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为了掩人耳目,刘封特意向益州发去命令,命益州诸军大造声势,摆出准备向北进兵的态势。
荆州方面,刘封也大张旗鼓走水路向益州运兵,其实开往益州的,却都是伪装威满载±兵的一艘艘空船。
汉中,南郑。
高门大殿外,那一个健硕的身形在来回踱步,端正的脸庞上,落寞与焦虑时隐时现。
他不时的展开攥在手心的那封帛书反复阅读,每一次看到那一封让他牵肠挂肚的书信时,脸上的不安与纠心就变得愈加浓重。
他几次冲到大门,想要进去时,几次却又止步于槛外。
也不知犹豫徘徊了多久,他狠狠一咬牙,强迫着自己,万般不情愿的走入堂中。
“见过徐先生。”内中侍婢们忙是行礼。
徐庶暂时收起了尽显于色的焦虑不安,轻声道:“去向主公通传一声,就说徐庶求见。”
侍婢们进去不出片刻便即出来,言是刘备请他进去。
徐庶深吸了一口气,迈着灌了铅似的脚步,慢慢的转入了内室。
在那间曾经属于张鲁,充满了道教建筑风格的大室中,刘备正负手而立,凝眉端详着那张高悬的关陇地图。
此刻,刘备的心思正在关陇广阔的大地上驰骋。
“元直,你来得正好,近闻曹操打算兴兵攻打汉中,我正在琢磨着如何应对,你正好与我参详参详。”
刘备将徐庶拉到地图前,指指点点着图上诸般要害,涛涛不绝的说着自己的战略。
徐庶却只是站在那里,一言不发,默默的听着。
他的神情恍惚,似有心事,根本没有把刘备的话听进去一句。
“元直,你觉得我排兵之策是否可行?”
刘备说完之后,转头问向徐庶。
“嗯…”
徐庶从恍惚中惊醒,一脸的茫然,显然根本没听进去刘备说些什么。
以刘备的洞察力,岂能看不出其中端倪。
原本兴奋的神色,很快变得沉静下来,刘备正视着徐庶,问道:“元直,你似乎有什么心事,你我君臣以诚相待,不妨直言。“徐庶的表情,再一次变得焦虑起来,那般神情,仿佛内心中正在承受着何等的煎熬与折磨,逼迫着他不得不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许久之后,徐庶长叹了一口气。
他低下头,不敢正视刘备的目光,只深深一躬,拱手道:”主公,实不相瞒,我此番前来,其实是来向主公告别。”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章连环计
告别?
刘备微微一怔,“眼下菖军进攻在即,我身边正需元直出谋划策,元直就不必外出巡视了。”
显然,刘备还没有理解到徐庶口中那“告别”二字的真实含义。
徐庶苦笑了一声,无奈道:“主公误会了,我不是外出巡视,我是想离开汉中,回往荆州。”
此言一出,刘备大吃一惊:“元直,你……你是要弃我而去不威?”
荆州是刘封的地盘,徐庶去往荆州,不是弃他而去又是什么。
“这是老母写给我的书信,主公请过目吧。”
徐庶将那封沾满泪迹的帛书递上。
那一封书信,确实是徐母手迹,但信中的内容,却并非是召唤徐庶回荆,仅仅只是一些家常里短的嘘寒问暖而已。
这封信,正是刘封当初特意托赵云转交给徐庶的。
信中本身内容并没有什么,但刘封的这般举动,却分明是在向徐庶有所暗示。
徐庶明知刘封不会加害其母,但他乃大孝之人,既是收到母亲的书信,岂能再置之不顾。
百般艰难的权衡之后,徐庶只能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刘备将那信看过之后,顿时便明白了一切。
当初在长坂坡时,徐庶也曾因为老母为曹军所获,不得不离他而去,若非其母亲道上为刘封和赵云所救,此时此刻,徐庶恐怕已在曹营效力。
那个时候,刘备对徐庶的离去何等的痛苦。
而现在,这种痛苦更是有增无减。
因为徐庶现在要去投奔这人,是比曹操还要更让他深恨之徒。
如果有选择的话,刘备宁愿徐庶当初投奔了曹操,这样他所受到的羞辱与痛苦还要更少一些。
“这书信,元直是如何得来的?”刘备的语气开始沉重起来。
