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君忆解密三国真实历史:千里走三






还记得我在洛阳舌战群儒的时候,学者C曾经表示过他对真理的怀疑。我当即问他:“那么,您此生在寻找什么呢?”他疑惑地看着我,没有做出回答。但我告诉他说,每个人都在为他的人生寻找一个确定性的答案,而那个确定性的答案就叫真理。

真理并不容易被说明。每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界面。除非他的价值观正确,否则他就无法看到事实的真相,也无法透过事实的真相看到真理的存在。可是,有谁会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是错误的呢?

我忽然意识到,我并不是在研究那些历史资料,而是研究人们的历史观。我所说的研究,与某些学者的论证是两码事。做论证的方法是,先提出观点,然后通过堆砌一定数量的证据,自圆其说地形成对观点的支持。做论证的危险之处在于,很可能把一个并不正确的观点论证得顺理成章。做研究则不是这样的。

做研究的方法是,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某些蛛丝马迹,查找到问题的答案。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并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去发现历史的真相:

“中国历史上所说的天下,是被皇帝一个人占有的吗?”

“当一个朝代推翻另一个朝代,就意味着历史的进化吗?”

“究竟什么是封建文化呢?”

所有的人都在天下生活,而天下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类社会。我们提出的三个问题,就涉及到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所谓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其实就是管理学所研究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用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这个社会,用怎样的组织结构去管理这个社会呢?无疑也是属于管理学研究的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天然的组织结构,可以与社会的组织结构对应起来;一种正确的人生理念,也可以从最初的觉悟者那里通过教育的方式传达给所有的人,最终形成这个社会的组织文化。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就是这种天人合一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他们相信,当一个人做对了自己,他就能够使用那个正确的标准去服务整个社会。所谓“学而优则仕”,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这种成己达人的过程。

然而,天人合一毕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我们无法改变身体的组织结构,但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却常常因为政治和战争的变故而发生改变。我们的人生理念,也常常会被并不正确的社会文化所左右。
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
 

那么,中国历史上所说的天下,真的是被皇帝一个人占有的吗?这就要从管理层的管理理念说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指的是人类社会,国家指的是天下的一种组织结构。明朝灭亡以后,顾炎武说过一句很令人震惊的话:“国家可亡,天下不可亡。”所谓“国家可亡”,不过是组织结构的改变;所谓“天下不可亡”,则关系到人类的命运。

从管理学上讲,中国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组织结构,是公元前1027年的周朝(周朝以前的历史,我们所知道的不够详尽,无法进行细节上的研究)。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事实上在周公时代就已经实现。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总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而周公就是周朝历史上第一个有作为的总经理。

早些时候,周文王向姜子牙请教管理之道。姜子牙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意思是说,天下的所有者就是天下的老百姓。当天下被改组成周公司的时候,老百姓也就成了公司的股东。虽然很可能存在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的问题,但老百姓的股东身份却是不容置疑的。周文王因此意识到,只有得到股东们的认同,周公司才能合法地存在;如果股东们不认同,周公司就会失去它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律概念,而是古代中国人所说的天命。

当时,周部落在人口上、文化上、武力上都不如它的对手商王朝。可是,因为“维天之命”,居然很快获得了胜利,天下被成功地改组成周公司。那时周文王已经去世了,他的继承者周武王被股东们奉为天子,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周成王是周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因为公司刚刚创立不久,成王还是一个小孩子,周公就以总经理的身份,勇敢地承担了许多责任。可是,人们也因此怀疑周公,认为他太强势了,很可能篡夺董事长的大位。于是,周公不得不向公司的另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太保的召公——说明他的志向。这段重要的说明文字,可见于《尚书?周书?君姡У谑恕?br />
君姡钦俟拿帧V芄嫠哒俟教烀⒉唤鼋鍪且桓龊戏ㄐ缘奈侍猓故且恢直匦氤械5氖姑6械U飧鍪姑模⒉唤鼋鍪嵌鲁ひ桓鋈耍舶ㄕ龆禄岷凸芾聿恪D敲矗飧鍪姑烤故鞘裁茨兀烤褪歉嫠呙恳桓鋈耍教煜缕涫凳且桓雒斯餐澹嗣嵌荚谡饫锷睿蚨匦氪锍稍谝黄鸸萌兆拥墓彩丁W魑芾聿悖匦胱鹬孛扛鋈讼碛猩钭试吹娜ɡ⑶医逃茄Щ峄ハ嘧鹬睾突ハ喟ぁ5泵扛鋈硕寄茏龆宰约旱氖焙颍煜戮湍芄幌喟参奘拢迪肿钣胖实墓芾怼?br />
可见,中国的管理哲学最初并不是让国王、或者皇帝独自占有天下的财富,而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各得其所、安居乐业的生活。如果管理当局做不到这些,天下就会发生动乱,而管理当局也只好宣告破产。

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没有电话,没有电报,也没有电子邮件,人们只能依靠走路和马车旅行,信息的传递是相当缓慢的。如果有人造反,管理当局也无法及时地觉察。可是,周公这个总经理当得非常称职,他创造了一种管理模式,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封建制度,而且让这种封建制度成功地运营了八百年——虽然在周朝的后期,这种封建制度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
从管理理念到管理制度
 

