金去往楚国,求一个叫庄子的朋友给设法救人。这时朱公长子闹起来,说是家有长子不用,为什么派少子去办这事!显然这是因为看我无用。一个无用的人还活个什么意思!死了算啦!不然也没脸见人。朱公还是不允,后经妻子劝说:‘咱们为的救一个儿子,现在那一个还没救出来,倒先死了这一个,这怎么好呢!’朱公无法,也就让长子去了。
“长子到楚,按父亲所说,找到庄子,送上百两黄金的礼。庄子答应相帮,但又嘱咐他:千万别说出送礼、求我的事,否则事就办不成了。
“庄子次日去见楚王,说:‘臣近日观天相,我君星辰不好。’楚王惊问:‘那该怎办呢?’庄子说:‘没别法,只有大王多善政,积德祈福,方可解灾。’楚王问:‘那么眼下得从哪下手呢?’庄子说:‘可大赦。’楚王于是发出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