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各路兵马得手之后,则从南北方向迅速的向关羽主力进逼,力求将关羽合囤于临沅一线的狭小地带。
此战,刘封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全据荆州,而且要全歼关羽军团。
各种兵马的部署,在此之前就是经过重重推演过的,刘封镇南将军令一下,诸文武马上依令忙碌起来。
而刘封,在出发之前,还要向一个人告别。
后园之中,那个形容枯萎,气息奄奄的病者斜躺在木轮椅上,昏黄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隐然有一种落寞的凄凉。
微风轻轻的拂过他的面庞,隐隐带来泥土和小草的芳香。他就那么静静躺着,闭起眼睛,耳边万籁俱静,恍惚间,他又回到了那曾经美好的时代。
“兄长。”刘封默默的走过去,看着这个病人膏盲的兄弟,心中隐隐作痛。
刘璃睁看眼,看到是刘封时,僵直的脸庞艰难的挤出一丝笑容,颤声道:“阿封,你来啦。”
刘封俯下身来,手抚着他的肩膀,面带着微笑道:“兄长,我是来和你道别的。““阿封,你是不是打算和刘备开战了?”
病得迷糊的刘琦,眼神中猛然闪过一丝激动。
刘封重重的点了点头,“明天我就要率军出征,为我们的大业去战。兄长你好好养病,用不了多久,我就会亲自陪你去江陵故地重游。”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奇袭
自两年前张机将垂危的刘琦从死亡线上生生拖回以来,他就一直处于痛苦的挣扎求生之中,他之所以能够顽强的生存了两年之久,与其说是张机的医术高明,倒不如说是他求生意志的顽强。
关于和刘备开战之事,刘封虽密谋已久,但对刘璃却一直隐瞒,直到今天,当他有必胜的把握之时,才亲口将这开战的计划告诉刘琦。
刘封希望,这个消息能让病人膏青的刘琦再坚持下去,能够坚持到从临湘这个偏僻之地,重归江陵这座荆州核心之城的那一天。
刘封是想在刘墒生前,能够让他再享受一下州牧的风光荣耀。
果然,刘琦听得他这般坚毅的话语,奄奄一息的他,仿佛被打了一针强心剂,整个人的精神竞似回光返照一般。
“阿封,我这身子,只怕不能和你并肩而战了,你一个人,千万要小心。
刘琦又有几分遗憾,现在的他,打心眼里盼着能和刘封一起浴血杀场,共创事业,只是,他知道那已经是不可能之事。
刘封握紧刘琦的手,淡然的笑道:“上阵杀敌之事,就交给愚弟好了,我走后,还要有劳兄长留镇后方,这样我才能放心的跟关羽决一死战!”
刘琦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到了这个地步,已然跟废物没什么区别,刘封那么话,其实只是想宽慰他,让他知道自己依然有用,依然能为他们的大业出一份力。
刘琦心中一阵的感动,遂是郑重的点了点头:“你放心的去吧,我一定会为你牢牢的稳住后方,等着你大捷的好消息。
刘琦此言,便是等于承诺,他一定会坚强的活下去,撑到刘封拿下荆州的那一天。
有了刘埔这句话,刘封便安心了许多,遂是哈哈一笑,豪情万丈道:“好,那愚弟我就去了,咱们江陵再见。”
又安慰了刘琦一番,刘封方才告别而去。
目送着刘封消失在园林曲径之处,本是面带苍白笑容的刘琦,猛然间脸色一变,只觉胸中气血激荡,痛苦难当,不由控制的大咳起来。
他生怕这咳声惊动了刘封,忙用双手捂住嘴巴,只这般痛苦的抽搐着,也不知过了多久,那汹涌的气血方才渐渐消息,当他松开手时,手心中已满是紫淤的血流。
夜已深,临湘城西的水寨之中,却是灯火通明。
趁着黑夜掩护,从各处云集于此的一万多长沙军,此刻正心怀着激动,默默肃立。
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在两年前还只是只会种田的农夫,或者是流离失所的流民,自从两年前应召成为镇南将军麾下的一名士卒之后,他们的记忆中,还从未有过这么艰苦的日子。
他们记得,那个叫做马谡和陈到的将军,简直跟发了疯似的操练他们,每日光是徒步山地行军的训练,一去一回起码就有三十余里。
除此之外,博击术、阵法配合,还要牢记金鼓旗帜等诸般号令,以及所在曲队中每一个同袍的面孔。这两年来,他们所流过的汗,比一辈子还要多。
