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末世 作者:小硕鼠5030(起点2013-10-22vip完结,随身空间,温馨)
哎呀还真是长见识了,原来做豆腐还有这么多说道。
最后决定这次做嫩豆腐,所以我们要先过滤。
就看郭婶让姜智从屋里搬出一口大缸来,在缸口上还绑了一块布。
郭婶将木桶里刚刚磨出来的豆浆倒到这块布上,然后拿了一个半圆形的木板,在布上刮,浆水从布眼中就流入到缸中了,直到再也没有浆水流出了,郭婶又打开那块布,加入了一些清水,由上而下的搅拌均匀,然后又扎上布,用木板再次刮,如此加了两次水,一共刮了三次,才算把一桶豆浆过滤完。
有了郭婶前面的演示,剩下的三桶就我们来完成了。干起来就会发现,这也是个力气活,一桶的豆浆倒到滤布上,然后在上下翻动,这就相当于拎着一桶豆浆在翻动,我是干不了这活,所以最后又是姜智和诚子完成的。
接着第三步就是煮沸了,郭婶将厨房里的大锅刷洗了好几遍,然后在锅里填上了适量的水,才将缸里的豆浆倒入到大锅里。
我在旁边看着很纳闷,郭婶就给我解释,说这样煮的时候,豆浆就会浮在水上面,豆浆不接触锅底就不容易糊锅。
我心里感叹着,知识就源于生活啊,这是利用水的密度比豆浆大的原理来避免糊锅啊。
接着郭婶就开始煮豆浆,郭婶是先大火将豆浆煮开,我看豆浆在锅里都冒出大量的白色泡沫了,郭婶把上面的白沫撇掉后,接着继续煮,郭婶说这时候豆浆还没开呢,得在等个三、五分钟的,之后她又控制火,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说是这样能去掉豆子的青涩味道,煮出来的豆浆更加好喝。
我在锅边已经闻到了豆浆那种香气。等豆浆出锅了,我迫不及待的用几个大碗,盛了几大碗的豆浆。
真正喝到纯正的手工豆浆后,我说了一句末世前的广告语“一杯鲜豆浆,天天保健康。”这豆浆真是不错啊,色泽乳白,口感细腻,味道香醇,真是美味异常啊,我在心里决定了,以后要把空间里的大石磨利用上,然后每天鲜豆浆和鲜牛奶、鲜羊奶掉这样的喝。
我递给大家每人一碗豆浆,当然没忘了诚子那份,虽然我爱逗诚子,但是这不能说明我不心疼他,有好东西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他的。
城市中 第一百五十一章 豆腐宴
美美的喝完一碗豆浆,我不免感慨,自从去年冬天下雪后,有大概一年没喝豆浆没吃豆腐了,我喝到了香浓的豆浆,才知道原来我这么想念这种味道。
白色的液体滑过舌头上的味蕾,缓缓而下,滑过了心肝脾肺,滑过了五脏六腑,多日来的疲惫仿佛在这种液体的滋润下消失殆尽了。哦,有些夸张了,但是确实喝完一口后,整个身体都舒服了。
我突然想起曾经看到过网络中有人总结过,恋爱中的人喜欢喝咖啡清茶,因为香气会铺满所有的空间。新婚的夫妻,喜欢喝牛奶,因为牛奶里充满一股涌动的气息,就像窗外的阳光一样饱满而热烈。豆浆,适合的是共同生活了多年的人,也就是老夫老妻,因为它味道不太浓厚,营养丰富,更重要的是物美价廉,像许许多多平常的居家日子一样。
颗颗坚硬的黄豆为水所软化,在石磨的齿轮中磨成粉末,过滤网将残渣留住,最终倒出那一抹乳白,在杯中形成小小的漩涡,卷起几个小小的泡沫,渐渐缓慢、静止。这个过程多像人生的历程啊,所有的锋芒都削去了,最后独独留下平淡、坦然,尽管平淡、尽管坦然,但味道是醇厚的,深沉的。
在我还在细细品味,慢慢回味的时候,郭婶和姜智他们已经把剩下的豆浆都煮了出来。
下一个步骤就是做豆腐最关键的一步,点豆腐。
郭婶先把灶下的火撤了,就开始调制酸汤。
“咱们这没有卤水,所以点豆腐都是用的这种酸汤。”郭婶一边和我们说,一边动手调制。
“其实这个很简单的,就是白醋对水,只是有点讲究。得按照白醋和水1比5的比例混合成的。”郭婶在一个盆子里,调制了满满一盆的酸水。
