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徐庶却无奈的一笑:“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你们可曾记得,昨天我们得到孙公祐带回的情报,说是吴侯委任程普为右都督之事吗?”
刘封放下了茶杯,目露奇色:“当然记得,不过,先生分析吴侯这么做,是想利用程普钳制周瑜的,这两件事间又有什么关联吗?”
“当然有关系了。吴军的此次进兵,以周瑜率两万人作为主力,抢占赤壁。而程普的一万人,则作为第二军团,驻扎在陆口的下游,名义则是为周瑜军保卫粮道。依我之见,程普军这般部署,监视钳制周瑜只是其中一层用意,这另一层用意,多半……”
“是想防备我们!”未等徐庶说完,一时恍悟的刘封脱口而出。
徐庶嘿嘿的冷笑了一声:“正是此意。程普的水军居于陆口下游,不但可以监视夏口方面我军动向,同时可配合周瑜军,将陆口环卫其中。只要陆口在他们手里,前线的吴军粮道就可以通过陆水,绕过夏口同柴桑保持连通。子德公子,你看我们到时候还有机会反戈一击吗?”
徐庶的一席话把刘琦听得哑口无言,他的表情再度焦虑起来“若是如此,那这最后的结果,岂不正与我先前所担心的一样,还是演变成了前门拒虎,后门引狼入室吗。”
徐庶眉毛微微抖动,看他那副表情,似乎正在酝酿着什么新的理由来忽悠刘琦。
刘封却看不下去了,凭心而论,刘琦对他们算是诚心相待了,迫于生存的压力,一次次明里暗里的欺骗他,占他的便宜也就罢了,如今刘琦的手里边只剩下两三千的兵马,江夏郡的诸般要害职务,也尽被他们的人所替换。都到了这个份上,还再跟耍小丑似的忽悠他,在刘封看来,实在是有点过分。
于是,刘封抢在徐庶之前,面色坦然的宽慰道:“世事难测,凡事又岂能尽在我们掌握之中。兄长,看开些吧,到了这个时候,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刘琦陷入了沉默之中,沉寂了许久,摇头一声长叹。
第四十一章报恩
刘琦的那一声长叹,代表他不情愿的接受了眼前的事实。
刘封暗吐了口气,目光移向徐庶:“元直先生,父亲既决定随吴军去赤壁,那他对我们可有什么安排。”
冷淡的气氛被打破,徐庶忽然想起什么,忙道:“其他的依旧按原样,不过我向主公建议,由大公子率领一支步军,由夏口西行,进驻江北的鲁山一带。”
“让我带兵去鲁山?”刘封对徐庶的这个建议有些意外。
徐庶站起身来,指着屏风上所悬的地图道:“鲁山跟乌林同在长江北岸,距乌林约有百余里,此地的山势虽然不怎么险恶,但由于濒临云梦泽,所以从乌林至鲁山的沿江道路大多泥泞难行,曹军基本不会从这个方向进兵。”
先前刘封还以为,徐庶是想让他带兵去跟曹操的主力对抗,这着实让他吃了一惊,不过听他这一分析,似乎这一次的用兵根本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他这才松了口气。
徐庶见他有点不以为然,便笑道:“这份差事虽然容易,不过意义却十分重大,大公子也不可以小视呀。”
刘封一怔,观望着地图,再细细一思,果然看出了些名堂:“先生,这一路的进兵,莫非是跟赤壁之战有关?”
“呵呵,差不多吧。主公虽然跟着周瑜去了赤壁,但身边却并未带多少兵马,这样就想事后分功,未免有点说不过去。所以才要在鲁山安插一路兵马,名义上可以说是与吴军并肩作战,水陆夹击乌林的曹军,这样就算没有交战,到时也可以说是我们从陆上牵制了曹军,然后再来分功的话,主公也更理直气壮一些。”
原来如此,刘备这戏演得还真是足,看来是铁了心的打算让吴人做冤大头了。
‘这样看来,这份差事还算是一份美差,既不用参加血战以身犯险,又可以坐捞参加赤壁之战的功劳,这白送上的门的美差,徐庶为什么要送给我呢?’
刘封移目望去,徐庶正嘴角微扬,向他示以暗笑。刘封猛然一下就明白了,徐庶这是感念着自己对其的救母之恩,想趁这个机会让他建功立业,以作为报答。
徐庶的这份苦心,着实让刘封心里感动了一把,不过心中却又在苦笑:知恩图报,徐庶你果然有侠义之风,可惜你不理解我的苦衷呀。
心中的难言之隐无法跟徐庶明言,刘封只得慷慨道:“既然父亲有吩咐,那我自当全力以赴。不过我手下部无多少部曲,父亲会另给我增拨人马吗?”
