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美人 作者:独钓长江雪(起点vip2013.06.19完结,重生)
“将军诚意几何?”根本不满意李御的敷衍,王缭作势yù起,眼中却有了一丝笑意。
双眼蓦然睁大,李御直身而起,沉声说道:“御之所望,北驱胡人,南并诸国,问鼎天下,重建礼教,为万世开太平。”
第二百四十一章奇策(一)
第二百四十一章奇策(一)
“御之所望,北驱胡人,南并诸国,问鼎天下,重建礼教,为万世开太平。”
低沉的声音在厅中回荡,雄奇的野望振聋发聩,听得王缭双眼泛光,便是虞庆也是直身而坐,心情激荡。
如果说雄霸天下乃是君王所图,那么一统**便是天下有识之士所望。周朝式微数百年,礼崩乐坏,伦纲失常,天下混沌,有识之士为之痛心。数百年来,无人不为重建礼教而奔波,而经先辈努力,一统**便逐渐成为重建礼教的主流之策,这也是强秦律法严苛,让山东之士畏惧,却依然有士人入秦为官的缘由。为了那留传万世的荣尊,热血盈心、毫不惜身的士者岂会在意那一点点困难。
其实李御是不想说这么出格的话,然则这年头招一些混吃混喝的门客容易,但是招个有真才实学的门客却是很难的,尤其是王缭这样可能有着大背景的士人。加之这些话也闷在李御心中很久了,虽说他希望过的是小富即安的生活,但哪个年轻人心中没有英雄梦,李御自然也不例外。
“将军此言动人心魄,缭敢问将军,如何做方可开万世太平?”李御的话是让人听得很激动,但王缭自不会这么轻易折服,不然他何必费尽心思地上门。
“此路任重而道远,御自要借助先生之力。”对自己有几斤几两,李御可是很清楚的,他没有那些贵族的自傲,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家的缺点。
听了李御直白的话,王缭愣了一下,他还是第一次碰到如此直言自身缺点的贵族。现今的诸国君侯哪个不是意气风发,自认为一统天下之才,而在原本应该傲视天下的李御身上,他竟然看到了如此谦虚的一面。从李御的神态中,王缭可以看出对方毫无做作的诚意,心中的弦难免被触动。
“缭有一策,不知将军敢不敢用?”没有回答李御的问题,王缭直身而坐,正sè问道。
“先生但言?”
“魏国既已言而无信,伏击将军,将军自可正势而击,夺取共城。”知晓了李御归国之时的遭遇,王缭便义愤难当。他向来都信奉以堂堂正正之师,行光明正大之举,即便要战,也要站在正义的这边,行仁义王霸之举,魏国此举,与强盗何异。
“夺取共城?”听到王缭的建言,虞庆不免惊呼一声,和李御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震惊还有一丝难掩的喜悦。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shè以来,兵势rì盛,一度压制秦军不敢过函谷。然则受限于四战之地,却不敢四处开战,浪费了大好良机,不知有多少赵国有识之士为之感叹,其中最让赵国重视的便是西疆和南疆。西疆接壤强秦,乃是赵国防御的重中之重,南疆接壤魏国,加之赵魏之间难以忘怀的世仇,也是赵国防御的重地。
晋阳、上党近二十万大军常年防备秦国不说,中牟十万守军名为护卫邯郸,实为防备魏国。自数十年前邯郸被魏军攻破之后,赵国便被那耻辱深深刻在骨子里,从未忘怀,若不是信陵君和平原君强行结合,打破赵魏两国的僵局,估摸着赵魏之间根本不可能通商互市,也不会有名传千古的窃符救赵。
而共城、孟门乃是魏国北疆重镇,一旦夺取共城,那身后的孟门关便不攻自破,赵国甚至可将南疆防线前推数百里,直达大河。魏国在大河以北的七城三十一县便会轻易落入赵国之手,届时,赵军只需在上党驻军,便可以大河之天险轻易压制魏国,顺带防备强秦,中牟的十万大军可随意调动,让赵国凭添数分战力。
“请教先生?”对于这个提议,李御实在是动心不已。
他想过去齐国那里敲诈一点,也想过让诸国吃个哑巴亏,但是从未想过要打破赵魏现在的僵局,拿下大河以北的土地,这实在是太冒险了,可对赵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只是真的如此做为,无异于与魏国开战,时机对于现在的赵国并不是很有利,甚至是很危险。
