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虎 作者:我爱尖尖(起点2014-01-01完结)





率浅怂布薏涣吮鹑恕?br />   我心里冷笑,是不是我被石抹冒犯,你不便不嫌弃还要尚我,我要感激涕零感恩戴德了?
  我勒住了缰绳,望着远处的山峦,悠悠道:“兄长处处替我着想,倒是让我感激。只是我本平常,因着机缘巧合才有了今日的富贵。兄长大才,又是国之肱骨,我又怎敢高攀?
  兄长都说过了,事情经历得太多,早已是物是人非。玉虎不才有兄长关爱已是万幸,却不敢再想些别的了。
  倒是玉姐姐,一心想与兄长破镜重圆,我虽愚钝,可这种坏人姻缘的事却也不敢做。”
  天色已黑了下来,因此我看不清此时文博的脸色,只是觉得他的城府可真够深的,这一番话说下来,都并未觉得他如何不喜。
  他叹了一声:“玉儿,我这是为着你呀。”
  他这一声“玉儿”叫得情深意切,却听得我冷汗淋漓。
  玉儿,曾经的玉瑶是“玉儿”,如今的玉虎又成了“玉儿”,我倒不知他究竟是情不自禁还是故意的?他也不怕自己弄混了?
  还是他根本从来就是清楚的。他喜欢的不是玉瑶也不是玉虎,而是一个身份尊贵又正值青春,既备受宠爱又能助他仕途、慰他虚荣的女子?
  而这个女子叫“玉儿”,他喜欢的玉儿!
  想到这里,我冷笑一声:“兄长,我是玉虎,不是您的玉儿。您的玉儿在我慕园的后花园里正盼着与您共继前缘呢。
  兄长为我好,我是感激的,只是咱们不是一路人,我便是垫着脚够,怕也够不上。
  兄长的好意,我只能辜负了。”
  文博还要再说什么,却见远远的来了两骑,正是承嗣与尚卿。我不再多言,一打马,跑了过去……
  

