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美人 作者:独钓长江雪(起点vip2013.06.19完结,重生)
地找死,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李御觉得以他这个年龄,安安心心地熬着,用点战功换一点金子,闷声发大财才是正理。
“报将军,蔺将军所部已至我部二十里。”
“好,令其守住秦军大营以南,不可放过任何一个秦兵。”
“遵令。”
磁州的三万赵军也已经被李御调动过来,只要蔺坚所部固守南方,经过临时训练过的三万赵军阵势足以令那郑安平不会率军从南面突围,何况李御早已把五百亲卫安排在蔺坚的身边,加上蔺坚的亲卫军足以挡住秦军的突围。李御只要守住西北两面,那这三万秦军就如瓮中之鳖。至于秦军主力王龁所部,那就留给魏楚联军和廉颇大将军来对付了,李御觉得吃下这三万秦军就已经能填饱他的肚子,吃太多可是要被撑破肚皮的。
凌晨之时,李御统领近六万赵军围住了秦军大营,以两倍于敌军围困,要真的让秦军跑了,那李御吃了自己的心都有了。
围困的头天,李御率赵军甲士接连数次打退了秦军向西突围退往武安方向的企图,并率领黑铁jīng骑数次逼近秦军大营,秦军被迫坚守营地,妄求主力前来救援。
在战斗中,李御发现那位俊秀得有小白脸潜质的宦者令还真是一位狠人,每逢战阵都是冲在前面,带领着五千宫卫把秦军一次又一次地逼了回去。不过伤亡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五千宫卫能战之兵不足三千,连他自己都多次受伤,这才真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李御发现之前的他实在是有点上不了场面。
有这么一位宦者令冲锋在前,李御也乐得轻松,他可舍不得让麾下的铁骑再去冲杀,那些可都是死一个就少一个的百战jīng兵。在李御的心里,几千铁甲骑兵早已是他的私有财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带血的功劳还是让这位宦者令拿吧。
冷眼旁观,李御心里对这位宦者令的防备也是越来越深,能对自己这么狠的人不是野心家就是白痴,很显然,这位宦者令不是后者。
郑安平所部被围困的时候,秦军主力已经被魏楚联军和赵军jīng锐击溃,武安一rì而陷,王龁只能带领秦军主力急退数百里,退守汾城。
数rì之间,三国联军急攻汾城。
这个时候,武安君逝去的消息在秦军中蔓延开来,让原本失去锐气的秦军士气彻底跌落谷底。武安君可是秦国的骄傲,他用累累功绩铸就了他无敌的名声,也首次以战神之资走上疆场的神坛,那是秦军士兵们的jīng神支柱。秦军士兵知道,即使他们败了,只要秦国有武安君在,失去的也一定能夺回来,但是他们视若神明的武安君死了,那心中的神坛轰然倒塌,让他们一时间无所适从,再无坚守之心,要不是秦军军法严苛,估计就会出现逃兵了。
趁此良机,三国联军再夜间发动攻城,一举破城。秦国大军被迫放弃了河东之地,退守河西。
秦军的大败传遍诸国,一直没有动静的韩国终于动手了,韩王然以公子闯为将,率军十万进击上党,收复失地。
不到半月,秦军一退再退,赵、魏、楚、韩四国都不会放弃这个压制秦国的大好机会,纷纷出兵夺回各自被秦国占领的郡县,魏军收复河东郡以及安阳,赵军收复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军收复上党郡以及汝南,楚军收复州陵并另有大军趁势灭鲁,尽收鲁地。
没了武安君白起的威胁,四国联军不断打压着秦国,尽量不浪费这四国联盟的优势,尽可能消耗秦军的战力。
十二月底,李御终于等来了从汾城押送过来的秦军降兵,以千金之利诱使他们直入秦军大营传递信息。
“哎。。。传令各将士不得妄动,大开营门。”听到汾城败兵的汇报,郑安平知道自己的这支军队已然没了援兵,武安君身死的消息传来之后,士兵们的斗志会被消磨大半,此时已无力回天。
