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临天下 作者:桥夕(晋江2013-04-10完结)





看,楞在当场,这哪里是什么仙女,分明就是穆黄花。  陆令萱急了,上前轻轻拍着鸭蛋般的脸庞:“如此沉雁落鱼的美女,却不是皇后,敢问陛下,天理何在?是可忍,孰不可忍!她若不为皇后,还有谁配主中宫?!”  高纬不想陆令萱不高兴,下了一道诏书,册封穆黄花为右皇后,胡氏为左皇后。  然后陆令萱开始想法子除掉胡皇后。  一日陆令萱在与胡太后闲谈时,忽然叹了一口气,说道“真是人心不可测呀,亲侄女竟然说出那种话来。”胡太后忙问何事,陆令萱欲言又止,摆摆手,摇摇头,说:“这话可不便说出来。”胡太后追问再三,陆令萱才说:“胡皇后对皇上说,‘太后行为多有不法,不足为人母训’”。不守妇道的胡太后最怕人揭她伤疤,不由火冒三丈,立刻叫人把胡皇后唤来,不容分说,命侍女把她头发剃光,遣送回家。      公元573年,后主立穆夫人为皇后。因为陆令萱是穆皇后之母,所以号称“大姬”(太姬),视一品,班列在长公主之上。   令萱之子穆提婆与母亲合谋,权倾天下,立祖珽为宰相,杀胡长仁,都出自于陆令萱的指示。穆提婆后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这样陆令萱母子与斟律光结怨。后陆令萱母子与祖珽为谋,便诬告斛律光想谋反,后主信以为真,于公元572年,干掉了北齐大将斛律光。      当然她干的事情还有许多,就贴这么多了,下次再见了,因为今天码了这个一整章,同人那边一个字还没写呢……去码同人了,哭/(ㄒoㄒ)/~~




47

47、情之所踪谁知其意 。。。 
 
 
  宽轿咯吱咯吱地响,一摇一晃间让褚氏本有些浮躁的心绪也宁静下来了。她想到一晃眼就过去了这么多年了,长子要取媳妇了,想到宫殿之中的云澜总算跟着皇帝熬出来了,才长叹了一口气。
  
  想到过不了多少日子,阿梧的婚期就到了,但是自从皇帝下旨明言国家男女的婚事“务从节俭,勿为财币羁留”之语后,亲自来家中道贺送贺礼的人就少了许多。她虽然觉得俭省些办个婚事是个好事,自己家也不用打肿脸充胖子,关键也因为之前和突厥的征战,还跟皇后扯上关系。作为皇后的母家,这个时候办婚事,低调些总是没有错的。
  
  “谢大家,请下轿檐。”说话的是云澜殿中的总管内侍吴康,他带着两个小宫人,奉了云澜的命来迎褚氏的。
  
  褚氏被扶出了轿檐,对着吴康点了点头,“有劳吴总管了。”
  “谢大家太多礼了,皇后陛下一直念叨着您呢,大公主和二公子、三公子也在殿中等着您。”吴康可不敢在皇后生母面前摆什么的。
  
  褚氏想到三个外孙,心中就格外高兴,随着吴康一路进了甘露殿。云澜却不在正殿,褚氏一路入了后殿,才看见坐在东首牙床上的阿澜,身边靠坐着一个穿着薄袄,带着虎皮小帽的婴儿,大点的璟儿正逗着弟弟玩,而葭儿正在和云澜说着话。
  
  褚氏一见这惊醒,脸上就带出了笑容,忙大礼拜了下去。
  云澜心中虽然有些遗憾,只受了褚氏一拜,便让两个小宫女扶起了褚氏。
  “阿娘,快别多礼了。”云澜推着葭儿,又对着璟儿道:“还不去见过外祖母?”
  
  褚氏忙拦住两个孩子的礼,最终还是在云澜的坚持下受了半礼,看着活泼朝气的葭儿,安静的璟儿,胖胖的琳儿,抹了抹眼眶,坐在云澜身边道:“阿澜,看到你如今过得好,阿娘我就放心了。”
  
  “外祖母,大舅舅成婚,我可以去看新娘子吗?”葭儿对于大舅舅成婚心中始终不大开心,摇了摇褚氏的的胳膊道。
  褚氏忙道:“当然可以去了,我和你外祖父高兴还来不及呢。”
  
  云澜哪里不知道女儿的心思,笑着摇了摇头,就见璟儿的眼中的向往,便道:“阿葭,你去也行,但是呢,要带着你阿璟弟弟一起去。”
  葭儿扭头给弟弟了一个白眼,才道:“那他要听我的话。”
  璟儿忙点头道:“阿姐,我听话的。”
  
