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修仙小记 作者:冬雪傲梅(起点榜推vip2014-05-25完结)
最先开口问话的大娘心善的见不得人受苦,连忙说道。
那壮士的大汉梁子点点头,又担心的看了眼地里。
“梁子娘,这时辰了,也该歇了,你们带着他们赶紧先回去吧,一会我把农具替你送家去。”
“就是梁子,救人要紧,你们家地里没多少事了,一会大伙帮着一块儿干很快就完了。”
梁子谢过重人,看看郑冠英那小身板,好悬没把两人都背身上,拉着郑冠英一阵狂奔。
可怜少年一个修士,竟被个虎背熊腰的凡人拖得毫无还手之力!
168 收留
“她没什么事,就是又冻又饿的,才昏了。”梁子娘请来了庄子上的老先生,一个眉发皆白的老人,看起来很有几分仙风道骨,比修士还像修士。看了一旁坐立不安的少年一眼,低声道:“她似乎腹内空空,有好几日没有进食了吧?”
郑冠英茫然的点点头。
梁子娘心里一酸,摸摸炕上的宋雪晴的脸,这孩子怕是把吃的都留给了弟弟吧?
请来的老先生姓易,并不是挂牌的医师,他年轻的时候是个秀才,年纪大了就在这庄子里养老,给孩子们当教书先生,因为懂些医术,是以偶尔还会给庄户们看看病什么的。
他们这庄子地处偏远,要请医师还得进城去请。
“对她身子没什么妨碍吧?”梁子娘回过神来,赶紧问道。
梁子娘见多识广,看姐弟两穿的单薄,姑娘又是挨饿又是受冻的,她怕会落下病根。
“倒是无妨,她底子好,好生养两日就好,药也不必开了。”易先生捋着长须,笑道。
他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病症,一般来说,饿过了头,怎么也会体虚,她却一点没事。
郑冠英听见他说的话,顿时松了口气,满脸感激的道:“多谢老先生,多谢您了!”
“真是谢谢您了易先生。”梁子娘也替他们高兴,开心的说着,又朝着外头大声吼:“梁子,你快送易先生回去,一会子天就黑了,道不好走!”
外头传来了一声浑厚的“欸”声,梁子那大嗓门可真不一般。
梁子娘回头看着守在宋雪晴床边的郑冠英,不由眼睛一酸,许是想起了陈年旧事。便有几许回忆涌上心头。她抹了抹眼睛,摸摸少年的脑袋:“后生仔,大娘煮了热汤给你,你先去吃点东西哈,你姐姐这里有我看着呢!”
“不用了大娘,您收留我们姐弟两我已经感激不尽了,我……我不饿……”
郑冠英犹豫了一下,低声拒绝,肚子却忍不住传出了咕咕声,他脸上一红。顿时有几分尴尬。
梁子娘也不笑他,像是明白他的心思,道:“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这么个半大孩子饿着可不成,快去吧,就在堂屋里头摆着呢!一会该凉了。”
郑冠英没好意思再拒绝,依依不舍的看了宋雪晴一眼,这才离开。
他当然并不担心姐姐。她要是给一个大娘能拿捏住了,还不如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当然他也是真饿了,这不用装。虽说林子里野生动物不少,不至于饿着他,可宋雪晴为求逼真,好几天才肯让他吃一顿。再加上连日疾走,体力消耗不是一般的大,到今天。他已经有三天没吃过一口东西了。
俗语有云: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话放在修士身上也是同样的,他这年纪正是能吃的时候,又不曾辟谷,哪里抗的住饿?
所谓的热汤是一大碗浓稠的杂粮粥,这边人爱把粥叫成汤。
热气扑在他脸上。却好似进了他眼珠子里似的,莫名的涌上一股泪意来。
他吃的很慢。却津津有味。
一大碗热汤吃完,总算填了个半饱,收紧裤腰带正准备起来收拾碗筷,却见一个虎背熊腰的男人正倚门上看着他。少年脸一红,期期艾艾的叫了一声:“梁子哥,你,你回来啦?”
“嗯。”梁子笑着点点头,其实他站那儿已经有一会了,可是少年吃的太专心,竟然没有发现他。而他看着捧着一碗粥当什么珍宝一样一边哭一边吃的少年,心里头软的厉害。
按说他一个大男人,最见不得这等哭哭啼啼的事情,然而少年落泪无声,感觉无比心酸似的,叫他也跟着难受起来。心里不知掠过了多少这姐弟两受苦的画面,却是颇有几分感同身受。
小时候家里也遭过难,那时他也是这样吧?谁给他一碗吃的,他都能感激的掉眼泪。
“没吃饱就再去装,锅里还有。”梁子结着几许老茧的大手拍在少年的肩头,瓮声瓮气的说道:“你小子是个好样的,还能带着姐姐逃出来,是个汉子!”
