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俊朗无双的眉宇间,瞬间闪过一丝心惊胆战,周瑜猛一摆手,毅然道:“士元先生不必多说了,我周瑜无论现在还在将来,都将忠于孙氏,就算是西吞巴蜀北取关中,也是为孙氏所取,我周瑜不会存有半点私心。”
周瑜的断然,并没有让庞统感到失望,相反,他的心头反而有几分释然。
嘿嘿一笑之后,庞统的表情忽又变得轻松起来,“都督的忠义之心,实在叫人佩服。既是如此,那为了确保江东在荆州的控制力,又不影响联盟抗曹的大势,统以为,都督是不是该在荆南插上一脚呢。”
“先生的意思是……”周瑜似乎已有会意。
“就我所知,刘备水淹临湘,刘封已是危在旦昔,与其坐视其覆灭,看着刘备坐大,都督何不略施手段,保住那刘封,以其来制衡刘备呢。”
一语切中心意。
“先生言之有理,嘿嘿”俊朗的面容露出一抹诡笑。
第一百三十三章联盟派的态度
天色未明,小雨轻尘。
昏暗的天空下,一人一骑沿着大道飞奔而来,须臾间直抵巴丘南门。
“快开城门,我要见你家鲁将军。”
那年轻的将军,身裹银袍,胯坐神驹,腰佩宝剑,斜拖着一柄重枪,隔着护城河向着巴丘城南门的守值吴军高声叫门。
“未到开城门之时,你若无紧急通行令,就等着天亮之后再入城吧。”城门上的小校不耐烦的冲着他嚷道。
刀锋似目光中吐露着不满,年轻骑士高声道:“去转告你家鲁子敬将军,就说长沙刘封拜会。”
刘封!
这个名字眼下莫说是荆州,就是北国也是如雷贯耳,城中的守卒一听此名,所有人都为之一震。刘封的突然到来,让城上守卒意识到严重性,急忙派人去报知鲁肃。
刘封见城上不再吱声,知道他们已经去报知鲁肃,便是不急着再叫门,解开皮囊饮下几口水,以解连日赶路的辛苦。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吊桥吱呀呀的放下,城门大开,一名文质彬彬的儒将,在数骑人马的护寺下,行色匆匆的从城内而出。
鲁肃作为孙吴方面的外交使者,当初和诸葛亮一样,经常往来于夏口与柴桑之间,刘封也曾见过几面。二人虽只几面之缘,但都是博闻强志之人,如今一见面,便认出了对方是谁。
“刘将军大驾光临,肃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鲁肃马迎了上去,口气倒也客气,只是眉宇中闪过的那种惊讶,却逃不过刘封的眼睛,很显然,刘封突如其来的到访,完全出乎这位东吴第二号谋士的意料。
刘封拱手一礼:“是我事先未曾吱会,唐突造访,还请鲁将军见谅才是。”
鲁肃与刘封并肩齐驱,陪同他进入了巴丘城,好奇道:“刘将军不在临湘主持大局,却千里迢迢的来到巴丘,未知刘将军所为何事。”
鲁肃并没有直接明言他与刘备之间的战争,显然是不想让场面有所尴尬。
“临湘城固若金汤,没有我坐镇也稳如泰山,不瞒鲁将军,我此番北上,乃是为了一件私事,只是途经巴丘,顺道拜会一下鲁将军而已。”
刘封闲庭信步似这番话,令鲁肃愈发的感到奇怪。
对于鲁肃而言,刘封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一个陌生人,如果不是他和那刘琦在荆南掀起的这场暴风雨,也许鲁肃根本不会留意到这个不名一文年轻人。
当刘封公然与刘备决裂,那封《大义灭亲书》遍传天下时,鲁肃才真的开始留意观察此人,但刘封那不按常理出牌的诸般行为,却又让鲁肃难以揣摩。
此时,亲眼再见刘封,鲁肃依然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身边的这个年轻人,就像是包裹在一团雪白的迷雾之中,让人看似通透明亮,但其实却没人能把握到他的城府到底有多深。
“恕我冒昧的问一下,但不知刘将军途经我巴丘,却是要去办什么事?”好奇心的驱使下,鲁肃忍不住又问道。
