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兵变!”刘琦吃了一惊,一把揪住那家丁,喝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家丁颤声道:“小的刚才听到府外有动静,就跑出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却不料街上已乱成一片,小的找人一打听,听说是北营发生了兵变,究竟是怎样小的也不知道呀。”
刘封极力保持住冷静,沉眉道:“兄长,现在先有刺杀事件,接着又听闻北营兵变,我看这两件事之间可能有联系。”
“那我们该怎么办?”连遇惊变,刘琦有点慌了神。
刘封剑眉深凝,不假思索道:“兄长不必惊慌,我料这只是有少数别有用心者在背后捣鬼,咱们立刻赶往北营,先弹压住兵变,稳住城中人心,然后再设想搜捕幕后煽动变乱之徒。”
乱了阵角的刘琦唯刘封之议是从,当即披挂铠甲,全副武装跟着刘封赶往北营。
由别院去往北营的路上,几条经过的大街确已乱成一片,行人们在盲目的逃窜,一些不法之徒则趁机进行抢掠,时不时会听到有人叫嚷着曹军已杀进城中,而北营方向的几处火势,更让慌乱的民众更加惶恐。
北营位于夏口城北,这里驻扎着大约三千名江夏兵,主要负责夏口的城防,也是刘琦的嫡系主力部队。而当刘封他们赶到北营时,看到的却是这支令刘琦骄傲的精锐之军,此刻已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士兵们在四处狂奔,军官们手忙脚乱无法压制,十几处不同位置的营房燃起了熊熊烈火,叫声、火声、马嘶声充斥着耳膜,让原本就情绪失控的士兵们更加慌乱。
看着眼前的混乱场面,刘琦大惊失色,急将就近的一名军官抓住,厉声质问道:“叛军何在?你们不平定叛乱,都在乱跑什么?”
“小的也不知道啊,营里到处在叫嚷着造反,好似到处是叛军,兵士们都乱了神,小的们也压制不住啊。”
刘琦在质问那军官时,刘封却在屏住呼吸,静气凝神的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正如那军官所言,耳所听闻,似乎到处是造反的声音,但奇怪的是,除了狂奔的士兵之外,看不到一处厮杀的影像。如果真的有叛军,他们应该先攻占刘琦的中军大帐,然后趁乱杀出军营,夺取夏口的要害部门才对。
剑眉如刃,刘封已然看穿了真相,他冷哼一声,纵马奔上附近的一处鼓乐高台,仗剑高喝道:“刘将军有令,所有人都立在原地不许动弹,胆敢违令者,一律当作叛贼就地正法!”
那高台有两丈余高,刘封这一声喝运尽丹田之气,声若洪钟般响亮,如波浪似的以高台为中心四面传播开来,转眼间整个军营都清晰可闻。
刘封连喝了几次,效果终于开始显现,离他最近的军兵听闻命令,开始停止狂奔,茫然无措的站在原地四下观望,而更外围的士兵,见到同伴不动弹时,也都逐次停下了脚步。
高台下的刘琦惊喜的发现,刚刚还让他焦头烂额,不知该如何强压的混乱场面,在刘封的威慑下,竟然开始渐渐恢复了平静。
高台上的刘封则是目光如炬,冷峻的扫视着四周的情况,猛然间,那一双犀利的鹰眼发现了异常。在高台正前方三十余步外,当大部分士兵都原地不动时,一名士兵仍在来回的奔驰,还一个劲的大喊大叫不止。
虽然听不见那人在喊些什么,但这并不重要,他一夹马腹,纵马跃下高台,如疾风一般转眼冲出三十余步。
“叛贼,去死吧!”