  褚氏忙搂着璟儿道:“好,二公子也去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了。”又安抚葭儿道:“我早就听说我们大公主是个爱护弟弟的好姐姐呢。”
  “好,葭儿既然是个好姐姐,喏,就带着弟弟出去玩吧。”云澜笑着摇头道,又摸了下小儿子的头,让奶娘将他也抱了下去。
  
  “阿娘,阿梧的婚事准备得怎么样了?陛下诏令大周上下无论高门世家还是庶民百姓,婚事都得从俭,所以阿娘你们不要多想,这件事情并非是针对咱们家的。”云澜让宫人都出去了,拉着褚氏的手低声道。
  
  褚氏笑道:“放心吧,你阿父和我都明白呢。虽说你阿父得了和阳侯的爵位,食邑一千户,但是也才几天功夫而已。咱们家的家底,北上这么多年虽有些积蓄,但是远不能和从前的谢氏相比,更不要说和许久关东大族相比了,所以这婚事能俭省对咱们家是好事呢。”
  
  云澜放下心来:“这样就好了。阿娘,陛下想整顿官学,议将复立弘文馆,阿父如今年岁也高了,不如考虑留在长安城中?”
  
  褚氏也想丈夫留在长安的,只是想到丈夫的性子,叹道:“我回家去就和你阿父说,但是你也知道的,他一心想要在外任上有些建树的。”
  
  云澜现在比当初看得更通透,谢氏不可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外任之上功劳也是有限的。而且阿父当初外任也不是不得一。
  
  “阿娘,你只要告诉阿父,让他想想苏令绰(即苏绰,北周名臣)公得到的尊荣,他便会好生考虑女儿的意思了。”云澜从来都认为自己的父亲谢宜的才华斐然,并不在扬名当世的苏绰之下,且谢家根本不可能以武事来建功立业,因为周臣武将众多,名将更是不少。她却没想想到,她的弟弟,谢梧许多年后,让云澜推翻了这个结论。
  “对了阿娘,贞叔已经决定举家回建康城么?”
  
  褚氏点头:“是啊,你阿父和我都劝过他,但是他说老母孤身在建康,他怎么也不能安心留在长安了,否则太过不孝了。咱们谢家人从来都是讲究孝义的,他这样坚持是应该的。他们动身的日子也定好了,就是五月初一。”
  
  云澜有些惆怅,“说起来,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贞叔了,他走之日,我也不能去送他和李氏婶娘了。阿娘,我在叔父离开长安前见他一见。我会请陛下安排好的。”
  
  褚氏有些诧异,云澜现在的身份并不好如此的,“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叔父说?阿娘转告也是一样的。”
  
  云澜摇了摇头,正色道:“阿娘,这件事情,一定要当面和叔父说的,您放心,陛下会安排好,不会让人说什么的。”
  
  褚氏知道宇文邕对云澜宠爱依旧,也就不再多劝了。母女俩又说了下谢梧婚礼的事儿后,褚氏才离了宫殿归家去了。心中将云澜的话记在心中,一回到家中后,就和谢宜说了。
  
  谢宜原先本在想,等大军班师回朝,他就上表请求外任州刺史,不想云澜是这个意思。整顿官学么?若是自己外任,而族弟谢贞留在长安就好了,只是他已经决定回建康城去。
  
  谢宜想了会儿便站起来,顾不得褚氏有些不满的目光,去了书房,还让人去将睡下的谢梧给叫起来了。
  
  “阿父,发生了何事?”谢梧匆匆到了书房,神情有些焦虑。
  “没事,不必慌张。”谢宜让儿子脱鞋坐下自己对面,将云澜说的话说了,末了才问道:“你有何想法?”
  
  谢梧沉思片刻便道:“阿父,陛下为人深沉果决,他整顿官学绝对不是空话,阿姐这个建议儿子认为对我们谢家未尝不是好事。自刘宋以后,我谢氏子弟文采出众者,冠绝天下,阿父您无论是入国子学还是太学,乃是名至实归之事。另外,阿姐也是担心您的身体,阿父您毕竟已经年过不惑了。且变阵战场之上,儿子成亲之后便去玉璧韦孝宽将军的麾下,一定不会坠我谢氏名声的。”
  
  谢梧听了,摸着短须微微笑,拍了拍谢梧的肩膀,欣慰道:“我儿果然长大了!好,为父就听你的,留在长安城入官学。不过呢,还有一个原因你没有说出来。陛下虽然和你的阿姐恩爱如昨,但是陛下始终是帝王,还是个强势的帝王,从他在朝堂之上亲政开始有所凸显了,咱们家沉落了或者太耀眼了,对你阿姐都不好。”
  
  谢梧素来聪慧,很快明白父亲为何这样说,笑道:“阿父明明想得很周到,怎么还将儿子给折腾起来?”
  