在武安君逝去的消息传来之后,粮草不济、突围无望的郑安平率部归降,李御看着弃械归降的秦军,心底松了口气。
李御还真的有点怕秦军鱼死网破,那样伤亡绝对不小,还好的是领军将领不是老秦人,还好武安君逝去对秦军士兵的打击超乎想象之外,还好这些秦军刚刚开赴邯郸,并没有那种袍泽阵亡的切身之痛,反抗不会那么激烈。
这个时候,宦者令桓穆带来的五千宫卫能战之兵已不足千五,连领兵都尉都挂了,这还是李御不忍宫卫军全部阵亡,为他分担了大部分的压力。那位宦者令对这个结果却是很满意,他知道这次逼降秦军的大功绝对不会少了他那一份,心里对权位的渴望甚至让他忘了身上的伤痛,jīng神奕奕地领兵回城,一旁的李御见了甚至不难想象那位都尉阵亡是不是也有这位宦者令的功劳。
至此,邯郸之围彻底解除。
第三十三章那位即将名传天下的大商贾
赵王丹十年,秦王稷五十年一月,王龁退守函谷关,齐国以相国田单为将,出兵十万助四国联军。
五国联军合共四十五万,号称六十万叩关函谷,秦国朝野震动,举全国之兵四十万屯兵函谷,天下局势仿佛就会在下一刻彻底变幻。
没有前往函谷关,李御正忙着处理刚刚归降的近三万降军,对于他来说,只有吃到嘴里的才是最有意义。何况他知道五国联军虽然看着唬人,但是各不相属,命令根本统一不了,而函谷关距秦都咸阳不过两百里,秦军必定誓死捍卫,以积蓄多年的秦国国力足以支撑下去。
既然如此,那这次五国联军攻秦也就没有什么意义,最多也就能耗掉秦军一点兵力,让它缓过气的时间长一点。
对于投降的秦军,赵王丹自然不会杀了他们,虽然秦国坑杀了赵国近三十万将士,赵**民对秦国充满了仇恨,但是赵国现在太缺人了,经过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赵国的可战之兵较之全胜时期只剩下了三分之一。
赵王丹经长平之败后沉沦了一阵,不代表他是一个糊涂的君王,他当初也只是初登王位,雄心勃勃要开创不世功业,才不喜廉颇的沉稳守成,改用锐意进取的赵括为将,何况长平之败的责任不全在赵括身上,只能说是秦将白起太妖孽了。之后经过李御的一番开导,赵王丹也从那失落中慢慢走了出来,加上这次大败秦军,他也看到了赵国重新中兴的可能,自然考虑得很是周详。
征询了李御的意见,赵王丹准备把这些秦国降军派往雁门守御匈奴,对于匈奴,赵秦两国有着相同的切肤之痛,此举也不会让秦军降兵太过抵触,顺便可以把雁门守军调一部分回来守卫太原。
为了安抚那些刚刚投降的秦军,赵王丹还封郑安平为武阳君,大赏秦军将领。秦军士兵除了zìyóu稍稍限制外,其余待遇一如赵军,这些很有人文关怀的举措悄然间平息了秦军暴乱的可能。
“尔等如何看守的,竟然让人从眼皮底下溜走。如此,寡人养你等何用?”
李御走进大殿的时候,看见赵王丹正训斥着殿下的一人,那人他倒是认识,是西城守门军士成胥,曾经是他的属下。
“末将拜见王上。”
“李卿请起。”
看到李御过来,赵王丹的怒气稍敛,气得苍白的脸sè好了许多,对着那成胥说道:“现赵国正用人之际,念你曾有战功,功过相抵,此事寡人便不再追究。”
“谢王上不罪之恩。”
跪在地上磕了个头,成胥感激地看了一眼一旁的李御,缓缓退出了大殿。
“李卿,前方战事如何?”等成胥一走,赵王丹就走下台阶拉着李御的手关切地问道。
“王上,五国联军和秦军依然对峙于函谷关,数次小战,各有胜负。”为了能及早知道前方的战事,传信兵几乎一rì一报,首先得到消息的是现今守卫邯郸城的守将李御。以函谷关那险要的地势,易守难攻,根本就容纳不了太多的军队,各国联军只能依次攻城,用人命去试探秦军守关的底限。
“哎,是寡人急躁了。”
每一次,赵王丹都是有点期盼地想着联军能攻破函谷,进军咸阳,去除秦国这个心腹大患。他也知道这是一种奢望,但是依然忍不住每天都询问一下李御。
“王上刚刚为何事发怒?”发觉赵王丹的失落,李御悄悄转移了话题,穷兵黩武可不是一个君王所为,何况现在的赵国百废待兴。
“赢异人逃走了,好像是被一个商人救走的,看守军士公孙乾已经畏罪自杀。”
