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庞统哈哈大笑,神色中不假掩饰的流露着几分得意。
“先生,周公瑾派东吴的商队去临湘,迫使刘备不敢攻城,不知是不是先生的杰作?”这个疑惑盘旋在刘封心头已久。
庞统点了点头,承认了那计策是自己背后所推动,笑道:“巴丘之会时,我说过,只要将军能撑到打开锦囊的一刻,我庞统虽在千里之外,亦会为将军赴汤蹈火,我可是履行了对将军的承诺,只是不知将军的承诺还算不算数。”
刘封一怔,接着便面露欣喜,忙道:“怎么能不算数,我早说过,这萧何张良之位,我会永远为先生留着。”
此言一出,庞统忽然起身,整理衣容,望着刘封深深一拜,口中郑重道:“统虽不才,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尽管刘封已经猜到了结果,但当这句话由庞统亲自说出来时,而且还以这般隆重的仪礼,刘封怎么岂不为之惊喜。
他当下赶紧起身,双手将庞统扶起,面带感动道:“能得先生这般经天纬地的不世奇才相助,我刘封的雄心壮志,终于有实现的希望了,就请先生助我成就一番千古霸业!”
在一刻郑重的宣誓之后,庞统的表情又变得轻松闲淡起来,眯着眼笑道:“主公有王霸之心自是好事,不过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先渡过眼前的困局再说吧。”
刘封忽然想到,自己的身份特殊,而庞统作为名义上孙权的臣子,却不避猜忌,堂而皇之的前来看访自己,以庞统的谨慎,必定不会轻易的犯这样的忌讳。
再听庞统之言,刘封便猜到了**分,遂是问道:“先生此来,恐怕还另有他事吧。”
“嘿嘿,主公的眼光,依然是那么犀利,不错,我此来,一则是向主公表明心迹,二来嘛,则是向主公再献上一份大礼。”庞统的表情又有得意。
“大礼?”
“不错,一份大礼,吴侯已经决定,将其妹许配给主公,湘东二郡,从此便可高枕无忧矣。”
庞统这一席话出口,刘封长松了一口气,“吴侯答应将其妹嫁与我,想必先生暗中出力不少吧。”
庞统也不谦虚,遂将自己如何劝说鲁肃,如实的道出,刘封听罢不禁叹道:“还好有先生暗中出手相助,若不然,我还真怕争不过那刘备。”
“其实这件事,就算没有我出手,最终抱得美人归的,必定还是主公。”
“先生何以如此肯定?”刘封目露奇光。
“很简单,两个字制衡。”庞统抚须笑道。
“制衡……”
庞统说得没错,自己能从各方势力的夹缝中获利,并且还走到今天这一步,的确就是靠着这制衡二字。
周瑜为了制衡刘备,所以才会出手阻挠刘备攻打临湘。
孙权为了制衡周瑜,所以才会借南郡刘备,而为了制衡刘备,又不惜将妹妹嫁给刘封。
同样,为了保持在荆州这种三方制衡的局面,孙权才打算把周瑜从荆州调还秣陵,扶持鲁肃这个鸽派上台。
孙权此人,果然是玩弄外交,从中取利的高手。
诸般亲身经历,这一年来对《孙子兵法》的研读,再加上今日庞统的提点,刘封忽然想起身为会计专业的他,在大学时辅修的经济学中的一门课博弈论。
第一百五十章有赢就有输
(今天吐血四更。另,本书收藏前期涨得不是很理想,所以近期没什么推荐,喜欢的朋友可以帮着宣传一下,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本书,燕子拜谢。)
博弈论是研究多个个体或团队之间,在特定的条件制约下的对局中,利用相关方的策略,而实施对应策略的学科。
在博弈当中,参加斗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
在博弈中,强者未必胜劵在握,弱者也未必永无出头之日,因为在博弈当中,特别是多个参与者的博弈中,结果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实力与策略,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制约和策略。
就如刘封,在这场周瑜、刘备、孙权,甚至鲁肃也参与进来的博弈当中,他是名符其实的一名弱者,但在最后的结局中,他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还获得了预期的收益。