郑冠英面上更红了,却是羞愧的,哪里是他带着姐姐“逃”出来的啊,分明是姐姐带着他!
梁子却以为是他害羞不好意思了,呵呵笑了起来。
“不用了梁子哥,我真的吃饱了。”见他还要去给自己盛饭吃,郑冠英连忙摆摆手,他刚刚打量了两眼,这梁大娘家里也不宽裕,他还真下不了嘴猛吃。
看他神情不似作伪,梁子也没强求,收了碗筷,转头问他:“对了,你叫啥啊?你都喊我梁子哥了,我却不晓得怎么叫你。”
“是我疏忽了,我姓郑,郑冠英。头冠的冠,英气的英。”
“嘿,你也别解释了,你梁子哥我大字不识几个,哪知道怎么写啊?”梁子爽朗的哈哈大笑起来:“不过听你说话,倒像是有点学问?你爹是做什么的啊?”
“我爹……”郑冠英面色微暗,露出些许悲色。
梁子知道戳到了他的伤心事,却以为他爹娘怕是都在雪灾里没了,直想拍自己一巴掌,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连忙道:“你爹肯定是个读书人对吧?我就见过易先生一个读书人,说话文绉绉的,跟你一个样儿!”
郑冠英勉强露了个笑脸,算是默认了,他也不能说他爹是个修士啊?
宋雪晴没有“适时”清醒过来,第二天郑冠英看到她的时候,她正坐在灶房里帮着梁子娘打下手,看着那个坐在灶炉后乖巧清秀的农家女孩,他甚至有些不敢相信那就是他的救命恩人。
她生火做饭的模样很熟练,一点不像是生手,甚至于梁子娘帮不过来的时候,还能搭把手帮她炒几个菜,瞧着根本就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丫头。
“冠英,醒了就去帮梁子哥劈柴去,傻愣在这里做什么?”宋雪晴也瞧见了他,板着脸道。
梁子娘听了,回头看了一眼,忙道:“不用不用,你梁子哥有力气着呢!让他多歇歇!”
这孩子这么瘦,不添乱就不错了,梁子娘心道。
“那咋行,大娘您好心救了我们姐弟,咱没什么好报答的,出把子力气还不应该?”宋雪晴一副当家大姐的模样,瞪了“弟弟”一眼:“还不快去!”
“欸!”还发着傻的郑冠英立马打了个激灵,忙出了屋子,朝着后院去了。
他看着瘦弱,力气却有的是,从柴房后头捡了把斧头,就帮着劈了起来。
梁子劈了一会都有些累了,停下擦了擦汗,听着身后利落的劈柴声回过头去,却惊讶的发现,这小子没干一会儿,就劈了许多了,虽说有些大小不均,但都劈的极细。
“哎呀冠英兄弟,可别这么劈,太细了烧着费柴呢!”梁子愣了一下,连忙阻止道。
郑冠英长这么大哪里劈过柴啊?也就在林子里帮着宋雪晴拣些枯枝树叶什么的来烧,想着细点好烧,就干脆照那样劈了,谁能想到这里头还有这样的弯弯绕绕?
