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徐庶斜眼瞄了一眼左右,确定身边无耳目时,才低声道:“主公的密令,其实是叫我们借着入驻夏口之机,暗中蚕食子德公子的兵马,尽量争取在曹军大军进攻之前,全面掌控江夏郡的控制权。”
刘封心头一震,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刘琦那一副真诚直爽的样子,对他那叔父,对自己这个从弟的那份热情。走投无路之下人家收留了你,你却从头到尾想着谋夺人家的家业,即使是在乱世以生存为借口,那么这份猴急的心态也有点不太厚道。
“子德心思耿直,对我们似乎完全没有防备,要夺其权也不是件难事,不知先生打算怎么做?”刘封只能顺着话题问下去。
徐庶轻轻夹了马腹,又拉开了些与身后人的距离,刘封会意,故作随意的跟了上去。
“子德公子对主公的防备,虽然没有他父亲景升那么严密,但也没大公子说得那么容易对付,若不然的话,他又何必放着舒服的大宅院不住,偏偏却要搬去江夏军的兵营里去住呢。难不成诺大的一座夏口城,堂堂太守,除了他让出来的那座太守府,就再没有别的宅院了吗?”
被徐庶这么一提醒,刘封细想连日来刘琦的举动,确实发现了几处可疑之迹。先是他搬进了兵营,到后来又鲜有独自登门拜访刘备,不是请刘备前去他营中会面,就是以顺便视察城防为由,约在他处相见。
“这么说,子德对父亲已经起了疑心不成,莫不是当日我们在汉水中的计划走漏了风声不成?”
徐庶笑了笑:“这倒未必。我猜想子德这般表现,无非是因为主公力主与东吴联盟的原因。主公是跟孙氏无仇,但子德毕竟跟孙氏是世仇,他有这份防范之心也是意料之中的反应。”
徐庶的分析缜密而富有逻辑性,刘封面露钦慕之色,却又感叹道:“既然子德已有防备,这里又是他的地盘,我们想侵夺他的权力只怕不那么容易了。”
徐庶的嘴角微微斜扬,古铜色的面庞间露出一抹诡笑:“这事岂能难到我徐庶,待我回去喝几坛好酒,自然会想出一条妙计来。”
徐庶笑得胸有成竹,看着身旁这健硕的身躯,刘封忽然在想:同样七尺壮士,有的人则只是匹夫而已,而有的人却深藏智慧,妙算如神,相差天壤之别。
“元直先生,真不知你这满脑子的机谋妙算,到是从哪里学来的,是你的老师水镜先生吗?”刘封心有感悟,顺口问道。
徐庶先是一怔,接着豪迈而笑:“水镜先生虽是我师,但说句实话,老师所做的,仅仅只是将学生引进门而已。我这一肚子的墨汁,真正的老师其实另有高人。”
“不知是哪位高人?”刘封起了兴趣。他知道徐庶、诸葛亮这些妖人都曾求学于水镜先生,如今听徐庶提到还有更高明的老师,自然是十分好奇。
轻抚着几缕淡须,徐庶的表情故作神秘,酝酿了半天,嘴里却只吐出一字:“书。”
“书?”刘封闻之一怔。
“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兵法政略,你所想学到的世界万物,统统都在书里,书难道不正是世上最高明的老师吗?”
