髑髅之花 作者:司马宣王(晋江银牌推荐高积分2014-09-11完结)





鹿录夜讶恕G胍源宋洌词股砭痈呶灰惨3智逍眩枞魏瓮獾校约氨韧獾懈膳碌哪诓糠至延敫础N也桓仪嵋籽运怠ぞ谩颐堑慕裉煲×勘裙チ说淖蛱旄ひ恍!?br />   伊叙拉单膝下跪,亲吻从修谟足印里捧起的沙粒。这是茹丹人对导师发誓诚心听从的受教礼,他只在一个人面前行过,那便是吉耶梅茨。
  “明天呢?”他问,“那您能看见明天吗?”
  至察者轻轻摇头。银色眼眸望向夜空,像另一片逝海,盛放着千亿公尺之上的群星。
  马经过工地,喷着鼻息停下来。刚好是正午,干活的都去吃饭了,没什么人,伊叙拉撕掉阻碍他呼吸的面幕,大口喘气。目光随意一扫:“小子,你在这啊,倒省下我四处找的工夫。”
  色诺芬趴在原木垛旁边,被地上五花八门的公式和图形包围。伊叙拉歪着脑袋瞧了半晌,以为他是参照吊车画模型,细一看又不像。“什么稀奇古怪的?”
  年轻人抬起红发下一双碧眼。“战车。”他笑盈盈答道。
  “有点创意不行吗?都是火枪火炮的年代了,还弄这几千年前的复古东西……等等?”
  伊叙拉跳下马鞍,抄起一旁板条箱上的其它图纸,眉毛拧了又松,松了又拧,“这是……”
  “取代大象,用来充作炮台的战车。您的父族舍阑,最强的武器不就是背上驮着轻型火铳和弩炮的战象么?机动力、防御力都极为可怖,中程攻击力也罕有敌手。我忍不住胡思乱想它们和大炮组合起来效果会怎样,就弄出这玩意儿的草图。”色诺芬指了指模型,“由数匹马牵引,确保灵活移动,可以承载比蜥炮口径更大一倍的火炮,反正规格到这个份上,就不讲精度,只求片伤了,掌握提前量在疾驰中开炮基本没问题,对于敌方的炮轰,多少也能规避一些。”
  “细节还经不起推敲,想法却非常难得。我后悔答应把你推荐给加赫尔了——来我部队里如何?火器这头野兽太桀骜,没有专门的工程师可驯服不了。”
  色诺芬环视工地。此处原来是座大圣堂,攻城战中被击毁了穹顶,现在正重新整修,准备改造成学校。“我想再多学习几年,”他莞尔,“把昆汀那孩子一并送进去,自己顺便教教书。过去都在疲于奔命,为生存绞尽脑汁,终于可以活得稍微从容一点。啊,说起来,这儿另有位勇士,他的作战才能您肯定会欣赏有加。”
  他朝棚屋那边招呼,正在帮难民劈柴禾的一个青年应声回头。伊叙拉认出那人身边随意码放的一套黑盔黑甲。加赫尔曾提及的名字霎时闪过。
  圣裁军总督军快步走过去,手按胸前,朝那青年欠身。
  “安努孚。”他对这副黑甲的主人印象太深,“帕林死后,是你孤身一人,帮助近两千名反抗军战士突围,又带领他们会合加赫尔,参与哥珊的攻城战。你解救的生命不计其数,为什么功成身退,拒领奖赏?别把英雄的荣誉当成羞辱。我真诚邀请你以指挥官的身份加入第四军,正式为这个新的国家而战。”再多些历练,或许能成为一军统帅也说不定。加赫尔暗中查探过他的出身,鹭谷民兵,还可以给富有进取心的哥珊底层市民、外地人和乡农做个典范——该死,伊叙拉,你竟然也开始考虑起那些东西来了?
  安努孚许久没吭声。即使在沉吟中,他脸廓线条也刚毅如故。
  “感谢您,将军。”他说,“我留在哥珊,是为了寻找一位自己尊重的长辈。他被指控出卖鹭谷并叛逃,有人说,我是他的私生子。”
  伊叙拉并不追问,从对方话里他已听出了结果。
  “直到今天早晨,我遇到帕林身边一个略通内情的亲信,大致才确认我要找的人已经死了。我终于没能亲口向他问明白那些事……不过也好。若他果真背叛,就算是生父,我也会选择杀了他。”
  安努孚放下斧头。“我的马在战斗中跛了。请您借给我一匹。”
  “没问题。去哪?”
  “回一趟鹭谷。那儿有我未婚妻。当时我与全镇为敌,被迫离开镇子,她一定受伤很深。这半年来我始终在犹豫是否该回去见她,今天早晨,一切都想通了。等我那边办妥,就立即赶回来,加入您的麾下。虽然我不知道她是否还住在大柳树旁的老屋里……”迷雾第一次蔽上青年的瞳孔,“甚至不知道……她是否还活着。”
  伊叙拉拍拍他肩膀。
  “我们能知道的东西太少。”白舍阑人说,“纵然是至察者,也看不清我们指缝下紧握的未来。命运聪明地捉弄我们,却又将自己交到愚蠢的我们手中。”他用那只独眼捕捉着风的轨迹。“曾经,我总想继承驭主的遗志,有朝一日要带领族人重返中洲。但现在觉得,把这儿当做家,其实也不错。驭主毕生追求一片能供我们茹丹人自由生活、自由信仰、不受外敌欺凌的土地,在哥珊,在西方的大陆上和白皮肤邻居的屋檐旁边,我想让它成为现实。”
  色诺芬抱着板条箱过来。他们都听见钟声。正在改建的学校前面,是原先的圣多明妮嘉军事学院、现在的教会医院,那里利用损毁的雕像台座简易地竖立起一块纪念碑。没有鲜花,只供献了一柄剑、一张盾,以及早春二月晌午的阳光。医院收养的孩子手挽手,伴随钟声,唱以前达姬雅娜教给他们的歌。
  这是造物的法则:它让愚昧的人活下去。
  并且活得更为长久。
作者有话要说:  “文明是一条有堤岸的河流。河中有时充满了血腥的杀戮、偷盗、喧嚣以及历史学家热衷于记录的事件,而在被忽视的河岸上,人们则在建设家园、倾诉爱情、养育子女、唱歌吟诗以及削木为雕。文明史是发生在河岸上的故事。历史学家是一群悲观者,他们只见河水,不见堤岸。”
  ——威尔·杜兰特,《生活周刊》,1963。10。18
  中秋节快乐!
  

