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手中那柄倾尽全力的大刀,竟是被生生的弹了开来,大有脱手飞出之势。
此人的武艺,竟以强到如此地步,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曹洪震惊之下,急是手上加力,堪堪的稳住了荡开的大刀。
此时,低啸声中,重重枪影已反击而来。
只一招之间,刘封便夺占上风,暴涨的枪影四面八方刺射而出,层层铁幕将曹洪包裹其中。
自斩关羽那一役后,刘封凭着自己的天赋资质,武道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经过一年的时间,他将赵云所授枪法,夫人孙尚香教授的霸王枪法,以及关羽那绝世无双的刀技,乃至同诸褚等多位高手过招的心得体会融会贯通。
时值今日,他的武道已达到刚柔并济的绝顶境界。
也就是说,此时的他,哪怕是面对张飞、马超、赵云这等当世绝顶之将,亦能与之一较高下,更何况是曹洪这等二流武将。
那一枪接一枪的招式,时而重如泰山压顶,时而又虚无飘渺,刚的强横与柔的巧妙运用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枪影包裹中的曹洪,已是拼尽全力应战,但所承受的压力却愈来愈重,几乎被逼得喘不过气来。
二十招过后,曹洪已是手忙脚乱,破绽百生。
铛~一烈呜声中,那一柄大刀脱手而飞。
重枪之锋撕破了曹洪的手臂,寸许多深的口子中,鲜血中泉水一般喷出。
“uB日”
损折一臂,兵器脱手的菖洪,如同被逼入绝路的野兽一般,疯了似的一声狂啸,右手陡然拔出佩剑,向着刘封当头劈去。
大刀已失,区区一柄剑又算得了什么,曹洪这是在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这垂死的一击,必是生命潜能的爆发,不可小觑。
刘封不及多想,急是力集于臂,擎枪一横,欲挡开那拼死的一剑,然后再斩其首。
但就在那一剑眼看着就要劈至时,刘封的神色蓦然惊变。
那一柄袭来之剑,寒光吐露,杀气凛烈。
明明菖洪拼尽全力,但那剑锋划空而至时,却默默无声。
如此熟悉的情景,在干钧一发之际惊醒了刘封。
那绝不是一柄普通的剑。
招式未老之际,刘封不敢硬挡,身形急斜,曹洪手中的剑几乎贴着他的手臂划过。
一击未中,菖洪手腕一转,长剑又平扫而出。
在这眨眼之间,刘封左手拖枪,右手迅捷无比的拔出青缸宝剑。
一声空灵的脆响,两柄剑撞在一起,仿佛撞击的不是铁质之剑,而是两根冰棱一般。
曹洪的那一柄剑,撞上削铁如泥的青缸宝剑,竟然安然无恙!
天下之间,能抵挡得住青缸剑的兵器,刘封还从未曾见。
震惊之下,心神旋即被强行镇压。
右手以剑相抵,左手重枪已是横荡而出。
噗~…一声闷响声中,寒光从曹洪的眼前掠过。
这位继曹仁之后,曹家第二号的名将,只觉脖间一凉,接着,脖子就如同被划破的水囊一般,大股大股的鲜血喷涌而出。
再也无法拿住手中之剑,再也无法坐稳,曹洪捂着鲜流如注的脖子,圆睁着怒眼,晃了几晃便栽倒于马上。
他的躯体在地上翻滚抽搐,喷涌的鲜血将地面的泥土浸湿了一大片。
在最后剧烈的抽动了一下后,整具肮脏不堪的躯体便不再动弹一下。
曹家第二号名将,就此陨命。
刘封跃下马来,将那柄跌落的剑拾起,只是剑柄上面刻着两个细小的字一一倚天。
倚天剑!
