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第一百零二章逆向效果
刘备被汉帝正式任命的官职是左将军,理论上拥有开府自行任命一些低级官员的权力,而非孙权这等诸侯,任命官员时还要多一道“表奏”的手续。
刘备之下,关羽和张飞的军职为偏将军,是与裨将军一样最低一级的将军,此二人的官职都是当年曹操以汉帝的名义所任命,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汉官。而此时赵云的官职则是牙门将军,是刘备自己所创,职位与偏将军相当,高于裨将军和中郎将。
与曹操手下大批高级别的将军相比,刘备的阵营这边多少显得寒酸了一点,不过这也没办法,曹操家大业大,手底下几十万大军,有大封将军的资本。而刘备这边不过两万人,即使把关羽张飞等人的官衔提起来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反而会让人笑话他穷鬼装阔。
黄忠,一个长沙的刘表旧部,还曾有过归降曹操的不光彩履历,至于魏延,不过是一个连官衔都没有的白身土霸而已,两个新归顺之辈,就算确有其才,但刘备又有什么理由,一下子就将他们提到跟关羽张飞一个级别的官职呢。
“主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糜竺听着刘备的语气中似有不悦,一时又来了劲头。
“你自己看吧。”刘备将那一封信甩给了他。
糜竺接过信来细看,苍老的脸上悄然闪过一丝冷笑,故作深思了片刻,皱眉道:“黄忠是被迫才归顺,令其仍领中郎将之职也就够了。而这个魏延,虽说打下了桂阳郡,但终究只是一个默默无了之辈,升赏是应该的,但一下子就将他从一个白身提拔为将军,似乎多有不妥。”
岂止是不妥,刘封的这一道推荐信,在刘备看来,分明就是想借鸡生蛋,借着老爸的封赏,拉拢黄魏二将。
刘备冷哼一声:“这个臭小子,上次是要用离间计,给我写了一道劝退兵的信也就罢了,现在才没过多久,脑子又犯糊涂,看来他虽然有些做将才的资质,但终究还只是做一介武夫的料。”
刘备不悦的表现,正中糜竺下怀,他忙顺势道:“既是如此,那这黄魏二将就不应该升赏,不然如何能让其他诸将服气。”
刘备眼眸闭合,沉吟了半晌,开口道:“这二人也不能不赏,若不然只会寒了那些未归顺之辈的心。这样吧,你速替我拟一道委任状,任命魏延为陷阵都尉,同时给黄忠赏金三十,布一百匹。至于阿封,他拿下湘东二郡确实有功,就升他做中郎将吧,其余有功之众,均按功行赏。”
…………
临湘城,南征军大营。
十几天前,刘备委任刘巴为长沙太守的文书抵达,这位江南才子正式名正言顺的走马上任,故而刘封便把太守府让了出来,搬到了军营之中。与此同时,另一位的桂阳太守马良,也欣然接受刘备的征辟,此时正由武陵起程,处于前往桂阳郡的路上。
为了确保对桂阳的军事控制,刘封特命陈到率军五百,护送马良去往桂阳上任,并将魏延所部召回了长沙。在与刘备决裂之后,长沙方面势必会受到刘备的重点打击,刘备必须集中他的主力和所有能打的将领,方才有可能抵挡住刘备的进攻。
刘备手下有正规军两万,如果再加上征服武陵和零陵之后加上的郡兵,兵力人数将达到近三万,虽然这三万兵马的战斗力远逊于围攻江陵的三万吴军,但对刘封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可怕的对手。
因此,刘封在拿下长沙之后,就紧锣密鼓的展开了扩军行动。
韩玄死后,长沙郡的近五千郡兵全部投降,但这五千人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其中大部分人不光没有配备铠甲等防具,甚至每年连一次像样的正规训练都没有过,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只是零时征来的农夫,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都不适合当兵。
五千郡兵当中,真正能够搬上台面作战的,也就是韩玄部署在治所的一千五百多兵马,除了内乱中战死的三百号人之外,其余一千两百多号人统统被刘封收编,也就是说,眼下刘封可以直接指挥的兵马,已经由八百上升到两千。
这两千人被刘封编为了四曲,其中甲曲五百人均是他从江夏带来的嫡系人马,属于亲卫曲,由刘封直接指挥。其余三百人则与新降的长沙兵混合整编为乙、丙、丁三个曲,丁曲由陈到统领,已经出发护送马良南下桂阳,乙、丙二曲则由马谡作为指挥官。