尽管如此,但他们却没有怨言,因为他们从前吃不饱穿不暖,自从当兵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尝到饥饿的尝味,而且,他们的镇南将军赏罚分明,对任何人都公正以待,这让他们非常的信服。
今日,他们聚集于此,一个个身材高矮胖瘦不同,但每个人却都精}申饱满,沉着刚毅的脸上,透着一股决死杀战的刚阳之气。
尽管他们还比不上北边刘备军的老练,但他们身上的这种冷静锋冷的杀气,却比那些刀里来血里去的老兵丝毫不逊色。
沉寂的大营,忽然间激动起来。从辕门至栈桥,一万多将士如有浪开,自动的分出一条道路来。
辕门处,缓缓行来一匹矫健无比的高头神驹。
那神驹的主人,身长七尺,肩膀宽阔,面容俊朗,鼻梁又高又直,尽管脸上尚留有一丝稚嫩,但那双浓眉紧压的鹰目,却蕴涵着远远超出其年龄的坚毅和沉稳。
这年轻的武士,正是他们敬畏己久的镇南将军刘封。
此刻,刘封头戴着黑色的鹰纹铁盔,银灰色的顿项软软的垂在肩膀上,一身灰白色的铁铠,外罩着一件银色的披风。
他用一只手操纵着缰绳,另一只手倒提着一柄硕大无朋的银色重枪,腰间挂着一柄宝剑,背后斜挎着一张大弓,在马鞍的左右两侧,各挂着一只巨大的箭囊。
他就这般昂然向前,徐徐的从万众瞻目中走过,火把的映照下,他如同一员神威凛凛的天降战神。
无震一言,仅仅是那种无上的威压之势,便令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匍匐于他的脚下。
刘封策马来到栈桥边,拨马回视那万余之众,心中忽然有一种前所未有责任感。
这一万年轻人,现在就要跟着自己去实现大业的梦想,一万个鲜活的生命,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一战,不成功,便成仁。
环视良久,刘封重枪一横,沉声喝道:
“出发!”
一万兵马,分为前后两队,分乘一百余艘船只。
前队三千佘人,皆由刘封亲自率领,船只约三十余艘,且都是普通的运输船。
刘封将三千精锐的士卒,都藏匿于船舱之中,无令不得上甲板露面。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水手,则一律不带甲胄,身穿普通人的衣服,既所谓白衣。
整支前部船队部扮作是货船,打着给东吴送粮的旗号沿湘水北上先行,后队七千战士,则由马谡和陈到分别统领,跟随在刘封船队之后,前后相距有半天的路程随后而行。
次日黄昏时分,前队船只北出湘水口,进入洞庭湖流域。
一出湘口,船队便撞上了自巴丘而来的东吴巡逻船,由于先前刘封向鲁肃声称后派一支运输队,往东吴运送一批粮草,故而鲁肃已向巴丘方面的水军做过放行的支会,因此东吴巡逻船在问明来历之后,也不上船查看便放行而过。
顺利的避过东吴的巡逻耳目之后,三十余艘运输船便改道西行,一路直奔长江上游的重镇公安城而去。
要说关羽这一招烽火台的提防措施,确实是够绝的,即使是庞统,虽然想出了假借陪着孙尚香省亲为名,骗得关羽以为自己离开长沙,但也一时未能想到破解这烽火台的计策。
好在庞统有刘封这个拥有“外挂”的主公,历史上,吕蒙曾用一招“白衣渡江”,轻松破解关羽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而刘封所要做的,只是简单的复制而已。
打着商船名号的船队,在进抵关羽防区之后,沿途烽火台的巡哨根本没有任何警觉,在收了贿赂的情况下,都任由船队靠岸,结果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尽被突袭而出的刘封军收缚。
逐一控制了沿途数十座烽火台之后,两天后的天明时分,经过长途跋涉的刘封,还有他的三千先驱之士,终于看到了竖立在江边,那巍峨的公安城。
公安城中,此刻的守将士仁,正在饮酒作乐。
与其说是在作乐,倒不如说是在解愁。
几年前的临湘之战,士仁按照关羽的命令,押解粮草负责引诱刘封出城劫粮,结果却是关羽中了人家的三环诈降计,结果落得粮草尽失,攻城损失折将。
战后,士仁本来以为自己只是奉命行事,结果却被盛怒之下的关羽险些斩首,只是被徐庶出言求情,才苟活一命,结果生生的被打了五十军棍。
正是因为那五十军棍,才使他腰上受了内伤,每每到秋末冬初这种季节交替的时节,就会感到酸痛难当。
唯有饮酒,才能让自己神经麻痹,才能缓解腰上带来的那种痛苦。
一杯酒刚刚下肚,忽然一名亲兵惶恐而入,大叫道:“将军,大事不好了,刘……刘……刘封的大军杀到城外啦!”