“平常我做豆腐可用不了这老些酸水,这回是咱们做豆腐做的多,才调这么多的。”郭婶看我瞪大眼睛的看着一盆子酸水,就解释道。
“哈哈,我就是觉得这样挺费白醋的。”我笑笑解释道。
“可不是,这以后没地方买醋、酱油这些调料了,这豆腐都做不成了。”郭婶想到将来的生活,感慨道。
前一阵子县里有个大超市开业,我们村的人也去看了看。回来就说,那里东西都太贵了。就像平常炒菜的这些盐、酱油、醋什么的,那里都有。就是一小包盐要价5斤大米,一瓶420毫升的陈醋和500毫升的酱油要价都是4斤大米。大部分人回来都是空手而回,要不就买点盐回来,因为那属于必须品,人不能长时间不吃盐。否则人没有劲,但是很少有人舍得拿那么多大米换醋和酱油这些调料的,人不吃这些调料也死不了,所以能省就省了。
我们家是没有这个顾虑的,在末世前曲妈和姜妈存了很多的调料在她们的储物袋中,我也在批发市场买了一大堆。光我这里存的,十年八年是够吃的了。
郭婶调完了酸汤,就拿手在豆浆上面试了试。这一小会儿,锅里豆浆的温度降下来点了,她就让姜智和她一起,把一锅的豆浆都倒入到一个大盆里。
“好了,我在这里头点豆腐。姜智你和诚子在锅里继续煮豆浆,会了不?”原来郭婶将豆浆挪地方是为了煮下一锅豆浆。这样安排确实更加合理省时间了。
姜智回答道:“会,煮豆浆不难。”刚刚看的时候,他就记住了要点,应该能完成任务。
“行,那你们就试试,注意火候啊。”就这样,郭婶将煮豆浆的大权下放了。
然后她就专心的开始点豆腐,她把对好的酸汤一点一点的均匀倒入到盆里,同时还用炒菜的勺子往一个方向搅拌,当豆浆开始出现絮状沉淀物并且与水分离了她才停手。
“看明白没,这个酸汤要一点一点倒,倒的时候,还要不停的搅拌,这样出的豆腐才好吃呢。”郭婶问在旁边学习的我。
“嗯,差不多。”我有些看明白了,就是不知道做起来和想的一不一样。
“好了,这盆等个十分二十分的就可以做豆腐了。”郭婶把点完酸水的那盆豆浆挪到了角落,然后就去看姜智他们煮豆浆的工作了。
我看着那盆最先做出来了豆浆,它已经慢慢沉淀好了,说道:“郭婶,这个是不是豆腐脑啊?”
“认出来了,就是豆腐脑,等一会咱们把它的水滤出来,然后在压成方块就成豆腐了。”郭婶看着我指的盆子回答道。
我听郭婶说是,就说:“郭婶,你等等在做豆腐啊,我回家一趟。”说完我就转身跑回了家,拿了一个小木桶回来了。
姜妈看我这架势就问:“小艺,你要干嘛?”
“妈,咱们好长时间早餐都没吃过豆腐脑了,我现在盛出来一些,等明天早上,咱们家吃豆腐脑。”
“哎呀,傻孩子,这个放不住,你要是放冰窖里,一晚上准冻上了,要是放外面,一晚上就坏了。”郭婶听了我的话,提醒我。
“没事,我有办法。”其实我有什么办法,就是把豆腐脑直接放到戒指里,明天拿出来还是热的,新鲜的。
姜智和姜妈知道我的心思,所以也没阻止,我赶快的舀了一小桶的豆腐脑,转身送回家去了,其实是在家里把豆腐脑放到戒指中了。
然后我又回到郭婶家,帮忙做豆腐。
郭婶找出了几个做豆腐的模具,长方形的一个木头盒子,底下像盖帘似的都是窟窿眼,做豆腐时,多余的水就是从这里流出去的。
郭婶又找出了几张纱布,在开水里煮了煮,消了毒,然后在长方形的木头盒子里面铺了一张纱布,在最下面又放了一个大盆,最后把那盆子豆腐脑倒了进去。
就看豆腐脑倒进去后,里面的水从底下的窟窿眼流到了最底下的大盆里。
把纱布裹好后,她又找了一块板子,压到了木头盒子上面,然后就让姜智搬起墙边的一块大石头,放到了上面。
所有的都做好了,郭婶拍了拍手说:“好了,等它不流水了,豆腐就做好了。要是你们喜欢吃嫩点的,那就少压一会儿,要是喜欢吃老点得,就多压一会儿,这个口味咱可以控制。”
然后她就去和姜智他们忙剩下的豆腐了,我和姜妈则找来小板凳,坐下来看着豆腐顺便看他们干活。
用一上午的时间,我们做好了100多斤的大豆腐。看着白白嫩嫩的水豆腐,我感慨颇多,人们常说世上做活有三苦,“打铁、当兵、做豆腐。”
