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小儿打进来了,你还敢说自己没有通敌吗!”
黄忠知道外面战斗激烈,自己的部曲在拼死营救自己,但当他听到刘封杀到时,神色还是微微一变,虽是如此,但他却依然道:“我还是那一句话,我黄忠从未做过背叛长沙之事,信与不信,由你便是。”
黄忠的坚执,更加激怒了韩玄,扭曲到不成人形的面容极尽狰狞。
“老匹夫,今日我韩玄就算要命丧于此,也必要拉上你陪葬!”
声嘶力竭的怒吼之下,韩玄手中的长剑愤然而下。
第九十章收心
索命的寒锋落下之时,那一刻,黄忠的心头瞬间涌上无限的遗憾。
戎马一生,武艺卓绝,却终究只屈身于长沙一地。
半生孤老,爱子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连一丝香火都没能留下。
堂堂七尺丈夫,却受制于一个草包的文吏,抱泥太多,顾忌太多,明明心中有冤气,却连反抗的决心都没有。
诸般种种思绪,如乱麻一般缠绕在心头,那种纠葛的痛苦,令他的心倍受煎熬。
韩玄这一剑,或许能斩断困扰自己半生的乱麻,一刀之后,自己或许就真的解脱了。
可是,为何内心的深处,一股深深的不甘仍然在蠢蠢欲动。在他的耳畔,仿佛有一个声音不断的对自己说:黄忠,你还不能死!
剑风呼啸,明晃晃的锋刃已在咫尺之间。
就这样结束了吗?
心头一声长叹,黄忠缓缓的闭上了眼。
就在这生死一刻,突然响起一声崩裂巨响,杀与被杀者同时被惊动,本能的寻声望去。
只见大堂的木门崩裂四碎,纷飞的尘屑之中,一座白色的巨塔撞入了视野。
一瞬间的惊骇后,他们看清了破门而入的是什么,瞳孔的倒影中,银色如月辉般的战袍,每一根毛发都纯白无暇的健马,寒光流转银白重枪,白净却迸射着慑人英气的俊朗面孔,此时此刻,俨然如一员仙界下凡的巍然天将,撕破了重重阻挡,单枪匹马杀了进来。
是刘封!
神经在一瞬间被刘封的神威所震之后,韩玄立刻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已到,但是,在死之前,他有足够的时间把身边的这个叛将一并带走。
韩玄急是转身,不惜将背部要害暴露给七步之外的敌人,悬滞在半空的长剑再度挥下。
相距七步之远,即使刘封策马赶来斩了韩玄,但那时黄忠的人头恐怕已然落地,这一刻的形势,似乎到了救无可救的地步。
在这千钧之际,刘封的虎掌急是抹向腰间,紧跟着猿臂猛力向前一甩,手中一道寒光如电骤袭而出。
视眼中,一道扇形的银月平扫而过,穿破漫空的尘屑,向着韩玄的后脑扑来。
噗!
一声利刃入木的细响在灌入耳膜,黄忠只觉一道阴冷的刃风刮过面庞,一睁眼时,赫然看到一柄长剑不偏不倚的楔入木柱之中,剑锋离自己的脸咫尺之间,其中所附的鲜血尚在冒着热气。
而韩玄整个人却如同雕像一般,举着剑一动不动的定在原地,双眼睁得斗大,眼珠子几乎要迸射出来一个,那般眼神,仿佛经历了这世界上最可怕,最不可思议之事。
时间如同凝固了一样,几秒钟后,韩玄的人头缓缓的从脖子上滑落于地,断颈处的创口平整而光滑,如同经过了最精密的丈量一般。
血淋淋的人头滚落到黄忠的脚下,然后,那无头的尸体晃了一晃,扑嗵一声栽倒在地上,断颈处的热血如泉而喷,很快便在身前形成了一大片的殷红。
韩玄死了!