士仁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一听这话,便白了亲兵一眼,斥道:“胡说八道什么,刘封早就去了秣陵,怎会出现在公安,大白天的你就喝高了,小心老子打你军棍。”
那亲兵见士仁不信,扑嗵一声就跪倒在了地上,惶恐的叫道:“小的没有胡说,外面真的突然杀到好多长沙兵,而且打得确是刘封的旗号。”
士仁这下就有点心慌了,赶紧放下酒杯,不及披挂就直奔公安城头。
待上到城头之时,果然见到城外敌兵无数,火光冲天,不知从哪里杀来一直打着刘封旗号的军队,猝不及防的击破了江畔的两干多江防水军,轻易的夺战了水寨和两百多艘战船。
“怎么会这样?关将军那边明明说刘封去了秣陵,怎的会突然出现在公安?这支军队又是怎么进抵城下的,沿江的烽火台昵,眼睛都瞎了吗,为何不早报?”
一连串的疑问,让士仁陷入了无比的恐慌当中,尽管他手中尚有兵三千,但却不敢轻举妄动,只得一面下令关闭城门死守,一面派人急去向武陵的关羽求救。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五章早知今日
刘封所率的三千精兵,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公安,假扮作商船的船队顺利的进入公安码头,三千精兵轰然而出,一举将江防水营的两千水军击垮。
尽管刘封的打击已经相当迅速,但由于公安城外尚有水军这一道屏障,故而给了士仁关闭城门的机会。
在夺取水营后,刘封并没有急于进攻,他手中仅仅也只有兵马三千而已,以一比一的攻守比例去进攻公安坚城,显然不符合兵法之道。
次日,等到马谡的后续兵马进抵公安后,两军会合,总计一万多兵马,刘封遂将大军进抵公安城下,将整座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
城中的土仁,忧心忡忡,面对着这突出其来,如同从天而降的奇兵,士仁所能做的,只是极力的压制±卒们的惶恐之心,期待着自己能够撑到关羽援军回来的那一刻。
不过,令土仁感到意外的是,数倍于己的敌兵虽然将城池围威铁桶一般,但却并没有急于攻城。
在完成包围的同时,一名敌军的信使直抵护城河前叫门,声称奉了马谡之命前来送信。
士仁不知敌人何意,便叫将那信使放入城内,在北城的城楼上,士仁很客气的接待了来使。
“士将军,马幼常将军有一封信命小的转呈给将军,请过目。”
使者将马谡的亲笔信奉上,士仁先命看茶招待来使,接着那帛书拆开细看,看着看着,眉头不禁微微皱了起来。
那是一封劝降信。
在信中,马谡详细的为士仁分析了降与守的利弊,马谡在信中承诺,只要士仁放弃抵抗,开城献降,镇南将军刘封不但将有重赏,而且还是给他升官进爵。
以利相诱的同时,马谡还威胁,若他顽固不降,大军旦昔攻城,必叫他城破身死。
战争之中,这种围城劝降的招数屡见不鲜,马谡的这一封劝降书虽说也并非稀奇,但仅仅威胁利诱,原本是不足以诱使士仁投降。
然而在信的末尾,马谡提及的一件旧事,却令士仁心头深深为之恐惧。
马谡所提到的,正是让士仁不堪回首的临湘之战。
在那场战役中,明明是关羽中计,用兵失误,但奉命行事的士仁却无端的受到了军棍的处罚,不但在军中威信大损,而且还落下了腰部的内伤。
现如今,关羽令他士仁镇守公安,结果却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刘封军破解烽火台的监视体系,一举攻至公安城下,几乎兵不血刃斩杀两干水军,缴获了数百艘水军战舰。
不管刘封军是如何做到这般奇袭,事到如今,士仁终究是逃不过失职的责任,即使他守住了公安城,到最后,自诩军法如山的关羽,依然会降罪责罚于他。
马谡这字字句句,深深的刺中了士仁心中的痛处,回想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