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汉帝还都后三月,青州臧霸等半割据半独立等势力,眼见刘封已坐稳中原,大势已定之下,不敢再有犹豫,纷纷的将家眷送往洛阳为质,而臧霸本人亦自请卸青州刺史之职,入朝为官。
刘封趁机便准臧霸之请,封其为镇北将军,调其入朝为官,并改任蒋琬为青州刺史,令其接替臧霸之职。
青州之事一解决,东方便已无忧,中原战争创伤在慢慢的医治,吏民之心也在逐渐归附,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这一年舂,有人开始不安份了。
第一个不安份的人就是马谡,他公开上表朝廷,大肆的颂扬大司马刘封的功绩,请求汉帝封刘封为国公,以表其功。
两汉以来,称国公者唯有王莽一人,世人皆知称国公便是向篡取帝位迈出的第一步。
当年曹操之时,朝廷中也曾一度掀起一股支持曹操称魏公的舆论,当时曹操是采取默许的态度。
本来汉帝已经被逼无奈,打算封曹操为魏公的,只是后来连战连败,搞得曹操无心再去想此事。
眼下刘封所处的环境,与曹操相比一个夭上一个地下,在实力剧增的同时,刘封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相应更高的权位。
于是,在刘封的默许下,继马谡之后,庞统、蒯良、刘巴等重臣,纷纷向汉帝上表,继而则是备州备郡的地方大员,亦是群起而效仿。
雪片似的上表飞向朝廷,汉帝刘协没有理由,也不敢拒绝,无奈之下,只得下诏,封刘封为宋公。
刘封自然是学着当年曹操的样子,上表自谦,婉拒了汉帝的封赏。
汉帝也知刘封是在走过场,于是只有再度下诏。
三让之后,刘封不再推辞,遂欣赏接受了汉帝的封赏,正式称宋公。
在刘封的暗示下,刘协不仅封了刘封为宋公,而且还赐以他象征权位的九锡之物,并划谯郡、梁国、沛国、陈郡、山阳郡、济阴郡、汝南郡、陈留国、彭城国,总计九个郡国,作为刘封宋国的封地。
刘封称宋公之后,以陈留为其宋公国国都,并立子刘裕为世子,同时,对朝廷文武大臣,多授予了宋公国的官职,将朝廷的军政处置机构,逐步的转入自己的公国体系中来。
刘封坐拥荆益交扬等十一州之地,三分天下已有其二,称公建国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反对之人自然是有的,但也都是一些蚍蜉撼树之辈,根本无法逆转大势。
不过,刘封的称公建国,却让西边的刘备坐不住了。
就在刘封升格为宋公后不到三个月,刘备就派使者前来洛阳,向汉帝表奏自己为关中王。
刘封好歹是先称公,而刘备这厮,盲接就奔着王爵而去,这味口还真够大的。
不过这也难怪了,先前无论刘备对刘封有多恨,但二人反曹的立场却都是一致的。
而且,刘备是汉帝亲口承认自勺皇叔,并拥有着朝廷所封的左将军头衔,至少在名份上,他要比刘封这个“野军阀“要高很多。
但是现在,刘封将汉帝夺到手,不但从法理上获得执掌军国大权的资格,而且竟然是称公建国,这般的地位,一下子不止将刘备甩出了几条街去。
刘备岂能咽得下这口气,为了盖过刘封一头,也为了能够找到一个为手下封官加爵,拉拢人心的理由,权衡再三之后,刘备决定称王。
刘备的表奏抵达洛阳之后,刘协自然是看不到的,而是直接的送到了刘封的手上。
看到刘备的这道表奏,刘封笑了。
自称宋国公以来,刘封就一直在盘算着西征刘备,一统中原的计划,现在,刘备的称王,正好给了他十足的借口。
三天之后,汉帝下诏,削去刘备皇籍,斥其为谋逆叛贼。
朝野上下的大臣们很快就嗅到了火药味,群臣纷纷上表,斥责刘备逆贼,自立为王,请求汉帝下诏发兵讨逆。
汉帝自己是做不了主的,他在派人征询了宋国公刘封的意思之后,确定刘封准备攻灭刘备,方才敢下诏,命刘封以大司马的名义,统帅全国的军队,讨平刘备逆贼。
调兵的命令很快由宋公府中发出,全国的各地的军队迅速的开始集结,一个月之内,备军相继集结完毕,刘封遂以讨贼的名义,下令西征。
灭曹之后,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刘封手中所掌握的正规军将近有四十余万,此番为了一举灭刘备,除镇守京师洛阳,以及诸要害之地外,刘封总计调动了多达三十五万的兵马。
