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挪坏貌环牌苏飧龃蛩恪?br />
“强攻不成,那便只有智取了。”刘封微笑道,似乎早就胸有奇策。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章反复之徒
夷道城。
柔和的夕阳斜挂在群山峻岭之间,孟达站在夷道城角上,举目远望,只见北面的长江上笼罩着一层薄雾,灰蒙蒙的自西向东横在那里,好像沉寂的冬眠大蛇。
低头俯视,离城数里外是规模庞大的敌营,旌旗飘展,营盘连绵,逼城下寨,时时刻刻让他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一年以前,他与法正、张松等人密谋,忽悠刘璋引刘备入川。在张松的安排下,他奉刘璋之命,引三干部曲东下荆州,迎接刘备入蜀。
刘皇叔果然和传说的一样,平易近人,求贤若渴,自己这个在刘璋那里不得志的小角色,却受到了大名鼎鼎的刘皇叔的盛情相待,仅仅初见之下,便将自己引为心腹。
刘备入川,便留他做宜都太守,率这三千兵马驻守此地。
宜都一郡,虽只辖很山、夷道和西陵三县,丁口不过数万,地狭而民贫,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穷乡僻壤。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穷山恶水之地,却拥有着三峡天险,是连接荆益间最重要的军事要地。刘备将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交给自己留守,对自己的这份信任可见一斑。
改换新主,深得信任,益州指日可下,飞黄腾达近在眼前,孟达一度认为自己的春天就要到了。
然而,一切的美梦,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荆州的突变所打碎。
荆州尽失,关羽陨命,原本垂死挣扎,几乎要顶不住的刘璋,这个时候却像打了鸡血似的,拼死的顽抗。
刘皇叔跨有荆益的梦想,似乎因这一场突变,就此要破灭,而自己从龙之梦,或许也将因此而毁灭。
孟达的心很痛。
原本,孙权和曹操的大军压境,刘封的四面受敌,让孟达重新看到了希望,但是,他怎么也料不到,仅仅在数月时间内,荆州,乃至天下间的局势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孙权撤了、曹操撤了,原本两个想合起伙来对付刘封的诸侯,现在转眼间却又兵戎相见。
如今,刘封亲率大军,挟着新得荆州,逼退强敌的盛势逼城而来,孟达的本就焦虑的心情,此刻更为阴霾所笼罩。
“唉一一”
看着城外浩荡的敌势,孟达不由自主的摇头一叹。
正自感慨之际,只见一骑由敌营而出,飞马直抵夷道城下,隔着护城河高声叫道:“荆州陈震,奉镇南将军之命,特来求见孟子度将军。”
两军交战,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刻,刘封派了陈震忽至,这其中用意,孟达顿时猜到了三分。
犹豫了一下,孟达却道:“打开城门,请他人城一见吧。”
吩咐过后,孟达下城回往了自己府中。
回到府中后,他很卸下了甲胄,很麻利的换上了一身便服。
此时,同样儒衣装束的陈震已经被带到,尚未人大堂之门,孟达便满面堆笑的迎了出去,拱手道:“不知孝起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孟达这般态度,俨然是故友重逢,似乎正在发生的战争并不存在一样。
“冒昧讨扰子度将军,还望将军见谅才是。”陈震也表现得极客气。
二人分宾主坐定,客套了几句后,陈震将一封书信奉上,笑道:”我家刘镇南久仰子度将军大名,特有一封亲笔书信在此,请将军过目。”
孟达将那书信接过一看,原本和气的脸庞,渐渐的便阴郁了下来。
那是一封招降之书。
“我受刘皇叔重托守此郡,刘将军的厚受达虽很感激,但若达就此背叛刘皇叔,岂非令天下人视我为负义之徒。”
“负义”二字,陈震听着心觉好笑,你孟达若是这么在乎名声,当初又何苦背叛刘璋,做这等引狼入室的可恶之事呢。
“将军此言差矣,将军以区区三千之众,死守宜都数月之久,已算是对刘备尽忠。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以将军的智慧,应该知道如何选择一位可以依靠一生的良主才是。”
陈震一席话后,令孟达的犹豫之色褪却几分,但眉宇间依1日留有踌躇不决。
陈震移席近前,低声道:“恕震直言,现今刘备家业已失,益州又久攻不下,锐气丧尽,将士离心,溃灭只是迟早之事,子度你是聪明人,难道真的愿意跟随刘备一起走向灭亡吗?”
