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美人 作者:独钓长江雪(起点vip2013.06.19完结,重生)
“母后,赵军借道魏境,不知我齐国如何应对?”恭谨地站在君太后的身后,齐王建说着刚刚得到的消息,却没有说出他自己的猜测。
“王儿,母后老矣,国之大事,你和大臣商议便是。”全神贯注地浇灌着面前的花朵,君太后没有转身,轻轻说了一句,言语中透着一丝疲惫。
“母后,相国以为我齐国应派兵助魏,不可让赵国得逞,不知可否?”习惯了母后的腔调,齐王建说出了他和相国田单讨论的结果,静等母后裁决。
“哦,那其余大臣如何说?”眉毛微微一挑,君太后的手慢了下来。
“儿臣还未与大臣商议。”说起这个,齐王建心里有些揣揣,生怕母后责怪。
“王儿,国之大事,应多与各位大臣商议。众智可谋国,此事应牢记于心。大司行、大司马忠心为国,王儿应多与尔等商议。”听到齐王建的回答,君太后的手顿了顿,说完之后继续浇灌花朵。
“儿臣知晓。母后,不知我齐国是否应救助魏国?”应了一声,齐王建再次问道。在他心里,母后是无所不知的,其余大臣的意见再好也没有他母后的决策好。
“王儿……”
“母后息怒。”看到母后发怒,齐王建连忙俯身告罪。
见齐王建如此不开窍,君王后放下手中的瓢,转身看着自己的儿子。只是看到恭谨文弱的儿子时,到嘴边的嗔怒消失无形,心中叹了口气,她终究还是放不下啊。
“王儿,赵齐本无嫌隙,不应直起战事。如今大赵以高都石涅收拢天下财富,必为诸国所忌。此时尚不明显,等到赵国势大,便为时已晚,万不可让赵军夺取大河以北之地。我齐国不可与赵国明争,王儿可派遣一将率五万jīng兵驻于济水,策应魏国,使其安心对赵。另联合楚燕两国,共同出兵,派遣使臣出使邯郸,息赵国之意。王儿应记住,盟主之位不过一虚名,不可太过在意。此事,王儿应与诸位大臣商议,不可事事问询于我。”
虽然有心让齐王建自己处理,然则心软的君太后依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经乐毅攻齐后,齐国已然衰弱,歌舞升平不过表面之象,天下之士聚拢临淄所为不过稷下学宫之名,齐国根本无大战之力。现今齐国最需要的便是休养生息,厉兵秣马,坐看诸国交战,霸图未必不可期。联合楚燕两国出兵,不过是权宜之计,以大势压迫赵国夺取大河以北之地的意图,遏制赵国膨胀之势。
“儿臣知晓,母后好好歇息,儿臣告退。”听到母后定下计策,齐王建心下一宽,微笑着告退。至于要不要助魏,母后的决定便是他的决定,相国的建议虽好,但以齐国一国之力去对抗赵国,实在是太冒险了,还是联合楚燕两国共同出兵为好,吓唬吓唬赵国就可以了。这兵事,能不战应不战。
看着迈步离去的齐王建,君太后眼中难掩忧虑,想起了和她相逢于患难之时的先王,那意气风发的影子挥之不去。
一阵眩晕感骤然袭来,身子的力气仿佛被抽空,君太后缓缓向后倒去。
“太后,太后……”
思章殿一片混乱之时,得到消息的齐王建快步跑了回来,衣裳凌乱,毫不顾王者之仪,焦急之余不忘派人收全国名医,前来医治君太后,其余之事尽皆抛之脑后。
“嗯。”
听得属下的禀报,田单挥了挥手让其退下,眼神重新回到棋盘之上时有些涣散,继而爆发出一阵强烈的jīng光。压在他身上将近二十年的那个身影即将倒下,田单如释重负的同时,也感到一种莫名的哀伤,还有一种溢满心扉的痛楚。
“成王败寇,本是常事,太过在意,反而不美。”看出田单眼里的挣扎,坐在他对面的老者轻声说了一句。他不知道田单所遇之事,然则看透世间变化的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
如雷声响彻耳际,田单回过神来,直身俯身行礼:“多谢先生教诲。”
“安平君不必多礼,吾不过是随口一言罢了。”笑着摇了摇头,白发白须的老者脸上带着看透世事的沧桑,犹如一位谪仙滞留人间。
“先生一言,胜过单数年之功。”对于眼前的老者,身为齐相的田单没有丝毫不敬,对方可是稷下学宫的祭酒,当世儒家的领袖,也是唯一一个称呼他安平君之人。田单知道,他在对方眼中,最看重的不过是挽齐国之危难的那位田单。
“如若安平君不弃,照看一番斯儿,便是吾之幸。”老者看向一旁站立着的年轻男子,眼中露出慈爱之sè。如若说他看透了世间之事,那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眼前的这位弟子,那是他的jīng神在这世上的延续,也是他发扬儒家之学的希望。
