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潞胃伞?br />
至于那刘表,在其有生之年,玄德可谓对其忠心耿耿,后来的荆州也是从曹操手中所得,又怎能说他是背叛了刘表。”
杨松不厌唇舌,慷慨激昂的替刘备一通的辩护,不过其所说倒也确有其理。
张鲁犹豫的神情马上又坚定起来。
马超面色愈沉,话锋一转又道:“就算如此,但刘玄德终究乃枭雄,如果主公亲自与他会面,到时候他忽起歹念加害主公,夺主公汉中之基业,又当如何是好。”
张鲁刚刚才坚定起来的信念,一听马超这话,马上又重归犹疑。
杨松冷笑道:“玄德在信中也说了,只率一百亲兵前来面见主公,孟起难道是担心,刘玄德会蠢到只带一百人来就想加害主公,夺取汉中吗?”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设想,就不要再争了。”
马超与杨松私下不和,这一点张鲁也知道,他二人现在的争吵,多少也夹杂着个人的情绪,张鲁便有些听不下去。
那二人被斥,顿时都不敢再吱声。
这时,张鲁将目光转向了阶下另外一人,问道:“子茂,此事不知你有何看法?”
张鲁所询问那人,正是帐下谋士阎圃。
此人与杨氏不同,他本为巴西南充人,早年在汉中为吏,后张鲁得汉中,便成为其麾下谋土。
这个阎圃在汉中没什么复杂的关系网,平素献计行策,多能秉公而论,张鲁每遇不决之事,反倒更喜欢征求他的意见。
此刻的阎圃,一旁静听了许久的争论,心中其实早有判断。
张鲁一问,阎圃便道:“玄德来归,有利于主公,主公理应接纳。但此人乃枭雄,亦不可不防。圃以为,主公可借着出阳平关迎接的机会,顺势将刘玄德带回南郑,用富贵将其软禁于南郑,然后再借其名,徐徐吞并其1日部,而后为主公用,如此,方才两全其美之策。”
阎圃的这番话算是说到了张鲁的心坎上,说实话,他还真的有点担心成为吕布或是刘表第二。
对于阎圃之计,杨松没了意见,马超却道:“主公若真想接纳刘备归附,那此番主公去迎接刘备,超请求一同前去,从旁保护主公周全,叫那刘玄德即使心怀不轨也不敢轻举妄动。”
马超的这一份护主之心,让张鲁着实有些感动,他微微点头,欣然道:“难得孟起有此忠心,好,你就随我率三千步骑,一同出关去会一会那刘皇叔吧。”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四章恩师
成都。
那座曾经属于刘璋的,金碧辉煌的大殿中,此刻,高居于上的,却是年轻的刘封。
一个以奇迹般的速度,在夹缝中崛起的天下第二号诸侯。
“启禀主公,黄别驾来报,雒城刘循与张任已将兵权交割,目下正赶往成都面见主公。”
侍从报上的这个消息,让刘封和在场的新1日臣僚们均是暗松了一口气。
就连一向胸有成竹的刘封,对于张任是否会归降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这位以刚烈闻名的老将,曾经的历史中,雒城被破后,可是宁死也不肯投降刘备的。
雒城一地乃成都屏障,倘若不能以和平的手段取得控制权,对于平定整个益州,只怕还要经历一番波折。
所以,张任的归降,让刘封所有的担心都烟销云散。
刘封当即下令,升张任为讨寇将军,并因刘循主降有功,为其刘氏一族增加一县的食邑,令其随父一同迁往公安城。
先前张任等将未降之时,刘封怕逼迫太紧,促使其北投刘备,眼下张任即降,刘封遂尽起成都之军,星夜赶往雒城准备大战刘备。
刘封从荆州带来的兵马不过两万,自入蜀以来,先后收降了孟达、严颜、蒋琬以及成都刘璋诸路降军,如今再加上雒城的两万降军,刘封在益州的总兵力已近八万。
尽管这其中有六万是益州兵,军心并未完全归附,但仅凭这兵马的数量,对刘备军已足以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一天之后,刘封率成都之兵抵达雒城,会同黄权所收降的两万雒城军,总计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北推进。
这一回,刘备又发挥了他的专长。
当刘封大军未抵雒城时,刘备就率其主力果断的撤兵北退,一路干脆利落的放弃了绵竹、涪县、梓潼县等梓潼南部诸县,一口气退往了剑阁以北。
