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在场的诸人,包括刘封也顿生好奇。
徐庶站起身来,走到那面大地图跟前,手臂抬起,食指点中了地图上的一处:“都督之所以要急着溯江西进,只怕是想赶到曹操之前抢占此地吧。”
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移向地图,顺着徐庶的手指凝目扫去,看到了两个字陆口。
“这陆口的地形又有何特殊之处,我非得去争不可?”周瑜这话显然是承认了徐庶的判断,但却仍然饶有兴致想听听他推断的理由。
看着地图上的陆口,听着周瑜口中的“地形”二字,刘封猛然间想起了孙子兵法中的一段话: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且战者必败。
根据那份神秘笔记中的注解,这段话换成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说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明敌情,制定取胜计划,研究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将帅的职责。懂得这些道理去指导作战的,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就必然失败。
地形,对于一场战役的成败,即使不是决定性的,也必定是至关重要。
刘封的目光再度移到地图上,褐色的瞳仁中倒印着的是“陆口”二字,他心中在反复思索着,那不起眼的一个小地方,到底有何特别之处,竟让周瑜不惜远离大方后的支持,不惜将补给线拉得长,长途急进,溯江西上跟曹操正面交锋。
忽然间,刘封的注意力,从陆口处转移到了旁边用青色所画的那条细线,在周瑜的这张地图上,那代表的是河流。
‘夏口有汉水,樊口有樊水,那么陆口的话,就应当是陆水入江的口子,这条陆水看起来似乎有点特别呀。’
正当刘封看出点门道时,地图边的徐庶紧锁的眉头尽展,笑道:“陆口乃陆水入江之口,曹军若抢占此地,便可沿着陆水河往上游走,穿过南岸幕阜山,再走陆路可直抵柴桑,若是骑兵仅仅只需数日功夫而已。即使曹军不取柴桑,亦可从陆口经咸蒲走廊,从背后攻击夏口,此等要害之地,若是让曹军抢占,后果将不堪设想。都督,这才是你要抢占陆口的真正原因吧。”
一席话,令在场众人恍然大悟,就连周瑜也是面露惊容。
不过,周瑜的惊讶只是一瞬而已,随即他便起身走向地图,哈哈大笑道:“徐先生今日总算令我大开眼界呀。不错,徐先生所说深合兵法中地利之道,只是,我这一次溯江西上,要跟曹贼抢得却不是陆口,而是这里。”
素白如玉的指尖在地图上轻轻一点,顺着他的指尖寻去,刘封的心头微微一动。
他所指之处,赫然写着两个细小之字赤壁。
第三十七章低级别大才
2012将至,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了。
赤壁二字,犹如一道闷雷灌入刘封的耳朵,隆隆的雷音刺破他的耳膜,冲入他的脑海,将积聚于头脑中的诸般思绪的乱麻斩断。
自樊城南撤以来,他就一直以为赤壁之战会按照他所知的那样发生,但是自从抵达夏口以来所发生的诸般种种,越发的让他怀疑这场战争是否还会按照他所知的走向进行下去。
强大的两路曹军,夏口人心的浮动,东吴迟迟的不发兵,这一切都让刘封对这场战争的结果开始产生怀疑,他甚至一度认为,刘孙联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固守夏口,依靠坚城和水军的优势才是上策。
所以,这些日来他一直都在思索,曾经的历史上,那些事关生死的战争,为何会是发生在赤壁,直到今日,在听过了徐庶和周瑜的一番对话之后,刘封才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
根据地图上所标记,那赤壁位于陆口以西二十余里之处,以赤壁山而得名。该山以西的陆地水泽密布,极难行军。而过了赤壁山后,虽仍不乏水网山川,但中间却有一段较为平坦的咸蒲走廊。
因此,周瑜想要拱卫陆口,最佳的选择就是抢占赤壁,依仗山险之势阻止曹军陆路进兵,逼迫其只能在长江上同自己进行擅长的水战决战。
远在柴桑,在尚未出兵前就拟定了如此周密深远的作战计划,实可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这就是周瑜的谋略实力吗?
