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土丘之上,借着耀眼的火光,周瑜亲自目睹了张辽左冲右突,威不可挡的冲出自己重囤的情景,不由暗暗叹道:”张辽如此了得,此战若不是我亲自指挥,后果可想而知。“感慨之后,那俊美的容颜上,却很快又为自信所占据,他看着远去的张辽,冷笑道:
“戏演得差不多了,不要再追赶,把他们留给凌公绩收拾吧,传我之令,大军尽起,绕往合肥北门。”
冲破了重围的张辽,不敢逗留一刻,率领着他那三百残兵不停的向合肥退去,冲出一里之时,前面忽然出现一队兵马。
正自惊骇间,却发现来军是自家的旗号,原来是李典所率的一千步军前来接应。
“文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典见到张辽这般“惨状”,已然猜到了八九分,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张辽抹了一把脸上的血,喘着粗气道:
“周瑜那厮果然了得,他识破了丞相的计策,早就在营中安排下伏兵,幸亏贼军无马,若不然我怎么能杀出重围,只可惜,损失了我五百多个精锐弟兄。”
张辽统率骑兵的能力有多强,李典可是深知的,当年兖州之战时,他们可没少吃吕布骑兵的亏,以张辽之凶悍,竟是损失这般惨重,李典的心头顿时涌上一股寒意。
“看来吴人早有准备,咱们速回合肥吧,我只怕吴人还有奸计,趁乱去取合肥却当如何是好。”
“曼成言之极是,我们快走吧。”
当下二将合兵一处,匆匆忙忙又折返向合肥而去。
合肥城虽临岸而建,但距离肥水尚有数里之遥,中间还隔着不少一足之深的小溪小河。
一千步兵和三百骑兵组成的败军,一路狂奔不停,转过一道河弯子,斜月之光下,合肥城就在不远。
正当众将刚刚松了一口气时,突然之间,河岸苇丛中传来一阵暴雷般的喊杀声,无数早已埋伏在此的吴兵,顷刻间破伏而出,密密麻麻犹如蚁聚一般,将他们围在了河又三角地带。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夜中生死战
伏兵,第二路伏兵!
张辽和李典尽皆大惊失色。
原来,这位江东美周郎,不仅仅算到张辽会以骑兵深夜劫营,而且还算到了李典这一路接应之军。
在大营中安排伏击的同时,周瑜又另派一支步军,乘小船借夜色掩护,伏于了这回合肥必经的河岔处,由于夜色浓浓,苇丛密布,先前从此地经过的李典,一心念着去接应张辽,竟然没有任何察觉。
左右河水只一足之深,涉水过河并非难事,但突然而起的五千伏兵,将这一千惶惶之兵围在狭长的三角地带,形势自是极为不利。
追兵在后,围兵在前,已是无路可退。
惟今之势,只有奋死杀出一条血路,方才有活命之机。
形势千钧一发,张辽不及多想,挥刀厉喝道:”弟兄们,合肥就在眼前,随我杀出去。”
虎狼般的咆哮声中,张辽纵马而上。一千多步骑败军,跟随着张辽一齐向前冲去。
吴人毫不畏惧,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张辽大发神威,一柄长刀舞成圆轮般的铁幕,刀锋过处,吴人宛如纸糊的一般,一个接一个被放倒在地上。他纵马踏着那些尸体,一路狂冲不休。
突破层层的兵马,裹着一般风的张辽,笔直的向着疾冲。蓦然之间,只见吴军有如浪开,一员年轻的将领纵马提刀,向着自己飞奔而来。
刀锋未至,猎猎的杀气便袭卷而来,尚不及看清对方的长相,张辽便知来将非是易与之辈。
眨眼工夫,人已冲至两丈之距。
刀如弯月,拖着纷舞的尾尘,当头削下。
这是力抵千斤的一刀。