当刘封马不停蹄追至剑阁关时,得知刘备的主力已经退守葭萌,剑阁以北只有赵云率两千人断后,徐徐压阵而退。
直到这个时候,刘封才恍然省悟,原来刘备这老奸巨滑的家伙,又要故伎重施,准备去忽悠汉中的张鲁去了。
以刘封现下的实力,他倒是希望刘备在恼羞威怒之下,决意在成都平原上跟自己决一死战。
现实却是,刘备一如既往的头脑清醒,果断的退出平原地带,把主力集中在了白水关、葭萌关至阆中一线的大巴山脉之间,摆出一副凭险据守的架势。
刘备这么一做缩头乌龟,刘封便无计可施了。
在益州方定,人心归及抚定的情况下,动用大军去耗以时日的强攻险关,显然不符合利益所在。
何况,刘备而今北依张鲁,以汉中为后盾,若是强行攻打,反而容易引起张鲁的激烈反应,徒增一个新的敌人。
而眼下,剑阁雄关已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凭借着这座通往成都的大道上,最为重要险峻的关城,无需太多的兵马,便足以抵挡来自川北的进攻,保卫成都平原的安全。
故此,权衡再三之后,刘封决定停止进攻的脚步,集中精力恢复益州所受的战火创伤,安抚人心,巩固自己对益州的统治。
不过,在听说刘备军断后之兵的主将是赵云时,刘封灵光一闪,忽然生出一个念头。
锯齿般的云层无力的趴在天边,火一般的晚霞从云层的夹缝中射出,仿佛一个受伤的人正在流淌着鲜血。
如血的残阳下,赵云坐骑白马,倒提着银枪,缓缓的行走在队伍的最后边。
再一次回眸南望,他仿佛看到山峦的那一头,成都,那一座梦想之城,正在向他挥手诀别。
浴血奋战了这么久,到头来,却还是没能踏人那座城市,而且,连原本的家也一并没了。
血战无数,到头来,依然是一场泡影。
轻叹一声,赵云转过头来,继续默默的前行。
方走几步,耳膜中陡然间传来细小的动静,轻微如落地的尘埃一般,疲惫的士卒们无人听闻,惟有赵云这样绝顶无双的武者才会感知得到。
那是马蹄奔腾的声音。
是追兵!
赵云俊朗的面容,瞬间杀气凛烈,当即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列阵准备迎敌。
先前的斥候回报,刘封屯驻在剑阁的大军,已经在动身南归。
赵云根据经验,从这马蹄声中判断,正在杀到这支敌军人数至多一千余众,应当不是敌方主力。
赵云手中有兵马两千,他有这份绝对的自信战退这一支追来的小股敌军。
片刻之后,南向的道路上,果然见得尘土飞扬,从尘雾浓烈程度来看,赵云的判断并没有错。
就在赵云横枪立马,准备大战一场时,对面那汹涌的尘雾,忽然之间却停息了。
尘埃落定,一支千人左右的步骑止步于三百步外。
赵云心头立时涌起一丝狐疑。
观看敌阵,至少有三百左右的骑兵,有此优势存在,若然交战,兵法上理应借着骑兵的冲势发动攻击。
这般突然止步,不是敌将不知兵法,就是别有用意。
果然,只见敌阵中,很快奔出一骑。
那未执兵器的敌骑,近至本阵二十余步勒止,冲着这边高声喊道:“赵子龙将军安在,我家主公,益州牧、前将军欲与子龙将军单骑阵前一叙。”
此言一出,赵云神色顿时微变。
赵云万没有料到,对面率军而来的,竟然会是刘封本人。而且,他这般要求单骑会面,似乎是专程为此而来。
赵云略一沉吟,大声道:“回禀你家刘将军,我也正好有话与他讲,我与他阵前一叙便是。”
那骑士得到回应,勒马便奔回己阵。
不多时,敌阵之中,遥见一名白袍之将徐徐出阵,赵云料知便是刘封,当即也拍马而出。
旷野之中,残阳之下,两骑相隔十步,同时停止了脚步。
时隔数年,曾经长坂坡上,并肩而战的那二人,终于在这异地他乡,以这样一种方式再度碰面。
再一次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时,赵云心情是相当的复杂。
即使他背叛了刘备,即使他夺走了荆州,即使他杀死了关羽,即使他又一次把刘备和自己逼上了落魄无依的境地……从心底而言,赵云对刘封却没有一丁点的恨。
所有人当中,也许赵云是最了解刘封的那一个,从长坂坡开始,他就一路目睹了刘封如何被猜忌,最终被逼走上了那条“不归之路”。
但这一切,并不能改变他们成为敌人的事实。
为了不同的立场,赵云只有选择与曾经的朋友为敌。
“云叔,好久不见,你老了很多。“以一种平和的目光,凝视着对面那个对自己有传武之恩的绝世武将,刘封率先打破了沉默。