“赵国以高都之涅引天下之财,看似急剧壮大,实则忧患其多。即便赵国息兵止戈,也难防诸国觊觎防备之心,若是诸国合议,强取上党之地,想来赵国根本无抵抗之力。如此之地,赵国何需谨慎,只需夺取共城,魏国数百里河山归入赵境,赵国便可凭大河之险安定北疆。西防强秦,东御齐魏,又有上将军震慑西北,赵国便大有可为。”
窝在山里之时,王缭对天下大势依然知之甚详,时常推演局势,此时道来,颇有指点江山之意。在他看来,若是赵国长平之战得利,那天下时局便已落定,可惜赵国战败,秦国也是损伤不小,限于关中之地,依旧难以鼎定天下。
若不是师姐看好赵国,他也觉得赵国君臣未必没有再起之力,王缭的第一目标乃是rì益强盛的秦国。
“敢问贤弟,诸国会否坐看大赵收取大河以北之地?”虞庆追问了一句,经王缭这么一提醒,他也看出了赵国破局的关键。然则这个提议实在是太过冒险,一旦有所闪失,使得山东诸国合力,强秦必会趁势而出函谷,届时赵国四面皆敌,随时会有倾覆之危。
“这便要看将军如何决断?”对自己的策略,王缭有着充分的信心。于他来说,这天下能让他畏惧的不过先祖之流,即便是武安君白起在世,他也有信心正面战之。
“先生,若是要攻取共城,应如何为之?”
眼中闪烁着光芒,李御纠结了一下,便定下了目标。鸟死吊朝天,不死万万年,他又怕什么,魏军敢派兵伏击于他,李御自然也不会客气。以目前的局势,反正失败了对赵国来说也不会有所损失,大好良机错过了就要懊悔终生了。何况看王缭的模样,必有破敌之策,李御也看出了这是王缭对他的考验,如若通过,那他便会多一位肱骨之谋士。
“缭问将军一言,将军是否身带斧钺?”见李御同意了他的计策,王缭的热血一下涌上心头,难言的激动让他的头脑越发清明。
“然也。”听到王缭的问题,李御愣了一下,继而惊愕地看向王缭,口中却没有否认。这斧钺乃是赵王丹密授于他,除了他与赵王丹,并无第三人知晓,而今却被人直点出来,李御的心里不免有些发冷。
第二百四十二章奇策(二)
第二百四十二章奇策(二)
“如此,将军可以斧钺令廉颇大将军驻于孟门,令庞煖将军驻军共城以北,成僵持之势。另向魏王借道,经共地直回邯郸,以迅雷之势,夺取共城,一战可定南疆之患。”
仿佛没有看到李御眼中的震惊,王缭将心中的计策说出,信心十足。对于赵魏两军之间的战力差距,王缭知之甚详,何况失去信陵君和大将晋鄙的魏国,毫无威胁可言。更甚者他非常清楚李御所部的战斗力,完全由赵人组成的部队可是能让秦军为之惊叹的战力,长平之战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若不是白起最后用奇计切断赵军的供给,胜负尤为可知,即便是赵括粮尽之时被迫突围失败,依然让秦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否则秦军完全可趁胜利之势直捣邯郸,拉开定鼎天下的序幕,而不是回师函谷,休养生息。
“好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李御感叹了一声。
没有问王缭具体的cāo作,李御只觉眼前一亮,真是当局者迷啊。夺取共城要的便是一个快字,只要在其余诸国反应过来之前拿下共城,再以强势逼迫孟门魏军撤退,那大河以北之地便会轻易落入赵国版图。届时,赵国大可联合韩。国以大河为界护卫南疆,压力顿减,其余诸国也只能干瞪眼,默认这个事实。
“只怕魏军看出我军之意。”虞庆适时提醒了一句,他可不认为魏国朝中无人,会看不出他们如此明显的意图。既然要向魏国借道,那么魏国戒备肯定不弱,可能会有一番恶战。
“兄长何必在意,被魏国知晓又有何妨,我要的便是让魏国清楚我等之意,却无力回天。想必兄长也知,两月之前,魏王遭墨家钜子魏德刺杀,虽侥幸逃得一命,然则魏德逃出王宫,不知所踪。魏王大怒,严令举国搜捕魏德,并撤墨者守城之责,魏国此时已是混乱不堪。增兵十万于北疆已使魏国无兵可调,即便魏国君臣知晓我军意图,魏王也不敢抽调大梁之兵。”对于魏国是否知晓赵军的图谋,王缭胸有成竹。
