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一语,无言。
孙尚香心头微微一颤,背后涌上一丝寒意。
刘封说得没错,他的那位二兄孙权,根本就是一个无情冷血之人,自己在他眼中,本就只是一个可以换取利益的筹码而已,向这样一个人去求情,根本就是徒劳无功。
这一点,孙尚香岂能不知。
但是,如今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夫君,被自己那无情的兄长逼入绝境,而她却又是这样特殊的身份,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孙尚香心里很难受。
“夫君……”
心中的苦楚,她无法出口,刘封的体谅,却又让她感到温暖,此刻,她所能做的,也只有默默的依偎在他的怀里,干言万语,尽在这静静的相依之中。
刘封将妻子紧紧拥有怀中,轻抚着她如水般的头发,心中感动之余,强烈的愤怒却又如火焰般升腾。
孙权,你实在欺人太盛!
这荆州,我刘封就算是死,也不会让你轻易得到,大不了咱们拼个鱼死网破,到最后,让曹操来收拾死你这个恶心的家伙。
愤怒之下,思绪滚滚如潮,蓦然间,刘封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灵光。
巴丘。
大帐之中,孙权斜卧于胡床,盯着案几上那两枚硕大的官印出神,眉宇之间,尽是洋洋得意之色。
荆州牧、车骑将军,奋斗了这么多年,终于得到了这个名正言顺的称号,孙家几代人都无法达到的高位,如今却在我孙权手中得到。
父亲,你应该为我骄傲了吧。
兄长,你终究也只是一个驰骋疆场的勇将而已,我现在终于超越了你。
正自遐想时,忽面侍从来报,言是都督鲁肃求见。
子敬?他人不在夏口,忽然跑到巴丘来做什么,嗯,多半又是想劝我退兵。
孙权的好心情顿时被打破,尽管如此,但鉴于鲁肃的地位,孙权也不能把人晾在外面不见。
“请他进来吧。”
孙权摆了摆手,从胡床上爬了起来,稍稍整礼了下衣冠,恢复了正襟危坐样子。
须臾,鲁肃带着一脸的凝重入内,一看这表情,孙权就知道自己猜得没锗。
施礼方罢,孙权便不悦的问道:“子敬,你不在夏口镇守,忽来巴丘做什么?”
“主公,我刚刚探听到一件极为重要的情报,事关重大,所以特地亲自来向主公禀报。”鲁肃神色肃然,口气凝重。
“什么情报?”孙权隐约感到了几分不同寻常,脸上的那种不以为然的神态稍稍收敛。”近日襄阳方面传来消息,说是刘封将几千降军放归北还,不但频频的派人往南阳和曹操联络,而且还在逐次削减樊城的驻军,诸般行迹,甚为可疑。””竞有此事?”孙权暗吃一惊。
樊城与襄阳一水之隔,樊城在,则北面之敌无法兵临汉水,襄阳就不会直接暴露在北军的兵锋之下,如今刘封有主动从樊城撤兵的迹象,单纯从守卫襄阳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十分不可理解的举动。
鲁肃点头道:“情报千真万确,而且我们的细作还收到风声,说那刘封很有可能在跟曹操就归降之事进行讨价还价。”
刘封要归降曹操!