当黄忠的思绪还在生与死之间辗转时,刘封已翻身下马奔至近前。他拔出插入柱中的青釭宝剑,剑花一抖,斩断了捆绑黄忠的绳索,倒提宝剑拱手笑道:“晚辈来迟一步,让老将军受惊了。”
面对着这个救下自己性命的年轻人,此刻的黄忠心头如打翻了的五味瓶,各种滋味一言难尽。黄忠知道,长沙郡已经是刘封的了,自己此刻除了归顺之外,没有别的路可以选。
长叹一声后,黄忠抱拳还礼,默默道:“多谢刘公子相救,此等大恩,黄忠记下了,只是我还有一件事,恳请刘公子答应。”
刘封用了那么多的苦心,为的就是等着黄忠的这一句话,此时心中自然大为欣喜,欣然道:“老将军有何要求,但说无妨,只要我能办到,一定会答应。”
黄忠叹道:“韩玄虽然死有余辜,但他到底在长沙为官多年,对一郡士民也做了一些实事,所以我想请大公子能体面的安葬于他。除此外,我还想请大公子约束部下,尽可能的不要惊扰无辜的士民。”
黄忠虽不是长沙本地人,但在长沙扎根多年,已算得上本土豪强,如今眼前长沙易手已成定局,此刻最紧要的事,当然是尽可能凭着自己的能力更保全长沙人的利益。
刘封欲把湘东二郡作为起事的基地,自然要得到当地豪强和百姓的归顺效忠,这收买人心之事,其实不用黄忠请求他也会照做。
“老将军所求,我岂有不从之理。”刘封哈哈一笑,很痛快的答应,接着回头向着紧随而入的部下令道:“来人啊,速传我将令,各曲将士,胆敢擅取百姓一针一线者,格杀勿论。再将韩太守的首级和尸体缝合,待挑个合适的日子,我要亲自为他下葬。”
刘封将令发出,心情复杂的黄忠才微微的松了一口气。
韩玄一死,尚在抵抗的郡兵顿时土崩瓦解,纷纷的倒戈投降,至傍晚时分,整个临湘城便恢复了平静。刘封一面命士卒扑灭火灾,一面派兵占据四门库府等要害,至次日天明之时,临湘城的局势已完全掌握在刘封的手中。
在恢复城中生活商业秩序的同时,刘封已派出招降的信使马不停蹄的奔赴长沙其余各县,相信在临湘城陷,韩玄授首的震慑之下,诸县必可传檄而定。
次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
西城这一带座落着不少豪强和郡中官吏的府院,出于保护,或者监视的目的,刘封特别委派了一百兵马在附近巡逻。
此时大雨忽至,这一百兵马便躲在了大街两侧的屋檐之下避雨。若是寻常军纪差的军队,完全可是闯入民宅之中避风避雨,但在刘封严厉的军纪约束下,士兵们只能挤在狭窄的屋檐下,檐上溅落的雨水,将许多士卒的衣甲都打湿。
就在这个时候,刘封冒雨亲巡临湘西城大街一带,身为临湘城乃至长沙军一郡实际统治者,手握着生杀的大权,地位不可谓不尊,但刘封却同样宁愿被雨淋也没有入民宅避雨。
行走在泥泞的街道上,任凭雨水击打着脸庞,虽然难受了点,但刘封却知道,此刻,躲在门缝和窗户缝偷窥的那些百姓,正在悄悄的看着刘封和他部下的这出表演,想必心中已经在为他们严整的军纪而叹服。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行不出几步,刘封突然勒住了坐骑,刀锋似的目光射向一名屋檐下的士卒,所有人都没有避雨之物,唯有此人身上披着斗笠。
刘封策马至其跟前,厉声喝道:“你身上的斗笠是哪里来的?”
那士卒吓了一跳,哆哆嗦嗦答道:“小的怕淋坏了公家的铠甲,所以就借了一户人家的斗笠来遮雨。”
刘封眉头一凝,怒道:“我早有军令在先,敢取百姓一针一线者,格杀勿论,你明知故犯,实在罪不容赦,来呀,给我拖去斩了!”