赵云淡淡一笑,“岁月无情,人终究会老。不过,你却比从前威熟了。
刘封轻叹了一声,苦笑道:”身处险境,时时刻刻担心死无葬身之地,由不得我不成熟。”
赵云未再说话,目光瞟到了刘封手上的那柄重枪。
蓦然之间,当年的诸般种种1日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刘封洞察了他的心思,遂将那重枪往马前一横,手抚着那已生锈迹的枪柄,感慨道:
“还记得当年云叔赠我这柄神兵,曾言你执此枪,三十岁之前纵横天下。如今我虽未能纵横天下,但也算小有成就,这柄神兵在我这刘封手中上没有辱没了它的威名。”
刘封确实没有辱没这重枪的威名,他就是用这柄枪斩杀周仓,击败关羽,直到今天把刘备逼到走投无路。
当年的赵云,确实对刘封充满了期望,但这结局,却并非是赵云所想要的。
人生,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如果我早料到会是今日的局面,只怕当日就不会把这重枪赠与了你。阿封,你所拥有的成就,根本就不是我当初所期望的那样,你的心中,当真就没有一丝的后悔吗?”
赵云的口气中既无奈,又有几分怨意。
刘封却表情平和,淡淡道:“我记得那天云叔深夜赶来我帐中,提醒我糜竺可能对我产生猜忌时,那时你曾经说过,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但求问心无愧。云叔,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问心无愧,又何需后悔。”
听得此言,赵云也知没有必要再说这些无用之词,遂道:“好吧,反正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已晚。但不知你今日前来,只是打算和我叙旧,还是打算大杀一场。”
“当年虽未有正式的拜师,但云叔到底于我有传武之恩,我今日前来,就是想正式的向云叔道一声谢,云叔,请受我一礼。”
言罢,刘封抱拳,于马上深深一拜。
这一拜,让赵云唏嘘不已,多少1日事再度涌上心头,但到最后,却只能化为无尽的沉默。
谢过之后,刘封本欲折返而退,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事,忙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
“差点忘了,我这里有一封徐老夫人的亲笔书信,就请云叔代为转交给徐元直先生,顺便替我向他问一声好。”
说着,刘封将那书信凌空一甩,平飞而出,赵云猿臂一探,轻巧的将之接在手里。
“云叔,你好自珍重,就此别过。”
再无多言,刘封转身拨马,飞奔而去。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五章无毒不丈夫
合肥城。
距离被吴军包围,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半月。
周瑜的“老鼠”作战计划,并没有如先前预想的那样起到决定性作用。”合肥城的粮食虽然被这数万只老鼠消耗了不少,但由于张辽等及时的组织全城军民,开展“讲卫生,灭四害”活动,大部分的老鼠都及时的被扑灭,剩余的粮食,仍足够一城人支撑半年之久.,似乎,合肥的曹军又成功的躲过了一劫。
但就在张辽等人,刚刚松一口气,打算嘲笑周瑜的荒唐把戏时,真正的劫难接踵而至。
时值夏末秋初交替之际,正是疫病多发之时,城中的老鼠虽然被扑灭了,但到处都是死老鼠的尸体,城内很快就开始爆发瘟病。
周瑜算得很准,他等得就是这一刻。
在探听到城中开始发生瘟疫后,周瑜果断的借着夏末最后一波降水,掘开了淝水,水灌合肥城。
当年的刘馥把合肥城打造得异常坚固,且该城所在的位置并非低洼地带,吴人虽掘开了肥水,但也并不足以冲垮城池,城水积水,不过刚刚没到脚面而已。
若是平常,这掘肥水以淹合肥之计,根本就不会起到什么关键的效果,但在这样一个城中瘟疫爆发的时刻,作用却是致命的。
携带着瘟病的老鼠尸体,在脏水中这么一泡,迅速的向全城扩散,城中的饮水很快便被全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