原来这就是与青钉齐名的倚天宝剑。
这倚天剑本是曹操自佩的宝剑,但前番菖仁被俘之后,菖洪临危受命出镇南阳,那时曹操便将此剑相赠,以壮其行。
刘封当然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更没想到菖洪在失败之际,竟是妄图以倚天剑的削铁如泥,趁着刘封没有提防之际做这最后的一拼。
如果不是刘封反应机敏,此时此刻,他连枪带人恐怕已被这倚天剑削成了两截。
那个时候,躺在这里的就不会是曹洪,而是他刘封自己。
“曹洪啊曹洪,你也算为曹家尽力了,安心的去吧。”
刘封感慨了一句,对这个战死的敌将致以稍稍的敬意,接着,他便毫不犹豫的将那颗人头,用手中这柄倚天剑轻松的割下。
淆水一战,薷洪陨命,五千虎豹骑死伤殆尽。
荆州军趁胜北进,淆阳一线的两万曹军步军,在获闻主帅已死之后,旋即不战自溃。
三天之后,荆州军团直抵宛城。
南阳一郡,因为一直都是曹操支撑荆州前线自勺后方粮草基地,当地官吏和百姓早就不堪徭役之苦。
而今曹洪陨命,南阳的曹军全线溃散,故是当荆州军杀至时,宛城守将侯音便率部举事反曹,斩杀南阳太守东里衮,功曹应余,大开宛城四门归降刘封。
刘封得宛城,当即委任侯音为南阳太守,令其率军向北攻取叶县。
南阳郡各县,闻知营洪兵败身亡,宛城失陷,不等荆州兵马至,各县士吏便是望风而降。
新野县。
文聘站在城头,回望着诺大一座新野县城,目之所及,每一张脸都是无精打采,死气沉沉。
他叹了一声,走到女墙边来,举目远望,离城百步之外,那根高耸的大杆之上,曹洪的人头已经悬挂了整整七天。
那颗人头,就像是一根锋利的剑,悬在新野城每一个人的心头。
曹洪的人头,明白无误的告诉城中所有人:你们的援军已经不会来了,继续坚守下去,只有和这座城池共同灭亡。
淆阳大败,曹洪陨命,宛城失守…,诸般噩耗接踵而至,一次次的击打着新野军民脆弱的心。
就在两天已前,终于有人无法承受等待死亡的煎熬,开始越城逃跑。
最初只是普通的平民,到后来发展到意志崩溃的军人也威百威百的逃跑降敌。
尽管文聘下令增强巡城力度,对于敢越城而逃之徒,无论平民还是军人,老幼还是丁壮,一律射杀。
但是,严酷的军令依然无济于事。
“怎么会发展到这般地步,莫不是我看锚了?曹公难道不应该是一统天下的明主吗?可是现在….文聘的心中,一个声音不断的质问着自己。
正自惆怅时,一骑由敌营奔驰而至,直抵城下,大叫道:“我乃仲业将军故人,特来一叙1日谊。”
文聘凝目俯视,很快认出了来者是谁。
那人名叫王威,原本是刘表帐下中郎将,当年曾力阻刘琮降曹,甚至还向刘琮进言,趁着曹操孤军南下江陵时,纠集1日部,从背后突然一击。
便是因此,刘琮降菖之后,王威便不为曹操所喜,在诸多荆襄文武都有升赏的情况下,王威却只被调为一闲职。
几年前,王威郁郁不乐之下,便索性辞官归乡。
文聘虽与王威算不上多有交情,但同为武将,在刘表手下共事多年,也算是有一份1日时同僚之谊。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王威能越过重围,单骑前来城下求见,文聘立时便猜出其来意。
尽管如此,文聘还是下令开城,将王威放入城中。
文聘还算客气的将王威将邀入县府大堂。
宾主坐定,王威还未开口,文聘便直白问道:“子猛,你我都是武人,咱们也不用耍文人那套拐弯抹角,你直说吧,此次前来,是不是受了那刘封之命,前来说降于我?”
文聘的直率让王威一怔,他愣了一下,摇头笑道:“这么多年来,仲业你的脾气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么直来直去。”
“好吧,我承认,我是奉了前将军之托,前来说服仲业。”
王威坦白道出此来目的,文聘欲待开口时,王威却笑道:“你先不用拒绝或是答应,不妨先看来此信之后再做决定。
王威从怀中取出一封帛书递上。
文聘打开帛一看,神色不禁微微一变:”这是子德公子的笔迹。”
“没错,这是子德公子临终之前写给仲业你的遗书。”王威表情黯然,默默答道。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九章垂死
刘琦的遗书?