☆、Ⅴ 于无声处(6)终章

作者有话要说:  
  ↑可以先打开,听完正好一并看完^^
  云缇亚在春天将要过去时回到了鹭谷。
  轮子骨碌碌响,碾过雨后松软的泥土。暮春用它独有的花瓣熟透的浓甜味来迎接夏天,这股气息不期而遇,让他想起自己作为第六军书记官跟随贝鲁恒出使西庭回来的另一个暮春,俨然有数千年之远,却又恍如昨日。
  他没有去镇上,找了个借口把修谟安排照料他的僧侣支使到那儿,自己驱动轮椅,沿曲折河岸向林间而行。
  河道转角处,小屋近在眼前了。
  唯一能称得上“家”的地方。
  像夕阳等待地平线那样,他等待着结局。
  屋里没人。
  它已经无法再供人居住。他铺设的屋顶垮了,压倒他做的桌椅。他钉好的篱笆满地横尸。他疏通的水井被拦腰折断的红松堵着。或许看不惯这个空荡荡的家被灰尘浸渐蚕食,不知什么时候,暴风雨夹杂雷电,干脆利落地毁了它。
  毁得就同它认识他之前一般彻底。
  云缇亚将轮椅移到尚且完好的一角屋檐下。在这里,可以望见属于他和爱丝璀德的那道河湾。他俯身洗剪短了的银发,而她用裙子兜起水,一遍遍浇到他头上。
  现在他的头发重新变长了,像只小兽,围着他颈窝。
  薄暮和拂晓静卧在他双臂间。
  他醒着,而它们在做梦。
  他等待那个记忆中已笃定、但他仍愿意为它供奉一丝幻觉的结局。
  夕阳嵌进地平线的身体。四周暗下来。夜枭的鸣声取代了淡黄柳莺的鸣声。星光洄游,如薄雾逆向穿行于河流之上。
  云缇亚张开眼睛。
  “啊,你在这里呀——”
  他听见有人欢快地叫道。但那不过是风,经过阔叶林。
  他发觉自己不管尽多大努力保持清醒,终究还是沉陷梦中。而这个梦,正被死亡的子宫所孕育。
  可以放弃了吗?
  痛苦早已离他远去,它带走呼吸里的温暖,还有时间。
  只剩下疲惫,比他曾战胜过的任何敌人都强大。
  可以松开试图握紧的手了吗?
  薄雾彼端透出极轻极淡的紫罗兰色,淡得就仿佛一个人全身的鲜血,倾入汪洋大海。
  他等的结局依旧没有到来。
  这是最后一次看黎明升起吧。
  他想。
  屋檐后面,乍然,有道微小的光华眨了一眨。
  哦。
  露珠的反光。
  不,不对,那是……
  轮子转动,像趋光的飞虫被吸引过去。屋后空地原有他亲手掘的墓穴,一个对他和爱丝璀德同样重要的人安眠于此。现在,这儿飘摇着绝非磷焰的微光。
  它来自一朵平平无奇的白色小花。
  “高崖百合,春夏两季都开,只能长在贫瘠的土壤里……”
  云缇亚垂手去触摸那花,浑然不觉自己离开了轮椅,摔倒在地。
  原先,石块整齐垒放墓前,无名的白桦树作为墓碑。摧毁小屋的暴风雨也将白桦树连根拔起,泥土像被犁过似地翻开,底下埋葬的遗骸曝露在外。那颗头骨躺着,静静地,如同走完了一生的旅者十分自然地躺下去歇息一样。
  它曾被人大力踩踏过,留下一条裂缝。
  花朵从裂缝间嫩生生地探出来。
  瓣沿有声音坠落。
  坠自他心中,然后才落入他耳中。
  一声。
  又一声。
  “啊,你在这里呀——”
  回头的刹那,整个世界擦亮了。他看见萤火——名叫萤火的狼,眸子碧青明灭,弓起刚劲的背脊。第二眼,它显得比他熟悉的萤火要瘦一圈,眼神也锐利而陌生。年轻的公狼身边,毛色洁白的朝露张大一双乌黑瞳仁,朝他边嗅边叫唤。
  乌黑卷发,洁白衣裙。
  光阴慢条斯理地溯流,他在溪水里梳洗如溪水那么长的头发,全身上下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的女人撑着蕉叶,笑吟吟将一枚篦子递给他。被发丝、蕉叶的脉络和篦子密齿细细筛过的光阴,终于一点一滴,都滋养到那花朵扎根的缝隙中去。
  他的喉咙颤动着。
  “爱……”
  在声带焚烧过后残余的荒芜之地,也开始生长出语言。
  供奉幻觉,然而回报以真实。
  “爱……丝…………”
  你看,时间是可以后退的。即使无法把我们带回过去,它也能圈住我们。所有你以为走过了的路,其实只有一个圆的直径那么长。所有你以为遗失了的事物,终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身边。
  “我爱的人呢?”
  “他们会伫立在生命之河必经的微光中,等待着和你重逢……”
  “我说过,”爱丝璀德双眼清亮,“我们会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翻倒的轮椅旁边,她拥抱他。发肤贴得不能更近。她的黑发与他的银发。他伤痕虬结的浅黑色皮肤与她细腻的白皮肤。
  那是夜与昼。
  而黎明就升起在它们之间。
  

