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更成熟而深远的构想,刘封的嘴角微微上扬,闪过一抹不易觉察的诡笑,随即叹道:“以我之见,马兄弟这样的才华,做一个屈屈的书佐,似乎有些屈才了。”
“大公子过奖了,只要能为主公尽一份绵薄之力,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时的马谡回答得虽然依旧得体,但脸上却已经开始显露出按捺不住的惊喜。
刘封是谁,那可是刘家大公子呀,听对方那口气,似乎是对他马谡很是欣赏,若是能得到大公子在刘备而前的几句推荐之词,自己平步青云,尽展抱负的雄愿自然是指日可待,马谡不兴奋才怪。
刘封是想拉拢马谡,但他更懂得一张一弛的道理,在给了马谡一点盼头之后,刘封忽然一改口锋:“时辰不早,我还有点事要做,你就去忙你的吧,有机会咱们再聊。”
刘封这逐客令,等于给正在兴头上的马谡浇了一头的冷水,马谡眼眸中掠过一丝失望,只得起身拱手道:“那属下就不打扰大公子做事,先行告退了。”
马谡啊,碰上我算你走运,帮我,就是帮你自己呀。
目送着马谡转身而去,刘封心中却像是了了一桩堵在心头已久的心事一样,说不出的畅快,盘算着找个合适的机会,把马谡调到自己手下来做事。
独处之下,刘封又想起了先前在周瑜旗舰上的那场谈话,周瑜的深谋远虑,以及徐庶机敏的洞察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起关于陆口地形的那些对话,刘封兴致一起,便又拿出了那卷神秘人所著的《孙子注解》来翻阅。
这份读书笔记多达十几万字,涉猎极为丰富,此番刘封也只是从头到尾粗略的看了一遍而已,这些天来,每逢闲时,他就会抽出一点时间,一字一句的仔细阅读和体会。
因为今日感悟到诸多关于地形运用的心得,刘封便将笔记翻到了关于地形的那一卷,翻着翻着,竟忽然看到了“陆口”二字。
他心头一奇,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仔仔细细的再读下去,脸庞上先是浮现出惊奇之色,惊奇过后,则是某种恍然大悟。
突然间,他猛一拍案,兴奋的叫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第三十九章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新年第一更,祝大家2012心想事成。
这份笔记的主人大胆的预料,倘若将来曹操率军南下占领荆州,那么与东吴的战争将不可避免,东吴如果想在地利上避免被动,就必须先于曹操抢占赤壁,逼迫曹操进行水上决战。
根据墨迹来判断,这份笔记写成的时间,应该在很多年前,那个时候,曹操尚在北方和二袁交战,刘表和孙氏的战争尚不分胜负。而早在那么多年前,这个神秘的高人就能预测到今日之事,而且还准确到对双方决战的地点都能预测无误,如此神鬼般的谋略与眼光,实已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此人的谋略与智慧,不仅仅是胜于徐庶,就连今日在两家会面上大出风头的周瑜怕也要逊色三分。
更让刘封感到震惊的是,这个神秘人之所以预测战争的发生地是赤壁,原因不仅仅单是陆口对于东吴方面的战略重要性,还因为赤壁的北岸乌林。
这乌林一地,乃是云梦泽与长江之间一块狭窄的坡地,周围是大片的湖泊的沼泽,许多坡地乃是江水退去后的滩涂,异常的泥泞。在这秋末近冬的季节,如果吴人占据了南岸赤壁,就逼得曹军不得不把营扎在北岸乌林那阴冷的泥地里,如此,则决战未起,对北方而来的曹军士气上首先就是一种打击。
蓦然间,刘封忽然想明白了当时在船舱时,徐庶明明已经点破了周瑜的战略意图,但周瑜的眼中却为何仍闪过一丝异样的眼神。
那是一种得意的眼神,因为徐庶仅仅点出了他抢占赤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徐庶只考虑到南岸的陆口因素,却未能更深入的想到北岸的乌林地形。如此一来,则显得徐庶的谋略,明显逊于周瑜一筹,所以他才会有那样得意的神色。