提及这里,徐庶又面露为难之色:“我军兵马本来就少,现在又要对抗北路曹军,又要守夏口,很难再抽调出多余的兵马。主公倒是想到子德公子的几千兵马,一直都用来监视吴人的话,似乎有点浪费,所以主公想能不能……”
一听这话刘封就明白了,想他那父亲,对刘琦这个好侄儿还真是够意思,先前通过徐庶一计,陆陆续续的把刘琦的兵马剥得只剩下两三千,现在竟然还嫌不够,趁着这个机会,又要向刘琦下手。
“那就把我中军的五百精兵转给阿封便是了,反正在大战结束之前,我看也用不着过多的担心吴人会背盟,我这兵马一直闲着确实也有点浪费。”
更令刘封吃惊的是,刘琦的反应竟然是未待徐庶张口,就痛痛快快的一口允诺,而且还大方的将自己的中军亲军拱手让出。
徐庶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得意,刘封心下却颇有点不自在:“兄长,你能让给我兵马就可以了,又何必把亲军也给我。”
刘琦拍着他的肩,笑道:“这一次去鲁山,虽说只是佯动,不过到底还是要提防着点,我那五百精兵虽然不及叔父训练出来的兵马精锐,但也都是精壮之士,有他们护着阿封你,我好歹也放心些。”
丝毫不知内情的刘琦,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这般为他设想,此时的刘封,心中一股浓浓的暖意是油然而生。
徐庶的眼眸之中也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是惊奇,是惋惜,或者也有几分不安。
不过,心中那激起的那点涟漪,刹那间便隐没,徐庶点着头道:“子德公子这般识大局,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份心意大公子就不要再推拒了。”
徐庶偏在刘琦之后,暗向他挤眉弄眼,刘封只得道:“那好吧,就多谢兄长了。”
“这五百兵马虽少,不过大公子立营之后,可多树旗帜,虚张声势,让曹军不敢轻视,同样也是演以吴人看,让他们以为我们下了血本。”
“我明白,不知何时出发。”这点常识,刘封还是了然于胸的。
“我估计着最迟后日,吴军就会在赤壁跟曹军交上手,大公子可以稍迟一些出发,不过也尽量在三五天之内开拔。”
一场江中之会后,孙刘联合作战计划就此敲定。当天,刘备过夏口而不入,午后过了就随着吴军舰队继续溯江西进。夏口方面,徐庶当即将刘备的最新命令传往汉水上游的关羽,以及江夏诸文武,并即刻展开了战前的动员工作。
夏口城,太守府衙。
大堂之中,人员川流不息,那红色的朱案前,糜竺正伏案批示着一道道的公文。
十天之前,在徐庶的建议下,糜竺被刘琦委任为江夏郡功曹,如今刘备在外,孔明尚在柴桑,徐庶则忙于北部的军事,这一郡的诸般政事基本就靠糜竺一人操持。
当前最重要的事,就是为江夏的两万兵马的提供粮草军需这等后勤保障,这些工作糜竺都很擅长,大商人出身的他,掌管和打理钱粮本来就是他的强项,自从在徐州跟随刘备以来,他就一直为刘备打理着这项工作。
刚刚批好一道公文,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响起,门外走进一人。糜竺的还以为又是呈报公文的官吏,待到抬头看时,神色忽然凝重起来。
进来的人是他的弟弟糜芳,怀里还抱着一个陶罐。
“你们先下去吧,没我的传唤休要来打扰。”糜竺将左右从僚都打发出去,他起身将大堂的门窗关上,盯着一脸风尘的弟弟,低声问道:“小妹的遗体找到了吗?”
砰!
