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须臾之后,终于逃出了敌城箭雨的射程范围。
孟达艰难的爬上马背,低头回望,一条细细的血迹从城下一直延伸至脚下,全都是自己淌落的鲜血。
再看身后,一千多士卒,几乎有大半都死在了敌箭之下,侥幸残存的败卒,个个狼狈不堪,如过街的老鼠一般落荒而逃。
孟达目如刀锋,迸射着猎猎的怒焰,死盯着城头,咬牙切齿的骂道:“好你个蒋琬,这一箭之仇,我孟达将来必定讨还!”
信陵县。
就在孟达的兵马离开后一天,随后而至的刘封大军便接管了这座建平郡最东面的县城。
大军进驻之后,暂时便停止了西进。
由于荆襄一役,消耗钱粮不计其数,理论让刘封并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发起西征。但是,天赐的良机,一旦错过,若让刘备拿下益州,到那个时候若想再西征,便是难如登天。
为了不错过这绝无仅有的机会,刘封只能在粮草不足,大战方歇不久的情况下,仓促的开始西征。
在这种情况下,西征军的粮草供给自然就威了问题,所以刘封不敢把补给线在短时间内拉得太长,进至信陵之后,只有等到江陵方面最新一批筹集的粮草送到,方才敢继续向西推进。
另一方面,刘封也是在等孟达攻克巫县的消息,同时就地向周围乡民征集粮草。
这日清晨,推算着孟达的兵马应该已经抵达巫县,如果一切顺利,用不了多久,孟达的捷报就回传来。
但是,直至午后,刘封没有等到孟达的捷报,却等来另一封急信。
“主公,士元先生有书信送到。”马谡将信亲自呈给了刘封。
孟达之降,宜都得手,以及孟达献计诈取建平之事,刘封每一件都详细的写信星夜送往江陵。作为镇南将军府中第一谋士,尽管庞统因需坐镇荆州,无法跟随刘封西征,但每遇要事,刘封还是需要随时听取他的意见。
庞统的这一封信,正是关于孟达献计之事,但信中的内容,却让刘封不大不小的吃了一惊。
庞统在信中说得很明白,宜都一地如此重要,蒋琬的三干兵马,理应进驻宜都,和孟达共守此地,但却一反常理的屯兵于建平,这就说明,刘备方面对于孟达是存有提防之心的。
孟达死守宜都数月而不得下,如今刘封方一西征,孟达便兵败西逃,如此异常之举,多半会引起怀疑。
所以,庞统推测,孟达所谓诈取建平之计,多半会折载于巫县城下。
自刘封与庞统相识以来,这位凤雏可谓是算无遗策,对于他的来信所推测之事,刘封细细想来,倒是不无道理。
书信示于马谡之后,马谡却面露几分狐疑:“±元先生的推测倒也有些道理,不过我觉得似乎有点太过……”
话音未落时,亲兵匆匆入内,将一个震惊的消息报上。
孟达败了。
而且败得很惨,损兵折将不说,自己还身负重伤。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马谡已到嘴边的话,不得不硬生生的番了回去,脸上浮现出来的,是何等的惊讶与感叹。
“主公,没想到……没想到真的说士元先生猜中了。如今孟达已败,巫县方面已有提防,若想跟取宜都那样轻易只怕是不可能了,看来我们有硬仗要打了。”
马谡的顾虑让刘封心中蒙上一层阴影,但当他将庞统的信看完之后,阴影顿散,一丝诡诈的得意悄然浮现于眉宇之间。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自有应对之策
刘封的笑意太过明显,岂能瞒得过马谡那双眼睛。
眼见刘封这副表情,马谡料知庞统必另有奇计,忙问道:“主公,莫非士元先生已有妙计?”