至于新归附的黄魏二人,原本各自有部曲近五百,在刘封的授意下,黄忠在长沙就募兵,魏延则在打下桂阳之后,兼并了一部分能战的郡兵,二人的部曲数都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一千,也就是两个曲的数量。
约过三个月左右的扩军,此时刘封能够指挥的马数量,已经由原先的八百,迅速的上升为四千。当然,军队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质量也跟着增加,若想将四千兵马训练成为能够一战的军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刘巴和马良也才刚刚上任不久,刘封必需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将湘东二郡打造成了可以支持自己与刘备一战的根据地。
在军队整编完成后不久,刘封特地在营中设下小宴,邀请了黄忠和魏延前来赴宴,这也是他收伏这一老一少两员大将后,头一次单独宴请他们。
几巡酒下肚,小宴的气氛渐渐融洽起来。
刘封见时机差不多了,便笑道:“黄老将军和文长都是堪当大用的将才,我已送去书信,向父亲举荐黄老将军任偏将军,文长做裨将军,虽说以二位的才华,偏裨之职是有点委屈,不过这也是我所能为你们争取到的最高职位,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了。”
此言一出,那二人顿露惊讶感激之色。这也难怪,一个当了十几年的中郎将,忽然连升两级,另一个一介白身,一跃成为裨将军,升职之快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也不过分。
更关键的是,刘封自己还是个校尉,却能够推荐他二人做将军,如此气度与礼贤之心,实是他二人生平所未见。
此时此刻,黄魏二人感激还不够,又怎么会有所怨言呢。当下二人心怀着感动,各自向刘封敬酒一杯,以表谢意。
眼见二人又是感动,又是因官职陡升而兴奋喜悦,时机已到,刘封便向左右伺奉之人暗使了个眼色。
片刻之后,一名亲兵匆匆入内,紧张兮兮道:“启禀大公子,主公有急令送到。”
第一百零三章不打无把握之仗
“看来是父亲的封赏令到了,念出来吧。”
刘封酒醉三分的脸上,立时涌上欣喜之色,黄魏二人的表情,自然也平凭了几许期待。
亲兵得令,便当着三人的面,将刘备的那道急令逐字道出。
短短数语,顷刻之间,黄魏二人满怀期待的表怀,便变成了如霜打的茄子一般,各自的眼眸之中,分明闪烁着失望之情。
“怎么会这样!”
刘封同样一脸的吃惊,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情急之下一把夺过那军令帛书,反反复复的细看了数遍,惊讶的脸庞,渐渐变得同样失望,到最后又涌上几分愧色。
这确实是一道升赏令,但升赏的内容却让所有人都无法满意。
原本被刘封举荐连升两级的黄忠,仅仅只得到了一些象征性的财物赏赐。
至于魏延,虽然被委任了正式的官职,却仅仅只是个陷阵都尉。如果先前刘封没有跟他提到举荐他任裨将军之事的话,以平民出身的他,一跃成为都尉已经算是不错,但是现在的官职却比期望中的矮了足足三级,如此大的落差,自然令魏延心生失望。
刘封自己则被提拔一级,由校尉变成了中郎将,虽然看似得到了升职,但在诸人看来,刘封几乎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拿下湘东二郡,如此功绩,至少也得升到裨将军一级,如今却只得到了个中郎将的职位,显然与他的军功是不太相符的。
至于刘封的部下马谡,同样只升了一级,变成了校尉,另一人军假司马陈到,或许是由于夏口的那场大火失职的缘故,虽然跟随刘封南征立功,但官职和黄忠一样并未得到提升,仅仅也只是得到了些财物上的赏赐而已。
如果不是刘封那封“自作聪明”的举荐信,也许刘备的这一道升赏令就会令所有人都各得所需,但是现在,事实却恰恰相反。
这正是刘封所要的效果。
“唉”刘封长叹了一声,面对黄魏二人,不禁愧然而笑:“没想到父亲的回复是这样的,看来我是跟你们说了大话了,真是有点对不住你们。”
