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作者:谢王堂燕(起点中文网2012-6-1vip作品完结)
四周包围的战舰很快让开一条水道,孙尚香这才满意,将弓箭收了丢还给女兵,也不正眼再看甘宁一眼,只昂首驻立在船头,扬长而去。
看着孙小姐的战舰远远而去,甘宁只觉背上湿露露的,江风一吹,不由得打了个冷战,这才知道刚才那一阵的功夫,竟是被孙小姐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好一个弓腰姬,那位刘将军真不知使得什么招数,竞能把这般悍妻哄得甘心和他合起伙来欺骗娘家…,.甘宁感慨之余,心头接着又为阴影所笼罩,放走了孙小姐,他现在该担心的,则是如何回去向鲁肃交差。
傍晚时分,甘宁的舰船回往巴丘。
此时,因为荆州方面突发的战事,鲁肃已将指挥部从陆口移至了巴丘前沿,巴丘基地方面的军队已增至一万人左右。
入港、上岸,入得中军大帐,见着鲁肃之后,甘宁也毫不隐瞒事情的经过,将自己如何被逼无奈放走孙小姐的过程如实道出。
鲁肃听罢,脸色立时阴沉下来,目光严肃的直视着甘宁,质问道:“荆州发生了这样的大事,孙小姐事关重大,我明明命你将小姐接回巴丘,你为何却要放走了她。
“末将本是奉命行事,但是孙小姐根本不听劝,当时还准备跟末将动武。恕末将冒昧的问一句,如果换作是鲁都督,碰上这种情况,难道敢用强把小姐强行架到巴丘吗?”
当年在黄祖手下时,甘宁就以刚勇而闻名,如今他本就怀疑鲁肃暗中给他使绊子,这时遇到鲁肃这般质问,也毫不口软,当场就把鲁肃给顶了回去。
鲁肃被呛了一鼻子灰,心中不悦,嘴上却淡然自若道:“孙小姐乃主,我等乃臣,做臣子的岂能以下犯上。纵使孙小姐以动武威胁,但你军令在身,也当耐心的陈明利害,最后劝说小姐主动回巴丘,而不是现在这样,任由小姐离去。“鲁肃这真是名符其实的站着说话不腰疼,谁都知道,孙小姐发起脾气来,就算是你磨破嘴皮那也没用,想用三尺之舌劝动孙小姐,你鲁肃一个儒生出身的人都未必能办到,何况我一介武夫。
这分明就是故意找磋。
明知这是歪理,但这歪理出自于鲁肃之口,却冠冕堂皇,叫人无从辩驳,甘宁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既是如此,末将办事不利,任由都督处置便是。”甘宁口气怀有怨气,似乎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随便你怎么办。
鲁肃捋着胡须犹豫了半晌,一脸无奈的叹道:“这件事也不能全怀兴霸你,但你毕竟也是违背了军令,我治军一向赏罚分明,倘若对你不闻不问,又何以服众。”
他先是表达了一番自己的难处,接着颇为艰难的道:“这样吧,就削去你三百部曲,以作惩戒。”
东吴实行的是私兵制,兵归将有,每一将领手中的部曲,和平时期就是自己的佃农,战时就变威了自己的军队,削减部曲,不但等于削减了军队的数量,也等于削减了为自己生产的劳动力。
鲁肃的理由无懈可击,甘宁只得自认倒霉,低头闷闷不乐道:“多谢都督轻罚。”
“行了,你也辛苦了,先退下吧。“鲁肃屏退了甘宁,心中便想这回放走了孙小姐,那对于如何对付刘封,便有投鼠忌器的顾忌,而今吴侯尚在东南与曹操对峙,在未得吴侯之命前,他也一时不知该不该发兵对刘封进行惩罚式打击。
正前思后想,顾虑重重之际,亲兵来报,言是刘封麾下从事陈震前来求见。
自刘封瞒着他东吴,对关羽突下“黑手”
以来,鲁肃一直在为事先被蒙蔽而感到愤怒,时直如今,刘封终于是派了人前来,鲁肃正想大发一番怒斥,当即便叫将那陈震传入帐中。
须臾之后,陈震步人大帐之中,一眼便瞧见大帐两侧立着两排虎背熊腰的刀斧手,凶神恶煞,杀气腾腾,而鲁肃则端坐主位,一脸的冷峻严肃。
陈震暗吸一口气,镇定心神,从容走向上前,笑着拱手道:“陈震奉我家刘镇南之命,特来向都督贺喜。”
鲁肃原以为对方会心怀惭愧的道歉,哪想到一上来就是莫名其妙的道喜,顿时便心生困惑,板着脸道:”何喜之有?”