一个消息,如寒冬之风,彻骨而入,一瞬间让孙权从里到外,结结实实的打了一个冷战。
“刘封这小子一向顽强,而且他费力那么大的心思,好容易才诈取荆州,他果真愿意放弃到手一切,将之拱手送人吗?”孙权似乎有些不信。
“种种迹象表明,这刘封极有可能准备降曹,这也难怪,眼下他四面楚歌,强撑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在这般绝境之下,他选择归降曹操也不是没有可能。”
鲁肃这般口气,倒似对刘封的处境很是同情,但是仔细想想,似乎也并非没有道理。
想当年,曹操南下之时,自己兵精粮足,尚动了归降曹操的念头,而今刘封面临着这般不利的境地,想要归降曹操也不是没有可能。
“主公,如果刘封一旦降曹,整个荆州便将再一次兵不血刃的落到曹操手中,这一次曹操一定会吸取上次教训,只怕再难犯当年赤壁之役的错,我东吴的形势就将极为不利呀。”
鲁肃并非危言悚听,孙权听着是背上直发毛,一想想当年赤壁之战前,噩梦般的提心吊心,孙权就直打冷战。
“如果刘封果真有降曹之心,依你之见我们当如何应对?”孙权这个时候又巴巴的询问起了鲁肃,态度跟先前已是截然相反。
鲁肃轻捋着几缕稀疏的胡子,不急不缓道:“主公莫急,这件事要解决也容易。刘封降曹,无非是畏惧主公而已,只要主公稍作让步,不计前嫌,与刘封重新结成联盟,则刘封自然就会打消降曹的念头。”
绕了半天,终于还是拐了回去。
如果在先前,孙权一听到鲁肃劝他放弃进攻荆州,一定会很不满的找理由鲁肃支走,但是现在,孙权的心情却没那么反感了。
“这件事,你容我再考虑考虑吧。”孙权拂袖说道,神色有些失落。
“世事难测,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还望主公能尽快做出正确的抉择。”鲁肃临退下之时,还不忘给孙权套上一道“催命符”。
当天晚上,孙权是彻夜未眠。
他曾想过在刘封降曹之前,速战速决灭了这小子,但一想到刘封斩关羽、擒曹仁的赫赫战绩,心边就没了速战速胜的把握。
思来想去,孙权只能不情愿的承认,倘若刘封果真打算降曹的话,除了鲁肃的提议之外,自己还真的没有更好的选择。
但是,先前自己是何等嚣张,一副不夺荆州誓不罢休的霸气,现在大军也调来了,大话也说出去了,如果就这般向刘封让步,折腾了半天一无所获,这颜面又将何在。
孙权又一次陷入了痛苦的权衡利弊之中。
三日之后,已经回到夏口的鲁肃,再一次向孙权发来了示警,刘封降曹的意图已越来越明显,容不得孙权再迟疑不定。
“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孙权对着屏上那张巨幅的荆州地图,咬着牙一遍遍的问着自己。
正自苦恼见,侍卫来报,言帐外有人求见。
一听到那来求见者之名,孙权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复杂的神采。
公安城。
下了整整三天的绵绵细雨,终于在这个早晨落下了帷幕,朝霞之光,如同一只温暖的手,轻轻的抚摸着不安之中的公安城。
刘封照例一大早便上得城池,亲自巡视自门的守备情况,查漏补缺,鼓舞将士。在这个黑云压城的特殊时期,作为三军之首,刘封必须让士兵们看到他的沉着与冷静,唯有如此,才能安抚他们不安的心绪。
巡至东门之时,信使将江陵庞统的信送到。
信中言道,出使曹营的使者已经回来,曹操对他打算归降的意图十分感动,不过目前正在向朝廷上报,奏请皇帝陛下的旨意,再做下一步如何纳降的安排。
刘封嘴角闪过一抹苦笑。
所谓的降曹之议,只不过是刘封临时想出来的,吓唬孙权的计策而已。
他下令魏延放归一部分降卒,并削减樊城的守军,再到命庞统安排人去南阳联络曹操,所有的举动,都不过是演给孙权看的戏。
这般计策,自然瞒不过曹操那双老奸巨滑的眼睛,什么请示汉帝,这分明是在故意拖延,给孙权动手创造时间。
刘封知道,孙权也一定会想到,自己所谓的降曹,这其中有多少是演戏的威份。但是,事到如今,刘封已经别无他法,他只有赌一把,就赌孙权他不敢不信。
那一封信刚刚收到,江边水营方向,一骑哨骑绝尘而至。
东吴的使者吕范到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七章再度出山
原本气势汹汹,一副不夺荆州,不灭刘封誓不罢休,盛气凌人的孙权,态度何其冷淡的把刘封的使者陈震打发走,而今,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刻,却反过来派了使者来见刘封。
在听闻吕范到来的一瞬间,刘封就感到悬在头顶的那一柄利剑终于撤了。
关键时刻,这个碧眼儿还是怂了。
公安城,镇南将军府正厅。
刘封身披银甲,肃容跪坐,案几之前摆放着的,正是那柄饮血无数的青缸宝剑。
匆匆的脚步声传入耳中,过不多时,那张熟悉的面孔,带着笑脸进入了刘封的视野。
“吕范拜见刘将军。”吕范徐步上前,深深一礼,言行举止间,对刘封是极尽的恭敬。
“免礼吧,看座。”刘封只轻轻一抬手,态度很是冷淡。
如果先前孙权派使者来,刘封定然是热情相迎,盛情款待。
但是现在,形势却不同了,吕范在这个时候到来,明显是孙权中了自己的计策,害怕他会真的降曹,这是打算向自己让步了。
主动权已经易手,刘封焉能不借题发挥。
下首入座,刘封连正眼也不看吕范一眼,只冷冷道:“吴侯不是已经打算跟我兵戎相见了么,子衡你这个时候来见我又有何意。”
“呵呵,将军真的是误会了,吴侯可从来没有将军所说的那般想法,其实将军是吴侯的妹夫,孙刘两家同心一体,自家人怎能跟自家人动手,岂非叫仇者快,亲者痛。”
一听这话,刘封心中长松了一口气,但在表面上,他却依然板一张面孔,冷笑一声道:
“吴侯既然当我是自家人,没有对付我的打算,那巴丘的数万雄兵不知是打算做什么?集体钓鱼吗?”