文聘面怀奇色的盯着手中那封帛书,看似坚决如铁的心,此刻却是涟漪顿生。
刘琦与刘封不同,那可是刘表的长子,文聘心目中承认的1日主。
“,当年曹操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荆州文臣武将多在第一时间赶来襄阳以表效忠新主之心,却唯有文聘迟迟不到。后来,在曹操几番催逼之下,文聘才不得不来。
当时曹操曾问文聘为何迟来拜见,文聘泣声回答:为臣者,不能保全1日主疆土,无颜来见。
在文聘的眼中,刘表才是荆州真正的主人,如果刘琮当年决心抗曹,他必定会为刘氏死战,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刘琦的这一封书,还未看时,便勾起了文聘心中诸多的思绪。
他默默的展开帛书,神情黯然的将信中一字一句看完。
刘琦在这封遗书中,怀念了过去与文聘的交情,赞扬了他的忠义之心,在信的最后,刘瑙以刘景升长子的名义,请求他归顺于从弟刘封,继续为刘氏效忠。
文聘合上了书信,五官分明的脸上,涌动着复杂的表情。
王威知他心中已有动摇,便道:“仲业,而今南阳已失,新野城已是孤城一座,曹孟德被牵制在潼关,根本没有时间来救援。你深知兵法,应该明白继续死撑下去,结局会是怎样。”
文聘默然不语。
新野的困境,他焉能不知。只是,曹操待他甚厚,若然他就这般开城投降,世人又将如何看他。
“仲业,当年你降曹,乃是因刘琮那逆徒,背弃景升先公遗志,不得已而为之。眼下有大公子书信在此,你理应回归本志,天下人只会为你的忠义之心所感动,又岂会别有非议。”
王威看穿了文聘的担忧所在,逐一为文聘铺平台阶。
文聘听罢,站将起来,踱步许久,不禁仰天一声长叹。
这般表情,似乎已是被说服,王威不由暗喜。
这时,文聘却道:“要我归降可以,除非刘将军能答应我两个条件,否则我宁愿与新野共存亡。”
“哪两个条件,仲业请讲。”王威欣然问道。
文聘道:“新野将士,多是北方人士,女口果有人不愿归降,我希望刘将军能放他们北归,不要为难他们。”
“刘将军以仁义待人,这个条件我想他一定会满足你,那这第二个条件呢?”王威又问道。
文聘深吸了一口气,默默道:“菖公待我不薄,我是迫不得已才背叛于他。所以我希望刘将军能够答应,我归降之后,终我一生,不令我去攻打曹公。”
“这……”
王威觉着这个条件有为苛刻,自己不好擅自答应,沉顿一下道:“这个条件虽有点苛刻,不过凡事终有商量的余地。这样吧,我就将仲业所说的两个条件带回去,由刘将军来做决定。”
当下王威便起身告辞,离开新野,回往城外荆州军大营。
当王威心怀着忐忑,将文聘的第二个“苛刻”条件道出时,原以为刘封会有所不悦,却没想到他连想都没想,欣然便允诺。
刘封的痛快,令王威颇为惊奇。
在王威看来,刘封目前最大的敌人正是曹操,以文聘这样的大将,若是答应其不去对付曹操,岂非是一大损失。倘若是这样,收降了文聘又有何用。
但王威却不知,对于将来如何使用文聘,刘封却早有打算。
于是当天王威便去往新野,向文聘转达了刘封的诚意。
次日清晨,坚守了将近一月的新野城门终于打开,文聘率不到万余的守军开城归降。
按照事先的约定,对于那近一万的降卒,其中愿意北归者,刘封拨以钱粮,任由他们离去。
最终,有四千多人选择北归,而另外六千人则决定跟着文聘归降新主。
如此一来,新野六千降军,加上南阳收降的近两万曹军,此番南阳之役,刘封不但斩杀菖洪,全取南阳,而且还收降了近三万的精壮士卒,可谓是大获全胜。
斜谷,渭水南岸。
残破凄凉的曹军大营中,死一般的沉寂。
中军大帐中,夏侯渊神情黯然,心痛如绞。
就在半月之前,他还在率领着三万大军,把斜谷南口的马超军压得喘不过气来。
谁曾想到,刘备的一路兵行险招,转眼之间把他打入到了地狱。
夏侯渊和他的三万将士,被堵在了几百里狭窄的谷道里,粮道被断,信息阻绝,几乎如瓮中之鳖一样。
尽管无论对于南口还是北口之敌,他的兵马和战斗力都占据着绝对的上风,但可惜的是,秦岭不利的地形,却轻易的化解了他所有的优势。
敌人只需要几百兵力,便可轻易的把狭窄的谷口封住。这半月以来,夏侯渊不知发动了这少次的突圈作战,但却无一威功。
他现在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突围失利,粮食已尽,再精锐铁血的战士,到头来也只不过是一具血肉之躯而已。
逃跑在几天前就已经扼制不住,为了活命,成百上千的士卒或从南口,或从北口逃向敌人那边。
时至如今,三万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