顿时目瞪口呆。
好在梁子也没深究,只当他以前在家是这样过的,还想着只怕他们家原本日子不错,只可惜碰上这灾年,却是连个活路都没了。
陪着梁子娘俩个吃了早饭,收拾碗筷的时候得了闲,才听梁子娘絮絮叨叨说了些自家的事情。
说是梁子家本来也是一大家子人,虽然日子过的清苦,却也和和美美的。梁子本还有两个亲弟弟,可三弟小时候就夭折了,二弟叫拐子拐走了,奶奶气急攻心伤心过度又没钱医治病死了,他爹出去找二弟,结果这些年就没再回来过,家里就剩了他们娘俩相依为命。
宋雪晴略略有些赞叹。
这样困苦的人家的一对母子,却仍想着帮助别人,心地纯善。
“这人生呐,谁也说不准会发生点什么,不过咱们老百姓总得想法活下去不是?咱是粗人,不懂那些大道理,但却也知道,高兴是过一天,不高兴也是过一天,就该高高兴兴的活。”梁子娘说的平淡,梁子闷头不吭声,可也看得出两人心底的难受。
宋雪晴很清楚,梁子娘之所以说这些个,并不是想对人说说自己的苦楚,博取怜悯,不外乎是为了劝他们“姐弟”两要好好活下去。
郑冠英一开始听得满是同情,不过听到最后,他也回过味来了,心里又是感动,又是惭愧。
也有许多感触。
他们虽说是骗了二人,但他的爹娘的确不在了,就是不知前辈她……
他偷眼瞄了宋雪晴一眼,她脸上却露了笑容:“大娘别担心,大叔肯定会回来的,松子哥也会回来的!”仿佛没有听出梁子娘别有深意似的。
松子就是他们家被拐儿子的小名,老三叫林子,说是命里缺木才取的这个名,可惜早早没了。
“哎,大娘也借你吉言哈!”梁子娘非常高兴的笑了起来。
世人都爱听好话,尤其这还是梁子娘一直挂在心里的事情,听到宋雪晴这么说,她很高兴,仿佛明日里孩子爹和二儿子就能到家似的。
农家人每天都有许多活计要干,酷夏寒暑,就从没有一日能歇,没一会,梁子就要下地,宋雪晴便赶了郑冠英和他一起去,自个帮着梁子娘做些家务活。
且先不说会不会,总要做出个肯做事的姿态来,才不枉人家收留一场。
169 辞别
住了十来天,宋雪晴的身子算是“养好”了,倒是叫梁子娘俩万分惊讶。原以为易先生说她身体底子好只是体谅他家无钱买药,没想到她一个看起来娇娇弱弱的女儿家,竟是真的不错。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顿顿干巴巴的稀饭,不过十来天,她就熬过来了。
郑冠英的“天生巨力”也很叫梁子佩服,不过是多带了一个看起来细细瘦瘦麻杆样的少年,地里的活计却比往年干的快了许多。因为家里没有牛,往年犁田都要等到开春的时候到别家借了牛再整,整个庄子上这么多户人家,有牛的不过两三户,也不知道要轮到什么时候。可今年天气才回暖一些,郑冠英就帮着把地给犁了,看着被冻得冷硬的稻田一点点变得松软,梁子娘抹着眼泪拉着宋雪晴的手说遇上了好人了。
“大娘,我们姐弟才是遇上了好人。”宋雪晴说的诚心诚意的:“这两个月,要不是您和梁子哥收留我们,我们只怕早在外边被冻死了。”
郑冠英扒着饭,心说才怪,去到极北冰原都未必冻得死你。
“娘,无双妹子,你们就不要互相夸来夸去了,快吃饭,菜都要凉了。”梁子咕哝道,给两人一人夹了一筷子肉菜。
梁子娘和宋雪晴相视一眼,笑了笑,低头吃饭。
无双是她给自己取得新名字,照着郑冠英来。刚好她想起那陆冠英有个妹子好似叫做无双,便借来用了,随着他一道姓郑。
身子“养好”之后,宋雪晴和郑冠英便见天的往山里跑,逮些落单的野物给这家里添些肉食。开春之后,天气暖和了起来,山里的野物也多了。这段时间几乎天天能吃到肉,让梁子娘和梁子都长胖了不少。做饭的时候宋雪晴会磨点玄元丹的粉末加在菜里,给这母子两增强一下体质,虽只是修真界最低级的丹药,但整颗吃凡人却是撑不住的,只得用这迂回的方式。一来二去的,就连梁子娘旧日里落下的一些老毛病都好了。
好在他们也并没有怀疑,只以为是吃的好了,自己好转的。
吃不了的野物梁子会拿去外头镇上卖掉,渐渐的也攒下一小笔银钱。十多两的样子,虽然不多,可这个家里什么时候有过积蓄?母子两一边高兴。一边却觉得欠了这姐弟两许多。哪怕梁子也有跟他们一起进山,但他又没有捕猎过,收获寥寥,这些野物几乎都是姐弟两捕来的。
要不是郑冠英偶然挖到了一颗百年人参拿去卖了几百两银子,姐弟两并不缺钱。否则他们也不会留下这十多两银子。
本来宋雪晴还要将卖参得的银子给他们一些,不过两人都是拒不肯受,只得罢了。
“大娘,过几天,我打算和弟弟一道往汴京去。”吃过了晚饭,宋雪晴方才轻声说道。
梁子娘心里一惊。忍不住脱口而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