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六章鲁肃很郁闷
(感谢小莫、小梦、ih兄和男孩兄的打赏,以及无聊兄的月票,呵呵)数天之后,张任、严颜等所率的五万蜀军东出三峡,抵达江陵境内。
早先之时,刘封已由襄阳秘密的到达江陵,在会见了张任等蜀将之后,刘封才向他们道出了此番用兵的真正目的。
众将听闻竟是要与东吴开战之时,自然是无不吃惊,但想到东吴如今的内乱之势,旋即便明白了主公刘封的高明所在。
对于这场“趁火打劫”之战,蜀中诸将尽皆跃跃欲试。
毕竟,先前自刘封平蜀之后,蜀中近有两年没发生规模的战争,西川经济恢复如初,将士们养精蓄锐,一片欣欣向荣。
如今这一战,乃是蜀中将士们生平第一次出蜀作战,故而以张任为代表的益州将士们,都怀着一颗亢奋之心,打算一展身手,向天下人展示他们蜀军的实力。
随着益州军团的抵达,对吴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一纸军令发往荆州各地,备军尽皆开动。
襄阳方面,按照事先约定,由庞统率领的两万兵马,自襄阳而发,沿汉水南下,直逼夏口。
荆州南面,徐庶、沙摩柯、文聘等驻守荆南的三将,则率一万五千之众,由湘水北上,抢先一步攻取巴丘重镇,夺取长沙北面的吴昌郡。
江陵一线,刘封则率领由荆州军和益州军所组成,大约七万的混合兵团,战舰五百余艘,沿江东下,浩浩荡荡的杀奔东去。
三路兵马,总计十余万大军,直取江夏。
江夏一线,原本驻扎有两万多的吴军,但由于周瑜的反叛,再加上刘封先前的外交欺骗,在开战之前,孙权已调走五千兵马去往淮南。
这也就意味着,此时整个江夏的吴军人数,只有一万五千余众,而他们所面临,却是十万之众的敌军。
刘封大军进攻的消息传往江夏,一片哗然,刘封军尚未抵境,便有大批的平民开始逃亡。
斩关羽、擒曹仁、降刘璋、败刘备、杀菖洪……诸般的辉煌战果,已是令刘封威震天下。
而今他率十万大军杀来,江夏之人自然是闻风丧胆,那种恐惧,比当年曹操的南侵还要可怕。
夏口城,郡府大堂。
死一般的沉寂。
在看过细作刚刚送抵的情报之后,夏口诸将如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样,所有人都低垂着头,一副垂头丧气之状。
先前周郎之叛,已是对他们的士气造成了沉重一击,而今十万敌军压境,无疑又是一次重创。
此时的鲁肃,铁青着脸盯着壁上所悬的地图,神色中流露着的是前所未有的焦虑。
身为镇西将军,作为西线吴军的统帅,这个关键的时刻,他所做的决定,将要关乎要全局。
鲁肃不得不慎重。
此刻的鲁肃,从未曾感到肩上的担子如此之重。
直到这时,他才感受到当年的周瑜,以一己之力去扛起抗曹的重担,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坚强的意志。
现下的鲁肃终于意识到,他是真的不如周瑜。
犹疑了许久,鲁肃长吐了一口气,默默道:“敌人来势汹汹,我军只怕难以抵挡,我以为,现下当尽撤江夏之军,全军收缩到柴桑一线固守。诸位以为如何?”
倘若是周瑜,决定既下,自是无人不从,又何曾会征求部下的意见。
鲁肃却不敢独断专行,万一这决策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他可不敢独自承受责任。
此言一出,诸将神色皆变,虽然感到惊讶,但却没有人提出反对。
这时,右都督孙瑜却沉声道:“子敬,我军不战而退,似乎不太妥当吧。”
鲁肃叹道:“敌军十万之众,我军只有不到两万,兵力相差太过悬殊,不是我不愿战,而是根本无法战。”
“怎么就无法战了?”
孙瑜冷哼了一声,傲然道:“我东吴水军,纵横长江,无人能敌。当年赤壁之时,周瑜不也曾以区区两万之众,大败数十万曹军么。而今的形势,未必坏过当年,怎么就不能一战了?”