☆、尾声:远空

  当你是生命颤抖的唇上的一句默语,我乃是那唇上的另一句默语。然后生命将我们道出,我们便在追忆昨日、向往明天的颤动中降生、长大。昨日是称臣的死神,明日是冀求的新生。
  ——《先驱者》
  尾声:远空
  我站在这里,向你们讲述那个男人与那个女人的故事。眼前刚好刮来五月的风,将羊群像白色荼蘼花一样绚烂地吹入田野。夏天拖着绿油油的裙裾在自己的筵席上奔跑,泉流、林木以及飞鸟都是它的宾客。我见到浅淡的细埃沉浮,我听到绣眼鸟和蓝腹山雀的鸣唱,它们受阳光催促,去邀请更多的人来赴这场盛会。这是曼特裘一世的时代结束后的第十年,夏依二十五岁,我十九岁。我们的国度至今没有名字,从异国人给她的熙熙攘攘的称号中挤出来,走上十个夏天用青草为她铺成的大道,走向前方的悠长季节。
  而我站在这里,站在她的脚印当中,向你们讲述那个男人与那个女人的故事。
  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们两人。十年间,我和夏依六次返回鹭谷,等着我们的都是尚有余温的小屋。门口的园圃才锄过土,采摘下来的蔬果放在盆里还很新鲜,床铺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唯独人不在。
  他俩的事我们只能从鹭谷镇上居民的闲聊中知悉。天气晴好的早晨或傍晚,山丘上常常有个白衣黑发的女人,用轮椅推着一个男人漫步。那男人不能行走,面目全非,但十分安静。女人不时低下头和他说话。谁也没想过要接近他们。当他们交谈时,风会起舞,替他们抹去周围的声音。
  狼跟在他们身后。
  鹭谷林区依然有狼。它们人畜无害,只捕食林子里各种小动物,偶尔聚集起来围猎糟蹋庄稼地的山猪和熊。镇民们再次习惯了与这些野兽和平共处,将它们同重新组建的民兵队一并视为镇子的保护者。
  我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