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刘备虽为怒气填胸,但用兵调度还是相当有章法。
诸葛亮见状,从旁劝慰道:“主公息怒,刘封既然敢造反,就说明他早有预谋,现下他手下有兵五千,武有黄魏,文有刘巴,实力不可低估,虽要征伐,也当从长计议。”
刘备这时候哪里还听得进劝,一挥手不悦道:“我意已决,军师休要再劝,就请军师速回夏口,与子龙共镇夏口,为我三路大军调动粮草便是,我不出一月,必平了那逆徒之乱。”
刘封的造反,诸葛亮倒并非全然没有一丝预感,若不然当初他一从夏口回来,也就不会急着要把刘封从长沙调走,只是他却没有想到,刘封的叛乱竟然会发生的这般快,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诸葛亮隐隐觉得,刘封能想出借刘琦这面大旗的计策,本身就是一件极为不可思议的事,他的背后,一定有什么高人相助,而这个人,绝对不可能是刘巴。
‘莫非是他?’
诸葛亮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人的身影,背上竟然不经意间涌上了一丝凉意:如果真的是那个人的话,主公此番盛怒而去,岂能是他的对手!
念及此,诸葛亮还待再劝,但刘备却被养子的背叛气昏了头,任谁的话也不听,恨不得不经准备就立刻出兵,这般状况之下,诸葛亮也只好闭口不言。
两日之后,刘备亲率的四千兵马由油江口出兵,走水路直奔益阳而去,同时,信使也带着他的亲笔书赶往零陵和江夏,令关羽和张飞即刻进兵。
…………
益阳城。
刘封时机算得很准,他率领的一千兵马,赶在刘备出兵前抵达了益阳县。此间所居住的一万多口百姓,早在几天前就按照刘封的命令,迁往了湘东一带避难。
斥候的最新情报一封接一封的送到,刘备看来是真的被惹毛了,如同被激怒的疯狗一样,不顾一切的向着益阳扑来,进军速度比刘封预想的还要快。
刘封不敢稍有懈怠,在率军入城的当天,便督促士卒们赶建一项秘密的工程。这项工程并非是加固益阳城池,刘封知道这根本没有用,他并不打算固守益阳,等着关羽的水军来断他的后路。
他孤军前来益阳,就是为了给刘备当头一击,挫其锐气,以坚定湘东二郡的抵抗决心。
三天之后,刘备的大军出现在了益阳以北,而且很狂妄的逼近益阳城下寨。
站在城头遥视不远处的敌方营寨,但见旌旗遮天蔽日,刀斧森森如刀,俨然一副千军万马而来的嚣然之势。
刘封当然知道刘备这是在虚张声势,他此番带来的兵马最多不过四千,但这个数字对刘封而言,已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而且,领军之将还是刘备本人,刘封可以鄙视刘备的虚伪,但却不能无视他的用兵之能。
刘备在立营之后的第二天,便给刘封下了一道书,言辞语气依旧是一副老子教训儿子的高高在上,命令刘封立刻开城投降,方才考虑饶恕他的罪责,否则就别怪刘备不念父子之情。
‘到了这个地步,还想让老子投降,你当老子是白痴么。’
刘封本来打算直接斩了来使,以向刘备示威,但转念间脑子又有了主意,遂叫那来使转达刘备,他愿意在益阳城下跟刘备进行一场“友好”的会晤。
也许是认为刘封是一时糊涂,又也许以为刘封被他来势汹汹的兵威吓到,刘封的这个会晤请求,让刘备误以为他反叛的决心产生了动摇,如果能兵不血刃的解决掉这场内部的叛乱危机,对于刘备来说自然是挽回颜面的最好选择,于是,刘备欣然答应了刘封的请求。
午后,密云压城,寒风瑟瑟。在约定的时间,刘备在十几骑亲兵的护卫下,出现在了益阳城下一百五十步之地。
这是一个强弓硬弩无法覆盖到的距离,即使刘封率军出城突袭,刘备也有足够的时间撤回不远之外的本营。
“这老狐狸果然提防得紧呢,哼哼,打开城门!”
城门大开,吊桥放下,刘封却只带了三名亲兵出城。他之所以带得的护卫远少于刘备,一来是对自己武艺的自信,二来则是想当着两军的面,衬托出刘备的畏惧胆怯之心。
策马徐行,在距对方十步之外,刘封勒马止步。
时隔一年又见到了刘备,这一次,刘封无需再恭敬谨慎,他终于可以跟眼前这人平起平坐,以一种平等的地位自信的来面对着刘备。
而对面的刘备,看到刘封前来相见,非但没有行礼,而且还一副昂扬傲慢的神情,心中暂压的怒火更是油然而生。
他马鞭一指刘封,喝道:“刘封,为父待你不薄,你因何叛我,你知不知道,你已经犯了不忠不义的死罪!”