?小瑜虽然深恨周瑜之叛,但当年赤壁大胜的辉煌,却是记在自家吴军的帐上的。
“仲异呀,当年是当年,现在的形势,可是全然不同了。”
鲁肃摇头苦叹,无奈的道出了他的苦衷。
当年之时,曹操虽然挟着逼降荆州之威而来,看似所向无敌,但却潜藏着致命的失败隐患。
曹军主力旨北入,不习水战,收降的荆州水军原本就不及东吴水军精锐,当时人心不服,更是无法与东吴一争高下。
再者,当时的东吴内部,虽然文臣们大多主降,但武将们却在周瑜的感召之下,拧威一条心,皆愿死战。
士气上,吴入并未处下风。
但是现在,周瑜的反叛,因其强大号召力,已经给东吴军队系统造成巨大的分裂,土气上极为低沉。
而且,孙权目下正忙着平定周瑜之叛,根本无法抽身给予他们西线更多的后援,这与当年孙权以倾国之力作周瑜的后盾又有天壤之别。
在自身这般不利的情况下,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刘封,却又全然没有当年曹操的诸般隐患。
十余万敌军,可谓是上下齐心,士气旺盛。
作为水战主力的荆州军团,这些年来经过刘封严格的训练,水战方面与吴人的差距已经缩小很多。
而且,这些荆州军数年以来,随着刘封西征北战,皆是久经战火考验的精锐之±。
相反,驻扎于西线的吴军,多年以来一直都未经历过什么像样的战斗,士卒们已是疏于战阵。
此消而彼涨,此时的形势,确与当年赤壁之战时截然不同。
正是因为如此,鲁肃才没有跟刘封决一死战的信心。
只是,当鲁肃将诸般不利道出时,孙瑜却根本听不进去,他铁青着脸道:“江夏一地,乃我孙氏三代血战而得,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今若是不战而弃,对我军士气必然造威沉重的打击,甚至会影响到淮南的平叛之战,子敬,这一点难道你就没有考虑过吗?”
这一句,问得鲁肃是哑口无言。
鲁肃是西线统率,他所要考虑的是打不打得赢这场战争。
孙瑜实质上是孙权派来监视包括鲁肃在内的西线诸将的,他考虑的,则是打还是不打,会造成什么样后果的问题。
立场不同,自然决定了孙瑜无法从战术层面来苟同鲁肃的计划。
一时之间,鲁肃不知如何来劝服这位“监军”,而诸将中也没有站出来附议孙瑜,沉默之下,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这个时候,诸将之中,一人站了出来,慨然道:“敌军虽众,又有何惧。鲁都督若然不敢战,我愿率军去与那刘封决一死战。“众人间言一震。
一双双的眼睛齐刷刷寻声望去,只见慨然请战那人,正是折冲将军甘宁。
鲁肃一见甘宁出头,眉头顿时一皱,而孙瑜却是精神为之一振。
甘宁有多厉害,当年赤壁和江陵之战中的诸般优异表现,孙瑜当然是知道的。
而这些年来,鲁肃对甘宁一直都不怎么待见,这一点孙瑜也是知道的。
甘宁在这个时候,.以鲁肃下属的身份,站出来公然跟鲁肃唱反调,明显有借机扬眉吐气的意图。
有些两点,足以令孙瑜把希望寄托在甘宁的身上。
也不多想,孙瑜当即便道:“子敬,既然兴霸有克敌制胜的信心,我看这一仗可以一战。这样吧,你自率五千兵马守夏口,我与兴霸率其余兵马前往赤壁迎击刘封的主力,你看怎样?”
