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刘备轻吸一口气:“所谓唇亡而齿寒,荆州一亡,曹操下一步必然进攻江东孙氏,这一点孙仲谋那小子不会不明白,所以他先前才会派鲁子敬来试探你我。而江东国富军强,带甲之众不下十万,既是如此,那我们何不趁势结此强援,借江东之兵以抗曹贼呢。”
刘备终于洋洋洒洒的说出了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此刻,刘封的心情却紧张起来,他深陷于阴影中的目光悄悄的扫向了刘琦,心怀不安的等待着他的回应。
沉默片刻之后,刘琦猛然拍案,铁青着脸道:“此计断不可行!”
第十八章借刀杀人
感谢官笙兄的打赏。
刘琦表情决然,仿佛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被刘琦强硬的否决了动议,刘备平和的表情并未因此而改变,甚至双眼还微微一眯,浮现出一抹笑容,那笑容的含义,就像是一个大人在听了小孩子荒唐的话语后,不以为然的表现。
只是,他态度平静的同时,却伸手拿起了茶杯,气定神闲的送往嘴边。站在身后的刘备,能清楚的看到刘备手背上的青筋在隐隐的涌动,毫无疑问,那是愤怒之下隐而不发之势。
按照事先的约定,刘备会以摔杯为号,暗令自己动手发难,将刘琦一举擒下。在眼前气氛下,刘备的这个举动,无异是一个即将发难的危险信号。
刘封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暗暗紧握拳头,掌心隐约已生汗热。
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自己亲自动手,将那个曾经为自己挡了一箭的恩人擒下,而刘琦到时又将以何等震惊与悲愤的眼神来注视自己。
这一幕,刘封实在不想看到。即使是为了生存,恩将仇报也从来不符合他做事的原则。
不过,刘封的担心多余了一点,刘备显然并没有打算马上动手,他只是浅饮一口茶,以掩饰被刘琦一口否决的尴尬。
放下杯后,刘备笑问道:“贤侄,能告诉叔父你反对的理由吗?”
“叔父久居荆州,应该知道江东与我荆州乃世仇,当年那孙坚不自量,结果死在我军箭下,孙策和孙权两兄弟十余年来,一直以为父报仇为名,不断的攻打荆州,就连黄孝先也被他们所害。如此不共戴天之仇,我们怎能与之联手!”
刘琦言辞激愤,仿佛一提起江东孙氏就满腔的怨气。
刘备耐心的听完了刘琦的抱怨,两撇胡子微微垂下,流露出几分感叹之色:“刘孙两家之间的恩仇,叔父岂会不知。不过贤侄也应该明白,事有轻重缓急之分,眼下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生存下去,夺还荆襄的基业,否则如何能对得起景升在天之灵。为了这份重担,我们是不是该先将过往的仇恨暂时放下呢。”
当刘备说这番话时,刘封不由暗暗点头:他这说词真是高明啊,搬出刘表来压刘琦,把跟仇人联手,巧妙的转换成了为父尽孝的责任,恩,这个台阶搭得好,子德呀,你就顺着梯子下来吧。
刘琦激愤的表情稍有缓解,因亢奋而胀得通红的脸庞逐渐恢复正常,不过那依旧凝聚如刃的剑眉,却表明他并未完全被刘备说动。
“叔父所说也许在理,可是叔父有没有想过,孙氏有虎狼之心,如果我们将江东军引入荆州,一旦击退曹操这个强敌,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他们极有可能趁机对我们下手。以江东水师之强,恐怕这个敌人比曹操还要可怕,到时候我们岂不成了前门拒虎,后门引狼,自掘了坟墓呀。”
‘刘琦的判断力还是挺准的,曹操是虎,孙权是狼,历史证明,孙权这头条狼对荆州这个家门口的猎物,从来就不曾放弃过。’
刘封暗暗赞赏刘琦的同时,刘备已将茶杯再次拿起,这一次他的表情不再那么平和,眼色边的鱼尾纹在隐隐波动,刘封隐约已能感,近在咫尺的这具躯体上,一种前所未有的杀气正在悄然弥漫。
许褚的杀气如狂啸的北风,明目张胆。赵云的杀气则如漫天霜雪,飘逸却绝寒。关羽的杀气,则如巍然而立的泰山,孤绝的存在,随时都给人一种压顶而来的压迫感。
而刘备的那种杀气,却与任何人都大不相同。
仿佛是阳光普照下的汪洋大海,海上风云浪静,云淡而风轻,航行在其上的人,丝毫没有一点恐惧,而在海面之下,暗流却在汹涌而动,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破海而出,滔天的巨浪轻易的就可以吞噬掉海面上的一切。