以如今魏国大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局势,魏王明知赵军所图,也不可能不顾自身安危而增兵共城,三千墨者可乱国,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至于魏王借不借道,更是一个笑话,此时赵国八万大军直指孟门、共城,本就做了亏心事的魏王没有那个胆量拒绝李御的要求。惹怒了李御,李御直接进攻共城,魏国也只能咽下这口气,单凭一个魏国,已然不是如今赵国的对手,这便是高都石涅的无比财富带来的变化。
向来信奉堂正之策,明处之谋,王缭的计策定得光明正大,直接就告之魏国,他要取共城。魏国知晓了,也只能有心无力,这便是以势压之,以力破之,大家明刀明枪地干一场,而赵魏之间的战力对比让王缭有充足的信心。从中牟而来、驻于共城的三万赵军可是赵军中少有以赵人为主的军团,护卫邯郸的战力可不是唬人的,加上李御所领大军,那共城的十万魏军犹如败絮,不堪一击。
“确是如此。”没想到王缭对魏国的局势如此深知,虞庆点头认可,身在秦营的他也是经李御传达方才知晓魏国大梁之乱。
九月初,名享天下的魏墨钜子魏德于魏王宫赴宴之时,直斥魏王圉荒yin无道,耽于享乐,逼走国之柱石,恐有亡国之危,随即举剑刺杀,失手之后逃出魏王宫,消失于大梁。此事震惊天下,让魏德声望高涨的同时,也让魏王圉名声大跌,在天下之士的心目中成不堪之君。
魏王圉大怒之余,也惊恐于魏德的能量,下令魏国举国彻查墨者,收回墨者负责守城之权。然则魏国三千墨者,三万门徒,朝堂之上与之千丝万缕,纷扰了数月也没有魏德的任何踪迹,让那王位的人坐卧不安。
在抽调了十万大军增兵共城之后,大梁所余不过十万jīng兵,其余之兵尽在边境,根本不敢有所举动。因而,共城和孟门的二十万魏军乃是魏国北疆最后的倚仗,赵国只要有能力解决掉他们,那么数百里沃土便唾手可得。
用李御的话说,那魏墨钜子简直就是一个傻蛋,都要刺杀魏王了,还要光明正大地骂一顿发泄发泄,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意图。若是魏德不声不响便行刺杀,即便是魏王有所防备也可能难逃一劫,谁料会有如此牛叉到傻*的刺客,墨者行事果非常人,让人不得不佩服。
不过这也正合了李御的意,一旦魏王圉过世,那年少的公子增根本掌控不了魏国的局势,在魏国根深蒂固的信陵君便可安然归国,强势接掌魏国。一个强大的魏国可不是赵国想要的,这也是李御令人通过一些渠道提醒魏王的原因,在那一次信陵君府饮宴之后,他就防着这一天了。
“如此,御便为之一搏,还望先生助御一力。”见王缭如此说,李御也没有犹豫,恭敬的俯身辑首,认同了对方的建议。
他就要让天下人知晓,打他李御的主意是要付出代价,而且那代价不是一般人付得起的。齐楚两国暂时还动不了,就先让魏国付出一点代价,想来赵王和赵国臣民都很想看到魏国吃瘪,一吐百年的恶气。
对于其余诸国会不会干涉赵魏之战,王缭没有说,李御也没有问。一个主将总不可能事事让人策划,王缭的计策已是分明,只要李御能在数rì之内夺下共城,那便大局可定。进可攻孟门,退可回中牟,只要上党大军无损,那秦军便不会动,秦军不动,其余诸国不可能为魏国之失与赵国为敌。如今赵国握有高都石涅,大有收拢天下财富之势,这个仗,赵国打得起,内部不稳的魏国却打不起。
“缭必为将军驱使。”见李御同意他的策略,王缭年轻的脸上露出一个笑容,俯身行礼,算是认可自己门客的身份。至于要不要和虞庆一般称呼主公,那是要用时间来证明,他王缭的主公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御与两位先生共商大计。”看到王缭的态度,李御满意不已,就是为了招揽这个门客,去共城逛一圈也是值得的,就当演练演练。
第二百四十三章奇策(三)
第二百四十三章奇策(三)
“母后,赵军借道魏境,不知我齐国如何应对?”恭谨地站在君太后的身后,齐王建说着刚刚得到的消息,却没有说出他自己的猜测。
“王儿,母后老矣,国之大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