刘封冷笑了一声,不屑道:“刘玄德,‘忠义’二字从你的嘴里说出来,你不觉得很可笑吗?”
“你”刘备脸上青筋抽动,一时间不知如何以应。
这个时候,刘封却扳着指头道:“我给你算算啊,公孙瓒待你不薄吧,可人家界桥之战一败给袁绍,你就毅然背叛。再说曹操,你的妻儿都是人家帮你从吕布手里抢回来的,对你也算厚待了,可你呢,还不是说叛就叛。再说袁绍,又是一个在你落魄之时收留你的人,你倒好,一看官渡之战袁绍有兵败的迹象,马上又找借口远遁汝南。”
被曾经的养子,当着部下的面,公然数落自己曾经的斑斑“劣迹”,刘备简直感觉自己在被人一件件的剥光身上的衣服,无地自容之下,则是恼羞成怒的怒发冲冠。
刘封却不等他发作,马上又道:“还有就是刘景升了,又是一个待你不薄的人,可你呢,自从人家收留你以来,哪一天不是琢磨着如何谋取人家的家业。再说子德,当阳一败,你几乎如丧家犬一样无路可走,子德可是在你最危难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收留了你,你呢,却恩将仇报,用尽各种手段夺了他仅有的兵马和地盘,最后还残忍的想放火烧死他。刘玄德,我倒要问一问你,你的‘忠义’之心又何在!”
最后一件遮羞布也被扒光,刘备忍无可忍,勃然大怒,形容如鬼厉一般狰狞可怕。
但就在刘备准备发作之时,身边一员小将却冲着刘封怒吼道:“大逆不道的畜生,你焉敢辱没叔父,就不怕遭天遣吗!”
第一百一十一章开杀
怒骂自己的是刘备身边的一员年轻武将,浓眉大眼,面色枣红,胯下一匹火红的骏马,颇有一番英武的傲气。
刘封认得此人,他便是关羽的长子关平,一直以来刘备都将之带在身边,这一次征刘封也随军而来。
“天遣,哈哈”刘封仰天狂笑,笑声中尽是不屑,“你的这位叔父,做尽了不仁不义之事,连自己的儿子都要迫害,他都不怕遭天遣,我又怕什么。我倒想看看,现在若是老天降下一道雷来,到底是先劈死我,还是先劈死他!”
气得几欲吐血的刘备,忍无可忍之下,大吼道:“够了,刘封。我念在父子一场的情份上,再给你最后一次回头的机会,是生是死,你自己选择。”
“考虑你妹!”
刘封银袍一甩,一句现代的脏话脱口而出,刀锋似的目光中涌动着钢铁般的决意,冷视着刘备道:“我刘封七尺男儿,宁愿顶天立地站着而死,也不愿苟活在你这种不忠不义之徒的羽翼之下,想要我的项上人头,有本事就自己来取。”
刘封这已经不单单是决裂,而是对刘备一种**裸的挑衅,此时此刻,他突然产生一个念头:何不冲上前去,一举击杀刘备,毕其功于一役!