一种暗藏于平静之下,却能令人窒息的强烈压迫感,这就是刘封现在的感受。
额头,一滴冷汗悄然滚落,阴影掩盖住了刘封焦虑的表情,几步之外的刘琦丝毫没意识到,他那亲切仁慈的叔父,此刻心中在酝酿着何等的凶意。
“所以说,我们绝不能冒险跟孙氏合作,我还是那句话,只要我们叔侄齐心,拼死而战,我相信一定会有奇迹发生。”浑然不觉凶险将至的刘琦,眼见刘备默不做声,以为是被自己的说动,用更加慷慨的腔调表达着自己的决毅。
“把身家性命,只寄托在奇迹上吗?”刘备低沉一语,手背上的青筋陡然如树藤般突起。
刘封知道,刘备的容忍已达极限,他要动手了。
形势,一触即发。
刘备的手微微抬起,已经有摔杯的迹象。那根紧崩在刘封心中的钢丝,似乎已达到极限,眼看着就要崩断。
蓦然间,刘封的脑海中闪现一道灵光。
“父亲,茶凉了,再添些热的吧。”他突然上前,拿起炉上的茶壶,为刘备举起的杯中倒入一股温热的清茶。
一丝诧异从刘备的眼中一闪即逝,他看了刘封一眼,只得将抬起的手又缩了回去。
刘封又提着壶走到刘琦跟前,边为他添茶边笑道:“兄长,其实父亲的这条借刀杀人的计策,实际上有一石二鸟之用。”
身后的刘备眉头微凝,眼中闪过一抹茫然之色。刘封这突然的举动本就打乱了他的计划,忽然又提起的什么“一石二鸟之用”,更是让刘备狐疑不解。眼瞧着养子不按写好的剧本来演戏,刘备一时间不知该如何配合,只好假做不知的在那里品起了茶。
“什么一石二鸟之计,阿封你说清楚点?”不知内情的刘琦,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刘封嘴角斜扬,浮现出一抹鬼谋深算的笑:“父亲联手江东,只不过是想借孙氏之兵以抗曹操。江东有水军之利,曹操兵力占优,两家势必会杀得难解难分,纵然哪家得胜,也必是一场惨胜。”
吞了口唾沫,他接着道:“到时若曹操胜,则我们正可以逸待劳,趁机击溃久战疲惫的曹军,北上收复荆襄。而若江东军胜,那我们就抢先反戈一击,一举击垮江东主力。到时候汉江间无人再是我们的敌手,无论是收复荆襄,还是东战孙氏,我们都占尽上风。这才是父亲这招借刀杀人的真正高明之处呀。”
第十九章夏口
身后的刘备,深陷的眼眶中,分明闪过一丝惊奇的目光。
刘封洋洋洒洒之时,虽然背对着刘备,但依然感觉得到刘备心中的那份意外。
这个身体原先的那个主人,素以勇武刚烈著称,虽算不上当世名将,但也称得上是一员优秀的将领,但在政治机谋上却相当的幼稚。如今年纪轻轻的刘封,却能说出这样一大通深谋远虑的计策,虽然刘备很快就听出其中的疏漏之处,但仍然感到十分的惊讶。
其实刘封也不愿过多的表现,尤其是在刘备面前,但刘琦于他有救命之恩,他实在不愿在这样的场合来个恩将仇报,他的出手,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刘封当然也知道自己那所谓“一石二鸟”,听起来很美妙,但其实却存在着极大的漏洞,那就是忽略了江东智慧。
以孙权的谋略,就算会同他们合作,也绝计不会百分之百的对他们这个盟友放心,又岂会轻易留给他们反戈一击的机会呢。
这个漏洞,刘备看得出来,刘封心知肚明,但蒙在鼓里的刘琦毕竟智谋稍逊一筹,在听过刘封这一席分析后,表情顿时变得亢奋起来,眉宇间闪动着跃跃欲试的激动。
看来话已奏效,刘封便走回刘备身后,小心谨慎道:“儿方才只是妄自揣测了一下父亲的用意,父亲谋略超群,儿若是哪里揣测错了,还请父亲见谅。”
刘备微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双眼重新眯成了一条缝,手指轻抚着两撇胡须,笑呵呵道:“阿封所说,正合为父心意。贤侄,这其实才是叔父真正的用意,这下你应该放心了吧。”
刘琦不再多想,欣然道:“既然叔父早有这般妙算,侄儿我怎么还会反对,一切都依叔父就是。”
刘备暗松了一口气,侧眼回望刘封一眼,目光中闪过一抹赞许,接着便道:“好,贤侄想通了就好,那叔父马上就通知孔明先生,令他与鲁子敬迅速联系,尽快促成两家联盟的大计。”
叔侄二人谈罢正事,又忆了一番旧事,耗了一个多时辰,刘备才以军务在身为由起身告辞。
刘琦非要亲自送刘备上小船,但刘备却以他身上有伤为由,坚决的推辞,刘琦执拗不过叔父对他的关怀,只好送刘备到舱外。
刘封这个做儿子的,当然得把父亲一直送上走舸,临别之际,刘备低声问道:“封儿,方才那一番话,可是元直教你说的吗?”