刘封感慨的同时,在场的众人也都恍然大悟。徐庶智慧超群自不必说,刘备和在场的东吴诸将,哪个不是身经百战之辈,连刘封这个初窥兵法的人都能看出来,周瑜为何要将战场选在赤壁,更何况是他们。
“公瑾实在是令我茅塞顿开呀,公瑾这般深谋远虑,我等愧不能及。”省悟后的刘备,不吝美言的表达着对周瑜的赞服。
周瑜的脸上始终挂着春风般的柔和笑容,刘备对他的美溢之词,看不出是得意还是不以为然,不过,在某一个瞬间,周瑜那如秋水般明澈的眼眸中,却似乎闪过一丝异样的眼神。
那一丝异样,只有刘封这样的有心人才会注意到。
“既然都督决定在赤壁与曹贼决战,那我们之前商定的协作计划,或许也应当稍作改动。”在场之人中,徐庶首先推测出周瑜的战略意图,他的心思也转变得最快,马上将话题从对周瑜的赞美转到了正题上。
周瑜很干脆道:“这个简单,计划还是不变,汉水的北路曹军,仍由玄德公你们负责,西路曹军交给我方就是了。”
‘既然周瑜这么自信,那就把曹操这块难啃的骨头交给他好了,我们正好坐享其成。’
这么好的美事,刘封原以为刘备会一口答应,但他却瞟间徐庶向刘备暗使眼色,刘备便双眼一眯,呵呵笑道:“此乃军机要事,还当细细商议一番,不急于马上做决定。不过既然抢战赤壁的大方向定了,那这三万石劳军的粮草,就直接送到都督的船上吧。阿封,你速去交待人把这件事办了,要快,不可耽误了都督进兵。”
刘封正琢磨着周瑜那一闪即逝的异样眼神,到底潜藏着何种心思,听到刘备的吩咐只好暂时放下,当即得令先行告辞。
离开周瑜的旗舰,乘坐着自家的走舸回到了夏口水寨,此时已日当正午,十几艘粮船尚候在码头。
“主公有令,速将粮草送上吴军的舰船,都动起来吧。”
等着吃午饭的水手们终于等到了命令,不用多催促,个个麻利积极的行动起来,都打算赶紧把粮运完,好回寨吃饭。
刘封徐步于栈桥,监督着两侧停靠的粮船,忽然,耳朵里传来一声轻叹:“看来吴人真的是打算去直接去守赤壁了。”
这一声看似随口而出的感慨,却令刘封心头为之一震。要知东吴的舰队初至,整个夏口的军民,都以为吴人打算在这里帮他们抵抗曹军,就连刘封自己,若不是方才去见了周瑜,此刻和其他人一样,根本不知道周瑜的真正作战意图。
说话那人,又是从何得知的呢?
刘封停下了脚步,转过头来寻声望去,他很快找到了那个人。
那是一个比自己略大几岁的年轻人,相貌清秀却不乏阳刚之气,一身青衣的儒生装束,五官堂堂正正,尽管身材有点瘦,却不乏儒雅之态,是那种标准的,头一眼看去就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男子。
那人手捧着竹册,正在清点着什么,看来只是一个低级的粮官而已。这样一名年轻而职卑的小人物,竟然可以提前预判到了周瑜的作战计划,岂能不引起刘封强烈的好奇心。
于是,在打发走了粮船之后,刘封并没有直接回营,而是径直走到那年轻人跟前,微笑道:“我还有些事情交待,随我来吧。”
那年轻人怔了一下,方才认出是大公子叫自己,赶紧将手中的粮册交给旁人,紧跟在刘封的后面而去。
“随便坐吧。”回到大帐之中,刘封表现的很随意。
“属下……”那年轻人显然因职位卑微,不敢在堂堂左将军大公子面前随意。
“你站着,我坐着,难道叫我仰视着你说话么?这样脖子会很累的。”刘封有意的开了句玩笑,以缓解那年轻人紧张的心情。
那人这才不再拘礼,安心的坐了下来。
刘封提起茶壶,亲自为他斟了一杯,那年轻人赶紧起身接了,一脸的受宠若惊:“多谢大公子。”
“方才我在栈桥上听你自言自语,说是‘吴人果真打算直接去守赤壁’,我很想听听你这么说的理由。”刘封进入了正题。
那年轻人又是一怔,眼睛眨了一眨才想起刚才自己似乎确实这般自言自语过,怎想被大公子给听去了。不过他也没觉得不好意思,很坦率的答道:“属下只是闲时翻了翻地图,觉得陆口一地乃柴桑和夏口的要害,吴人若是聪明,肯定会去守陆口,而若守陆口的话,自然就要抢占赤壁。”
他的分析跟徐庶当时在船上的剖析分毫不差,如果刚才他还在怀疑这年轻人只是信口胡猜的话,那么现在他则对眼前这年轻人着实有些刮目相看。
惊奇之下,刘封不禁问道:“对了,还没问你的尊姓大名。”
茶到嘴边的那年轻人呛了一口,赶紧将茶杯放下,拱手道:“属下马谡。”