听到赢异人的名字,李御微微错愕了一下,至于那位商人是谁,他也是知道的,那可是名垂千古的大名人,即将在未来的数十年间名传列国,享誉天下。没想到他顾着战事,还没见到那位战国名人,他就逃出了邯郸,李御不禁有点小小的失望。
“不说这个了,李卿,今rì你跟寡人说说当时是如何从魏营中安然出来?”说了一句,赵王丹也不去想那烦人的事,对他来说,逃走一个秦国质子无关紧要,反正秦军已经被彻底击退,此次的胜利让他重新焕发出了勃勃雄心。刚刚的怒气也只是为邯郸城的防御感到有点愤怒,竟然让一个外国质子如此轻易地逃出邯郸,那有朝一rì刺客也不是能轻易地进来,这才是赵王丹气恼的原因。
“末将遵令。”
“李师,李师。”
李御刚要开始讲,一个稚嫩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太子启拉着公主倩跑了过来,对着赵王丹说了一声:“父王,启儿也来听李师讲故事了。”
“好,启儿和倩儿也一起来听听。”
抱着一对儿女,赵王丹现在俨然是一副慈父的形象,三人一起听着李御说着那惊心动魄的遭遇,几人连王后什么时候来的都不知道。
讲完单人闯魏营,李御停了下来,对一旁的王后行了一礼:“末将拜见王后。”
“将军不必多礼。”
巧妙地避开了一下赵王后要扶起他的手,李御直起身对着一旁的赵王说道:“王上,王后,太子要练功了。”
“好,启儿要听话。”
“嗯。”
和赵王、赵王后说了一声,李御带着太子启和公主倩出去练功了,战事已歇,李御重新担负起来太子师的责任。
不知道怎么回事,赵王丹并没有再给太子启找太子傅,直接让李御一人担起教导太子启的任务,搞得李御这么大的人又要去看那些让人见了便头昏的竹简。不过李御也有对策,在征询了一下赵王的意见之后,他就派人请几位饱学之士轮流给太子启读书认字,他自己只是负责太子启的思想教育和身体锻炼,这样子就轻松多了。
“李将军。”
“巨鹿侯。”
李御正看着太子启和公主倩在那里缓缓打着大学简化版的太极拳,一位身穿华府的俊俏男子走了过来,此人正是赵王身边的宦者令桓穆。
第三十四章巨鹿侯
逼降郑安平所部之后,邯郸的战事便告一段落,除在函谷关的大军外,赵王丹先开始封赏身在邯郸城的一部分将领和功臣。
凭借着逼降三万大军的功劳,桓穆一举入朝。赵王丹原想封桓穆为阳信君,结果被平原君带着群臣顶了回去,赵王丹退而求其次,封桓穆为巨鹿侯,赐姓为赵,赐府邸、财物、封邑。
而功劳甚大的李御辞退了赵王封赐给他的‘武定君’的封号,只是要了一些赏赐,赢得了赵国朝野上下的一片赞誉。
对于李御的谦逊,赵王丹欣赏之余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把整个邯郸城城卫和赵王宫的宫卫都交给了李御统辖,另赐金五千,锦绣千纯,加封邑百户。这也正符合李御的要求,爵位什么都是虚的,还是手中握有枪杆子才是硬道理,那五千金正好让他有点资金去搞搞亲兵,这年头低调赚钱、蒙头发展才是硬道理。
其实作为诸侯王的赵王是没有权力封君的,只有周王室才有资格封君封王,可惜现在周室式微,已然没落,能维持那不大的领土已是万幸,七个大国怎会在意他的态度。原先是偷偷摸摸地外封侯实封君,现在已经是明目张胆了,君位毫无顾忌地加封在功臣身上,只是名义上还是要和周王室报备一下,周王室也只是收下那微乎其微的一点贡品,默认了几个诸侯国的作为。其实在诸侯国来说,君和侯,名异而实同。
对于这位突然跃入权贵阵营的巨鹿侯,李御没有任何的好感,他也隐隐听说了他的发迹生涯,更没有了结交的兴趣。反正只要不惹到他,李御不会有任何的兴趣,如果真惹到他,就是赵王再如何宠信,李御也绝对不会放过。
“李将军,本侯先去见王上了。”
“嗯。”
看到李御只顾着注意太子启他们,丝毫没有和他交谈的兴致,赵穆也不会热脸去贴冷屁股。
走过拐角的时候,赵穆回头看了一下,看向李御的眼里闪过一丝嫉恨的光芒,瞬间隐没,重新变为一个笑容可掬的年轻权贵。
“李师,启儿不喜欢那个人。”打完几个动作,太子启走到李御的身边,对着赵穆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