一语道破玄机,蓦然之间,刘封心头重重一激灵,恍惚间有种醍醐灌顶的觉悟。
‘刘封啊刘封,你应该觉得得惭愧才对,你整天在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却茫然于没有方向,你忘了小学老师就教过你的话了吗知识改变命运。’
虽然拥有着超越千年的知识,但那些什么数理化、电脑、技术、网络什么的,除了一些粗浅的历史知识外,真正能在这个时代用上的又有多少呢?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伦理道德,他们是如何用兵作战,他们又是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明辨是非,他们的价值观又是如何……
有关于这个时代的一切,自己所了解的仅仅只是皮毛而已,而不深入了解这一切,又如何能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而刘封想要了解的这个时代的一切,正如徐庶所说,统统都在书中。
一瞬间,刘封仿佛找到了一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一直以来,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为了尽量不引起刘备的戒心,刘封都只能通过旁敲侧击来了解这个世界。哪怕是他有心提高自己的武艺和用兵的谋略,但也不敢主动的向赵云和徐庶这样的高人求教。
但是现在他想通了,既然不能向别人求教,那我为何不能自学呢?做为一个现代人,连数理化那样无趣的学科,都能硬着头皮啃下来,而且还一啃就是二十多年,那么现在,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学点真正有用的东西又有何难。
想明白了一切的刘封,此刻心中一片的通畅明朗,兴奋的叫了一声:“多谢了徐先生!”,接着便策马扬鞭,先行而去。
望着绝尘而去的刘封背影,徐庶五官分明的脸上一片茫然,喃喃道:“奇怪,谢我什么……”
第二十五章神秘人
次日,东方鱼肚初白,旭日将升未升。
夏口城的军民清梦未醒时,刘封已经从床上爬了起来。洗盥之后,拉开寝房之侧的那道木门,信步迈进了那间墨香四溢的阁间。
晨光从窗缝中挤进阁中,举目四顾,三面墙壁下各安放了一人多高的木架,上面整整齐齐的摆满了一卷卷的书简。中间一面檀木红案上,随意的展放着几卷书简,旁边的砚台上的笔墨还未干。
这就是刘琦的书房了。
当初刘琦把宅子让给了他们,刘封只知他所住的这间屋子,隔壁就是他那从兄的书房,先前也未曾多留意,若不是昨晚经过徐庶的点拨,刘封倒忘了自己睡觉的隔壁就藏了一屋子的宝贝。
在这乱世,对平民百姓来说,一车书简抵不上二两米饭珍贵,但对刘封这样不甘寂寞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就是比黄金还重要的宝物。
刘封决心在习武的同时,也要抓紧时间充实自己的知识,所以他打算从今天起,利用一切的空余时间来读刘琦留给他的这些书。
刘封先是在书架中绕了一圈,粗略一扫,这里的藏书至少也有上百册,什么《易经》、《大学》、《春秋》、《韩非》的,儒法道兵,各门各派的经典著作都有,乍一看刘琦确实是个爱学之人。
刘封随意的翻看了关于儒家学术的书简,这些书摆放得倒是整齐,但上面多覆了一层灰,再看其他的书简,大抵都是如此。
‘唉,看来我这兄长只是爱收藏书,却未必爱看书。’
当今乱世,为将者兵法当为首要所学,刘封转了一圈后,从书架上取出一卷《孙子》。
抱着重重的书简,刘封小心翼翼的把它平放在了书案上,用袖子拭去了上面的尘灰,轻轻的将书简展开,才看了个开头就有点头疼,再耐着性子读下去,没多久头就犯了晕。
刘封上学语文水平虽然不差,但最头疼的就是古文,眼前这卷《孙子》,晦涩难懂就算了,还全是干枯无趣的大理道,对于刘封这个现代人来说,读起来实在是比做微积分还是难深乏味。
“唉,要是有白话文的就好了。”刘封摇头感慨,表情有些无奈。
刘封硬着头皮又读了下去,只能断断续续的从那咬文嚼字中理解一些,但由于自己古文水平差的原因,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无法理解作者的真实含义。在受了半个时辰的折磨后,刘封感到自己再读下去就要吐了,不得已只好暂时放弃。
“没办法,先把这本留着。看来得先读点简单的书,等把古文水平提升后再读这孙子吧。”
刘封遗憾的抱起书简,打算把它们放回原位,不过,就在他刚把书简放下去,目无意间瞟到的旁边一卷书,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掸去了书简上的灰渍,四个苍劲有力的字印入了眼帘孙子注解。