陈震干咳了一声,不急不缓道:“如今吴侯正在东南与曹操四十万大军周旋,那刘备身为盟友,吴侯几番呼救,刘备非但不救,还趁着吴侯牵制住曹操大军的机会,为一己私心而攻夺益州。如此背盟不义之举,将来若容其据有荆益二州,必为吴侯大患。现下我家将军为吴侯鸣不平,发兵攻取荆州,为吴侯消除了上游的隐患,这难道不值得贺喜吗?”
这一席话只将鲁肃听的是不得不佩服,暗想这陈震舌辩之才果然了得,明明是有愧于东吴的一件事,给他这般舌头一绞,竟然变威了东吴的喜事。
尽管鲁肃心知肚明,但已经挤到嘴头的责怨之词,却硬生生的给陈震的辩驳之词给憋了回去。
冷笑一眼,鲁肃面带讽意道:“这般说来,我还得替吴侯谢谢刘将军了。”
陈震忙是摇头道:“刘将军乃吴侯妹夫,自家人为自家设想,那是天经地义之事,哪里用得着谢。如今刘将军据有荆州,北为吴抵挡曹军,西为吴侯御刘备,吴侯便可抽出身来,在东南大展身手。我家将军说了,他能为吴侯的问鼎天下的大业尽一份力,实在是荣幸之至呢。”
这番话后,鲁肃便彻底的没了脾气,只能冷冷道一句:“刘将军真是处心积虑的为我家吴侯谋划,吴侯若是知道刘将军这份苦心,真不知作何感想。”
明为赞许,但那所用之词,却分明含着讽意。
陈震也假作不知,见把鲁肃一身的杀气压了下去,铺垫得也差不多了,方才笑道:“刘将军原本是这么想的,可是如今却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使得刘将军为吴侯谋划的宏图大业稍稍受到了些影响,所以,刘将军想请鲁都督出手,帮我家将军,也算是帮吴侯一个小忙。”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一章最后的挣扎
拐了这么一个大弯,总算是说到了正点上,鲁肃终于知道,陈震此来的根本目的,乃是为了江陵被曹仁进攻之事。
鲁肃这个西线的都督,主要责任之一就是警戒襄阳的曹仁所部动向,而今曹仁两万多大军倾巢而出趁机南攻江陵,鲁肃又岂有不知之理。
“刘将军谋划周密,把堂堂美髯公都打得溃不成军,几乎已是无敌,我又能帮得上什么忙呢。”鲁肃话中的讽意依然不1日。
陈震干笑了几声,“鲁都督真是过奖了,我家将军虽然智勇双全,但比起都督来,还相差甚远。都督也知道,如今菖仁趁着我军和关羽周旋之际,突然兴兵围攻江陵,我家将军一时半刻抽不出身来,所以才想请鲁都督出手相助。”
果然不出所料。
“这个嘛……你也知道,眼下我东吴之兵,都在东南和曹操对峙,根本抽不出多余的兵力来,刘将军的这个帮,只怕我很难帮到呢。”
鲁肃这明显是想推拒,谁都知道孙权对荆州的二刘一直不放心,尽管现在以弱势兵力跟曹操在东南交战,但荆州一线,却仍然留有两万左右的兵马由鲁肃统帅。
“曹操留给曹仁驻守襄阳的军队,也不过两到三万左右,鲁都督若能出手,虽说兵力上尚处弱势,但凭借水军优势,逼退曹仁当不成问题。”陈震进一步道。
鲁肃面露几分为难,“其实我也很想帮刘将军,只是这般用兵大事,我还要派人去扬州向吴侯请示,这一来一回之间所需时间甚多,只怕来不及帮到刘将军什么。”
鲁肃依1日在借口推脱。
陈震却一点不着急,叹道:“如此看来,江陵是必要落人曹贼之手了。到时候我家将军只有退保江南四郡,四郡地处偏僻,想来曹操也没兴趣兴兵急夺,多半又会如当年一样,由江陵举兵东下进攻东吴,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曹操必然会倍加小心,只是不知这一次,鲁都督是否还能再演周公瑾当年赤壁的辉煌昵?”
这一番话,如同一瓢冷水,当头泼在了鲁肃的身上,让他全身上下狠狠的打了一个冷战,心头更是涌起一股恶寒。
鲁肃先前因刘封之举而感到愤慨,故是思路一时被怨气所蒙蔽,此时被陈震委婉的这么一提醒,顿时恍然惊醒。
当年赤壁之战后,周瑜舍生忘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差点还陪上一条性命才拿下江陵,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拱卫东吴的上游吗?
而今,若是让曹仁再得江陵,重演当年之事,难道东吴又要再打一次赤壁之战吗?
