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回到镇南将军府时,夜幕方至,已是华灯高挂之时。
政事堂中,刘巴与诸吏尚未散去,似乎他们都在等待着刘封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主公,那蒋天使走了吗?”一进门,刘巴便第一个上前询问。
刘封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径直穿过诸吏,坐于主位,环视着那一张张面带狐疑的脸,刘封摆手道:“幼常,你就向诸位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拒绝接旨的原因吧。”
如今马谡已年满二十,正是刘封先前所推测的那样,马家长辈们给马谡所赐之字,正是幼常。
马谡遂走到堂中,清了清嗓门,大声的将这一次赐官事件的前因后果道了出来。在场的诸吏,虽不见得皆是智慧高明之士,但也是明理之辈,马谡将其中的利害关系这般一说,众人便顿时恍然大悟,心中的狐疑这才尽皆开释。
众人的脸上,大多流露着庆幸之色,庆幸他们的主公目光深远,没有为眼前的小利所诱,反误了整个集团的大利。
唯有一人,情绪却似颇为低落。
那个人,自然便是刘巴。
以刘巴的智慧,并非看不穿曹操的手段,但当初他选择效忠于刘封的理由,与其说是看重刘封雄主之志,倒不如说是为了帮助曹操对付刘备。
正是因此,才使得他先入为主的认为,现下蒋干送来的这一道圣旨,乃是曹操真心的想拉拢刘封来对付刘备。
当真相被戳破时,刘巴才意识到,曹操的眼中,敌人不止刘备一个,而刘封,也根本配不上被曹操拉拢,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枚可以利用棋子罢了。
他刘巴,也是一样。
刘封解释过自己的做法之后,诸吏皆散,唯独刘巴还徘徊不去,刘封知道,刘巴这是有话要说。
果然,当最后一人走出堂外时,刘巴便上前深深一躬,愧然道:“我一时糊涂,差点致使主公误中圈套,请主公责罚。”
说实话,先前刘封对刘巴的“糊涂”还真有点不爽,认为他是“身在刘营心在曹”,而今以刘巴这等自恃才高的大名士,竟然能够拉下脸来向自己认错,光是这份表现,便足以令刘封释怀。
刘封赶紧将刘巴扶起,宽慰道:“先生你也是一心想帮我借助曹操对付刘备而已,何错之有?”
刘封的宽宏大量,让刘巴心里边好受了不少,他不禁摇头叹道:“曹孟德虽为英雄,只可惜心机太深,倘若他能够真心拉拢主公,一明一暗共同对付刘备,收获将不可估量,可惜他一味只把主公当作一枚可随意玩弄的棋子,到头来却得不偿失。”
刘封倒是一脸的轻松,淡淡道:“这也不稀奇,曹操他家大业大,雄据大半个天下,而我手中不过区区两个郡,在他眼中,我也只能是一个随用随弃的棋子而已。”
实力决定地位,现实就是这般残酷。
“主公眼下实力虽然微弱,但请主公放心,我刘巴一定会倾尽全力辅佐主公,总有一天,主公会变成令曹操为之胆寒的霸主!”