百六章 遇静妃
更新时间2013…11…10 21:09:44  字数:2090

 百六章遇静妃
  承嗣向来是个少话的,见我二人并马而来,并不多问,尚卿虽是吃惊,却也只有片刻的迟愣,面上并不带出来。
  只是压低了声音告诉我回城途中皇上曾命人召我说话,后来因未找到,便才做罢。
  我看看天色,已然不早了,这时候再回到城里怕是也不便再入宫,便想着待到明日再去也就是了。
  等到第二日我早早入宫,在御书房等候下早朝的皇上时,却看见了与皇上一同而来的文博。
  文博是皇上的心腹,他们一起来是再平常不过了。
  只是皇上说得话到是有些意思,他道:“真是有缘人,竟又碰上了。”
  有缘人,谁与谁有缘,我与皇上吗?我们本是兄妹,骨血联着呢。皇上与文博吗?他们本是表亲,也离着不远啊。
  我也无暇多想,只道:“听闻昨日皇兄召妹子说话,妹子昨日看着城外景色宜人,便下了车多看了几眼,倒是耽误了皇兄的事。”
  皇上笑道:“无妨,不过是想问问《忠义录》编撰的情况,没找着你,便又命人去找道远,谁知他竟也不在。”
  说到这,皇上看了我一眼,颇是意味深长。
  我心里一紧,忙笑道:“妹子不常出城,不想民间风俗与宫中大不相同,这才偷偷溜出来逛逛,回来时恰遇到孟常待。”
  皇上却是一副了然的样子,他道:“无妨,如今气序晴暖,正是该四处走走才是。”
  今日与皇上说话,我怎么觉得这样别扭?好像每一句话都有所指,每一个笑容里都带着戏谑?
  我想皇上不会是以为我昨日趁着众人不备,与文博私底下偷偷相会,以致于他连人都找不到吧。
  想到这,不由我热汗直流,也没说几句,便匆匆出了御书房。
  回到府里,也不得安静。
  尚卿也以为我昨日是与文博说话,才故意甩了她与承嗣,便对我又是一番语重心长。
  我怎么解释?说我看见了一个似谦父男子就不顾一切追了上去?还是说我如今还对谦父念念不忘?
  有些事,只能自己藏在心里,不足与外人道的。
  我便说只是与文博不期而遇,并不是她想的那样。
  尚卿叹了一口气:“您与孟常待一起入城,并马而驰,连我都以为你们是约好的。便是真如您所说的,只是不期而遇,那别人会这样想吗?”
  听得这话,我笑道:“若是别人倒是让人多想。可我是谁啊,我以前也常扮了男装与士子们吃酒饮宴、郊外雅集,那日我着礼服出现在集贤院时,你也见着了,那些往日与我称兄道弟的士子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无不惊骇。
  任是如此,又有谁说过什么闲话吗?没有,你又何苦杞人忧天呢?”
  说完这话,没过两天,当我去楚园,给太后请安时,却觉得太后对我的态度有些奇怪。
  不是不亲近,也不是冷淡,却夹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儿。其中似有审视,也似有观察。
  真是莫明其妙,我仔细想了想,去年因着谦父的事我是消沉过一段,太后对我有些看法。可后来我用了心思,又慢慢好转了。怎么如今又是这副样子?
  第二日我去宫里看皇后,她对我虽不像太后那样,可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我暗道:这又是怎么了,怎么一个两个的,都是这样,莫不是又有什么事情发生?
  当我满腹狐疑准备从西门出宫时,却在御池边遇到了正在那喂锦鲤的静妃。
  我也静妃并没什么交情,再加上我不爱闲话,她性子又清冷,每回见面不过是几句应酬。
  今日她却拉住了我,长篇大论的说起话来。说着说着便谈论起密州。
  在密州时,我曾在她家住过两日,当时住的便是这位静妃的闺阁。
  说起这些,我倒也心生感慨。便也讲了些王大人如何忠义,王夫人如何贤德,她们姐妹如何贤淑的话。
  不想却触动了静妃的心肠,她道:“若说贤淑,我这算什么?我那妹妹才最是贤德。又孝顺又知礼,性子又讨喜,人长得又好,只可惜命太苦了些,成亲不过一载有余,便没了。
  那样绒团一样的可人,就没了。”
  我见她如此,不勉劝慰,又说到底还有儿子,也算是有后。
  谁知不说还好,一说儿子静妃却是冷笑一声:“我们王家苦就苦在没有儿子,若是有个哥哥兄弟的,妹妹这样去了,怎么也要到孟府问一声。”
  说到这,似觉不妥,便又道:“孟太师与夫人都是极好的人,尤其是孟夫人,十分宽和,二娘子又没有妯娌,一成亲便是长媳,谁不羡慕,谁不敬重?
  却不知怎么的,她原来是多活泼的一个人啊,自成亲后却越发的消沉,就算是有了身子也并不开怀。
  偶尔进宫来看我,眉目间也是轻愁,纵是说些俏皮话,也不过强颜欢笑罢。
  我就纳闷儿,这样的夫家,这样的尊贵,怎么就不欢喜?我还一个劲劝她,要惜福,不要使小性子。她却只是叹气,并不多说。
  如今想来,还是我对她照看得太少了,以致这样年轻轻的就没了。”
  静妃不是那没有分寸的人,今日与我说了这一大篇的话,话里话外只道太师夫人都好,那言下之意,便是文博不好了。
  只是我与孟家的关系她是知晓的,虽没有血缘,可怎么说也是甥舅。俗话说熟不间亲啊,她与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再者,文博好与不好,与我又有什么相干?
  我劝道:“人活着还不就是这样,外面看着好也罢坏也罢,其实只是假象,究竟好不好,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咱们也不好妄加评论。
  好在贤儿有太师与夫人、有常待与娘娘照看着,总是无恙的。”
  静妃叹了一声:“我身在宫中,鞭长莫及,纵是有心,也是无力。太师与夫人年纪也都大了,常待这个年纪不可能不继弦的,若到了那时,只闻新人笑,哪里还顾得了贤儿?
  只是这孟常待看着好,却正像您说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罢,或许看着是清水湾,实则是烂泥塘呢?”
  说罢,便用眼看我。
  我被她看得心里极不舒服,好像,我就是那新人!
  