若是在平常,张辽会毫不犹豫的硬碰硬接下这一刀,但经过吴营的乱战,一路撤退至此,他的体力已大为消耗,对方刀式一出,他便知道以自己现下的劲力,硬拼硬定会吃亏。
不及多想,张辽反应极快,转刀侧身,连消带打,借助着大刀的侧面轻轻一擦,以巧妙的力道,试图将敌刀的劈势化于无形。
但对面这出刀之将,无论是力量还是招式都强悍之极,这一刀劈至霸道迅捷,竟有一种山崩地裂般的威力,尽管是兵刃侧面轻轻摩擦,但仍是激发出爆炸般的反弹力,只震得张辽全身股肉一僵,虎口处竟是跟着一麻。
一招化解之际,张辽镇定气血,反守为攻,一刀自左向右,横扫向敌将的肩膀。
交手那员敌将,正是凌统。
方才那一刀,正是他凌家刀法的精髓,但一刀之下,却被对手轻易的化解,反弹之力亦是震得他气血激荡。
只一招,凌统便意识到此人必非寻常之辈,不是张辽便是李典。
一惊之下,凌统的战意更盛,便想若是斩得敌方大将,此战首功将非己莫属。
眼见对手反戈一击,凌统身形斜侧,反手抡刀回击。
锵一一金属交鸣声中,流火四溅,强劲的冲击波直震得周围气流迸射。
乱军之中,那两员战将备施手段,拼死而战。
伏击的这队吴军有五千之众,事先占据了有利位置,又借着河岔的地形优势,一举将这一千曹军步骑团团围住。
尽管张辽威风凌凌,李典斗志昂扬,但在败退的情况下,士卒身心疲惫,苦战之下却始终无法突围。
数里之外,合肥城。
城头上,乐进披甲扶刀,举目眺望着吴营方面,那铺天盖地般的火光,令他的心情愈发的沉重。
原本怀抱着期许之心,鼓舞着张辽李典出城夜劫敌营,但不久之后,却收到张辽被围的坏消息。以乐进的见识,立时便判知己方的意图被周瑜识破。
一刻钟前,李典刚刚派人传回讯息,说是他已经动身前去接应张辽,希望能够将张辽救出。
凭心而论,张辽的死活,乐进真没多少在意,但眼下他却不得不担心这个人的安危。倘若张辽不幸战死,对于整个合肥守军的土气来说必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介时他将面临着更加不利的局面,这是乐进不想看到的。
李典一去,半个时辰已过,始终不见还军,乐进眉宇间的阴霾更重了。
正自忐忑间,一员浴血褴褛的骑兵逃还合肥,乐进急是传上城来讯问,一问之下才知,吴人竟是埋伏下了第二路伏兵,赶去接应的李典和张辽一起被吴入围困在了几里之外。
“怎么会这样!”乐进惊愕之下,微一沉吟,叫道:“速令全军集合,随我去营救被困之军。”
乐进性如烈火,、听闻友军被围,焉有坐视不利之举,当下便要率军杀出城去接应张李二将。
号令方下,尚未及下城时,护军薛悌便急匆匆的赶到,惊道:“乐将军,你这是要干什么?”
乐进边下阶梯边道:“我来不及跟你细说,文远和曼威被贼军所围,我要赶着去救他们回来。”
薛悌紧跟着下了阶梯,急是劝道:“乐将军,曹丞相有令,命乐将军你守城,不可出战,你岂能违背丞相之命。”
“形势有变,张李二人若然有闪,士气必遭大损,到时何以守城。”乐进说话之间,人已经翻身上马,勒起缰绳便要走。
薛悌的职责是护军,护军的责任就是监视领军将领的忠诚,监督他们遵守曹操的命令。
曹操在密令中说得很清楚,吴军若来,张李二将出战,乐进守城。
如今张李二将虽被围,但就算是他二人因此战死,那也不关薛悌的事,因为他完全遵照了曹操的命令行事。但若乐进出战,万一有所闪失,那自己这个护军便有失职的连带责任,以曹操军法之严,万一怪罪下来,自己又如何能够承担。
思及于此,薛悌心中大惧,眼前乐进拨马要走,急是一把上前扯住其马缰绳,厉声道:
“乐将军,丞相有令,严禁出战,你仍要如此,难道就不怕丞相军法处置吗!”