也许周瑜有打赢的信心,但鲁肃却没有。
几番权衡之下,鲁肃不得不做出不情愿的抉择。
陈震见鲁肃已然动摇,忙进一步道:“其实吴侯将荆州大权尽数托付于都督之手,都督自有便宜行事之权。何况都督想逼退营仁大军,根本无需费多手段,只消派一支水军,由夏口北上,佯作趁虚攻打襄阳之势,曹仁畏惧之下自然就会不战而退。”
陈震这计策,正是庞统为鲁肃想好的退敌之计,庞统很清楚,鲁肃即使出兵相助,也决计不会冒牺牲东吴士卒钱粮风险去和曹仁正面交锋,而这围魏救赵之计,却足以逼退兵马数量并不足以攻守兼备的菖仁。
此时鲁肃的心思,已然由原先坐视不管彻底的逆转,但在陈震面前又不好转变的太快,只得思虑重重道:“这件事事关重大,还容我谨慎思考一下吧。”
听到鲁肃这番话,陈震悬而未定的一颗心,悄然落定。
江陵城,陈到的日子并不好过。
曹仁的两万大军,自数年前的江陵之战后,在襄阳休整数年,养精蓄锐,正憋着一股复仇的劲,尽管面对的已经不是当年的敌人,但这帮曹军却把陈到当作周瑜,拿出了吃奶的狠狠的来打。
江陵城外,每日都是箭如雨下,炮声连天,菖仁使出了浑身的懈数来攻打这座曾经让他伤心之城。
不过,陈到也不是吃素的。
江陵新收编的降军,目下都已被刘封带往江南,留守城中的只有三千嫡属长沙军。因为江陵城初下,城中人心未定,一些忠于刘备的势力还在蠢蠢欲动,试图借着曹军兵临之际,趁机作乱。
便是因此,陈到不得不抽出一千兵马来,严密的控制城中的稳定,如此一来,能用来对抗曹军进攻的,不过两千兵马。
十比一的攻守比例,陈到面临的艰难可想而知。
然这两千余人也并非寻常士兵,他们是以当初刘封从夏口带出来的那八百亲兵为班底,经过多年的战斗,如今已成长为百战的精兵,其战斗力和意志丝毫不逊于精锐的北军。
陈到就是凭借着这两千精锐之士,依靠着江陵城坚固的城防体系,顽强的抵抗住了曹仁数番猛烈的进攻。
十天之后,东吴开始有所反应。
东吴西线都督鲁肃亲率一万水军,由夏口而北,大张旗鼓的向襄阳进发。
东吴的出兵并没有出乎曹仁的意外,曹仁此番率军南下,本来是想趁着江陵生乱,在东吴做出反应之前攻克此城,但他没料到刘封军竟然有这般强悍的战斗力,死守十日而不得下。
放弃这天赐的良机,就这般灰溜溜的无功而返,曹仁自觉颜面无光,当下便分兵五千回援襄阳,同时令驻守于安陆一线的文聘所部,于汉津一带阻击吴人水军的北上。
曹仁自己,则依然率军继续猛攻江陵。
江陵城陈到的日子不好过,承乡城中,关羽的日子更不好过。江陵好歹积谷数年,陈到仗虽打得辛苦,但却不愁吃不愁喝,关羽就惨了。
自刘封将威胁的书信射人城中后,城中百姓无不将粮食隐藏起来,关羽军难以从民间征集到粮草,五百残卒只能在饥饿中苦苦支撑。
此外,城外刘封也没闲着,白天里率军猛攻,夜晚又派小队兵马轮番的敲锣打鼓,十二个时辰连着骚扰关羽军,连眼睛都不让敌人合上片刻。
十天之后,关羽的五百残卒,在死伤减员之后,只剩下不到三百,而且这三百人无论是体力还是意志,都已经达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在刘封准备倾尽全力,发动一场最猛烈的进攻,彻底摧垮敌人的抵抗意志时,城中送来的一道意外的书信,让刘封临时改变了主意。
那名饿得只余下皮包骨头的士卒,送来的是关羽的一封亲笔信。
准确的说,是一封降书。
刘封很认真的把这封降书看了一遍,从头到尾依然是一副傲慢口气,风格确实和关羽一模一样,只是在未了才不情愿的加了一句投降的话,并希望刘封能够暂时撤囤,放他的三百部下出城归蜀,然后体面的让他开城投降。
“先生,堂堂美髯公,竟然打算向我投降了,你怎么看?”刘封将那信递给庞统,笑问道。
庞统粗粗扫了一眼,将那信往地上一丢,冷笑道:“什么投降,分明是想借机突围。”
庞统之见,果然与刘封不谋而合,以他对关羽性格的了解,丢了荆州已经够没面子,如今再放下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