刘封等的就是这句话,当下呵呵笑道:“说起这件事,多多少少与鲁将军还有些关系。”
“与我有关?”鲁肃一怔,面露茫然。
“实不相瞒,我此番途经巴丘,真正目的是想借道去拜访吴侯,向他当面提出联姻之请。”
刘封轻描淡写的道出了本意,鲁肃却是闻言变色,“联姻”二字,如一道闪电划破他的脑海,瞬间给了他极大的震动。
明知鲁肃极为震惊,但刘封却愈发表现得淡然自若,仿佛他所说所做,都是理所应当之事。
“实不相瞒,我早听闻吴侯有一名作尚香的妹妹,如今正待字闺中,这对这位尚香小姐是仰慕已久,故而专程去向吴侯提亲,以结秦晋之好。子敬乃吴侯麾下最信任之人,这件事自然也就与你有些关系了。”
鲁肃亦是智谋之士,刘封把话已经点明到了这个份上,他岂能仍没有觉悟,原来这小子,竟然是想借他东吴之力以抗刘备啊。
鲁肃的脑海,诸般念头飞闪而过,他在快速的权衡着刘封此举对东吴的影响,一向把抗曹放在第一位的他,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联姻刘封,有百利而无一害。
“呵呵,刘将军你这是英雄爱美人啊,依我看,这一段佳玉良缘甚好,若然能成,实为天作之合也。”
鲁肃的态度忽然之间起了微妙的变化,言词口气间对刘封多了几分亲近,而听他这表面之词,竟是极为赞同刘封的提亲。
刘封略显疲倦的眼眸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丝诡异的冷笑,正如他所料,鲁肃的态度完全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其实刘封如果急着赶路,完全可以绕过巴丘,径直东去见孙权,他之所以故意扣门惊动鲁肃,为的便是摸一下鲁肃的态度。
作为一个坚定的联刘抗曹派,在鲁肃看来,如果二刘之间厮杀不断,则襄阳方向曹军的压力,就将全部的扛在东吴的肩上,再加上合肥方向的压力,目前的东吴并不俱备同曹军两线同时对抗的实力。
鲁肃当然希望二刘之间的战争能够就止打住,但刘封的叛乱,一定程度上也是人家刘氏的内部纷争,鲁肃自思作为外人,也不好主动的搅和进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刘封主动的伸出了橄榄枝,东吴就有了堂而皇之的介入理由,这当然是鲁肃求之不得的。
刘封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才敢断定鲁肃必然会支持自己。
当下二人携手入城,鲁肃在他的府中热情的召待了刘封,并表示将派东吴的战舰和兵马,尽快护送刘封前去见吴侯。
酒宴正酣时,鲁肃收到一道来自于周瑜的密令,鲁肃读罢之后,不禁面露异样之笑,竟是将那密令递给了刘封,笑呵呵道:“刘将军,看来我家周都督,也很看好将军呀。”
接过那道公文一看,刘封恍然大悟,原来周瑜在密令之中,命鲁肃迅速安排一支打着江东旗号的商队,大张旗鼓的开赴临湘城贩卖货物。
吴人的商船要入临湘做生意,围城的刘备自然不敢得罪,为免伤及吴人,刘备就只有暂时停止对临湘城的进攻,周瑜此举,分明在暗中帮助刘封缓解临湘之危。
这个时候,刘封不禁想起了庞统,他忽然间有一种预感,周瑜的这个出人意料的举动,莫非是出自于庞统的手笔吗?
第一百三十四章紧随其后
刘封依稀记得,庞统曾经说过,如果自己有命撑到打开锦囊的那一刻,庞统虽在千里之外,亦当为他赴汤而滔火。
那么,周瑜的出手,如果真是庞统在背后推动,是否说明庞统已经开始在履行他的承诺了。
想到此,刘封话锋拐了几道弯,装作随意的问道:“听闻周都督帐下,有一位叫做庞士元的谋士,不知子敬可否见过。”
如果庞统要从扬州回往江陵周瑜处的话,就必会经过巴丘城,鲁肃不可能不知道。
“士元呀,他前些日子才刚刚回往江陵,怎么,刘将军也认识此人吗?”