不过,周瑜应该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他笑徐庶的同时,别一个暗中潜伏的高人,此时此刻也应该躲在某个暗处,同样用得意的表情在笑他吧。
‘娘的,你们这些家伙的脑子里装的到底是脑细胞还是CPU啊,怎么能琢磨出这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来。’
一场谈话,一份陈旧的笔记,让刘封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智者”,更感觉到自己在谋略上与那些人的差距。
不过刘封却并未灰心,他随意翻动着手中的书简,嘴角扬起一抹诡秘的冷笑:“嘿嘿,你们的确是牛啊,我佩服的是五体投地,不过,你们就算再牛,我刘封还不是一样了如指掌。”
合上书,长伸了个懒腰之后,刘封腾的跃起,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军帐。
刘封是直奔刘琦所在而去,方才看过笔记中那神鬼一笔后,刘封的胃口已经彻底的被那个神秘人吊上了半空,他现在最迫切的就是想要弄清楚,这个连名动天下的周瑜都相比逊色的人物,到底是何方的神圣。
“阿封,听说你去见那周瑜了,还见着了叔父,你们都谈论了些什么?”刚刚迈入帐中的刘封,还有盘算着如何启齿相问,坐立不安的刘琦便先急着问道。
刘封笑着宽慰道:“兄长放心,周瑜并没有借机入驻夏口的意思。”
刘琦松了一口气,神色却仍旧警觉:“吴人都是些虎狼之徒,嘴上答应得好,心里未必没有怀有鬼胎。毕竟吴军安营的南岸,与我们只一江之隔,咱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才是。”
刘琦跟他的父亲刘表确实有几分相似,都像是一心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土财主,他们这样的人,又怎会理解刘备和周瑜这种人的雄心呢。
刘封心中暗叹,嘴上却道:“兄长完全多虑了,其实周瑜完全就打算在南岸下寨,人家打算溯江西上,抢占赤壁,在那里跟曹操进行决战。”
这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如寒冬腊月当头倾下的一桶冷水,瞬间把刘琦冻僵。他整个人如雕像一样定格在那里,目瞪口呆的眼神中,流露着的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惊骇之色。
愣了足足有五秒钟,刘琦才猛然醒来,他像是缺氧一样,狠吸了几口凉气,一脸困惑的惊叫道:“周瑜他疯了吗?他为什么要那么做?叔父呢,他难道没有当场反对吗?”
面对刘琦的一连串质问,刘封只平静的回应了五个字:“父亲也赞同。”
刘琦的脑细胞又一次受到了摧残,他激动的叫道:“叔父怎么能赞同,不是说好了死守夏口的么,怎的又要去什么赤壁跟曹操决战,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惊骇之下,刘琦忽然像是大彻大悟一样,表情又变得极为诡异:“我明白了,这一定是吴人的阴谋,我早知道他们没安好心。不行,我得去见叔父,绝不能中了周瑜的奸计。”
“兄长别急,听我说完其中原因。”
刘封看不下去刘琦的疑神疑鬼,于是耐心的将周瑜的作战意图如实说来,而刘琦的领悟能力显然要逊色许多,刘封不得不让他翻出来地图,对比着图上的地形,重新的描绘了一次。
到最后,刘琦终于明白了原委,激动的心情这才平伏下去,取而代之的则是几分振奋。
“原来是这样,这个周瑜果然是个狡猾的人物,怪不得黄祖能一败再败于他的手下。”刘琦对周瑜的评价,虽然仍用了“狡猾”这个贬义词,但口气中的敌意明显减少了许多。
好歹安抚了刘琦的疑心之后,刘封才想起自己前来的目的,便给刘琦倒了杯茶,闲扯了几句后,故作随意的问道:“对了,这几日闲来无事,偶尔会翻一翻兄长书房里的书。我发现有一本叫作《孙子注解》的书挺有意思的,只是没有署名,不知兄长可知这本书是谁写的呢?”