第九十一章被骂的好处
“大公子饶命啊,小的错了,小的再也不敢了。”那士卒吓得脸色惨白,腿脚一软便扑嗵跪倒在了泥地里,鬼哭狼嚎的求饶。
刘封表情决然,冷冷道:“我刘封一向赏罚分明,你犯了死罪,不杀如何服众。你放心的去吧,你的家眷我会好好善待他们。”
他不想再多说,转身一挥手,随行的亲军便冲上近前,将那士卒拖到了当街处,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一刀将那士卒人头斩落。
人头落地,喷射而出的鲜血和泥水浑浊在一起,形成了一大片黑红。此等情景,不禁令左右众军为之悚然,就连门缝中偷窥的普通百姓也吓得直打冷战。
处斩了那士卒后,刘封翻身上马,表情沉重的吩咐道:“将他的尸骨好好的安葬,另外再从我的俸禄中拨出一笔,每月送给他的家眷作为抚恤吧。”
叮嘱过后,刘封纵马而去,朦胧的雨雾中,没有人能够觉察他嘴角闪过一抹笑意。
其实事情怎会有这么巧合,所发生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刘封灵机一动所导演的一场好戏。
那一名所谓的罪卒,只不过是大牢里的死刑犯,本就犯罪当诛,刘封私下跟那死犯谈好了条件,只要他肯演这一出戏,刘封就会拿出一笔钱来赡养其家人。那死刑犯反正也是难逃一死,死之前作为家人留下点好处,自然是一口答应。
刘封演这一出戏,虽有震肃军纪的意思,但主要的用意则是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伏人心。
曾经的历史上,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之后,就曾用这同样的一招,迅速的收买了荆州人心,使得关羽的部众人心土崩瓦解,刘封此举,算是“剽窃”了吕蒙的一招,不过效果却是同样明显的。
当天的那件事,迅速的传遍了全城,一城士民皆为刘封的爱民之心所折服,在此之后,城中的豪强大姓们便互相串连,一起相邀往太守府拜会刘封,明确的表示支持刘封,拥戴刘皇叔。借着这股风,刘封当即又率领一城的士吏豪强们,亲自为韩玄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经过这几下手段之后,不出数日,整个临湘城便对刘封尽皆信服,而在刘封恩威并施之下,其余诸县纷纷派人前来临湘,以向刘封表明归附效忠之心,并向刘封进上各地土特献礼作为孝敬。
刘封便在太守府中设下宴席,招待各县派来的官吏,同时也当作拿下长沙郡的一场庆功之宴。
“诸位回去之后可转告各县长县令,只要倾心归附者,均可各安旧职,本将虽接管了长沙郡,但安民治政诸般要事,还要仰仗尔等齐心用命,来,这一杯我敬诸位。”一番安抚之词后,刘封举杯一饮而尽。
众官们自然是大为欣喜,纷纷盛赞刘封的仁德,同时又慷慨陈词大表忠心。
几巡酒过后,刘封移近上座的黄忠身旁,举杯笑道:“老将军,想不到我们数天以前还兵戎相见,如今便能同堂共享,看来我与老将军这忘年之交的缘份的确不浅呀。”
黄忠不仅仅是一员能用兵的良将,而且是长沙郡的地方豪强,有名望有实力,是刘封自立之后所需的栋梁之才,自然是要好好的拉拢一番。
“大公子千金之躯,我这老朽一个岂能跟大公子攀交情。”黄忠显得很客气,似乎对刘封还有点敬而远之的意思。
刘封知道他心中还有什么结没有解开。
正这时,在外值守的马谡匆匆而入,手中还拿着一封帛书,他神色紧张的凑到刘封近前,几乎用耳语道:“大公子,刚刚收到的主公回信。”
‘真是天助我也,时机刚刚好啊。’
刘封心中暗自得意,嘴上却随口道:“想来是父亲写给在场诸吏的安慰之信,你就当着大家的面宣读出来吧。”
“大公子,真的要念吗?”马谡在向刘封暗使眼色,似乎他对这封信的内容已经有所料解,并不适合当众来读。
“当然了,快读吧,大声点,让大家都听清楚。”刘封假装几分酒醉,没有理会马谡的暗示。
在场的众人一听说刘皇叔,也就是他们新的顶头上司有什么抚慰的话要向他们宣布,马上便安静了下来,竖起耳朵倾听起来。
马谡当然体会不到刘封的真正用意,虽然觉得不妥,但却无法推拒,只得干咳了几声,将帛书展开,表情颇不自然的将信中内容逐字念出。
众人听着听着就觉得不对劲了,一张张本是怀有几分期待的脸,渐渐的变得尴尬起来,目光不约而同的瞅向了刘封。
那一封信,并非他们像中的安慰之信,而是刘备写给他的儿子刘封的一封私信,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封斥责之信。
数日之前,为了履行单骑会中对黄忠的承诺,刘封特意写了一封信,委婉的表示是否可以暂时退军,不攻打长沙郡。刘备现在迫切的想要拿到南四郡这块立足之地,刘封明知如此还写了这么一封“愚蠢”的信,在马谡看来纯属找骂。
果然,刘备在这封回信中,对刘封“仁义”、“爱民”这等借口毫不掩饰的斥为“幼稚”,将韩玄等长沙君官吏们视之极为不屑,又声称长沙郡人多地广,是将来为他供粮供兵的重要根据地,要刘封立刻发兵进攻,如若再敢有所拖延,就马上将他召回身边,再另派将来取长沙。
有些话,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就假作不知,但若明着说出来就会伤人。刘备的这一封信,并未伤到刘封,反倒是寒了在场一郡士吏的心。
本是热闹的酒宴气氛,顿时变得冷清起来,一眼看去,大部分都显得有点垂头丧气,反倒是黄忠,他的情绪反而是好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