这一问让孟达心头为之一震,这些事,也正是孟达为之所担忧之事。
“再则,就算刘备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但子度你不要忘了,关羽足艮刘备情同手足,当初关羽在承乡被围之时,你这宜都近在咫尺,却不发一兵相救,这一节,刘备此时不言,也必会记在心中。为臣者,若为主上记恨,将来的下场怎么样,子度难道想象不到吗?”
又一番话,像是沾水的鞭子,狠狠的抽击在孟达的心头。
这一节,我险些给忘了!
若是如此算来,关羽之死,竟是与我脱不开关系。
可是,当初我宜都也正遭敌进攻,区区三干之兵,既要守宜都,又要分兵相救你关羽,如何能面面俱到。
更何况,谁能知道关羽会败得那么快,我就算是想救也救不及呀。
孟达的表情变幻不定,心中诸般的委屈在折磨着他。
陈震却道:“关羽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与子度你没有半点关系,这一点就算是我家刘镇南也清楚。只是,刘备身在千里之外,他对荆州变故又能知道多少详情,在他看来,子度你不救关羽,这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此一言下,孟达的背脊上立时窜起一股彻骨的恶寒,额头间,几滴冷汗珠悄然从头皮间浸出。
明主,亦是枭雄。
何为枭?
那张仁义的面孔下,究竟有何等狠辣的手段,谁又能真正的知晓。
没错,陈震说得一点部没锗,“不救关羽”这四个字,始终将是一柄利剑,高悬在我的头项,某一天,时机成熟,那个枭雄会毫不留情的剪断悬剑的丝线。
什么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最终得到的,终将是血的代价。
“我家刘镇南,以一己之力,夺荆州,力退孙曹两大强敌,王者之风,世人皆知,究竟谁才是真正值得追随的明主,以子度的见识,应该很清楚。子度,是时候做个抉择了。”
陈震的语气,一改先前的客气,冰冷的腔调,仿佛是在向孟达陈述最后通碟一般。
低眉沉吟,许久之后,孟达奋然起身。
远望夷道城,马谡面带不解:“主公,恕我愚昧,你因何认定孟达必定会献城归降?”
斜阳下,铠甲反射着昏光炫目的光泽,刘封负手而立,仿佛身披着一件金霞所作的战甲。
他微微一笑:“孟达之父孟他,当年倾家荡产贿赂十常侍张让,买得凉州刺史之职。而刘璋未能重用孟达,他便索性将益州卖给刘备,以换取功名利禄,他们孟家家风如此,此人必是一个唯利是图之人。只要能让他看到足够的利,归降我又有何不可。“这一番解释,只能说是先射箭,再画靶,事实上,刘封有这般信心,完全在于他对历史的熟知。
曾经历史上的孟达,先背叛刘璋,后背叛刘备,再背叛魏国,反复无信之名,世所皆知。
他背叛刘璋的理由是不得重用,背叛刘备的原因,则是害怕因关羽之死而被治罪,背叛魏国,则又是因为受到魏国朝野排挤。
每一次,孟达背叛的理由看似都是因为受到委屈,不得已而为之,但在这样一个信奉“忠义”的时代,仅仅以委屈就三番五次的背叛旧主,这个人,无疑是一个另类。
在刘封看来,驱使孟达屡屡背叛的根本原因,无非一个利字而已。
既然如此,为了自身的利益,眼下的孟达,又为何不能背叛刘备,归顺自己呢?