刘琦喝着茶讪讪道:“那些书呀,其实都是当年我就任江夏太守之前,先父临别时所赠,让我有空时多读一读。不过自到江夏后,整日忙得不可开交,哪有闲功夫去读什么书,你说的那个什么注解的,我似乎也没什么印象。”
‘有时间左拥右抱,却没时间读书,你可真是忙呀。’
看来从刘琦这里是问不出那位神秘的高人是谁了,一时间刘封有点失望。
正当这时,帐外一人风尘仆仆而入,抬头一看,正是徐庶。
第四十章后门狼
“元直先生。”刘封和刘琦同时起身。
徐庶一天前还憔悴的面孔,现下却隐约浮现着兴奋,仿佛今天的这场会面,给他打了一支兴奋剂一般。
“徐先生,听阿封说,周瑜打算溯江西上,去赤壁跟曹军决战?”刘琦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忍不住又问。
徐庶也清楚刘琦在担心什么,便将周瑜的作战计划又解释了一遍。连徐庶这样的足智多谋之士都赞同,刘琦终于是百分之一百的放下了心。
“人言周瑜是江东第一智将,今日看来,果然是名不虚传。唉,可惜父亲身边的那些蒯越之类的谋士,都是徒有虚名,看不出陆口的重要性,若早知此地这般重要,这些年和江东交手就不会处处被动了。”
从这一句“第一智将”的评语,看得出来,刘琦对周瑜的敌意又削减了不少。
徐庶却冷笑一声:“蒯越之徒,只是精于权谋,若论用兵,他们根本不值一提。不过嘛,这位周都督之所以把决战的地点选在赤壁,原因却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拱卫陆口这么简单。”
徐庶那副神态和言词,隐约有着某种的暗示,刘封意识到他定然还有话要说,便顺势问道:“那依先生之见,周瑜此举,除了拱卫陆口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徐庶将目光转向了刘琦:“子德公子,你自幼生于荆州,对于荆州地形,一定了然于心,乌林这个地方,你应该知道的吧?”
‘乌林!难道他……’刘封的心头猛然一震。
刘琦不知徐庶为何忽有此问,摸着下巴喃喃道:“乌林这个地方,前几年我去江陵时曾路过几次,好像有一条旱路可以穿过云梦泽通往江陵,不过那个地方又泥又冷,我先前也未曾上岸去看过。”
说着说着,刘琦眼睛蓦的一亮:“对了,乌林对面的南岸,正好是赤壁呀!”
徐庶哈哈一笑,不再卖弄关子:“周瑜抢占了赤壁,曹操就不得不在北岸乌林安营下寨,在这么个犯了兵家之忌的地方安营,首先就落了下风,这才是周瑜抢占赤壁的第二层用意。”
徐庶所说,跟那个神秘人在笔记上的预测如出一则,但令刘封不解的却是,当初跟周瑜会面时,徐庶却为何没有说那第二层原因呢?
“元直先生,跟周瑜会面时我也在,你为什么却只说了一条原因?”刘封狐疑的问道。
嘴角微微斜扬,棱角分明的脸上涌上一抹诡异,徐庶嘿嘿的干笑了一声:“我故意不言明,自然是不想夺了那位周大都督的风头,此番抗击曹军,主要还是要依靠周瑜和他的吴军,这面子嘛,当然要给足人家了。”
刘封恍然大悟,原来徐庶并非看不出来,而是故意不说。想到先前自己看过那份笔记时,还曾感慨过徐庶的谋略逊于周瑜,如今得知真相,刘封不得不暗中自嘲。
刘琦没有参与早些时候的那场会谈,对于那场智者与智者的较量一无所知,当然,这也不是他所感兴趣的事。
“既然吴人打算跟曹操硬拼,那我们也乐得坐山观虎斗,不知叔父什么时候会回夏口,我和他也好共同抗击北路曹军的大计。”
徐庶摇了摇头:“主公他暂时不会回夏口,他已经决定同周瑜一块前往赤壁,亲身参与赤壁决战。”
‘嗯,他很聪明,若不亲自参与到赤壁大战里,又有什么资格在战后瓜后胜利果实呢。’
刘封心中有底,刘琦却吃了一惊:“西路曹军势大,就算周瑜抢占了险要,也未必有十足的胜算,叔父又何必亲身涉险呢。”
“赤壁始终是主战场,若是此战得胜,主公却不参与其中,那这抗曹成功的巨大功绩,岂不全给吴人抢了去,那战后咱们在重夺荆州的问题上,就要输掉更多的发言权。主公他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呀。”
徐庶的解释,正符合刘封所猜测,而刘琦却显然没有想到这么深远,他一听这话就急了:“元直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当初咱们不是密定好了么,联吴抗曹,只是‘一石二鸟’之计,一旦曹军失败,咱们就从后给吴人狠狠捅一刀,把这一狼一虎一并从荆州扫地出门,怎么现在叔父突然像是改变了计划?”
这所谓的‘一石二鸟’之计,只不过是刘封当初不想刘备对刘琦翻脸下黑手,临机一动想出来的忽悠借口,没想到这么多天来,刘琦还没有想明白其中的漏洞。
刘封轻咳了一声,拿起杯来低头喝茶,把这圆谎的难题踢给了徐庶。
徐庶却无奈的一笑:“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你们可曾记得,昨天我们得到孙公祐带回的情报,说是吴侯委任程普为右都督之事吗?”
刘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