刘封的这份自责,立时又打动了那二人。黄忠忙道:“大公子何出此言呢,你的举荐是看得起我们,我等自是感激不尽。然则我等毕竟是新归附之徒,主公能有封赏,我等就已经很知足了,又岂敢有所怨言。”
魏延也跟着豪然一笑:“都尉就都尉,官职大小都无所谓,只要能跟着大公子并肩而战,就算让我魏延做一名马前小卒又有何妨。”
尽管这一切,刘封暗中做了些手脚,但此刻听着黄魏二人诚恳之词,刘封的心头又岂能不为之一热。
他的脸上,感动之色在澎湃,深深吸过一口气,平伏下心绪,方道:“你们能理解我自然很好,但你们毕竟都是堪当大任之才,父亲的这个任命实在是有些委屈你们,我不能坐视不理。这样吧,我马上再写一封信给父亲,向他陈明你们的才华,一定要劝他重用你们。”
刘封说着就吩咐亲兵去备笔墨,黄忠见状,赶忙起身上前,拱手郑重道:“大公子的心意我等铭记于心,不过大公子还是不要冲动,上次因为单骑会你答应我写一封劝说信,结果惹得主公对你不悦,眼下若你再违了他的意思,必定会惹得他大为恼火,若是在迁怒于大公子,我等于心何安呀。”
“可是,如此委屈你们,我心又将何安!”刘封流露出为难的表情。
这时,魏延也起身劝道:“黄老将军说得对,大公子不必为此小事惹得主公迁怒于己,至于官位什么,只要我们跟着大公子,何愁杀拼不出一个属于我们的功名利禄,将来的机会还很多,大公子也不必急于眼下。”
刘封的坚持有演戏的成分在内,但黄魏二人却是真心的相劝,刘封执着了半天后,便顺着梯子下房顶,叹道:“既是如此,也只好暂时委屈你们了,不过我刘封向你们保证,只要有我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定有大放光芒之时。”
刘封最后那一句话,已然含有些许暗示,黄魏二人却是无法体会。
“不提这些烦心事了,来,我们今日喝他个一醉方休。”刘封抖了抖肩膀,仿佛把一身的烦恼驱散了一般。
“一醉方休!”
在刘封的巧妙布局下,刘备的一封升赏令,非但没有赢得长沙文武之心,反而进一步的让人们对刘备产生了反感的情绪。不过,在这一道升赏令下,刘封的官职得到提升,这也使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军练兵。
光扩军是仅仅不够的,打仗拼得不仅仅是士兵的勇气和将领的智慧,更是拼后勤和经济。当初刘琦在江夏积谷数十万石,足够两万兵马数年消耗,如此巨大的军资,眼下却尽数落入了刘备的手中。
长沙郡的经济虽然是荆南四郡中最发达的,但相比江北之地还是要落后很多,尤其是郡中库府所积军资钱粮更是少得可怜,根本无法支撑刘封长期与刘备对抗。因此,刘封眼下所要做的,不单是要扩军练兵,还要囤积为未来开战所需的粮草军资。
加赋是不可能的,向地方豪强地主强征也是不现实的,这样只会把那些原本就并不是铁了心拥护刘封的士民,统统赶向刘备的那一边。
在经过一番思量,以及与刘巴的商议之后,刘封决定立即在长沙郡实施屯田。这一手段曹操在北方早已实行多年,正是凭借着屯田所积蓄的粮草,才为曹操南征北战剿灭群雄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这也是刘封所能想到的,在短时间内解决粮草供给难题的最佳手段。
不过刘封很快又面临另一个难题,那就是何来的屯田人口和土地。
曹操能在北方推行屯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阀混战,一方面造人千里无人烟,出现了大量无主的土地,另一方面则是家园被毁后,四处逃难的流民。曹操既有屯田的大片荒地,又有许多丧失土地的流民,两者一结合,正为曹操所用。
长沙郡受战争影响较少,现有的土地不是归编户所有,就是被地方豪强趁着战乱兼并,顺便把那些丧失土地的雇农变成了自家的僮客。
编户是粮赋的主要缴纳者,刘封当然不可能把他们变成屯田户,这样只会激起民变。而豪强则在本地拥有着强大的军事潜力和政治影响力,刘封要跟刘备开战,必须得获得这些人的支持,所以这些人也不能动。
那么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既无土地,又无人口,如何屯田?
第一百零四章好日子要到头了
“公子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如果是早几个月,我也束手无策,不过现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