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这并不是一封招降书,无论是从语气,还是措词来看,更像是一种老朋友间的正常问候。
刘封在信中提及了当年临湘一会,追忆了…番当日纵酒当歌的痛快,盛赞了一番甘宁的豪爽。
总之,这是一封着起来彻头彻尾的“叙1日信”,至少表面看起来如此。
“刘封,你到底打得什么主意?”
甘宁手攥着这封信,前后看了数遍,却仍琢磨不透这封信有何言外之意。
正自狐疑时,亲兵匆匆来报,言是右都督孙瑜到了。
“来得这么巧,快请大都督进来。“甘宁随手将那书信揣人了怀中,当下就想出帐相迎,刚想挪动脚步声,帐帘却猛然被掀开。
孙瑜风尘仆仆,大步而入,还稍稍粗喘着气,似乎来得甚急。
孙瑜的身后还跟了几名虎背熊腰的亲军,个个虎视眈眈,神情肃然。
这般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劲。
甘宁镇定心神,拱手笑道:“都督怎的不提前派人来吱会一声,我也好早些出营迎接都督大驾。”
“我也是巡视诸营,临时路过这里,顺便来看一看兴霸而已。”
孙瑜嘴角挤出几分笑容,但在甘宁看来,却有点皮笑肉不笑的味道。
甘宁不动声色道:“原来如此,不知都督可有何吩咐?”
孙瑜大摇大摆走向帐内,环视了周遭一眼,似是随意的问道:“兴霸,我适才人营之时,似乎听士卒们议论,说是刘封那小子派了人来见兴霸你。”
一听这话,甘宁旋即省悟了孙瑜的来意。
什么偶然路过,分明是安插在我营中的耳目向你报知此事,你疑心之下才急匆匆的赶来。
明白了这一节后,很快,甘宁又猛的想到了刘封那道书信的用意。
他甘宁乃是周瑜的1日将,世人皆知他感念周瑜知遇之恩,孙瑜就算要用他,心下对他也必然有所防备。
这一点,刘封想必也推测得出来,所以,他才故意写这么一道书信,表面看起来只是叙f日谊,实际上却是一出离间之计。
想通了诸般利害,甘宁的背上顿时涌起一阵寒意。
他思绪急转,未及多想,便道:“刘封确实有派人来过,不过只是送了一封书信而已,我正想把这封信送交都督,不想都督先到一步。”
“信在此,都督请过目。”说着,甘宁便将怀中的信取出,双手奉上。
孙瑜正是听了耳目的消息,恐甘宁与刘封“眉来眼去”,所以才急着赶来试探究竟。
而今甘宁毫不迟疑的将书信献上,这般坦然的举动,自然减轻了孙瑜心中不少的猜忌。
“这信乃兴霸私人之物,我岂好拆看。”
孙瑜笑呵呵的说道,态度已与之前大有不同。
甘宁正色道:“刘封乃我东吴之敌,此信虽是我私人之信,但却关乎国事,还是请都督看一下吧。”
甘宁这不以公废私的态度,暗暗让孙瑜有些惭愧,他本想就此作罢,但在好奇心驱使下,还是笑嘻嘻的接过了那信。
展开细看半晌,确实都是叙1日之词,看起来并无什么异样之处。
但就在孙瑜打算把信还给甘宁时,眼睛却忽然一动。
他发现,在信中有几处笔墨涂过的地方,而涂过之处,前后推断,似乎涉及到地名和时间之词。
陡然间,孙瑜的脸色又阴沉下来。
“兴霸,这信中为何会有涂过的痕迹?”
孙瑜沉声问道。
甘宁看了一眼,随口道:“信中原本就有的,兴许是那刘封写错了,随手涂抹了而已。”
甘宁出身武将,不通文雅,平时写信错了也就随手一涂,很少会顾及什么美观。故而在他看来,信中有涂过的痕迹也是正常。
只是,这涂痕却引起了孙瑜的猜疑。
当下他冷笑一声,指着信上涂抹之处道:
“信中写错字涂抹也没什么,可是为何涂抹之处,全部和地名时间有关,甘将军,你不觉得这也太巧合了一点吗?”