刘封的口气中充满了讽刺。
吕范略显尴尬,干咳了几声,笑道:“曹操大军南下,吴侯担心将军应付不来,故而才增兵荆州,目的当然是和将军一起对付曹操了,将军可千万别多想。”
“原来如此。”刘封先作恍然大悟之状,接着又茫然道:“可是葺军在北,吴侯若真想助我抗曹,也该屯兵于夏口才是,现在却把大军尽数驻于巴丘,外人看来,还真会误以为吴侯是打算跟我开战呢。”
刘封占据了主动,自然是穷追猛打,也算狠狠的出一出这些天被孙权压迫的恶气。
吕范忙又解释道:“是这样的,将军这不是新下荆州嘛,定然还有不少关羽的1日部意图作乱,我家吴侯屯兵巴丘,也是想替将军镇服那些意图作乱之徒。”
这也真够难为吕范的,总算是勉勉强强的把这事给圆了过去。
刘封出言讽刺也仅仅是想出一口恶气,孙权的让步正是他求之不得,自然不会把场面弄到没有转还的余地。
吕范这般解释后,刘封心中痛快了一些,表情也渐渐变得缓和起来,“难得吴侯这般为我这个妹夫设想,那如此算来,先前之事,都是我们两家缺乏沟通才有的误会了。”
听刘封口锋回转,吕范如蒙大赦,忙点着头道:“误会,当然是误会了。
“那么,吴侯对我夺取南郡生气的传言,也应该是假的了?”
吕范呵呵笑道:“当然是假的,我家吴侯说了,这荆州还和从前与刘备所立的协议一样,可以暂借于将军安身,待到将军拿下益州之后再归还也不迟。”
看来孙权的让步了不是白让的,原来他还记着这件事。
刘封亲口答应过孙权,却也不好就此反悔,便想反正也只是空口承诺而已,以后兑不兑现还不是由自己说了算,一张空头支票打发走孙权,何乐而不为呢。
当下刘封也哈哈一笑,信誓旦旦道:“我刘封一向言出必行,这一点吴侯无需置疑。”
有了刘封再次确认承诺,吕范长松了口气,当即便告知刘封,巴丘的吴军将很快动身东归,在合肥方向发起进攻,以缓解襄阳方面刘封所压临的压力。
正如吕范所说的那样,在其离开公安不久后,巴丘的吴军起程东归,仅一天的时间就疾驶出荆州境外,撤退的速度之快,让刘封都感到有些吃惊,甚至让他怀疑,撇军只是孙权的障眼法,目的只是为了后来的突袭作准备。
随后而来的情报让刘封彻底的放下了心,东吴的大军如约撤军,留下来的仅剩下鲁肃的不到两万人的西线驻守。
东吴的撤军,使得曹操坐山观虎斗的美梦就此泡汤,在懊恼之下,曹操当即率军由南阳再度进至新野,这一次他不再手软,而是动真格的了。
曹操反应早在刘封的意料之中,就在确信东吴主力东撤之后,刘封就留黄忠率四千人守公安,庞统率三千守江陵。而他自己,则率五千精锐,以及沙摩柯的近万蛮兵,向北直奔襄阳。
在刘封的指示下,魏延率四千兵马重新进驻对岸的樊城,三天之后,曹操的大军杀奔城下,对这座襄阳北岸的门户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尽管曹军兵力数量远胜于吴人,刘封却对陆上作战更有信心,凭借着樊城坚固的城防体系,再加上背靠襄阳,以及刘封从水上给予的全力支持,魏延凭借着四千兵马,顶住了曹军一波又一波猛烈的进攻。
转眼一月已过,在付出了数千士卒的生命之下,曹操依然无法撼动樊城。
魏延的能力,在守城之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虽然樊城坚不可摧,但刘封的心情却高兴不起来。
他这一次似乎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