徐庶心神已乱,也没有多想,当即把赵云当初单骑会刘封,并将此信转交于己之信一并道出。
刘备的脸色顿时阴沉无比,不悦道:“这般事,子龙先前为何不曾与我说起。”
他的口气中,暗含着一种抱怨。
徐庶这时才意识到,他的如实而言,给赵云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便忙道:“子龙本待告知主公,但我说这只是我的家事,不必烦扰主公,所以子龙才没有向主公说。”
刘备摇着头道:“元直是我的左膀右臂,你的事岂能单只是家事。”
徐庶轻叹一声,默然不语。
“元直,这封信,多半是刘封那畜生逼迫老夫人所写,目的就是想诱骗你回荆州,你可不能轻易中了他的奸计呀。”
刘备岂能轻易的就放走徐庶,赶忙想法设法的说服徐庶改变心意。
徐庶却面色萎靡道:“刘封的用意,我又岂会看不出来。只是一想到家母身陷荆州,我这心就乱麻一般,我心神已乱,再难为主公出谋划策,还望主公能放我回荆州,成全我的孝义之道。”
话说到这份上,徐庶看来是离意已决。
刘备虽自诩仁义,但近些年来攻刘璋,夺汉中,连着做了几件不光彩的事,仁义之名受损不少。
尽管如此,但汉以孝治天下,堂堂刘皇叔,若是只因一己之私,公然阻拦臣下去行孝道,传扬出去,仁义之名便将扫地。
放徐庶走,对刘备虽有切肤之痛,但这份苦果,他却只能生生的咽下去。
长叹之下,泪水盈眶,刘备执着徐庶之手,一脸痛苦的哽咽道:“元直欲行孝义,此乃天经地义之理,备焉能阻拦。只是我与你生死与共,名虽主臣,却情同手足,眼下元直这般离我而去,我这心里……”
刘备老泪纵横,情到激动处,竟是难再开口。
徐庶此刻也已泪光盈盈,他以手指天,郑重道:“主公对我恩重如山,庶铭记于心。我对天发誓,纵然我回到荆州,此生也绝不会为刘封出一计来对付主公。”
刘备不想放徐庶归荆州,一则是因为痛惜自己少了一名绝顶谋士,二来则是徐庶对自己知根知底,若然他为刘封效力,将来岂非给自己添了一大患。
而今徐庶对天起誓,不会为刘封而对付自己,刘备的担心顿时便少了几分。
徐庶重义,言出必行,这一点刘备还是深信的。
“不知元直何时出发,我也好设下酒宴,与诸僚为元直送行。”抹了一把泪后,刘备问道。
徐庶连连摇头:“我弃主公而去,心中万分惭愧,哪里还有颜面再与同僚相别。况且我现下心中惦念老母,一刻也不敢搁耽,所以我想今日跟主公拜别之后,立刻起程东去。”
事已至此,多留无宜,还不如痛快一点,君臣间最后留下个好念想。
刘备也不再多说,遂命人将好酒拿来。
“元直,这一杯酒,我祝你一路顺风,也希望将来若有缘,你我能再把酒共饮。““嗯。”
徐庶也不知该说什么,只能含泪将酒一饮而尽。
美酒虽好,但徐庶喝下去时,却是一喉的苦涩。
“元直,走吧,我出城再送你一段路。”
刘备对徐庶“恋恋不舍”,似乎能再多相处一刻钟,都能让他心满意足。
徐庶对刘备亦有不舍,又岂能拒绝。
于是,主臣二人,以便装出府,西出南郑,刘备一足各将徐庶送出十余里。
此时残阳如血,落日的余晖如一支寂寞的笔,在他二人身后拉出了一道长长的影子。
徐庶勒佳坐骑,面向刘备拱手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主公,我们就此别过吧。”
分别的时刻到来,刘备心中何等酸楚,虽有千般不舍,只能无奈的拱手道:“那元直你一路保重。”
“主公珍重,庶去矣。”
强颜笑词,一句珍重后,徐庶再不留恋,勒马沿着大道,向阳平关奔去。
刘备驻马远望,目送着那一袭磊落青衫远去,一直变成天之尽头的一团黑点。
“元直,元直……”
如血残阳下,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正在向西徐徐而去。
明亮的衣甲反射着晚霞之光,眩丽刺目的金光,只将这长蛇般的军队映衬得更加森然可怖。
前方不远,一座小城的轮廓隐约可见。”前面是哪里了?”