刘巴这是在表态,表明他忠于自己的态度。
听其诚恳之言,刘封心头不禁涌上几分感动。
当天,在送走蒋干之后,刘封便责成马谡,派人往江东放出风去,四处宣扬刘封不仅严词拒绝接受朝廷的委任,而且反而上表表奏孙权为扬州牧。
刘封的这一道上表,就是为了向孙权表明心迹,自然就不能藏着腋着,这般的大肆宣扬,就是为了传到孙权那里,好让他这位未来的大舅哥放心。
转眼旬日已过,临湘城终于又来了一件喜事。
经过桂阳太守马良的多番努力,终于寻访到了隐居于岭南的名医张机张仲景,本来这位名医一心闭目著书,研究医学,不愿过问世事,但当他听到求医者是刘琦之时,还是决定出手相救。
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马良派出的专门队伍,终于护送着张仲景安全的来到了临湘。
这个时候的刘琦,已经是患病多时,病情比刘封刚见时恶化了许多,身体已是每况愈下,整个人瘦得跟皮毛骨头似的,一副垂危将故的惨状。
张仲景亦有医者风范,一入临湘城,刘封本待先设宴为其接风,待稍适休息之后,再请其为刘琦治病。但张仲景则以病人为重,连水都不及喝一口,便要求立刻为刘琦诊视。
一个时辰之后,这位须发皆白,颇有一番道风仙骨的医神从病房中转出,神色间,尚弥漫着几分旅途劳顿的倦色。
“仲景先生,我兄长的病情如何,可还有得救吗?”焦虑等候的刘封,迫不急待的问道。
张仲景轻声一叹:“刘州牧病入五脏,根本无法根治,老夫所能做的,也只是尽量控制病情的恶化,延长些他的生存时日而已。”
张机的话虽然残酷,但刘封其实已经有心理准备,以现在这个时代的医学水平,刘琦又病成这般,能够延缓他死亡的时间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刘封深吸一口气,默默问道:“但不知兄长他还能活多久。”
张机伸出手来,微微竖起了手指,“最多两年。”
第一百六十三章好消息与坏消息
“两年!”刘封的眉头深深一皱。
张机轻捋白须,点头道:“是两年,而且,这还要看刘州牧是否有足够的求生意志,如果他能够顽强的和病魔斗争,忍受住痛苦,老夫再辅以用药,他才能撑过这两年,否则,用不得三五个月,恐怕就……”
张机没有再说下去,意思刘封却已明白。
回想起当初夏口之时,二人在逆境中相携相扶,经历了多少的忍耐与生死血战,方才在这个乱世占得一席之地。
而今,大业才刚刚要起步,前途不知还要有多少的荆棘去面对,那个与自己并肩而战的人,却只能再活区区两年。
一想到这些,刘封的心头就会涌起一阵疼痛。
“仲景先生,你就全力的治疗吧,至于兄长,你不用担心,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只要有一丝生机,他都会勇敢的活下去。”
事到如今,刘封也只能听天命,尽人事,只要能帮助刘琦活下去,哪怕只是多活一天,他也不能放弃这位兄长。
“好吧,那老夫就去准备治疗的诸般事宜了。”
刘封当下吩咐左右,尽全力的配合张机,只要是张机治疗所需,一切都必须满足。
送走了张机,刘封平伏下黯然的心情,尽量的堆出轻松的笑意,深吸了几口气,走入了病房中。
“兄长,张神医一来,你的病就有救了。”刘封兴奋的对卧床的刘琦道。
此时的刘琦,枯瘦如柴,一眼看去,就仿佛是被鬼魅吸干了精元一般,浑身上下剩不得几分活人之气,哪里还能看出,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是一个俊朗壮实的翩翩公子。
“张神医真的说我的病有救吗?”刘琦的神色有些激动,精神竟是振奋了许多,似乎是这生的希望,让他产生了回光返照的迹象。
刘封笑道:“当然是真的,不过张神医说了,光凭他的医术,还不足以妙手回春,必须兄长你不放弃求生的斗志,能够忍受痛苦,顽强的跟病魔做抗争,只有这样,你的病才能治好。”
人就是这般脆弱,有时候,就算你有再强的求生之志,但依然无法与生老病死这般自然规律做斗争。
但是,明知如此,刘封也必须说这个善意的谎言。
听了刘封的话,刘琦的精神愈加振奋,深陷如穴的眼眶中,本是委靡的眼睛,竟然散发出几许精光。
“阿封,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的活着,不光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你,为了我们的大业!”
此一语,令刘封大为感动,在那一瞬间,竟有些热泪盈眶。
这就是刘琦,永远不是单单为了自己而活,就像当年在汉津之时,他舍生忘死的为自己挡那致命之箭一样。
为兄弟而活,为报答对关心自己的人而活。
此时此刻,对于眼前这个才华平庸的兄长,刘封忽然有种发自肺腑,肃然起敬般的尊敬。
谁是英雄?
屠尸百万?权倾四海?名动天下?
曹操、孙权、刘备,只有这些人才配称英雄吗?