  谢宜笑瞪了儿子一眼道:“我想你阿姐了,想到就你阿娘时常去见她,这么几年里,也就你阿姐被册封为后的那日见过一面。”
  
  谢梧自小和云澜的关系也很好,父亲好歹还见过阿姐一次,自己官职低微,册立皇后那日,自己可是连阿姐的影子都没瞧见的。一时间,父子两个在书房中说起往事来了。
  ——————————————————————
  甘露殿中,云澜看着小儿子扒拉着璟儿手中的小摇鼓,嘴中直哼哼,想着的却是之前在叱罗太后那里见到宇文赟时,他的目光。叹了口气,这事儿,自己也不好多说什么,希望他不要想岔了,否则,宇文邕肯定不会再留着他了。
  
  这日宇文邕的朝事不多,回来甘露殿时,褚氏也已经离去了。因为突厥之事,宇文邕回来时心情颇为高昂,他一大步入了甘露殿,也不管璟儿正在拿着布老虎和快周岁的琳儿玩耍,不顾殿中还有许多的宫人,一把将坐在牙床上的云澜抱起,大笑着转了两圈才放下。
  
  宇文邕放下云澜,故作正色让宫人都退了出去,见璟儿和琳儿都瞪大眼睛看着自己,才笑道:“咳,你们将两位公子带下去。”
  璟儿抿着嘴不愿意,琳儿耿直爬向云澜表明意思。云澜脸颊有些红,抱着琳儿,又拉过璟儿,一人亲了一口才道:“乖了,你们父皇有话和阿娘说,阿璟,帮阿娘照看弟弟好吗?”
  
  璟儿觉得自己也想和父皇还有阿娘一起玩呢,但是自己说过要做个好哥哥呢。璟儿看了父皇一眼,父皇有点急切?算了,自己还是听话吧。点了点头,璟儿就和弟弟被一帮宫人带着出去了。
  
  “这么高兴?是突厥的事情吗?”云澜笑道。
  宇文邕意气风发道:“是啊,这次突厥的事情当真是天助我们,天助我大周。此次突厥大乱,正是我整顿朝政振兴大周之时,四年之后,我再兴兵伐齐时,必定要一举凯旋!”
  
  云澜歪坐下,偏头道:“这些不是之前你计划好的事情吗?只是,突厥始终不容小觑,俟斤必定做了多年的大汗,他平定库头的叛乱应该用不了多少时间的。”
  
  宇文邕有些得意地笑道:“这个我早就和王轨等人料到了,所以已经给了堙智突去了旨意,让他想法子给库头一些好处,他们打得越久,边境各州也就愈加安稳了。”
  
  云澜取笑道:“你这得意的样子可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了,否则他们一定会惊掉下巴的。不过就这件事情,怎么也不会让你这样高兴吧?”
  宇文邕摸着云澜的头发道:“知我者,阿澜也。一是我欲改六官制;二则是欲大诏天下,不问出身,广纳贤才。”
  
  云澜却觉得宇文邕想的太容易了些,“六官制度是先文帝与苏公定下来的,你现在要改了它,肯定有许多人不同意的。至于广纳贤才,你是想定下科制在全国举士?倒是个好主意,庶民百姓中有许多人出身不高,但是才学不浅。这样一来,他们心中所念的,并非举荐他们的人,而是天子和朝廷。”
  
  宇文邕踌躇满志道:“宇文护以天官大冢宰的身份诛杀两位兄长后专权十几年便是我废黜六官官制最好的理由,加之如今齐国和南朝同我大周官制相驳,他们暗中嘲笑我大周画虎不成反类犬,大臣们必不会反对我的决定复。改六官制度为之前魏晋旧制尚书、中书和内史三部之制,加之你曾和我说的杨坚建隋后的官制,取其精髓处,分散相权,以维护天子之尊。我之前已经和于翼说了,他最终没有反对。”
  
  云澜对于朝政并不大感兴趣,她能说的,也不过是前世自书中得到的认知,为的也不过是宇文邕不要每天黑着脸回来。
  “陛下之志不在于关中,而是一统天下。而天下之大,朝臣们知道陛下的志向,自会明白陛下你为何要改官制的。”
  
  宇文邕点点头:“天官总理其他五府,大冢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