刘封遂将另一页帛书也示于了马谡,马谡看罢,不禁啧啧称奇,连连感慨庞统妙计无双。
正常情况下,由荆取益,无非是沿长江西进,沿途经宜都、建平、巴东、巴郡,穿越群山峻岭之后,深入成都平原腹地。
这条路线虽然艰险难走,但相对而言,已经算是一条入蜀的坦途。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条偏僻小路,这条路便是夷水小路。
这夷水在夷道城与长江交汇,故而因此得名。这条水系由夷道向西,曲折而行,中间穿越大片人迹罕至的群山峻岭,原始山脉,唯有沙渠(今恩施)一县有人烟聚居。
过沙渠县后,再走一段北上的山路,便可抵达最近的沿长江而设的羊渠县。
而这羊渠县,已经处于巴东郡以西边界。
也就是说,如果刘封的大军走夷水小道的话,便可绕过蒋琬统兵防守的建平郡,出其不意的夺占羊渠,截断蒋琬军与蜀中刘备主力的联系,将建平郡隔绝在宜都与巴东之间,成为一座孤郡。
这是出奇制胜的一招。
马谡赞叹之余,转眼又生隐患:“夷水小道艰险难走,沿途除沙渠县外,几乎都是无人区,既无法就地取粮,从后方运粮也甚为艰难,这一节不利之处主公不可不考虑。“自古以来,由楚取蜀,大多时候都走的是沿长江的那条路线,夷水小道虽然不乏人知,但却鲜有人走此路,关键之处,就在于粮食难以为继。
试想一下,就算一支奇袭的兵马,穿越人迹罕至的无人区,深入到敌方之后。但在人家地盘上,就算占得一二城池,只要对方坚壁清野,想方设法让你无法就地征粮,而后方的粮草又难运抵,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奇袭,很快便会因乏粮而失败。
刘封却笑道:“若是寻常形势,士元他万不会为我们出这一条计策,可是这计策放在今朝,却逢其时,幼常,你忘了我们是以什么名义入蜀的吗?”
一语,马谡恍然大悟。
刘封大军的西征,可是打着受刘璋之邀,夹击刘备的名义。
刘备以诈取川,巴东等郡虽不战而降,但皆是畏于其武力威胁,大多数的降县士民,其实并未真心归附,而刘备兵力有限,所以控制的区域,大多也只是郡治要害而已。
而且,刘璋已对外宣布,将巴东等数郡割让给刘封,作为他应邀入蜀的谢礼,也就是说,从法理上讲,无论是蒋琬所据的建平,以及其后的巴东郡,其间士吏百姓,都已经是属于刘封所有。
倘若刘封的奇袭军突然出现在巴东郡,只要打出应邀人蜀的旗号,振臂一呼,那些人心未定的诸县必群起而响应,复叛刘备,名正言顺的归降于刘封,如此一来,又何愁解决不了粮食问题。
若无刘璋之遨,偷走夷水,奇袭敌后只会是一招有去无回的败招,但现下形势不同,结果自然也就大不相同。
想通了这一切,马谡便再无担忧,并且欣然请战。
刘封身边尚随时需要马谡参赞军机,此番奇袭,刘封遂选中了老将黄忠。
这位老将自从长沙归顺于刘封之后,虽然一直受到刘封的信任,但无论是袭取南郡,剿灭关羽,还是襄阳抗操,诸般紧要之战,一宣都没有参加。
此时的黄忠,正憋着一股劲,想要向世人展现自己廉颇未老之意,这也是此番西征,刘封决定以黄忠为先锋的原因,为的便是得黄忠这股迫切想一展身手的劲气。
当刘封将计策告于黄忠时,这位老将毫不犹豫,欣然请战。
于是,刘封便拨与了他三干精锐,打着回荆州运粮的旗号,连夜起程回往宜都,依计走夷水小道,突袭蒋琬之后的马东郡。
刘封自己,则继续率一万多大军沿江西进,会合了孟达的败军,直抵巫县城下,做出一副准备大举强攻的势态。
合肥城。
张辽默默的注视着在城前耀武扬威的吴人,沉重而愤怒的心情,全部都体现在了那张冷峻的脸上。
夜袭之战失利后,五万吴军尽数登船,四面下营,将合肥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那一战中,张辽的八百骑兵损失几尽,在丧失了骑兵优势之后,他自然不敢再擅自出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吴人大军完威对合肥的合围之势。
城前,十余骑吴人正在骂城叫阵,竹竿上高高挑起的,正是李典的人头。吴人是想用这种羞辱,激怒城中守军,诱使他们出城一战。
这一点张辽很清楚,尽管如此,当他看到李典那血淋淋的人头时,心中的愤怒还是如火山一般喷涌不断,而他却只能以冷绝的意志,强行压制住那复仇的怒焰。
内外压迫之下,张辽心如刀绞。”吴人欺人太甚,曼威,你放心,你的仇我乐进一定会报。”并肩观敌的乐进,咬牙切齿的表达着愤恨。
张辽听之,却是冷哼一声,毫不掩饰的流露着他对乐进的怨意。
由心存芥蒂的冷漠同僚,变成并肩血战的兄弟,而且,这个兄弟还为了助自己脱围,不惜牺牲自己,李典在张辽的心中,已然是生死与共的兄弟。
尽管他知道乐进有难处,尽管他也知道所谓的大局,但李典的死,对张辽的打击太过沉重,以至于他心中的那股怨愤之情,盖过了理性的判断,在这样一个危难的关头,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和乐进齐心协力合作。
乐进知道张辽有怨气,他私下里对李典之死也有几分自责,但他同样也是个性烈如火之人,你张辽有气又怎样,我乐进岂会向你低头。
听到张辽那一声含有鄙意的冷哼,乐进立时就火了,转身冷视着他问道:“文远,你对我有什么不满可以明说,何必这般冷潮热讽,一点都不似个汉子。”
乐进一开口,张辽这个火药桶瞬间被点燃,他眉头一皱,沉声道:”什么叫汉子,眼见自己的袍泽身陷绝境,自己却贪生怕死,视而不救,这才叫配叫汉子吗?”