孙瑜连称呼也改了,这般一问,甘宁立时明白了他在暗示什么。
孙瑜的连番猜疑,同时把甘宁给惹怒了。
要知这“锦帆贼”可不是什么“善类”,曾几何时,他可是干过强盗的买卖,素以刚烈凶狠而闻名。
先前孙瑜在自己营中安插耳目,甘宁也就忍了,这时竟是公然怀疑自己通敌,这般做法,焉能不激怒甘宁。
当下甘宁脸色一沉,冷冷道:“我已经说过,我拿到信时就已经如此。我甘宁做事向来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孙将军你爱信不信。”
公然的顶撞,呛得孙瑜一鼻子灰。
孙瑜疑心之下,心中更是生怒。
他本待当场发作,但转念又想,这甘宁也不是好惹的角色,而且眼下大敌当前,做事岂能莽撞行事。
权衡之下,孙瑜脸色马上多云转晴,笑呵畸道:“兴霸你误会了,我也只是随口一问而已:兴霸你对我孙家忠心耿耿,我又岂会不信呢。”
甘宁冷哼一声,也不睬他。
孙瑜颜面尴尬,不好再久留,遂是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便以巡营为由匆匆而去。
一出甘宁营,孙瑜立时怒容满面,咬着牙喃喃道:“甘兴霸,好你个锦帆贼……“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八章欺人太甚
“孙瑜,你欺人太甚!”
孙瑜前脚刚走,甘宁就愤然拔剑,将帐中的案几砍成两截。
此时此刻,甘宁甚党委屈,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在黄祖手中效力的1日事。
那个时候,自己屡立战功,但那黄祖就是不信任,处处的压制着他。
正是因为受不了这份憋屈之气,他甘宁才投奔了东吴。
想当初,周瑜对他器重有加,赤壁和江陵之战中,不但多次听取自己的建议,而且每战必委以重任,更是多次的向吴侯为他表功。
作为一个从荆州投奔而来之将,甘宁能在东吴占有一席之地,凭着的就是周瑜的那份知遇和提携。
即使是鲁肃,虽然对他甘宁有所芥蒂,但也不敢太过欺凌。
但是现在,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孙瑜这厮,竟然敢这般对待自己。
甘宁的心头,如即将喷涌的火山一样,杀气已是积聚到临界之点。
“将军,孙氏既然不信将军,咱们何必再受这份气。既是周都督在淮南反了,咱们不如前去投奔周都督去。”
身边的亲信焉能不晓甘宁的冤气,便是小心翼翼的提议道。
甘宁的精神顿为一振。
周郎对他信任器重,倘若此刻自己在周郎的帐下,定然会毫不犹豫的跟着周郎反了。
当他在夏口听说淮南之事时,本是想前去投奔,但却顾虑到孙权总算也待自己不薄,就这样背叛孙权,似乎有些不义。
但是现在,孙瑜这般疑心自己的做法,已是将他的那点顾虑一扫全无。
甘宁确实是想去投奔周瑜,但他还要面临着新的难题。
江夏距淮南有千里之遥,途中诸郡尚都效忠于孙权,而忠于自己的部曲不过七八百人。
以这点兵力,想要穿越重重的阻隔前往淮南投靠周瑜,无异于送死。
甘宁没那么傻,稍稍兴奋之后,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淮南离此太远,投奔周都督很不切实际,该怎么办才好……‘甘宁踱步于帐中,思绪陷入了难以决断之中。
这时,亲信压低声音道:“将军,既不能投周都督,那何不退而求其次,咱们向西去投奔那刘将军昵?”
“刘将军?”甘宁神色一震。
“听闻那刘将军发兵攻打东吴,乃是打着响应周都督的旗号,说不定他和周都督早已联手,那咱们投奔刘将军,岂不就跟投奔周都督一样。”
甘宁原本凝重的表情,现下忽然间又兴奋起来。
其实一直以来,他对那位刘将军的印象都很不错,当初刘封肯派张仲景去救周郎,甘宁对此更是感激不尽。
细细一权衡,似乎投奔刘封,也是眼下他惟一的出路所在。
甘宁并非那种犹疑不定之辈,权衡片刻之后,他旋即有了决定。
嘴角扬起一抹冷笑,甘宁喃喃道:“既是如此,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孙瑜,你别怪我心狠手辣!”