百七章 见文诚
更新时间2013…11…10 22:40:02  字数:2172

 百七章见文诚
  亲们,我明、后两天要出差,提前更明天的,后天的等到正常上班时补上。
  ----------------------------------------------------------------------------------------------
  在回慕园的路上,我遇到了文诚。
  说是遇,其实是他在路上拦住了我的车马。
  自从谦父出事后,他便一直躲着我,即便是从石抹手里将我救出来,我对他的情义表示了十二分的感激,他也不如从前那样与我亲近。
  今日当街拦住,那定是有事了。
  于是,我们定在申时清风楼相见。
  当我与尚卿一身男子装扮上了清风楼时,文诚已然在雅间里等着了。
  待茶点摆好,不相干的人退出去后,文诚问我:“您可是有意要适兄长?”
  这句话问的突兀,倒让人摸不着头脑。
  见我迟愣,文诚面上倒是一松,又道:“兄长有意要尚长公主。”
  这句我倒是听明白了。
  我忙问他:“二哥,这话从何说起?”
  文诚叹道:“如今临安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连我都听说了,您还问我从何说起?若不是您私下默许了,兄长又怎敢在皇上面前为自己求娶?”
  我霍地立起身:“你说清楚些,谁求娶,求娶谁?”
  文诚见我是真不知,便道:“我也只是听说。兄长既未同父亲商议,也未向姑母求情,直接向皇上求娶。”
  “那皇上怎么说?”
  “皇上很诧异,说他向来守礼,婚姻大事为何要越过长辈自己来求?”
  “然后呢?”
  “然后兄长便说了些您与他两情相悦的话,又说孟氏是外戚,又得皇上重用。于情于理,都不能再尚公主。他也是实在不敢和长辈们张这个口,心里又苦闷。
  若是他自己忍着倒也罢了,只是看不得您日日悲苦,这才斗胆和皇上说。还说皇上是他的君主,却也是他的表弟,表哥有为难事,和表弟说说,心里也痛快些……”
  我看了立在我身边的尚卿一眼,她也是惊诧万分。
  我搓手道:“这话是从何说起,从何说起呀。二哥,别人不知我对李将军如何,你是知道的,我与你兄长更是没有丝毫瓜葛。他这样一来,不是陷我与不义吗?”
  文诚听我这样说,倒是长出了一口气,他道:“我初听这信,也是半信半疑。这才急匆匆来找您。既然您并没有这样的心思,那我也放心了。”
  我忙问文诚:“皇上究竟答没答应?”
  文诚道:“这样大的事,若是亲戚间私下说说也是可行,若真要办起来,莫说皇上为难,就是大臣们,怕也有诸多说辞。皇上又怎么会轻易下定论?”
  我又问:“既然是私下里的话,怎么就传出来了?既然你都知道了,那这临安城中,怕是不知道的人不多吧。”
  文诚一脸的尴尬,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这才道:“兄长想做事,向来都是深思熟虑的,从来不会冲动而为。他既然和皇上提了这事,便是有些把握的,不然也不会如此。”
  后面的话文诚没说,我也明白,他言下之意,是文博有意放出去的消息,有意闹得满城风雨。
  不得不说,先有我二人合力编撰《忠义录》,再有我与他并马回城,如今又有他不顾礼仪自行求娶。在外人眼里,这不是两情相悦是什么,这不是芳心暗许是什么?
  向来老诚持重的孟常待一反常态,对儿女情事如此积极,朝臣们怎么看我不知道,若是放在那些文人士子眼里,定能编上一出有情人几经辗转、几经别离,最后终因着有道明君做主而成眷属的佳话了。
  我看向文诚:“二哥与我说这些,是希望我将错就错适与兄长,还是希望我向皇上表明态度,再择佳婿?”
  文诚面上一红,看了看尚卿,又看了看我。
  尚卿见他如此,便悄悄退了出去。
  他这才道:“我的心意,从来不藏着掖着的,想必您也知道。可您对我只有骨肉的情分,并没有儿女私情。我心中虽苦,可也怨不得谁。后来见您与李将军十分要好,也就不作他想了。
  谁知后来李将军出了事,您又是如此长情的。我是又疼又恨,恨自己没那个本事,护着您,让您开怀。因此也不敢再上前了。
  因是兄长……”
  文诚顿了顿,我明白,子不言父之过,同样,做兄弟的在别人面前说兄长的不是,也不那么光彩。
  文诚迟疑了一会儿,这才又道:“兄长多谋,您性子直爽,本不是一路人,纵是勉强捏在一处,怕也不和美。
  我自知我没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