真正的理由,刘封当然无法跟马谡讲,而他表面上编出的那个理由,又显得很牵强,马谡听之,一时间仍是面带疑色。
正自怀疑间,亲兵兴冲冲的来报,言是夷道城开,守将孟达单骑随陈震前来拜见。
一听这消息,刘封神色震骇,惊喜道:
“主公,你真是,真是……”
他想赞叹刘封的洞察人心的本事,匪夷所思,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合适的词句,来形容他此刻的震惊之情。
刘封呵呵一笑,挥鞭道:“走吧,随我一起去迎接咱们的人蜀第一功臣去。”
策马出得辕门,但见一将身不披甲,腰不佩剑,跟随着陈震并骑而至。
奔至近前,孟达滚鞍下马,伏地道:“降将孟达,拜见镇南将军。”
“子度快快请起。”
刘封忙是上前将他亲手扶起,顺势一观这孟达相貌,但见此人身形伟岸,相貌堂堂,先不论其才华人品如何,单以这仪表姿容而言,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那一种,那份气度仪态,竞隐约有几分孔明之分。
这是一个让人一见,便有点如沐春风感觉的人。而孟达见到刘封时,心中也在为这年纪轻轻,却有着传奇般经历的新主感到惊讶。
“我得子度,胜却千军万马,走,我们帐中好好痛饮一番。”不管孟达为人如何,但眼下孟达是自己的大功臣,刘封欣喜之下,更没有理由表达一番礼贤下±之风。
这时,孟达却拱手道:“达未立寸功,怎敢受主公这般厚爱。承蒙主公厚爱,达无以为报,达愿本部兵马向西急进,为主公兵不血刃攻取建平,算是达献上的归顺之礼。”
建平郡位于宜都郡以西,其下辖巫县、信陵、姊归数县,原本和宜都一样,部属于南郡一部分,刘备入蜀之后,先是分南郡数县为宜都,接着又分宜都以西数县为建平,治所设于巫县。
刘备之所以把南郡以西这段狭长的地带,分出了数郡,无非是考虑到此地区连接荆益,战略位置重要,一旦被断,则将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境地,故才分而治之,作为保险。
先前诸葛亮听闻荆州失陷,唯恐两面受敌,便命从事蒋琬率军三千东归回援,屯兵于建平郡,作为孟达后援,也作为防止刘封趁机西进的第二道防线。
“主公,子度将军刚刚归顺,宜都郡人心未稳,正需要子度将军协助安抚人心,现在就发兵急攻建平,是不是有些仓促了。”马谡从旁劝道。
刘封能听出马谡的意思,他是害怕孟达新降,未知其忠心如何,倘若就此派其领兵西去,万一其中有诈,岂非纵虎归山。
孟达确实不可信,刘封压根也就没打算真正的重用此人,但依他所见,现下孟达献计主动请战,却未必有假。
原因也不复杂,如果孟达想借机脱身,那他又何必开城投降,多此一举呢?
到时候身负弃守宜都之罪,又有不救关羽之过,投奔回刘备那里,岂非自寻死路。
以孟达的聪明,他绝对不会做如此短视之举。
念及此,刘封欣然道:”好,子度既有此心,那我便再拨你两干兵马,命你率五千兵马,即刻起程奔袭建平,倘若成功,这入蜀第一功非你莫属!”
杀了多少人?十个,二十个,还是三十个?
张辽早已经记不清,此刻,他全身都溅满了鲜血,策马狂奔,大吼着纵马上前,手起刀落,将一名堵截的敌骑斩落马下。
他回头望去,只见人山人海的吴军士卒,如饥饿的野兽一般,四面八方的围来。
遍地都是尸体,白昼般的火光映照下,整个大地如同血池一般,到处是漂浮的头颅与肢体。
出城前那一刻,八百个兄弟痛饮烈酒,齐呼不破敌军誓不还的壮烈场面,如今仍历历在目。
而现在,八百个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只剩下了不到三百,余众都被吴人的伏击圈绞碎。
当年的赤壁之战,张辽并没有亲身参与,对于那个击败菖丞相的年轻敌将周瑜,张辽并没有感受到他有多么的了不起。
但在今晚,这个轻易识破了曹丞相遗计的美周郎,终于让张辽感受到了他的可怕之处。
张辽没有时间去多想,惟一的生路,就是迎着敌人狂杀,趁着敌人尚未完成合围,突出这埋伏圈。只要突出去,一马平地,没人能追得上自己的骑兵。
鲜血飞溅,一马当先,顷刻间击碎了前面数层人潮,狂刀左右盘旋,周围无人敢再近前,但凡进入攻击范围,必定是一击毙命。
此时,几十名部下尚被吴人重围包裹,在苦苦的支撑。
张辽纵声长啸,,口孔声远远的传了出去,仿佛一头下山猛虎。他勒马转身,再度杀出重围,咆哮声中,分开吴人血肉的波浪,摧枯拉朽一般,生生的撕开一道口子。
救下了这数十名部下后,不到三百多骑曹军骑士,在张辽狂刀的开路下,生生的冲破了吴人的重围,望着东面合肥城仓皇而去。
土丘之上,借着耀眼的火光,周瑜亲自目睹了张辽左冲右突,威不可挡的冲出自己重囤的情景,不由暗暗叹道:”张辽如此了得,此战若不是我亲自指挥,后果可想而知。“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