至于刘封攻灭刘备的战略,正是采用了司马懿临死之前所留给的那条“灭刘遗计”。
河北方面,刘封以前将军魏延为北路军统帅,令其统兵十万,兵路三路,分别由雁门、常山和河内三郡向并州发起进攻。
南路方面,刘封委任黄忠为统帅,会同马谡、孟达将兵五万,分别从陈仓和祁山方面进攻关陇。
中路方面,刘封自统二十万大军,其中以文聘统兵五万,自南阳对武关发起进攻,从东南面威胁长安。
刘封自将十万步骑,由洛阳而发,经弘农军正面进攻潼关,并以甘宁率五万水军,沿黄河逆流西进,同刘封的十万步骑水陆并进。
三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而发,从北中南三个方面,对刘备所统治的三州展开了半圆形的进攻。
刘备方面似乎已经料到他的称王,会招致刘封的军事打击,所以在其大封群臣的同时,也在紧锣密鼓的布署着诸路的防御。
经过一年多的恢复,刘备已经将兵力勉强的扩充至了十万,刘备的计划是,依靠着关中四塞之固,山河之险,谨守不攻,以持久战逼退刘封的进攻。
至于并州方面,能守则守,不能守便放弃,兵马丁口退回关中,集结全力退保雍凉二州。
正如刘封事先预料的那样,北路魏延军自开战以来,连战连捷,先后攻取常山、乐平、雁门、新兴等郡,兵锋直带并州刺史部太原郡。
刘备见并州形势不利,遂将并州五万户丁口迁入关中,三万兵马撤入关中,驻宇于蒲坂津一线,以阻挡刘备军由此地西渡黄河。
敌军弃守并州之后,魏延所部长驱直入,半月之内扫灭并州,除留部分兵马驻守之外,八万精锐南入河东郡,摆出一副准备西渡黄河的态度。
除了北路魏延军之外,其余两路进兵都受到了阻碍。
黄忠的汉中军团就不说了,凭借着秦岭天险,刘备方面只凭一万的兵马就堵住了黄忠的北进。
至于中路,刘备亲率五万精兵坐镇潼关,刘封的主力军团,水陆十五万大军,一连强攻半月都没有任何进展。
夏末秋初之季,双方在潼关一线陷入了僵持。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章潼关
、潼关,又称桃林塞。
传说在上吉时代,巨人夸父逐日不得,口喝而死,他的手杖失落在华阴至弘农一带,化为了一片茂密的桃林,桃林塞因此而得名。
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为了防备关中的西凉军阀,便在函谷关的另一端新建了潼关潼关所处之地,北邻渭水与黄河交汇之处,南依险峻巍峨之秦岭,在这高山大河之间,有一块东西宽约四五里,高约百余丈的天然台地,称为麟趾原,因其大部分位于潼关关城之南,又称南原。
这南厚顶面较为平坦,但其西、北、东三侧则均为陡峭绝壁,是极适于驻军的天然险要。
由于千万年来的风雨侵蚀,原面碎裂,又被冲刷出数条深沟,成为关中与关东之间来往的天然交通要道。
潼关关城,便座落于这南原之东,行人或是军队如要过关,必要先走一段长约十五里,车不方轨黄巷坂到达远望沟口,再顺沟涧逆势登上南原,进入潼关关城,然后再下关沿关城西面的金沟北行到达渭河南岸,再沿渭河河岸西行才算进入关中。
整条路线就如同一个倒放的“几”字一般,其中远望沟、金沟沟底与南原原面的落差都高达七八十丈,中间又极狭窄,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山岗之上,刘封正遥望潼关关城方向,在那里,一场激烈的攻城战正在进行。
指挥攻城者,是征西将军张任。
沿关城一线,张任部署了约有三百余辆霹雳车,以石弹对关城进行强击。
、由于潼关诸沟狭窄难行,大型的攻城器械无法运进来,故而刘封此番西征,还带了近干名工匠随行。
他的大军进抵潼关主关城下,安营扎寨之后,便令这些工匠就地伐木,连夜赶制出了三百余辆霹雳投石车。
此地相距潼关相距不过里许,刘封甚至能够隐约看到飞上天空的石弹击中关城土城时的情景。
依山而建的潼关,关城高厚,异常的坚固,霹雳车轰击数轮,仅仅只是给关城挠痒痒而已。
轰击不奏效,张任遂发动了强攻,威百上千的士卒,或扛钩梯,或驱冲车,勇敢的迎着关城上飞蝗般的箭雨前进。