秦始皇没有采用周公的封建制度,而改用郡县制度。怎样去理解封建制度和郡县制度呢?以中国比较知名的企业TCL公司为例。

TCL最初是做电话机的,后来改做电视机。因为当时机会很好,广告也做得漂亮,TCL彩电在当时很有市场影响力。为了巩固自己的市场份额,他们开始在各个区域市场设置营销机构。最初,他们采用的是封建制度,也就是在每个区域市场成立一家公司。这家新成立的子公司承担着市场营销的任务,但在财务上、人事上、运营上也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后来TCL电话机也开始营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却没有采用封建制度,而是郡县制度。封建制度与郡县制度的区别,可以从公司名称上看出来,前者是“北京TCL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后者是“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我们因此可以知道,所谓封建制度相当于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模式,所谓郡县制度相当于公司总部与分公司之间的管理模式。

在封建制度和郡县制度之外,还有一种羁縻制度。羁是用绳子牵住一匹马,縻是拴住一头牛。小时候在农村,大人们常常吩咐我:“把牛縻在树荫下面。”用的就是这个縻字。三国时期,诸葛亮创造了这种羁縻制度,后来盛行于隋唐时期。为了管理边远地区的部落,通常的做法是封给部落首领一个头衔,例如刺史、都督等,使之成为一个羁縻州府。这样以来,部落首领就可以代表皇帝管理当地的民众。与其它的州府不一样,羁縻州府有充分的自主权。它既不是子公司,也不是分公司,而相当于商业上的代理公司。中央政府通常不会插手地方上的事物,而只是设置一个办事处作为双方的联络和协调机构。

秦始皇为什么要采用郡县制度呢?无非是为了削弱地方上的管理权,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全国的局势。可是,这种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却不怎么管事,仅仅运营了十二年,就被陈胜、吴广两个奴隶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而不可一世的秦朝,也在三年之后被起义军覆灭。

事实上,这三种管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单一地出现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但楚国和秦国已经开始采用郡县制度了。三国时期,则同时出现了多种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有清朝的理藩制度。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并不仅仅是一个休闲的去处,事实上也是清朝管理西藏和蒙古的机构。

人们常常说起的封建文化,其实是一种把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与组织文化混为一团的说法。
汉朝的组织文化
 

为什么周朝拥有八百年的基业,而秦朝仅有十五年的寿命呢?原因在于,实现优质管理的重点往往不在于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而在于管理理念(组织文化)的正确性。

不同的管理理念决定了不同的组织文化。我们常说,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这种文化来自哪里呢?就来自老板的管理理念。我在《管理三国志》中,把人类的文化分为两种,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这种划分不论古今,也不论中外,没有历史的界限和国际的界限。如果老板是渔夫,则公司盛行巧取豪夺的渔夫文化。如果老板是园丁,员工们的注意力就会从物质利益转移到人生的意义上来,于是就有可能建立一种热爱生活、友爱互助的道德体系,让公司在员工们热情洋溢的工作中实现基业的长青。

秦朝的文化就是一种渔夫文化,或者说是一种猎人文化,它鼓励你用战争的方式去占有财富。但这种文化有两个致命的弱点:第一,它在鼓励人们占有财富的同时,也在鼓励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第二,它鼓励了人们占有财富的欲望,但它却不具备创造财富的机制。这么一来,就会导致强者向弱者掠夺财富,弱者向大自然掠夺财富,结果就造成了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腐败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天下的财富都集中在秦始皇一个人手中,而整个社会却陷入了极度贫困的境地。所有的人都对他唯唯诺诺,但没有人对他忠诚。等到陈胜、吴广一起义,巍然屹立的大秦帝国在顷刻间土崩瓦解,顿时化为一片废墟。就像我们现在的某些企业,例如秦池,例如三株,例如爱多,一次看似偶然的危机,引发了山崩海啸,诺大一个企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化为一片废墟。

人们常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化。应该说,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尽管秦始皇颁布过“书同文,车同轨”的法令,但他并没有真正地做到。

为什么没有做到呢?第一,秦始皇试图通过一种暴力来管理这个国家。就像现在的老板,用暴力来管理员工,员工们会怎么做呢?表面上服从?内心害怕?伺机逃跑?暗中报复?结果,秦始皇的暴政激起了全国各地人们的普遍反抗,使得他的政策很难被顺利地执行下去。

第二,秦始皇在位只有12年,秦朝的历史也只有15年,在那样一个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的年代,要在那么短的时间那么大的国家里完成文化上的统一,无异于天方夜谭。

第三,秦朝的小篆不利于毛笔书写,人们更愿意选择当时已经出现的隶书。隶书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界,到了汉朝才第一次以隶书的形式实现文字的统一。秦始皇时期并没有统一全国的文字,连文字都没有统一,当然不可能统一全国的文化。

第四,秦朝的文化与我们常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两码事。我们使用的汉字,始于汉朝的隶书,而不是秦朝的小篆。我们的传统文化,被称为汉文化,跟秦始皇没有任何关系。我们都是汉族人,而不是秦族人。中国的传统文化被称为汉文化,汉文化和它前面的秦文化是两种全然不同的文化。

秦文化的特点是嗜杀成性,谁敢杀人谁就是勇士,谁杀的人多谁就是英雄,所以才会出现长平之战这样的惨案。秦国的大将白起,竟然在长平这个地方,惨无人道地活埋了赵国的四十万降卒。利用这样的暴力和权谋,秦始皇占有了诺大一个中国。也因为这样的暴力和权谋,使得天下人心惶惶、民不聊生,最终导致整个组织的崩溃。

刘邦刚刚建立汉朝的时候,同样也是危机四伏。到处都有人谋反,到处都有人叛乱。刘邦为此杀了许多人,其中包括功高盖世的淮阴侯韩信。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突如其来的事故发生,弄得他一次又一次地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惟恐重蹈秦始皇的覆辙。这时,有一个名叫陆贾的学者,对他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管理学名言:“马上得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意思是说,你可以用战争的方式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