“小先生若是来我齐国,单必以大谏之官相迎。”顺着老者的话,田单火热的眼神注视着那位刚过弱冠的年轻男子。
若是外人听到,必会惊讶万分。要知道大谏之官乃是与大司行、大司田、大司马、大司理同为相国之副,掌管齐国百官之监察、控诉、任免,其权仅次于相国,二人之下,万人之上。
“斯年纪尚小,学艺未jīng,恐负相国美意。”年轻人毫不客气地拒绝了田单的提议,仿佛对眼前的一步登天之路毫不在意。
“如此,单不敢扰小先生之意。若是小先生有意,单必出门以迎。”不知第几次被年轻人拒绝,田单没有丝毫的懊恼,眼中的欣赏之意更浓,一丝淡漠的杀意一闪而过。
“哈哈,安平君切勿动怒,吾之弟子本是如此之xìng,想来吾应多教导其为人处世之学。”大笑数声掩盖了弟子与田单之间的不快,老者手中的白子轻轻落下棋盘,将那一抹忧sè深深掩藏在眼底。
“先生之言过甚,单倒是有一事请教小先生,李御意在共城,我齐国应如何应对?”笑着问了一句,田单将早就准备的疑问提出,只是将赵军换成了李御之名。在田单心中,只有那位年少将军才是他最忌惮之人。
“出兵助魏,联合秦楚燕三国,以势压赵。”听得田单之问,年轻人的眼中泛起浓郁的兴趣,寥寥数言将心中的计策合盘托出。
第二百四十四章齐策(一)
“将军,魏王已同意我军借道。”
“嗯,下令拔营。”
听到军中文事彭邦的禀报,李御放下手中让人头疼的竹简,起身走出帐外,对着清晨冒起的金乌深深吸了口气,将心中的寒冷尽数驱散。
等待了五rì,终于等到了魏国的回应,李御虽有信心认为魏国无法拒绝,然则世事无常,没有结果之前总是让人有些忐忑。若是魏国拒绝,李御还真不敢强行通过魏境,那不是胆量,是找死。
此时,离李御大婚之期尚有十八rì,一切如常。
随着将令下达,整个大营瞬间动了起来,一个个锅灶被收起,一个个营帐被迅速收回放在木轮车上,一队队兵士有条不紊地列队。
看着井然有序的部队,李御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是一个不用讲资历的年代,年未弱冠便统领十万大军甚至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然则这也是一个最讲资历的年代,底下那些爬了一辈子的都尉将校桀骜不驯,对于那些轻易爬到他们头上的贵公子不屑一顾,没有彪悍的战绩想让他们彻底屈服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表面上点头应是,背后使点小拌子是很寻常的事,但一场涉及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的大战,其转折点往往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那位惊采绝艳甚至留下千古佳话的赵括败于长平未必没有这个原因在内。
李御清楚地知道他自己的年龄和资历,虽说他的声望在普通甲士中不低,可那些都是虚的,军中都尉和低层校官却未必买他的账。因而他才另辟蹊径,以利诱之,这也是他在滇国大方分账、在楚国对那些将校买卖楚物无动于衷的原因所在,利益均分才是王道。
从军的初衷本是保家卫国,这是大部分赵人兵士的想法,却掩盖不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养家糊口。尤其是当上校官之后,有了权力,人的yù望会不由自主地膨胀,对于钱财的渴望也会变大,现在的赵军可没有吃空饷的做法,但是克扣一些物资倒卖是最正常不过之事,即便一心为国的廉颇大将军都未能免俗,何况那些个几乎看不到上升希望的都尉。
在军中,只有能让属下看到希望的将军才能得到最大的爱戴,那些希望不外乎升官发财。而赵国对于将军之位控制极为严格,战功升爵倒好说,军中升职却是难之又难,李御只能在财物上打开缺口,目前看来效果着实不错。
“主公(将军)。”
得到消息的虞庆和王缭走了过来,王缭的脸上透露着兴奋之sè,他出山的第一仗便要打响了。特别是在看到李御对军队的强大掌控力后,王缭心中的野望不由自主地膨胀起来,共城便是他王缭最好的舞台。
“两位先生,昨夜歇息可好?”