很快,一架架的钩梯搭上了城墙,士卒们如蚂蚁般攀附而上。
、守军方面准备很充分,擂木与飞石,箭矢与铁水,轮翻的向着那些勇敢的登城勇士攻去。
嚎叫之声起此彼伏,一个个年轻的躯体从半空中跌落,一架架钩梯被撑杆又翻,数不清的士卒被翻倒的梯子活生生的压死。
攻城半晌,城下尸叠成山,始终未有一名士卒能够成功的登上敌城。
观战许久之后,刘封知道再攻下去除了徒损士卒之外,再无什么意义,于是扫兴的下令停止进攻。
这已经是半月以来的第三次进攻,刘封再一次领教了什么叫作潼关天险。
刘封忽然在想明白了,为何当年的刘备奇袭潼关得手,能够仅仅凭数千兵马,便将曹操的西援大军阻于关下。
计点战损,方才的一战,损死精锐不下千余,这样打下来,就算刘封家大业大,也很快就会吃不消的。
回到中军大帐中,刘封的情绪并不怎么高,他环看众谋士,大声问道:“潼关天险难攻,我军连攻十余日无果,不知诸位可有何破敌妙计?”
庞统要以尚书令的身份,替刘封主持洛阳政事,至于徐庶,因为刘封答应过不会使他对付刘备,故而亦只能留其于京。
眼下刘封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当属陆逊,不过,还有一个人,刘备也一并将他带上了。
这个人,便是贾诩。
此时,这位年逾…旬的“毒士”,依1日是神采奕奕,眉宇之中淡若浮云。
当初因为奇袭巫县,断绝荆益二州联系的计策最终失败,使得曹操对其颇为恼火,故而在那之后,便鲜有再用。
、刘封在乐嘉和曹操大战之时,贾诩却被留在了洛阳,再到后来司马懿发动兵变,曹操陨命洛阳,诸般的大变故,贾诩都幸运的躲过劫难,直到刘封进入洛阳,成为中原的新主公。
对于这位当年一计差点要了自己命的”毒士”,刘封倒也没太记恨,他执掌朝政,称公建国之后,还封其为太中大夫,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也算是秩干石的高官。
贾诩这人倒也真是适应能力强,刘封没怪罪,他便大大方方的在刘封手下做起了官,不过却依然保持着他那“你不问,我不言”的作风。
刘封素知贾诩胸有奇策,若论机谋,恐怕不亚于庞统,故而此番西征,便把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一并带上。
“潼关易守难攻,我军就算再多十倍,只怕也未必能够攻下。如今并州既已拿下,此番西征也算有所收获,依我之见,不若就此收兵,与民休息,教习士卒,将来择机再战。”
陆逊劝刘封退兵,这位年轻的江东谋士,其实最初就不太赞威发兵灭刘备,在他看来,休养生患才是当务之急。
仗已经打到这个份上,刘封可是抱着志在必得的信念而来,这一次,他不灭刘备绝不退兵。
对于陆逊的建议,刘封只是付之一笑。
他随后将目光转到了贾诩身上,问道:”文和,不知你可有何良策?”
贾诩轻咳了一声,不紧不慢道:“陆伯言所说确有道理,潼关易守难攻,我军兵马再多也施展不开,长久鏖兵于关城之下,我看并非明智之举。”
刘封以为贾诩也赞成撤兵,正等不悦时,这位七旬谋士却又话锋一转:“不过国公此番灭刘封,势在必行,也不能轻易就半途而废。
依诩之愚见,国公何不仿效当年汉高祖攻灭秦之旧事。”
刘邦灭秦。
当年秦末之时,刘邦率军进攻关中,最初走的也是潼关大道,但因关城险恶,难以攻下,后来便不得不改变了战术,改走武关,从东南面进入关中。
这一节1日事,刘封又岂会不知,不然他也不会派文聘率一路兵马进攻武关了。
听他此计,刘封略感失望,摇头道:”文和此计尚可,只是你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难题。”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五章诡计
贾诩面色一滞。
“刘备那厮奸诈的紧,如今我大军尽集于潼关,一旦撤兵而去,关城上的刘备探知,必然会推测出我军会改走武关道,武关与潼关相距无多,一旦他移兵武关,坚兵死守,我军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