如果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刘封当然乐得于在父亲面前展现自己的才智,赢得父亲的赏识和赞许,但刘封很清楚自己尴尬的身份,不容许他这么做。
眼下的张扬虽然可暂时获得刘备的青睐,但那也是因为阿斗还没有长大,刘备连自己的未来都一片渺茫,自然就不会无聊到去担心他这个养子会威胁到亲生骨肉。
但刘封却深知其中的利害,如今既然刘备这么问了,正好还合了刘封的心意,他顺势答道:“正是徐先生所教,他还说这话若是由父亲亲口说来,不如由我旁敲侧击更有效果。今日一直为准备这次会面,倒是忘了跟父亲先说一声。”
“原来如此。”
刘备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失望,仿佛在说:果然不出我所料,你小小年纪,又如何能想出那样的话。
“好好养伤,顺便要照顾好你的那子德兄长。”刘备说到“照顾”二字时,特意的加重了语气,这所谓的“照顾”,说白了就是让他监视刘琦。
刘封会意,拱手道:“儿明白,也请父亲保重身份。”
“我知道。”
刘备轻拍了拍他肩膀,投以鼓励的目光之后,转身上了小船,很快就离舰而去。
目送着那一叶扁舟离去,回头之时,江风徐徐而来,刘封忽然感到背上一阵的透心凉,这时他才发现,方才暗流涌动之时,自己竟是出了一身的冷汗。
………………
一天之后,大军顺利抵达夏口水域。
江夏郡乃荆州最东端一郡,其治所原本为沙羡,后来江东军击杀黄祖,刘琦就任江夏太守后,为避江东兵锋,便将治所迁治夏口。
夏口城位于汉水以东,长江以北,坐落于两条大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既是江汉平原顺汉东出的大门,又是东南扬州溯江西入必夺之要塞,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刘琦移驻夏口之后,广收败兵,将他们重新整编训练,同时修筑加固夏口城,更延江口修建了规模庞大的水寨。
“终于到夏口了。”
战舰徐答的驶入水港,远望着旌旗飘扬,船只进出川流不息的港口,还有那更远处,城廓轮廓巍然隐现的夏口城,黄月眉流露出安心的表情。
刘封微微笑道:“呆会进了港之后,月眉小姐就可以和黄公团聚了。”
“嗯,也不知父亲他是否安好。”黄月眉既欣慰又有些担心,毕竟汉津之变发生的突然,混乱中跟父亲他们失散,后来虽然打听到他们无事,但几日未见,不免心生关切。
一盏茶之后,战舰终于抵达了港口。远远便瞧见栈桥上人头跃动,除了军士之外,还挤了不少平民,多半是在寻找汉津之溃后失散的亲人。
战船靠岸,刘封骑马怀拢着黄月眉走下栈桥,怀中的她紧蹙着秀眉,一双黑漆漆大眼睛四下张望,搜寻着亲人的影子。忽然间,她眉开眼笑,纤纤玉指指向侧前方:“大公子,父亲在那边。”
顺着她的指向望去,在栈桥尽头,刘封看到了黄承彦,还有身边搀扶着他的那年轻妇人黄月英。
驱马穿过人群,刘封抢先下马,再将黄月眉扶下。她一下马就提着裙襟奔向了父亲那里,一家人团圆相见,彼此间自是激动欣慰。
刘封牵着战马随后上前,向着黄家父女微微一拱手:“见过黄公。”
眼前的黄承彦,面颊消瘦,眼眼细长,薄薄的嘴唇与下巴上挂着几缕稀疏的胡须,虽曾几番见面,但刘封总觉着这个老者身上像是蒙了一层灰色的薄雾,那种奇特的气质,不知为何,总是令刘封想到处于阴冷环境中的蜈蚣。
“若非当时大公子相救,月眉就没命来和父亲姐姐团聚了。”黄月眉回望着刘封,眼眸中流露着感激。
黄承彦并未表现出感恩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