我想通过今天的实践,我们都体会到了,郭婶家的厨房因为煮了好几大锅的豆浆,导致的非常潮湿闷热,我们呆在里面,身上的衣服都贴在了身上,非常的难受。
姜智和李诚对做豆腐的辛苦应该有更深刻的体会,他们俩干的都是力气活,做完豆腐后,全身大汗淋漓的,就像刚蒸过桑拿浴一样。
李诚从郭婶家厨房出来的时候,就说了一句:“今天中午我得多吃点,这做豆腐比种地还累。”
郭婶就留下了3斤豆腐和一碗豆腐渣,其他的都让我们拿回去了,她说多了她们家吃不了,这种天气豆腐是不能过夜的,所以她拿多了也是浪费。还不如我们拿回去,吃剩下的就往冰窖里一放,就冻成了冻豆腐,以后想吃的时候还能吃。
我们拎着新做出来得豆腐,非常不好意思,郭婶忙活了这半天,又出技术,又出力的,就留下了三斤豆腐,也太少了,不过她说的也对,给多了就是浪费。
最后姜妈发话了,说剩下的豆腐冻成冻豆腐后,我们每周给郭婶送来点就行了。我们想想也只能这么办了,就拎着100多斤的水豆腐回家了。
到了家,先是让已经回家的含含、安安、萱萱分别给大姐、二姐、小姨家送去了2斤豆腐,还让孩子们传话,说家里做了很多豆腐,要是想吃就来取。
接着我们就在厨房里忙乎起来了,今天中午我们要做豆腐宴。
第一道菜是蒸豆腐:榨菜肉末蒸豆腐。
第二道菜是焖豆腐:香菇焖豆腐。
第三道菜是炸豆腐:脆皮炸豆腐。
第四道菜是炖豆腐:豆腐鲫鱼。
第五道菜是炒豆腐:麻婆豆腐。
第六道菜是煮豆腐:口袋豆腐汤。
除了这些姜妈还把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拿出来,做成了几道菜和主食。
有葱末豆腐渣、豆腐渣炒蒜苗、茄汁豆腐渣、三色豆腐渣和锅贴豆腐渣,最后还用鸡蛋和面粉配着豆腐渣烙了一大盘的豆腐渣饼作为中午的主食。
豆腐渣我可知道是好东西,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脂肪含量非常低,还富含纤维素,纤维素可以吸收糖分,从而缓解身体对多余糖分的吸收。它可以解除饥饿感抑制脂肪生成,所以它是减肥瘦身的绝佳食品。我年轻时候减肥没少吃。
中午我们家人敞开肚皮大吃了一顿,大家都很长时间没吃豆腐了,所以对今天中午的豆腐宴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美味,绝对的美味。
城市中 第一百五十二章 传说中的安全区
就在我们享受秋收后的凉爽、安逸、悠闲的时候,村里出现了一个小道消息,说全国要建立几个大型的安全区,J省由于是农业大省,所以也获得了建立一个安全区资格。
在今年开春的时候,这个安全区就在不知哪个秘密基地开始筹备兴建了。到秋收后,正好建立完成,可以入住了。据说那里面的设施一应俱全,有学校、有医院、有警察局。住到里面之后,夏天就再也不用担心A病毒了,因为在安全区里装置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驱蚊系统,冬天也不用担心挨饿受冻了,那里有自己的发电设备,冬天可以在家里打空调,而且安全区在兴建的时候,就圈出了很大一片田地,每个住进去的人都会分到一块,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更有消息传出,这回国家向农民收取的粮食,只有一小部分运到了灾区,剩下的大部分都运到了安全区,作为安全区的储备粮。
这样的小道消息很多,但是也只是传言,政府并没有公开声明有安全区,所以现在谁也说不上来所谓的安全区是不是真的如传言中那么好、那么安全。
不过,就是这样的小道消息已经让很多村民心动了,对于村民们来说,在哪种地不是种,要是能到传说中的安全区去,那就再好不过了,夏天种地的时候就不用提心吊胆的担心感染A病毒了,冬天下雪的时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