倘若不存在众多参与者之间的制约,无论是周瑜还是刘备,随便哪一个都有消灭掉刘封的可能,而正是博弈所产生的策略制衡,使得刘封以一个弱者的身份,成功的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当然,刘备也不是输家,他虽然付出了江夏,还不得不放弃消灭刘封,但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南郡,这个北通襄阳,西接益州的战略要地,整个荆州的核心地带,他的收益依然丰厚无比。
至于孙权,同样也是赢家,他获得了江夏,势力稳步的伸入荆州腹地,而且既可利用刘备牵制曹操,又可利用刘封牵制刘备,最重要的是借机消除了周瑜的尾大不掉,他同样是一个得利者。
当然,如果在博弈中的各方都是获利者,那就天下太平了。
有赢者,就必有输者。
周瑜就是那个输者。
刘封依稀记得,大学老师曾说过,《孙子兵法》就是一门最古老的博弈论,只不过,古人在博弈斗争中,往往是依靠经验来实施策略,直到现代以后,博弈论才上升到理论阶段,并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
刘封忽然想到,在这个绝佳博弈时代,如果他能依靠所学,将群雄之间的博弈建立起一个可行的数学模型,依靠科学的手段来指导自己的策略,岂非更加的事半功倍。
“主公,也不用兴奋的发呆吧。”
庞统的玩笑打断了刘封的神思,刘封只能将方才的“突发奇想”暂时放下,思维回到现实当中。
“没有了,我只是在想,我虽然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但刘备这个强敌依然存在,而且还借得了南郡这般重要之地,如今我被刘备和孙权夹在当中,除了岭南那不毛之地外,再无拓展的方向,总不能永远的困在湘东二郡混吃等死吧。”
一个近在眼前的危机解决,另一个较远的危机便迅速的填补了空白。
面对刘封的担忧,庞统却是不屑一笑,“主公且安心,主公不想混吃等死,刘备和孙权同样不想混吃等死,只要这两方有所行动,制衡早晚会被打破,制衡一破,机会就会出现,主公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心抱得美人归,然后默默积蓄实力,静待机会的到来。”
庞统说得很对,当初在夏口之时,只身一人,处境何等的凄凉,那般困境他都成功的熬了过来,而且还取得了今日的成就,现在又有何惧。
庞统的自信让刘封安心不少,他遂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我还有一件事担心。”
“主公放心,我自有办法回到主公身边。”
庞统乃周瑜部下,如今虽已归附自己,刘封却又在担心,他如何能名正言顺的回到自己身边出谋划策。显然庞统读懂了刘封的顾虑,见庞统这般胸有成竹,刘封也就放下了心。
这边君臣同心,谈话分外融洽,而在对面,气氛却就不那么友好了。
“子敬,江夏我可以拱手让出。吴侯不想将妹妹嫁与我,我也没有怨言,只是吴侯如今却打算把妹妹嫁给刘封,这一点实在叫我无法接受。”刘封沉着脸,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鲁肃却是一脸和事佬的笑容,耐心的解释道:“吴侯对刘使君你是像自家兄弟一样的信任,若不然也不会把辛苦打下的南郡借于使君,吴侯的苦心,使君应该能体会得到。至于将孙姐小嫁与刘封,我家吴侯也有自己的苦衷,希望刘使君能够体谅。”
“刘封据弹丸之地,兵微将寡,只要吴侯一句话,我马上就可以灭了他,对这样一个小角色,吴侯又能有什么苦衷。”刘备冷冷反驳道。
鲁肃叹了一声,“使君有所不知,当日我家孙小姐邀你和刘封去破阵,自那以后,便去跟我家太夫人讲,说她看中了刘封,非他不嫁。我家太夫人最是慈爱儿女,便作主要将小姐嫁与刘封。使君你也知道,吴侯向来是孝顺之人,太夫人有命,他安敢不从,使君仁义之名名满天下,应该能体谅吴侯的这一番孝心吧。”
鲁肃这番解释聪明之至,忠孝乃伦理所在,他把这“孝”字一搬出来,一向自诩仁义的刘备,就算是再有不满,也不能再说什么,否则就是打自己的脸。