###########是夜,月黑风高。
陆口中军帐内,烛火通明。
右都督孙瑜踱步于帐中,神色时而愤恨,时而焦虑。
“甘宁,甘宁……’
他口中不时的念叨着这个名字,每每想到白日里甘宁的那份嚣张之气,就是气的咬牙切齿。
正自愤慨之际,帐帘掀起,一员披甲中年之将匆匆而人。
来者,正是吕岱。
这吕岱本为徐州广陵人,当年为避北国战乱,遂南渡长江,投奔了孙氏。
此时,执掌江东的已经是孙权本人。
吕岱先后被孙权封为吴丞、余姚长、昭信中郎将,为东吴开疆拓土屡立战功,此人亦为孙权亲信之将。
“定公,你来得正好。”
孙瑜一见吕岱焦虑的神色立时好转许多。
吕岱拱手道:“都督深夜召我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孙瑜遂将甘宁帐中所见所经之事,尽数向吕岱道来。
说罢,孙瑜又忧心忡忡道:“这甘宁本为周瑜亲信之将,夏口之时,我原以为他慷慨请战,乃是为表忠心,谁料他竟然暗中通敌。我急召定公前来,正是想与你商议如何处置此事。””这件事,我看还是不能草率处置。”
吕岱表情显得很谨慎,“诚如都督所说,那封信固然有些疑点,但是仅凭一封信就断定甘兴霸通敌,似乎难以让人信服,这事还当仔细调查才是。”
孙瑜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沉声道:
“若是平常,自可慢慢调查,但是现在国难当头,在这等危机关头,若是稍一犹豫,后果实难设想。”
孙瑜口气严峻,看起来似乎已有决断。
吕岱神色一变,默默问道:“那都督想如何处置?”
孙瑜面露狰狞之色,冷冷道:“我已决定明日以商议军机为名,召甘宁前来,趁机将他拿下,先将他囚禁起来,等战退敌军之后,再交由吴侯处置。
“这……大战当前,这么做,恐怕会扰动军心。”吕岱似乎不太苟同。、孙瑜却言辞决然道:“事到如今也顾不得许多,大局为重,只能有所牺牲了。”
孙瑜身为右都督,自有临机决断之权,到了这般地步,吕岱也不好再说什么。
当下,孙瑜便准备召集心腹,以便布置明日擒拿甘宁之事。
号令未下时,忽然听闻帐外传人喧闹之声。
孙瑜和吕岱闻声出帐,只见东南方向,隐隐似有火光闪烁。
东南方面,正是粮营所以,孙瑜的心情立刻紧张起来,急喝道:“哪一营起了火?还不快去打探。”
数名亲兵匆匆而去,过不多时,便带回一个令孙瑜震惊无比的消息:
甘宁忽生叛乱,带着本部八百部曲,趁夜突袭粮营,一把火烧了粮营。
“什么?”
孙瑜惊怒无比,他是万没有想到,甘宁竟然会抢先动手。
而且,孙瑜曾想,甘宁就算是通敌,最多也就是临阵倒戈而已,怎想到他手段会如此狠辣,竟是放火烧他的粮草。
“姓甘宁的狗贼人在何处?”惊怒之下,孙瑜杀气滚滚,恨不得能手刃甘宁。
亲兵忙道:“甘宁烧了粮草一后,率部夺了十几艘战船,正离港向西逃去。”
“这狗贼是想去投奔刘封,来人啊,速去点起大军,随我去追杀此贼。”孙瑜怒气填胸。
同样惊骇的吕岱却忙劝道:”都督且冷静,而今粮营起火,若不能扑灭,几十万石粮草一烧则大势休矣,孰轻孰重,还望都督三思。”
孙瑜虽然怒发冲冠,但还没有气到失去理智,回头看着东面越来越烈的火光,权衡许久,孙瑜只得愤愤的一甩手。
“罢了,暂且放过那狗贼,速令备营之将,统统率本部兵马给我赶往粮营去灭火。”
##撑####弹##长江,荆州水师。
在那封离间之信送出三天之后,刘封便下令大军再起。
八万水陆大军,三百多艘战舰,顺着长江浩浩荡荡的向着下游陆口杀奔而去。
是日清晨,舰队抵达赤壁以西百里之地,前方哨船来报,言是一支十余艘战舰组成的小型船队,正逆流而上,向着舰队所在而来。
刘封深知吴人水军的厉害,这大江之上,哪怕只是十余艘敌舰也不敢小觑,当即便令舰队展开,准备迎敌。
不过,令刘封感到意外的是,十余艘敌舰在距本舰队数里时相继靠岸,只有一艘走舸前来,并且声称是吴将甘宁前来投奔。
旗舰的甲板上,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刘封与徐庶不禁相视而笑。
“速将兴霸将军请上舰来。”
令旗摇动,那一艘走舸通往舰队前部的警戒网,在几艘战舰的“护送”下,徐徐的向着旗舰方向而来。
“元直,看来你的计策是奏效了,甘宁一来,吴军之中再无人可畏矣。”刘封春风满面,甚是高兴。
徐庶亦是呵呵而笑。
不多时,走舸靠舰,身不披甲,不执寸兵的甘宁上得舰来。
“兴霸,许久未见,你依然是这般一身豪气呀。”甘宁才方上一舰,刘封便笑着亲自迎上前来。
甘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