一声沉闷的撞击,神色黯然的糜芳将怀中的陶罐放在了朱案上,干瘪的嘴唇微微蠕动,默默的吐出了三字:“在这里。”
第四十二章生疑
糜竺的神情先是一怔,接着,深陷的眼眶瞬间湿润,难管他极力的克制着内心的感伤,但没撑得片刻,两行老泪还是不争气的从爬满鱼尾纹的眼角滚落。
那陶罐里所装的,自然就是他妹妹糜夫人的骨灰了。
“小妹啊小妹……”糜竺的手颤抖的抚摸着那冰冷的罐壁,布满褶皱的手背上,一根根青筋时隐时现。
一旁的糜芳默默道:“我奉了大哥之命,按着阿封当日所说地方,扮作商人偷偷的潜回到当阳,找了整整三天,终于在一处民宅找到了小妹的遗体。我本来想把她的遗骨运回来,好让主公风风光光的给她安葬,不过沿途曹军的巡察很严,我没办法,只好把遗体火化,带了她的骨灰回来。”
糜竺澎湃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他抬起袖来抹干净了眼角的泪渍,抚着糜芳的肩膀安慰道:“没关系,二弟你这一趟辛苦了。如此看来,阿封这小子并没有撒谎。”
糜芳的表情忽然严肃起来,凑近糜竺耳边道:“找到小妹遗体的地点虽然和阿封所说吻和,不过我却发现了些可疑之处。”
“什么可疑之处?”糜竺立刻警觉起来。
“我发现遗体时,虽然已经开始腐烂,不过却仍能看得出来,小妹她身上并没有受什么,唯有头部受到重击,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应该是致命的一击。”
“这就是说,小妹在死之前,身上并没有受过伤了。”糜竺的眼珠子左右转动着,狐疑之色在脸上涌动。
糜芳接着道:“还有,妹妹的遗体上穿着的是普通民妇的衣服,显然是为了躲避曹军才换上的。”
“如果小妹一心求死,又何必多此一举的换民妇的衣服,而且她身上也没有伤,明知有阿封和子龙在,完全可以把她和阿斗一起救走,小妹她又怎会认为自己会成了拖累呢?除非……”
“除非阿封他们在说谎!”
糜竺表情依旧是一脸的疑心,显然糜芳的话正是他心中所猜测。不过他在堂中来回踱了几步,却又摇头道:“若单只阿封的话,或许还有可能怀疑他说谎,可是还有子龙,他的性情为人你我最清楚,说他撒谎,我实在是不信。”
糜芳冷哼一声:“事关重大,既然让咱们发现了可疑之处,岂能轻易善罢甘休,我看这件事无论如何都要查个清楚,否则怎么对得起小妹的在天之灵。”
那最后一句话,犹如一刺利刃,深深的刺痛了糜竺。他的脸庞上的青筋微微抽动,沉思了半晌道:“这件事你知我知,在未明真相之前,先不要张扬出去,我自有分寸。”
…………
宁静的晚风吹拂着大地,马上就要落山的太阳把所有的景物都染成了一片鲜红。
刘封站在校场高台上,尽情的呼吸着混杂泥土和江风味道的空气。他抬头向着夏口望去,在夕阳映照下,巨大的城郭就像是一个浑身鲜血,痛苦的缩成一团的病人,隐约有种残缺的美感。
高台之下是四方形的校场,长宽二十余步,四角各树着一面巨大,绣着“刘”字的黄色大旗,在晚风的吹动下,哗啦啦的如波浪般舞动。
校场中央,五百名排列整齐的士卒静静驻立,虽然没人敢说话,但却不时的彼此相视,眼神中透露着的是不安与茫然。
高台上的那位刘皇叔的大公子,在场的大多数人都认识,当初北营变乱时,刘封手提着血淋淋的人头,如天神下凡般的威慑之姿,至今想起,仍然让他们心有余悸。而在听说他们将要成为这位大公子的部曲之后,每个人的心底都感到了一丝凉意。
这也难怪,刘琦待人宽厚,治军也是如此,这五百亲兵在他手下过惯了养尊处优,散慢无束的日子,如今忽然换了一个冷血的头头,一时如何能受得了。所以,当他们听说这个消息后,心里的第一反应就是:好日子要到头了。
就这样站了一个时辰,那位大公子既不训话,也不发号施令,只是负手立在那里,出神的望着夏口的方向,像是在思索着什么,又像是在等什么人。
一群乌鸦蹲四周的栅栏上,黑漆漆的眼睛好奇的盯着眼前这群木桩子似的人类。忽然,一阵轻快的马蹄声响起,群鸦惊起,盘旋在校场的上空哇哇鸣叫,仿佛在为那来者营造着气势。
刘封缓缓转过身来,鹰目顺着通往辕门的大道延伸而去,视野中,一骑正飞奔而至。
“你终于来了,小子。”刘封步下台阶,准备迎接那人的到来。
士卒们现在终于明白,他们这位新的主人,让他们傻乎乎的站了半天,原来果真是在等人。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瞪大眼睛寻声望去,好奇的想要看看是何方神圣珊珊来迟。
当那一骑奔入校场时,士卒中猛然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