马车之中,曹操忽然问道。
“丞相,快到阳人城了。”随车而行的许褚答道。
那座城叫做阳人,隶属于河南郡,是通往洛阳的必经之路。
洛阳八关,阳人城一路并不是主道,此城原本是一座不起眼小城。
不过,当年十八路诸侯伐董时,董卓名将华雄被孙坚斩杀于此城之下,正是因这一战,阳人城才让天下人所知。
“阳人城…..曹操眼睛微微一眯,诸多1日事恍然涌现心头。
那个风云际会,群雄并起的年代,尽管十几年过去了,但每一件事曹操仿佛都历历在目。
正自感慨间,忽然一骑从后奔来,行至车驾旁,一员年轻的将军压低声音,却不乏兴奋道:“丞相,荆州有情报到了。
奔来之将,正是曹家年轻一辈的杰出将才,虎豹骑的统率之一曹休。
曹操将那藏于密封竹简中的情报取出,拆开一来,神色间立时闪过一丝诡异的冷笑。
“传令大军,今日就在阳人城外安营扎寨。”
“喏。”
入夜时分,近五万人的中军在阳人城外安下营盘。
中军大帐中,曹操身裹红袍,面中带着几分得意之笑。
“文和,荆州的情报已经到了,情报中说,刘封把荆州的军队尽数调往了益州,看来该是我们动手的时候了。”
曹操将那一道情报示于贾诩。
贾诩端详半晌,捋须淡淡道:“倘若刘封真的打算配合我们夹攻刘备,就该悄悄的率军入川,他这般大张旗鼓,我看那些所谓满载人川大军的战船,多半都是些虚张声势的空船,丞相,刘封我们的计策奏效了。
曹操哈哈大笑,表情甚是得意。
“文和,你这道连环计,实在是大妙,这一回,我终于可以一雪前耻了。
面对曹操的自信,贾诩却很是冷静,淡淡道:“丞相也不可太过自信,对手麾下亦有高人,未必不能识破我们的计策。
曹操冷笑一声,傲然道:“你这条计策有神鬼之妙,我料定必能成功,文和,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贾诩笑而不语。
曹操得意之下,奋然起身,大声道:“速传密令给宛城的子廉,令他按原定计划即刻兵进新野,会同仲业之军急攻樊城。”
贾诩点头应诺。
曹操接着又道:“再传令给文则的后军,命他五万大军立刻改道,星夜兼程给我南下襄阳。”
号令即下,曹操心中是说不出的畅快,整个人神采奕奕,似乎在这一刻,他又找到了当年无敌于天下的那种自信。
五天之后,樊城。
晨光之下,这座汉水以北唯一之城,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轻纱,如羞涩的少女般静静熟睡。
北方的大道上,汹涌的沙暴却在急速的逼近,仿佛无数头饥饿的野兽,急不可待的要来撕碎这美味的猎物。
城头上,魏延如铁塔般驻立,冷峻的目光投向那汹涌而来的沙暴,嘴角上钩,一抹冷笑在闪动。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章步步惊心
自曹仁被俘后,曹家第二号大将菖洪就奉命接管了南阳的防务,曹操布署在南阳的兵马,多达四万余人。
几天前,曹洪接到曹操的密令,命其率步骑倾巢南下,立刻对樊城发起急袭。
~,曹操得令,亲率三万多步骑,星夜兼程赶到新野,会同文聘所部的一万兵马,四万大军当即对樊城展开了进攻。
只是,菖军的动向,早就在荆州方面的预料之中。
早在刘封佯接汉帝之旨,假装派兵入川的同时,就秘密的令镇北将军魏延进驻樊城,不动声色的将樊城之兵增至一万余众。
当曹洪貌似强大的步骑大军,在这一天早晨对樊城发动进攻时,魏延已经在这里手痒难耐的等了他好几天。
去岁襄樊之战后,刘封为了确保樊城这座汉水以北,襄阳屏障的万无一失,就调集了大量的民夫,对樊城城墙进行了加固增高,使其城防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魏延进驻樊城之后,迅速的调动备军完成布防,箭矢、火油、檑木和滚石等城防器械准备充足。
在这般充分的准备之下,战斗的结果可想而止。
当天,首军从早上攻打到傍晚,几轮猛烈的攻击,在付出了两千左右士卒的死伤之后,却没能撼动樊城分毫。
强攻不利之下,曹洪只得下令停止进攻,数万大军在樊城以北十余里处安营下寨。
在曹洪军失利的同时,于禁和徐晃所统帅的五万大军,也已由洛阳折向南阳,前锋骑军日行三百里,进至樊城以西北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