笑着对两位先生说了一句,对于那共城的十万魏军,李御虽有重视,却没有太过在意,这是他的自信,也是做给麾下的将士看的。将乃兵之魂,无论何时,主将必然要保持胜券在握之势,方可率百战百胜之师。
“善。”
“如此,随本将一观大军之势。”
“诺。”
从邯郸出发到如今进发共城,李御对于两万甲士的掌控已是如指臂使,这也是他对共城之战的自信来源。曾经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的魏之武卒随着秦军甲士的崛起已然没落,没有了那雄心,老虎都成了一只病猫。不过这也幸亏此来滇国的是完全由赵人组成的部队,若是换成那些由外胡和其余诸国之民组成的部队,本质上便区别甚大,那些纯粹是奔着常备军的月俸去的,两者战力根本不可同rì而语,这也是廉颇坐拥近二十万大军却没有进攻不过五万魏军驻守的孟门关之缘由。
在魏王同意赵军借道之后,驻扎在韩。国管城的赵军越过大河,度过少水,往共城方向而去。
与此同时,田单以大司马田辛为将,统领五万jīng兵驰援魏国。君太后病危,齐王建没有心思理会朝政,齐国政事皆由相国田单一言而决,即墨之战后的齐国首次露出其狰狞的爪牙,向天下人宣告齐国依然是那个雄霸东方的齐国。
“兄长,御儿图谋共城,其余诸国恐有责难?”放下手中的酒樽,没有什么心情的赵禹望向西南,忧心忡忡地说道。
“莫要担心,御儿此行,即便有难,不过小疾而已,再不济也可退守中牟。滇国之行太过顺利,我倒想让其余诸国给御儿来次败绩,有我等在,御儿还败得起。”笑着说了一句,赵胜没有怎么担心,他还希望让李御尝尝失败的滋味,打磨打磨方能成不世名帅。
“如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听到赵胜的话,赵禹也不觉点了点头,这未来女婿的路实在是太顺利了一点。若是照此发展下去,一旦遭遇大战,恐有倾覆之危,重蹈当初赵括之覆辙。当初马服君在世之时,不让赵括为将,便是看出其中隐忧,可惜马服君去得太早了。
生逢此时,寄托了王族和将门的希望,李御的路必非寻常,只有在挫折中方可快速成长。即便是王座上的那位,也阻挡不了这些看重李御的大族之决定。
“放心,你现在应和行人商议御儿大婚之事。”现今让赵胜最为关心的便是李御的婚事,这可是关系到他们王族和将门的联姻,也是赵韩两国彻底站在一起的明证。此后,赵韩祸福与共,赵国振兴有望。
“嗯,我这便去查看一番。”有了李御这个纽带,赵禹和赵胜的关系越发亲近,两人之间很是随意。
等赵禹离开,赵胜从袖中拿出一块绢帛,紧紧握着,望向西南的目光带着忧虑。希望李御能度过此劫,之后大赵的未来便是一片光明。
“恭贺王上,李将军图谋共城,大河以北数百里沃土将尽归我大赵,实乃我大赵之幸。”站在**殿中,俊俏的巨鹿侯微笑着恭祝赵王。
“哈哈,李卿之行,赵国之幸,寡人之幸。”听得李御的意图,赵王丹的心情异常开朗。只要夺得共城,魏国大河以北之地将纳入赵国版图,让赵国南疆防线连成一片,一解赵国燃眉之急。
“王上所言甚是,只是……”
“只是如何,巨鹿侯但言无妨。”
“只是邯郸城中有些许微言,恐对李将军无益。”低下头诚惶诚恐地说了一句,赵穆的嘴角翘了起来。
第二百四十五章齐策(二)
“只是邯郸城中有些许微言,恐于李将军无益。”低下头诚惶诚恐地说了一句,赵穆的嘴角翘了起来。
“是何流言?”听到有关李御的事,赵王丹都是异常重视,那可是他未来征战天下的柱石。
“有人言将在外君命可不受,李将军忠心为国,实乃我大赵柱石。”
“此言在理,又如何对李卿无益?”对于这句话,赵王丹可是很认同的。得李御为将之后,赵国形势一片大好,赵王丹数次封君于他,皆被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