暴喝声中,那一袭矫健的身影,如流云般冲至那士兵跟前,一道雪亮的白光一闪,那削铁如泥的宝剑,卷起一抹轻尘旋转的尾迹,破空而出。
接着,一颗人头飞上半空。
第二十九章不成气的精兵
飞上半空的人头如被扎破了的气球,旋转滚动,温热的鲜血四面飞甩。
人头落地前的一刻,刘封猿臂伸出轻松接住,虎掌抓起零乱的头发,提着人头转身奔回高地,手中的人头就像是漏水的水桶一般,齐刷刷的断劲处喷出的热血,拖出了一条长长的红色丝带。
刘封高高举起那颗惨不忍睹的人头,厉声高叫:“谁敢再乱动,就和他一样的下场。”
血淋淋的人头在残阳的照射下,可怖的形容清楚的印入眼中,每一个看到的士兵,都无不为之动容。
在这样肃杀的震慑下,整个北营很快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再没有人敢擅动一步,大营之中,除了呼呼的风火之声外,灌入耳中的就只剩下一整营将士沉重如涛的紧张呼吸声。
刘封解下银枪,将那颗人头跟穿糖葫芦似的刺起,倒插于高台之上作为警慑,然后才拍马高台奔向刘琦,沿途所过,周围的士兵个个心怀震畏,纷纷低头不敢正视于他。
“兄长,混乱已平,你赶快下令各级军官清点兵员,将士兵们尽数驱入营帐,然后再想办法揪出背后煽动叛乱之徒吧。”
刘琦从惊叹中清醒过来,赶紧照着刘封的吩咐去下令,定在原地的士兵们,被各级军官收缴了武器,然后一个个乖乖的进了营房。
看着恢复正常的场面,刘琦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不禁心怀着敬佩向刘封问道:“阿封,你怎么会想到不让士兵动弹这一招,真是太绝了。”
刘封笑了笑:“其实也很简单。大营中到处是造反的声音,却看不到打斗,我就想岂能一营将士尽要造反,多半是一小撮里通外敌之徒故意煽风点火,鼓动混乱。所以只要严令士兵们不许擅动,那小部分叛贼自然就会漏出马脚。”
刘琦微微点头,却又叹道:“虽说如此,可诺大的营盘,你的喊声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及时听见,刚才那名士兵也许并不是叛贼,就这么不加审询就杀之,似乎有点用刑太狠了。”
刘封摇头一叹:“兄长你仁厚爱兵是好的,但是也要看情况。兵法云: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越是对待这种嫡属的士卒,就越要用法严厉,不然只会纵容士卒不服军纪。”
刘封也没多想,一番大道理脱口而出,刘琦听了不禁目露奇光:“阿封,你刚才那两句兵法要诀,不知是何人所授,是徐先生吗?”
“这个……就是《孙子》里所说,我也是在兄长你的书房里随便翻到的。”刘封心下也有几分惊喜,没想到自己这几日来的苦读还小有成就,如今竟能随机应变,把刚刚学过的知识跟现实相互联系,看来自己还真有几分治军用兵的天赋呢。
经刘琦这么一问,刘封忽然想起了那份笔记的事,当下便欲询问笔记的主人是谁,正这时,数骑人马飞奔而入,为首者正是徐庶。
“子德公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方才北营忽然火起,我一路赶来,附近街市一也片混乱,都说曹军杀进城了。”徐庶狐疑的问道,他一身全副武装,手里边也多了一柄钢枪,俨然一副准备打仗的样子。
“可能是一部分混入城里的曹军奸细煽动叛乱,不过已经被阿封给弹压下去,现在没事了,元直先生不必担心。”
回答之时,刘琦的表情有点不好意思。也难怪了,北营里驻扎的是刘琦的三千嫡系精兵,他曾经多次在徐庶面前夸口,说他这三千兵马个个忠勇不二,足以与曹操的精锐北军相匹敌。而眼下,令他自豪的精锐,却仅仅在敌人几个奸细的煽动下就乱成一锅粥,他感到面子上挂不住也是情理之中。
徐庶瞟了刘封一眼,那一闪即逝的眼神中,似乎流露出几分惊奇,显然,刘琦的那句“已经被阿封弹压下去”,让这位刘备幕下第二号谋士感到有些意外。
“那就好,那就好。”徐庶长松了一口气。
几人回到刘琦的帐中,徐庶将头盔往案上一放,直言不讳道:“恕我直言啊,大公子你手下实在是缺得力的将才,不然军纪也不会这般散慢,只被几个贼人一煽动就乱成一团。这要是改日曹操大军杀到,临战之时岂不一个风吹草动就不战自溃,到时候只怕后悔也来不及了。”
徐庶还算客气,没有直接数落刘琦治军水平不行,而是把原因归咎于他手下的将官都是庸才上来。
刘琦连连点头,愧然道:“是啊,其实我任江夏太守也才不到一年,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挖掘提拔人才,出了今天这样的丑事,实在让你们见笑了。”