情绪激荡下的刘封,很快就意识到这个想法不够成熟,先不说两军主将阵前对话,突施杀手传出去会大损名声,再则会面过程中双方都只带佩剑,那刘备身边又有关平等不俗之辈保护,胯下又是骑着一匹名马“的卢”,就算突袭杀手,成功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就在这个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时,惊变突生。刘备身边的关平,竟是按捺不住被刘封激起的怒火,拔剑而出,纵马向刘封杀来。
关平的举动出乎了刘封的意料,而那小子所骑的,乃是流着赤兔血液的良驹,速度奇快,瞬息之间,一人一骑已如流火般扑至刘封的近前,那一柄寒刃挟着撕裂空气,直取刘封的面门。
“定国小心!”身后的刘备急声示警。
为时已晚。
经历过与许褚的两次生死之战,再加上有赵云的指点,原本就极有天赋的刘封,此时的武艺已与一年之前有天壤之别。
纵使关平深得其父真传,纵然他仗着快马之速,但他的‘势’在杀招发动之时,就已完全被刘封所压制,而那快如闪电的一剑,在刘封的瞳孔之中,却如慢镜头下的电影画面,利害与破绽,一览无余。
两马交错的一刹那,刘封身形呼的往旁一侧,轻易的避过了刺来的寒刃,同时腰间青釭宝剑如迅雷般拔出,化做一轮新月,无声无息的向着关平的脖颈割去。
关平年长刘封十余岁,其父又是当世绝顶高手,若纯论武艺,绝对在刘封之上,但他的缺陷却是严重缺乏实战,更不用说与许褚这样,可与其父齐名之辈过招。
正是这缺陷,此时成了致命的破绽。
眼见家传的一式剑招被轻易避过,关平心中尚不及惊讶,对手那剑光已挟着强劲的刃风横扫而来,关平不及多想,急是回剑相抵。
没有飞溅的星火,没有雷霆般的冲击力,令关平感到惊愕的是,刘封斩来的仿佛并非一柄剑,而是一束无形的空气,一挡之下,空空如也。
就在他失神的一瞬,横于眼前的佩剑不可思议的从中裂为两截,然后,一道华光如暴涨的炽电侵袭而至,接着,关平便感到脖子上凉凉的,仿佛被一根细细的蚕丝掠过。
‘怎么回事,错觉吗?他……’
所有的茫然与困惑,定格在那匪夷所思的一瞬间,那一颗眼眸怒睁的人头离颈而出,喷散着腥热的鲜血飞上半空,在将要落地之际,刘封猿臂探出,轻松的将之提在了手里。
一招之间,关羽之子毙命于剑下!
一切都发生的那么快,当两军将士的神经信号还在通往大脑的半道上时,刘封已将那颗血淋淋的人头高高举起,奋力一掷扔还给了目瞪口呆的刘备。
砰!
人头滚落于马前,飞溅的血滴喷射在脸上,那尚温的血迹,却如冰冷至极的寒水一般,立时将刘备从惊骇中激醒。
在刘封身后的城池上,暴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而刘备之后的江夏军阵,却是一阵惊悚的骚动。
刘封面带傲然之色,冷笑道:“刘玄德,你我约定只是主将会面,没想到你竟然会叫手下突施杀手,你也太不厚道了吧。”
刘备一腔的怒气,此刻已被关平之死瓦解,此时他才真正的看清眼前这个叛子,无论是智谋还是武艺,早已超乎了自己的想象。
面对刘封的讽刺,刘备的眼眸中反而闪过一丝诡笑,关平的死算不了什么,刘封的叛也算不了什么,这些牺牲都没有白费,这让他认清了自己的身边,原来存在着如此可怕的一个隐患。
刘备的心中,竟有几分庆幸,庆幸及时的逼反了刘封,如果让这个祸胎继续留下去,将来的后果只怕将更加不堪设想。
那一丝庆幸的神色一闪而过,转眼又换作了悲愤之情,他将关平的人头拾起,紧紧的抱在怀中,愤慨道:“定国贤侄,是叔父对不起你,养了这个不孝的毒子害死了你,你放心,叔父一定亲手斩下他的人头,祭奠你在天英灵。”
刘备这是在打悲情牌。尽管他已然宣布与刘备断绝父子关系,但在盛怒之下,刘备依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不孝之子”挂在嘴边,无非就是刻意的强调自己“叛父”的事实,想转嫁这场叛乱发生的真正原因。
‘哼,又在演戏,我可不会上你的当。’
念及此,刘封深吸一口气,朗声道:“你虽是不仁不义之徒,但我刘封却非无情无义之辈,古人有‘退避三舍’之说,我刘封今日就效仿古人,今日我可以将益阳拱手退让,从此你我两不相欠。今日之后,你我就是生死之敌,休要再将你那假仁假义挂在嘴边。”
刘封不给刘备任何还嘴的机会,当下勒马回身,高喝一声:“退兵!”
第一百一十二章圈套
(感谢南溪老公公的打赏,呵呵。)
在刘备一众惊怒的注视下,刘封扬长而退,大摇大摆的退入了益阳城中。
刘备是真心的不爽,原本是来兴师问罪的,准备着在三军阵前,大义凛然的教训刘封一番,以挽回刘封那一道《大义灭亲书》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恼火的是,没教训成刘封,不反让刘封痛斥了一番,而且还折损了关羽的长子。
回到大帐中的刘备坐立难安,心中的怒气就像是火山里的岩浆一样,堵得他浑身上下急躁难安。当天晚上,刘备便命人将关平的遗体送还给还在南下路上的关羽,令他加快行军,速速南下来为关平报仇。
白日里被刘封先斩一将,士气未战先损,刘备没敢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