刘封怀着好奇的心理,捧着这卷比《孙子》还要重几倍的《孙子注解》回到桌案,翻开来一看,才知道这其实是一卷关于孙子兵法的读书笔记。笔记的作者将孙子兵法的每一篇,都结合了从古至今的一些战例进行了重新的解读,而且还附上自己对这些战例的分析和认识。
笔记的用词不但远不及孙子兵法那般难深晦涩,还形象的附以战例,读起来非但不费劲,而且还十分的生动。
不过,可疑之处是这本笔记并未写明作者,看那笔记上面还有随手涂改的痕迹,看样子并非是什么古代的藏书,而且字迹也并非像刘琦的。
“以子德的能力,估计也写不出这玩意儿,这本笔记到底会是谁的呢?”刘封的心中疑云顿生。
不过这疑团对刘封来说并不重要,如今他正愁着如何能尽快提升自己的用兵水平,而这份意外得来的笔记,对他而言实可谓如获至宝。刘封当即捧着这孙子注解,贪婪的研读起来。
用了三天的时间,刘封将这份笔记大致阅读了一遍,现在他确信这笔记必是当代人所做,因为在笔记中作者援引了大量的当代战例,特别是关于曹操诸如官渡之战、征张绣之战、征徐州之战等,都做了详细的剖析。
在结尾处,笔记的主人还为曹操作了六字的评价:长于术,短于略。按照刘封的理解,就是在战术上相当出色,但在战略上却有所不足。
“曹操一生胜多败少,扫灭群雄,差点就统一了天下,这人竟然批评人家短于战略,不知是哪个狂妄的家伙,竟然有这么大的口气。”
刘封嘲讽似的咧了咧嘴,但在接着往下再看时,不屑的表情才渐渐收敛。
笔记的作者以官渡之战为例,指出在开战前,曹操焦虑异于常,自认无法与袁绍抗衡,是在荀彧分析指出己方有必胜原因后方才踏实。而在战役进入相持阶段后,曹操的信心再次动摇,写信给荀彧说自己打算退兵,是荀彧再次为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与利害之后,才打消了退兵的念头。
官渡一役,战略上居功至伟的是荀彧,而曹操的奇袭乌巢不过是锦上添花,正好发挥了他长于战术的优点。
在这一段分析后,笔记的主人又赞扬了曹操长于任人的优点,正是这个优点,才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短于战略的不足。
“嗯,这人对曹操的评价有理有据,如此看来,曹操并非是不可战胜,再强的人,也一样会有其短处。这人能把曹操看得这么透彻,他到底会是谁呢?刘琦的手里边为什么又会有此人的笔记呢?”
刘封对这份孙子注解的神秘作者起了浓厚的兴趣,既然刘琦能有他的笔记,那说明此人与刘琦相识,或者是刘表的属下也说不定。不过刘封将刘表手下那些蒯越、蒯良、韩嵩之类的谋臣武将扳着指头数了一遍,始终找不出一个看起来相符之人。
正冥思苦想时,外面亲兵来报,言是刘琦请他前去一叙。
刘封精神一振:“对呀,想知道此人是谁,去问一问刘琦不就知道了么。”
晚上还有一更,请朋友们有票的话多投几张,冲榜需要你们的支持,谢过。
第二十六章金屋藏美
第三更送到。
既然正好得到邀请,刘封便合上书,佩上他的青釭剑,衣袍内穿了一层细甲,带着几名亲兵离府而去。
刘琦并没有邀他前往北城的军营,而是去往了城东附近的一间宅院。与庄严肃穆的太守府相比,此间宅院则是精致典雅,处处散发着几分江南碧玉似的柔情。
刚一进府,刘封就听到琴声鼓乐,乐声靡靡,仿佛一个妖艳的女人正在耳边吐气幽兰,连日来的读书之苦,被这忽如其来的轻柔曼乐一扫而光。
迈入大堂时,一切果然不出刘封所料。
大堂的中央,一鼎铜炉青烟袅袅,幽幽的芳香扑鼻而入。七八名穿着妖媚,样貌可人的舞伎,正围成一圈翩翩起舞。正前方的胡床上,刘琦则是衣衫不整,斜卧在那里,一边享受着美酒果肴,一边眯着眼欣赏着眼前的轻歌曼舞。
身处弱势一方,曹操的几十万雄兵随时可能杀来,在这种情况下,身为江夏之主,更应该收敛自己的**,全身心的投入到练兵安民之中,却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他竟然还有此闲情赏美纵情。
“大战将至,难得兄长还有此雅兴呀。”刘封委婉的加以提醒。
刘琦见他来了,从胡床上一跃而起,赤着脚走上如火的大地毯,拉着他一同回到胡床,笑眯眯道:“正因为大敌当前,所以为兄才要好好放松心情,到时候才能轻装上阵,这叫公私两不误。”
刘琦虽有直爽仗义的优点,可终究身上这纨绔子弟的习性还是太重,并非做大事的人。刘封忽然觉得,刘备临走前交待要暗夺刘琦的兵权,似乎并非没有道理,如果将江夏的大权握在他的手里,多半会令取胜的希望又削减不少。
心中虽有感慨,但刘封却没有半点流露在脸上,他笑着附合道:“兄长说得也有道理。不知兄长派人来邀,是有什么要事吗?”
刘琦亲自给他倒满一杯酒,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