徐庶的表情越发的严肃,他在帐中来回踱步,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时不时的摇着头焦虑的自言自语:“这件事确实棘手,咱们总共才有兵马不到两万,子德公子手下的兵马就占了一万。这半数的士兵都缺乏军纪和训练,到时候一旦跟曹军开战可该如何是好。”
看到徐庶现下的表现,联想起此前诸般线索,再加上今天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忽然间,刘封觉察到了其中的异常。
“我缺得只是将才而已,叔父帐下却不乏良将,像云长、子龙,还有徐先生和阿封,你们正好可以帮我分领兵马,好好的把他们训练一下。”
刘封的目光紧盯着徐庶,当刘琦的提出这个建议时,徐庶的眼眸中分明闪过一丝特殊的神色,那是一种得意,还隐含着某种志在必得的自信。那眼神,瞒得过直性子的刘琦,却瞒不过刘封这双锐利的鹰目。
此时,刘封对自己的判定已有了七成把握,看来这一次的所谓兵变,极有可能是徐庶所暗中策划,正如他那日所言,这才是他侵夺刘琦兵权的妙计。显然,蒙在鼓里的刘琦乖乖的上钩了。
那一丝得意一闪即过,徐庶并未立刻答应刘琦,他的表情反而又为难起来:“都是自家人,按理讲子德公子开口了,我们不能不帮忙。只是云长手底下收编了几千襄阳投奔来的降军,我们这边也在忙于整编训练,只怕腾不出手来呀。”
徐庶的推拒令刘琦立马急了,他赶紧拉住徐庶的手,一脸恳切道:“既然是一家人,这件事无论如何你们也要帮忙,若是战事一开,我这一万兵马拖了后腿,岂不误了抗曹的大计。”
在刘琦的百般请求下,徐庶只得无奈的叹道:“好吧,子德公子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若再不答应,主公知道了定会怪我。这样吧,我先与云长商议一下,过些时候再拿出个具体方案与公子过目。”
刘琦很干脆道:“用不着过目,你和云长商议好后,马上行事便是。”
一旁默默倾听刘封,此刻心中不禁暗叹:子德呀子德,你到底还是没什么心眼,这样的乱世,又怎能有你的立足之地呢。
第三十章组团忽悠
“阿封,帮我练兵之事,也要有劳你了,你可不能不帮我这个兄长啊。”刘琦见徐庶答应,大为欣喜,转而又向刘封笑着求道。
刘琦转身之际,徐庶眼睛一眯,向他暗使眼色。刘封这下基本确信,这场兵变的闹剧十有八九是徐庶的计谋了,明知如此,却又不得不陪着他继续演戏。
“上次长坂坡还是我第一次上战场,输的那般惨痛,兄长你让我帮你练兵,就不怕我越练越差呀。”刘封自嘲道。
刘琦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道:“你就别谦虚啦,刚才你在那样混乱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着冷静,轻轻松松的平定了乱局,就凭这,为兄就对你一百个放心。”
“大公子,你方才是如何平伏叛乱的,庶倒是十分想知道?”似乎是因为自己精心策划的计策,被刘封轻描淡写的搞定,徐庶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不待刘封谦虚,他那从兄就抢着把刘封方才的所作所为,绘声绘色的说了一遍。
竖耳倾听的徐庶手抚着稀疏的胡须,微微笑而点头:“大公子这一招的确深合兵法之妙,如果庶猜测的没错,大公子这几日莫非是得到了高人指点?”
刘封咧了咧嘴,一副不以为然:“哪有什么高人,我当时也就是灵机一动,误打误撞上而已。”
在徐庶面前,刘封并未吐露实话,没有向跟刘琦方才所说那样,说自己这些天来读过兵书。原因无他,无非是为了保持低调而已,毕竟徐庶与刘琦的身份大不相同,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刘封并不愿向他过多的显露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
“阿封你就别”
刘琦当然不会考虑到刘封的用意,对刘封方才的解释很不“满意”,正欲再说时,刘封赶紧打断了他:“兄长,既然这里的兵变已经平定,那我和元直先生就先赶回城外我们的大营去了,我怕曹贼派来的奸细会两头作乱。”
提及正事,刘琦就再敢再多挽留他们,于是二人告辞,故作匆匆的离开了北营。
一出营门,刘封就向徐庶使了个眼色,二人纵马快行,与后边的部属拉开了距离,刘封表情严肃的问道:“先生,你老实说,这一次北营的兵变,是不是你暗中所策划?”
徐庶干咳了一声:“刚才在帐中之时,大公子不就已经猜到了么。”
他这算是承认了。
徐庶奉刘备之命行事,初衷无可厚非,手段也确实高明,不露声色的就让刘琦主动出让兵权,他这计策刘封其实还真是挺佩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