江夏之军只有一万五千人,鲁肃这个名义上的西线统帅只带五千兵留守夏口,对付汉水而来的敌方偏军,主力却被孙瑜带走,很明显,这是孙瑜要借机夺取鲁肃的最高统帅之权。
只是,明知如此,但以孙瑜的身份,再加上甘宁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相助,鲁肃别无办法。
暗叹一声后,鲁肃默默道:“既是如此,一切听凭仲异决断便是。”
趁机夺了鲁肃兵权之后,孙瑜以甘宁为前部先锋,率一万吴军,两百多艘大小战舰,星夜赶往陆口,准备在此间重演当年赤壁之战的辉煌。
刘封军方面。
庞统的北路军,因为兵马较少的缘故,南下之路受到鲁肃步步为营的阻击,进展缓慢。
但在中路和南路,则是一路势如破竹。
兵发江夏五天之后,刘封所率的主力,和徐庶等南路兵团顺利的会师于巴丘。
旗舰。
“庶见过主公。”
步入船舱的徐庶,拱手道了一声“主公”,这一声“主公”,却着实令刘封感慨良多。
自从当初徐庶归来之后,刘封一直在担心,徐庶是否会上演曾经历史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那一出。
但是现在的事实证明,刘封把徐庶派来对付东吴这一招还是极为成功的。
“元直,刚刚得到的情报,抵达陆口的吴将是孙瑜和甘宁,并非鲁肃这个大都督,这件事你怎么看?”刘封向徐庶询问道。
徐庶冷笑一声,不以为然道:“不用多想,很明显,那鲁肃必是被孙瑜夺了军权。”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七章锦帆贼
“孙瑜是奉了孙权之命,前来监视江夏诸将。现下鲁肃这个左都督被留在夏口,孙瑜这右都督却统帅大部分兵马驻扎于陆口,嗯,鲁肃被夺去兵权的可能性很大。”
刘封稍加琢磨,很快便想明白其中的利害。
‘倘若是周瑜率军来战,刘封还真有点顾忌,毕竟水战不是自己的强项。
若是陆口的统帅是鲁肃,刘封同样会稍有忌惮。
鲁肃此人,虽然没有周瑜那般奇谋妙算,但其人治军严谨,若是凭借着水军之利,据险而守,刘封想要击破其军也非轻而易举。
但是现在,吴军的统帅换上了孙瑜,刘封就一点都不担心了。
孙氏一族,除了孙坚和孙策之外,其余自孙权以下,在带兵方面部是一帮饭桶,这一点,没有人比刘封更清楚。
“孙瑜这厮不足为虑,看来眼下我们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甘宁,此人跟随周郎多年,颇得周瑜所学,不能小觑。”
甘宁有几斤几两,刘封还是很清楚的。
倘若是陆上作战,仅一个甘宁,纵然其有万夫之雄,刘封也不会忌惮。
现在的问题是,刘封大军虽有十万之众,但麾下却缺乏擅长水战的优秀将领。
而这大江之上争雄,又以水战为主,一名优秀的将军将领,有时候足以影响整个战争的胜负。
徐庶沉吟半晌,五官分明的脸上露出一丝异样的笑容,捋须道:“先前我曾听闻,当年周瑜病重无治,甘宁曾经亲自前往临湘,向主公求取张仲景为周瑜治病,不知可有此事?”
刘封当然记得这件事。
当初甘宁是借着公事为名前来临湘,后来刘封为了挑拨鲁肃与他的上下关系,在一次会面当中还曾装作无意的透露给鲁肃。
后来这件事广为流传,就连市井小民都赞叹甘宁的对周瑜的那份义气。
徐庶这般绝顶智谋之士,言出必然有物,这时他忽然提到这等1日事,定然别有用意。
刘封眼珠子一转,陡然间省悟,“元直,莫非你是想……”
徐庶笑而不语。
显然,刘封猜中了他的用意。
刘封嘴角上钩,一抹诡笑跟着浮现,当下便是一撸袖子,欣然喝道:“来人啊,速速给我准备笔墨。”
三天后,书信一封送抵了陆口甘宁手上。
此时的甘宁,已和孙瑜率一万多东吴水军抵达陆口,正准备前往陆口以西不远的赤壁,在那里阻击刘封军的东进。
当年的周瑜,就是选定了这么一个不利北军的战场,完成了他威震天下的辉煌一战,彻底击碎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梦。
自赤壁之战后,吴便沿长江一线,自西向东构建了三处拱卫柴桑的要塞。
这三处要塞分别是巴丘、陆口以及夏口。
巴丘一地位于洞庭西库,本是控制湘水和长江的要害之地,但因其地无险可守,面对着刘封两路大军的夹击,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吴人只有放弃这第一道要塞。
眼下,陆口这第二座要塞,便威为保卫江夏的关键所在。
因为一旦陆口失陷,刘封主力长驱直入,第三座要塞夏口城就要面临来自于汉水和长江两路敌军的南北夹击,在这种情况下,夏口城其实根本守不住。
而若夏口一失,也就意味着整个江夏郡的沦陷。
故此,陆口乃是重中之重。
想要守住陆口,就必须将敌人阻挡于赤壁。
按照甘宁的推测,刘封军在攻取巴丘之后,理应立刻顺江而下,尽可能快的抢占赤壁,夺取地利优势。
但令甘宁感到奇怪的是,刘封的七八万水陆大军,夺占巴丘之后,竟是数天之内并无动静。
敌人的按兵不动,反而让甘宁有些摸不清意图,而此时刘封的这封书信,更是让他感到狐疑。
“哼,这多半是一道招降之信吧…,甘宁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拆开了帛书,但看过之后却颇感意外。
这并不是一封招降书,无论是从语气,还是措词来看,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