第三十八章我的势力
听到马谡的名字,刘封的心头着实一震。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也许在这个时候声名不显,但对于刘封这个穿越而来的人说,却是如雷贯耳啊。
尽管街亭一战的失利,给历史上的这个人蒙上了一层难以消除的污点,但刘封从未曾怀疑过马谡的聪明才智,若他真是个庸才,又怎能的提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等奇策呢。
而在听到马谡自报家门之后,刘封先前的好奇也就迎刃而解,微微点头道:“原来是马幼常,这就难怪了。”
听大公子的口气,似乎认识自己,这自然让马谡心头一阵的窃喜,但那一句“马幼常”,却又令马谡面露茫然。
“谡今年虚年十九岁,家父还未曾赐字,只怕大公子是认错人了。”
刘封先是一怔,旋即省悟自己方才是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按照这个时代的习俗,男子虚岁二十才算成人,还要举行一场所谓的成人冠礼,表示业已成年。
所谓的冠礼,就是先进行一通占卜仪式,然后受冠者在受邀而来的亲属朋友们见证下,从长辈手中接过只有成人才可以穿戴的三套不同用途的服装和帽子。受冠者一一试穿,然后再展示给大家看。而在这项成人冠礼的最后,长辈则会当着全体来宾的面,宣布授予受冠者字。
刘封只记得马谡字幼常,哪晓得人家今年才虚十九,根本就不到拥有字的年岁,他这脱口而出的一句“马幼常”,毫无疑问有漏出马脚的迹象。
不过刘封脑子转得极快,举杯饮一口茶,以掩饰说漏了嘴的心理活动,杯子放下时便已有了对策,于是哈哈一笑:“马氏五常,季常、仲常表字尾都带着一个常字,你又是马家五兄弟中最年幼一个,令尊将来为你所命名的字,多半就是幼常了。我随口开个玩笑,你可别见怪。”
刘封是少主,少主跟你开玩笑那代表着一种亲近,马谡高兴还来不及,又岂会见怪,而且他听刘封推测的颇有道理,心中更多了几分钦佩,忙道:“谡年幼才疏,没想到大公子竟然也知道我的微名,这是谡的荣幸才是。”
从马谡的神色和语气之中,刘封能够看得出来那份发自内心的“欣喜”,虽是如此,但他的言词与举止却仍不失君臣之礼,并未因刘封的亲切而表现出几分随意。
“不知马兄弟现下官任何职?平时都做些什么差事?”刘封打听起了马谡详细的情况。
“属下现任粮曹书佐,平时所做,无非清点粮册而已。”
马谡回答的口气虽然平淡无奇,但那双眼眸中一闪而过的失落却难逃刘封的鹰目,很显然,眼前的马谡虽然年纪尚轻,但对自己的才华却极为自信,他并不满足只屈任为一个最低级的文吏。
马谡表情的细微变化让刘封心里有了底。他很清楚,自己将来的命运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寄希望于刘备的仁慈,所以他必须要有自己的势力,而这股势力又不能太过张扬,从而过早的引起刘备的猜忌。
刘琦虽然和自己的关系很好,但以他的身份和能力,自然是指望不上。而徐庶,尽管刘封对他有救母之恩,但他很清楚以徐庶现在的身份,自己根本没有拉笼于他,甚至是左右其立场的能力,同理,跟自己有传武之谊的赵云也是如此。至于其他诸如关羽、张飞之辈,那就更不用说了。
马谡的出现,却忽然给了刘琦一个灵感:培植自己亲信势力,何必非要从徐庶这般已有地位的人下手呢?自己什么都给不了人家,又凭什么让人家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呢?
而马谡这样的人就完全不一样了,身怀大才,却因没有什么资历,只能默默的屈居于低级的官职,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得到上峰的青睐。而刘封却能打破他们的寂寞,给他们所期盼的,展现自我的机会。
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更成熟而深远的构想,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