在刘封看来,不仅是那些有权有势或是有名的风云人物才配称英雄,眼前的刘琦,同样是英雄。
想到这些,刘封忽然间哈哈大笑起来,爽朗道:“兄长,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且安心养病,咱们的大业,为弟我会一力扛起。等你病好之时,就是你我二人威震华夏之日。”
刘封的豪言壮语,再次给了刘琦激励,不过,欣慰之余,刘琦却忽然道:“我答应你一定会努力活下去,不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昔祸福,生死由命,万一哪一天我不幸去了,我希望阿封你能答应我三件事。”
刘琦不是白痴,自己病得有多重自己最清楚,尽管刘封把张机请来,给了他治好病的希望,但刘琦心里其实依然做了最坏的打算。
他这忽如其来的一番话,竟是有点提前做遗嘱的意思。
刘封不能像刘备那样,把眼前这人当白痴一样玩弄,当刘琦这般说时,他也没有再做过多的劝说,反而是郑重神色,默默道:“只要是兄长能努了活下去,别说是三件事,就是三百件事我也会帮你完成。”
刘琦微微点头,瘦削的脸庞上浮现着勉强挤出来的微笑,“这头一件事,若是我不幸去了,这荆州牧之位,就由阿封你来继任。”
或许是由于忽然说了那么多话,气息有点跟不上,刘琦猛然间咳嗽起来。
“兄长,你别说了,先休息吧。”刘封关切道。
刘琦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咳了一阵方始转好,接着又道:“这第二件事,我对刘备仁至义尽,他却恩将仇报,此仇不报,我难以瞑目,我只盼将来有一天,贤弟你能将刘备的人头祭于我的坟前,如此,我在天之灵也算安息了。”
刘备虽也是自己的仇人,但这个仇人却并非寻常之辈,想要取其人头,必然万分艰难。
只是,此乃刘琦心愿,岂能不满足他。
刘封也不含糊,当即重重的点了点头。
“至于那第三件事,说起来还是我的家事,不过你我如同亲兄弟一般,由你帮我完成也没什么。你也知道我那弟弟刘琮,和我争位,处处针对于我也就罢了,最后竟将先父辛苦所创的基业,拱手送于曹贼,实为可恨。我希望贤弟你有一天能斩下这个不孝之徒的人头,以告慰先父在天英灵。”
刘琦这最后一个心愿,同样是血淋淋的。
说起来,这刘琮倒也与自己无怨无仇,但是这个乱世,谁又跟谁是真正的有仇,既然是刘琦的仇人,那刘封为他杀之又有何惜。
“兄长放心,你这三件事,就算难如登天,我刘封以性命起誓,必定会为你一一实现。”
刘封慨然起誓,刘琦这才安心的点了点头。
正说话间,亲兵忽然来报,言是刘巴有急事求见。
刘封遂安慰了几句,便自起身告辞。回往他的镇南将军府时,刘巴已在此等候多时,看他兴奋的神情,似乎是有好消息。
一问才知,秣陵的陈震刚刚派人传回消息,言东吴送嫁的队伍已经在两天前动身,旬日之间,便将抵达临湘。
第一百六十四章未婚妻
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消息。
看来,秣陵的孙权已经听说了自己表奏他为扬州牧的消息,终于不再犹豫,决定把妹子乖乖的送来临湘。
东吴送嫁队伍出发的消息不胫而走,普通老百姓倒没觉得怎样,最多也只是为他们的镇南将军刘封送上祝福而已,但两郡的大小士吏却无不欢欣鼓舞,因为他知道,东吴的这颗遮荫大树终于撑到了他们的头顶上。
尽管刘封清楚这只是一桩政治的婚姻,但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更得对孙尚香的到来予以重视。
不用刘封下令,刘巴等人便很快忙碌了起来,他们先是将镇南将军府赶工翻新,为婚房添置了大批全新名贵的用物,而且,在刘封的默许下,他们还征调民夫,专门为孙尚香修葺了一条由临湘西门直通湘水码头的石道。
秋末的这一天,沿途打探的斥候回报,言东吴的舰队已进入长沙境内,最迟黄昏之前便将抵达临湘,于是,过了午后,刘封便率领着临湘一干士吏,亲自前往湘水码头去迎接他未婚妻的到来。
翘首北望,黄昏时分,十几艘战舰组成的东吴送亲船队,踏波而来,浩浩荡荡的由北南下,顺利的抵达了临湘港。
举目望去,船头背负双手,迎风而立那人,正是庞统。
当刘封看到庞统的一瞬间,心中涌起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兴奋,他知道,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今日,这位他欣赏以久的王佐之士,终于如约的投奔到了自己的麾下。
先前在秣陵之时,刘封还存有担心,庞统如何能在不被东吴视为“挖墙角”的情况下,顺利的投奔自己。
那时庞统称他自有办法,刘封虽深知庞统的手段,但仍怀有些许担忧,而今见庞统竟然跟着东吴的送亲队伍一同前来,刘封担忧自然尽消,而且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