乐进闻言一震,心中顿生惧意。
曹操用法何其之严,乐进跟随多年,这一点他最清楚不过,薛悌说得没错,若是丞相真的怪罪下来,即使是自己这个追随多年元功宿将也绝不会留情。
薛悌见乐进有所犹豫,马上进一步趁机劝道:“乐将军你好好想想,吴人既然能设下两道埋伏,说明那周瑜早就识破丞相的计谋。现在倘若将军你擅自出城,吴人趁机来攻合肥,到时若是合肥有个闪失,你我就成了国之罪臣,这般重罪,你我谁都能担当得起呀。”
经得薛悌这般一劝,乐进一腔的战意就此烟销云散,他低眉不语,沉吟半晌之后,咬牙长叹一声,将马鞭往地上狠狠的一掷,一跃下马,又步履沉重的回到了城头。
遥望吴营方向,乐进的表情极其难看。
薛悌知道,倘若张辽二将有事,乐进便将背负坐视不救同袍的“骂名”,对于一个在军中素有威信大将,这般名声怎能不让他难受。
但在这般地步下,薛悌也没办法,只得从旁宽慰道:“张将军和李将军武艺卓绝,就算被围也必能杀出重围,乐将军你且放宽心吧。”
无可奈何之下,乐进也只能暗暗一叹。
城北方向,夜色中隐藏着的吴军,一直在默默的等候。
周瑜的计策是,以凌统所部伏兵,将张辽和李典之军围而不灭,借此来引得合肥的乐进率军出城相救,这个时候,他便可以自率大军从北面出其不意的突袭空虚的合肥城。
这就是他的将计就计之策。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明月西沉,东方渐渐发白,黎明将至,天色转眼间就要亮了。
等了大半宿,始终不见合肥守军出战,周瑜的心中,渐渐涌上几分失望。
“都督,天快亮了,我们还不攻城吗?”
身边的徐盛问道。
天色一亮,己方的行动便将暴露在敌人的侦骑之下,想要趁虚攻打合肥,现在是最后的时机。
只是,不调离合肥守城,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攻破这一座坚城。
周瑜的脸庞上流露出几分遗憾之色,轻叹一声道:“看来曹军中尚有明白人,我这调虎离山之计怕是落空了呢。”
徐盛神色一变:“那眼下该怎么办,这合肥城还攻吗?”
周瑜摇了摇头,拔马回行,摆手道:“全军撤还大营吧,顺便派人通知凌公绩,叫他不用再拖下去了,所围敌军,尽数给我歼灭。”
一骑绝尘而去,河岔处的五千吴军得令,立刻改变了原先围困缠斗的战术,开始使出真本事,向曹军发起最猛烈的进攻。
急攻之下,曹军残兵所受到的压力顿时倍增。
鲜血在飞溅,身边的士卒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一千余众越战越少,天色大亮之时,只余下不到五百余众。
杀至张辽跟前,身负数创的李典喘着气叫道:”文远,看来乐文谦是不打算来救我们了。我看西面敌围较弱,你就率骑军奋力向西突围吧,我来率步军牵制住敌人。”
一听此言,张辽心头为之一震,他知道,李典这是打算牺牲自己,帮助他杀出一条生路。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二章备施妙计
(感谢小莫,一休,顺酐,萝莉控兄几位的打赏,呵呵)一瞬间,张辽的心中涌起深深的感动,他与李典之间的芥蒂,似乎因李典这一席话,瞬间冰释前嫌。”曼威先走,我来殿后。”张辽一刀砍翻一名扑上前来的敌卒,高声叫道。
李典苦笑道:“你看我现在这般情况,还走得了么。”
张辽鹰目一扫,但见李典身披数创,鲜血四流,胯下战马亦中了箭伤,这般情况,想冲杀出这重围,确实是难如登天。
但是,我张辽堂堂血性男儿,岂能抛下袍泽独自逃生。
热血激荡之下,张辽悲壮叫道:“我与曼威同生共死,我们一起杀出条血路。”
李典麾下皆是步卒,就算是能撕开一道缺口,但一双灌了铅般沉重的腿,又如何能甩脱士气正盛的吴人追击。
张辽则不同,他的部下皆为骑兵,虽然死伤之下,只余不到百骑,但毕竟是骑兵,只要能脱出重围,就等于逃出了升天,吴人是万万追不上的。
这般利弊,张辽又如何不知,只是明知如此,他又怎忍心将李典弃之不顾。
李典苦笑一声,劝道:“事已至此,此乃天命。文远你若再犹豫不决,你我二人便要尽皆葬生于此地,到时士气必受大损,合肥何以能守。为了大局,我李典求你快走吧。’
话音方落,李典一声悲啸,勒马反向东面狂突而去,一副要由此突围之状,大批的吴人见状,立时便向东面封堵而去。
张辽明白李典这是要为他吸引吴人的注意力,事到如今,他心中虽有万般的悲愤,但想到李典所说“大局”二字,迟疑片刻,只得奋然率众反向西面杀去。
原本被围的步骑二军,协同作战,顽强的抵抗,现下突然之间自乱其阵,一分为二,本为兵法上的大忌。
但是,正是因为这一分兵,短时间内分散了吴人的注意力,反而使张辽那一百骑兵生生的从西面围兵薄弱处撕开了一道口子。
一百骑兵,如逃出升天的受伤羔羊,驱使着疲惫的战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