此言简直已是指名道姓的骂他“贪生怕死”,乐进大怒,厉声叫道:“你说谁贪生怕死,你有种就明说,休要含沙射影。”
眼见乐进毫无愧意,反而且有理似的,张辽怒发冲冠,当场便有动手的冲动。
正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听得消息的护军薛悌急匆匆的赶了来,果断的挡在了两人之间,苦着脸劝道:“二位将军,现在合肥形势危急,还请二将以大局为重,莫要自家生乱呀。”
“哼一一”
薛悌的及时出现,化解了一场将起的厮斗,那二人虽然放弃了开打的念头,但却心中依然有气,各自冷哼一声,拂袖转身不屑看彼此一眼。
薛悌暗松了口气,左右捏着一把汗的士卒,紧张的心情也跟着松了下来。
薛悌唏嘘了片刻,忽然想起正事,忙道:
“二位将军,方才刚刚收到情报,言是一直吴人的舰队,已越过咱们合肥,沿肥水北上,似乎有攻打寿舂的意图,二位将军得拿个主意呀。”
兵进寿春!
合肥距寿春有百余里,吴人以水军长途奔袭,直人淮水取合肥,似乎也不无可能。
但稍一吃惊后,那两员敌视WJ将军便旋即恢复了平静。
“寿春城池坚固,兵粮齐备,吴人就算以倾国之兵围攻也不见得能打下来。更何况只是一支偏军,而且还敢越过合肥,把补给线暴露给我们。贼军此举,不足为虑。
乐进的一番分析,也正好符合张辽的见解,他自然不好出言赞成,只好以沉默表达了自己的附议。
如此一来,薛悌紧急的心情缓解了不少,目光遥望东面,喃喃叹道:“希望丞相的大军能赶快回援吧。”
波光鳞鳞,水波不兴,凌统负手立于舰首,看着眼前这芍陂之水,心中不禁感慨曹操的深谋远虑。
淮河之南,寿春之西有一块小平原,在丘陵为主的江淮地区,这样一块小平原弥足珍贵。这里的土地异常肥沃,早有春秋之时,就有良田万顷之称。
只是,这平原所在之处有一条淠水,此水变化多端,涝时洪水成灾,旱时不足为用,为祸甚重。
春秋之时,楚国在此修建了一条芍陂,即是修建一条自西向东,两百多里的长堤,截蓄淠水形成一个堪比巢湖大小的人工湖,经后再经由渠道灌溉湖周的平原农田。
早年灭袁术之时,曹操便派人重修了芍陂,利用芍陂之水在寿春附近大规模的兴建屯田,所积之谷,成为曹操用兵淮南的重要物资保障。
凌统这一支七千人的水军,由肥水进入芍陂,名义上打着是攻打寿春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奉了周瑜的密计,另有企图。
周瑜交待给凌统的计策,乃是掘芍陂之堤,水淹淮南平原,断绝曹操大军南援合肥之路。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五章料敌先机
曹操若想援救合肥,必走颖水南人淮河,再经淮河入芍陂,由芍陂转入肥水,然后才能南下合肥。
时值盛夏,大江南北各条水系无不暴涨,芍陂之水近日也陡增许多。这个时候,若是将芍陡之堤决开,则寿春至颖口之间的淮南平原,必将被淹为一片泽国。
如此一来,曹操的南下路线便将被洪水淹没,陆路无法行军,就只有走水路,这样却正中吴军下怀.,由夏入秋这数月间,雨量远高于平常,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只有等雨季过去后,方才能修复堤坝,然后再驱军南下。
周瑜的目的,就是想借此计,将曹操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