刘备的脸色立时微微一变,他当然知道,什么太夫人之命,多半是鲁肃在胡扯瞎编,倒是那孙小姐,少女家的看中了刘封那个小白脸倒也有可能,不过儿女婚事,父母长兄之命,孙小姐看不看中刘封根本无关轻重,总而言之,这就是孙权想利用刘封来牵制自己,却又找了一个自己无法反对的理由。
明知如此,但这口苦水,刘备也只能暗自吞下。
忽然间,原本阴沉不满的脸,瞬间堆满了笑意,“吴侯一片孝心,实在令我佩服景仰。子敬你也是,也不早说,若知是太夫人的意思,不用吴侯开口,我自己就主动的把这桩请婚给收了回来,也就不用吴侯这般为难了,孝义为大,此乃天理也。”
转眼之间,态度天壤之别。
鲁肃暗松了一口气,忙是笑道:“刘使君能这般大度,体谅我家吴侯的孝心,果然不负仁义之名呀。”
第一百五十一章不负众望
“惭愧,惭愧。”
刘备自谦过一番后,屋中的气氛渐渐融洽起来。刘备遂又问道:“荆州人心不稳,但不知吴侯打算何时交割南郡。”
鲁肃道:“吴侯既已做出决定,自然也想尽快完成交割,刘使君不妨先回荆州做准备工作,具体交割的事宜,我们两方再做沟通不迟。”
刘备很清楚,即使孙权打算借南郡,但他还要花点时间来安抚周瑜以及身在荆州的一众将士,不过刘备也并不担心,以孙权的手段,既然他决心出借南郡,那便是百分之百的有信心压服下边的不满之心。
“好吧,那我就尽快起程回公安了。”
二人又客套了几句之后,鲁肃便起身告辞。他出来之时,正好庞统也从刘封的房中出来,二人遂一同出了馆驿。
“士元,刘将军那边反应怎样?”鲁肃先问道。
庞统道:“吴侯肯与刘将军结亲,他自然是很兴奋,不过他听说吴侯要把南郡借给刘玄德时,又显得很是不悦。”
“二刘乃死敌,刘玄德借到南郡之后,实力必然倍增,他感到不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于他而言,能够死里求生,与吴侯结成姻亲,也应该满意了。”鲁肃不以为然道。
“这件事,恐怕没有子敬想得那么简单,对于这个刘封,我还是有所担心呀。”庞统面露忧色。
庞统的表情看起来很凝重,鲁肃的心情马上紧张起来,“如今荆州的制衡局面已经形成,不知士元你还有何可担心的?”
“刘封结亲与吴侯,往后刘玄德自然是不敢对其动手,但这并不代表,刘封不会以此为恃,反在背后向刘玄德捅刀子,子敬你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一语惊醒,鲁肃的表情霎时一变,蓦然想到自己确实疏忽了这一点,要知那刘封竟然能把荆南闹个天翻地覆,就说明他并非省油的灯,若是他将来仗着孙氏女婿的身份,反过来去针对刘玄德,如此必会造成荆州的不稳定,这自然不符合鲁肃西守东进的战略。
“这件事我倒是疏忽了,只是大局已定,士元可有补救的良策吗?”鲁肃显得有点着急。
见得鲁肃那副猴急样,庞统哈哈一笑,轻描淡写道:“此事易也。先前我与那刘封相谈之时,他对我甚是仰慕,一心想让我为他出谋划策,既是如此,子敬不妨向吴侯进言,让我将来以送亲为名,去往长沙,趁机留在刘封的身边。这样的话,我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监视刘封,倘若他有何异动,我就可从中作梗,不知子敬认为可行否?”
鲁肃暗想那庞统知足智多谋之士,如果能将他安插在刘封的身边,以其机谋,定然能将刘封玩弄于股掌之中。
想到这些,鲁肃欣然道:“士元所说,确是一步妙棋,我回去就向吴侯进言。只要士元你能稳住刘封,这般大功,我将来再向吴侯推荐,士元你必受重用。”
在鲁肃看来,庞统抛弃周瑜,转而向他靠拢,乃至如今主动的要求去监视刘封,帮自己补漏,无非是想借自己的推荐,在吴侯那里得到重视,所以他便趁机以这般利益来相诱。
“那就多谢子敬了。”庞统很诚恳的表达了感激。
………………
大事已定,再度拜会了孙权之后,刘封便起程回往长沙。
孙小姐乃吴侯之妹,这段婚事虽已定下,但过程却不能敷衍,刘封回到长沙之后,还要派人备下厚重的彩礼,再度去往秣陵求亲,然后东吴才会将孙小姐送往临湘完婚。
而且,离开长沙已久,刘封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主持大局,以免在这一段真空期里,刘备又耍什么手段。
按照正常的路线,刘封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