鲁肃的回答果然在刘封意料之中。
“我只是久闻凤雏之名,忽然想起来才有此一问而已。”刘封佯装酒醉三分,赶紧一杯酒下肚,将这一叶翻了过去。
鲁肃岂能知道刘封与庞统的一系列“密谋”,也就没太在意。
尽管有周瑜的出手,相信临湘城的危机可以暂时得到缓解,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宝贵时间,但刘封却不敢稍有耽搁,次日一清早便欲起程东去见孙权,鲁肃如其所说,当即派了一队兵马,护送刘封去往秣陵。
刘封一走,鲁肃就按照周瑜的指示,将十几艘运输船改头换面,摇身变成了商运货船,并将巴丘所屯的数万石粮草搬运上船,准备运往临湘去贩卖。
鉴于大水围城的艰难处境,临湘似乎有随时城破的危险,鲁肃不敢稍有耽搁,当天午后,亲自来到水寨码头,督促士卒们装运粮草,以便及早的出发去往临湘。
傍晚时分,就在粮草装运完毕,可以起程之时,一支由临湘而来,打着刘备旗号的小型舰队驶进了港口。
目之所及,船头上那背负双手,迎风而立之人,正是刘备。
‘来得真是及时……’
鲁肃心中暗笑,便是亲往栈桥去迎接刘备,船未靠岸,鲁肃便隔着一水拱手笑道:“刘使君,久违了,是什么风把你吹到了巴丘来了。”
灰白的脸上,顿时涌现出如见故友的欣慰之色,方才靠岸,刘备便大步的走上栈桥,携着鲁肃的手,笑道:“我自然是想念故友,专程来探望子敬你的。”
若纯论关系,鲁肃跟刘备算不上熟人,更谈不上什么故友,他们之间的交情,完全是串在孙刘联盟的这条利益链上,鲁肃很清楚,这位刘皇叔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晚于刘封一步来到巴丘,其目的绝不可能只是为了自探望他这个“故友”。
“我也一向惦念刘使君,我先派人送使君去我府上,待我处理完此间商船之事,晚些时候再和使君好好叙叙。”
鲁肃是故意提起商船之事,果然,这马上引起了刘备的注意力,他扫了一眼即将出港口的那几十条大船,好奇道:“这些商船不知打算去往何处做生意。”
鲁肃干咳了一声,“这些商船嘛,其实是打算南下去临湘城做一笔粮食的生意。”
“临湘!”
刘备的脸色立变,本是温和的脸,陡然间阴沉下来,以其城府心思,自然是很快就猜到了这其中有何用意。
“子敬,如今我军正在围攻临湘,平定叛乱,为了安全起见,你的这些商船不妨拖后一些再发吧。”一瞬间的阴怒后,刘备的表情旋即又平和起来。
鲁肃面露为难:“其实我也本有此意,只是这件事乃是公瑾亲自下令,命我即刻操办妥当,我也做不了主。”
‘周瑜,又是周瑜,他这分明是想阻止我攻破临湘!’
刘备的心头,怒焰在暗燃,脑海中那个美男子,就像是一根卡在嗓子眼的鱼刺一样,时时刻刻让他难受不已。
尽管刘备明知这是周瑜的黑手,但他很清楚,以自己现下的实力,除了暗自吞下这口苦水之外,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公然开罪大权在握的周瑜,后果将是比刘封的叛乱更为严重之事。
思及诸般利害,刘备忽然间哈哈一笑,很爽朗道:“既然是公瑾的生意,那我马上就下一道令,待商队抵达临湘之后,暂时撤围,待生意做完,商队安全撤出之后,我再攻城不迟。”
刘备这是明知反对无效,干脆大大方方的做一个送水人情。
“呵呵,那我就替公瑾谢过刘使君了。”
刘备摆手笑道:“哪里哪里,都是自家人,何需这般客气。”
鲁肃顿了一又顿,又道:“刘使君,其实如今我们最大的敌人乃是曹孟德,至于荆南的战事,何不化干戈为玉帛呢,这样自相残杀下去,只会让仇者快,亲者痛啊。”
鲁肃是试探着看能不能劝刘备罢兵,不过这话一出口,刘备的表情面上决然起来,正色道:“荆南之事,说到底只是我的家事,我自有处置之法。”
刘备这是明确的表示:刘封这小子,老子我是一定要灭的,我可以容忍你孙吴耍些小手段,但绝不容许你们公然插手。
鲁肃被一口驳回,只得讪讪笑道:“刘使君说得是,这毕竟是你的家事,旁人好过问,我也只是随口说说罢了。”
鲁肃欲待回往巴丘城宴请刘备,而刘备在巴丘亦布有耳目,暗中打听过刘封在此与鲁肃已经会晤过,联想到鲁肃的言辞,以及周瑜的这招黑手,刘备推测到东吴很可能准备在荆南插上一脚。
形势的变化,促使刘备不敢在巴丘过多逗留,便有军务为由,委婉的拒绝了鲁肃盛情邀请,在稍做停留后,当晚便又起身赶往夏口。
夏口城。
在见到诸葛亮之后,刘备将荆南战事,刘封的出逃,以及周瑜和鲁肃的诸般态度等事,尽数的告诉了诸葛亮。
“军师,那逆子纵然有些能耐,但终究只是一时之患,如今周瑜和鲁肃等人表现,分明是东吴有打算插手荆南的迹象,这才是令我最担忧之处,军师可有何应对的良策?”
面对着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