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末世 作者:小硕鼠5030(起点2013-10-22vip完结,随身空间,温馨)
最后,孩子们决定采取值日生制度,每周每个人负责照顾两天小鸡,梁晨最大,主动说可以干三天。就这样小鸡们正式的在我们家安家落户了,它们给孩子们以后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预知末世 第四十五章山里的快乐生活
我们在踏山村正式的安顿了下来。开火的第一顿饭还把村长请了来,家里的老人和村长相谈甚欢。从村长的口中,我们知道踏山村也受到了旱情的影响,今年村里人种的水稻长的不好,都蔫头耷拉脑的。估计会减产百分之20到30。
持续不断的高温,使村边上的小河水位明显下降。还好村里基本上每家都有井,生活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影响。我们一家人也终于在过了10多天缺水的日子后,又一次洗上了热水澡。
家里一共就4个房间,姜爸姜妈在右侧外间,我们带着含含在右侧里间,曲爸曲妈在左侧外间,梁晨和王茜住左侧里间。
含含对这样的分配很有意见,他晚上想和哥哥姐姐在一起住。让我连哄带骗的拉了回来,因为我们想晚上带含含进空间一起修炼。
经过上次的入室抢劫事件,我们决定要督促含含和我们一起好好修炼,我们每个人也要找一门自己感兴趣了能够自保的本事学习。
孩子们在这里适应的很好。每天早早的就起床,争着抢着喂家里的老母鸡和黄橙橙、毛绒绒的小鸡仔。早餐桌上的粗茶淡饭也吃的津津有味。
每天都会自己动手在井边从井里打水洗漱,我儿子太小,梁晨替他完成了工作。
孩子们对于水的认识从小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来没有意识到水也是要爱惜的。
他们在d市缺水的时候虽然没待几天就来了踏山村,但是这对于以前从来不知道水资源珍贵的他们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过程。
他们来到踏山村,自己也体会了天天早上从井里打水的辛苦,所以现在也都会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了。以前洗脸剩下的水,随手就到了,现在他们会把水拿来喂鸡、浇花。都变得懂事了很多。
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很丰富。自从我们带他们上过一次山后,他们就天天往山上跑。
我儿子每天晚上和我们进空间修炼功法10天,白天就相当于是放假休息。他就和哥哥姐姐满山遍野的疯玩。
我想着反正山上也没有什么危险,再加上可能这也是他们最后一个可以这么无忧无虑快乐玩耍的夏天了,也就对他们天天的早出晚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所以每天早上孩子们把自己收拾利索后,就会斜背着自己的小水壶,手拎着自己的小竹篮出发了。每天都会先去给小鸡们挖一篮子的野菜,然后才到处去玩。
他们每天除了带回野菜外,还能带回一些东西,有时候是一朵花,有的时候是一把草。其实这些在山上有的是,但是孩子们拿着回来就像拿着宝贝一样。
但是后来我看他们总拿回这些没有用的东西,野菜也是一篮子一篮子的往家拎,那几只小鸡根本就吃不了,大多都是放时间常了,蔫吧了,然后被晒成了野菜干。我觉得放着他们这三个孩子无组织无纪律的瞎玩,有些浪费资源了,其实不能小看孩子们的,他们也是很能干的。
所以我就给几个孩子下达了任务,每天每个孩子都上交十斤的柴禾。虽然我们刚来的时候小姨夫就给我们拉来了一车木块子,但这个东西是消耗品,多多益善。几个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能帮忙也是要帮忙的。
孩子们欣然的接受了组织交付的任务,并且每天都保质保量的完成。没几天,我们家的院子里就堆了一堆柴禾了,每个孩子每天回来都能超额完成任务。
最开始的时候,含含的姥姥心疼的把含含拉了过去,说:“你是亲妈吗?含含才5岁,你就让他每天提这么重的东西。含含,咱明天不干的,你妈要是想要柴禾,就让她自己上山去捡去。”
小姨也说:“小艺啊,你小姨夫拉来的柴禾不够吗,要是不够,你就吱个声,让你小姨夫再给你整点,干嘛要费那个劲去山里捡树枝子啊?”
含含先开口说了:“姥姥,姨奶奶,我力气可大了,再多我都拎的动,看我的吧。”说完就上前把自己的和哥哥的篮子都拎了起来,显摆的在两个爱心泛滥的老女人面前得瑟了几趟。
惹得两个老女人的一阵夸赞。
我赶紧趁着两个姥姥级人物凤心大悦的时候解释道:“小姨,小姨夫给拉来的柴禾足够我们这些天烧的了。我这不是觉得这几个孩子,天天瞎玩也是玩,还不如有些目的的玩好些。而且还能帮家里干点活,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再说我就觉得吧,这天气太不正常了,人家不都是,在大旱后必然有大寒吗?我这多备点柴禾也是想有备无患,小姨你也得多备点啊。”
曲妈在旁边笑话我没文化,说是大寒后必有大暑,大旱后必有大涝。
我可没管我说的对不对,只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提醒一下小姨,看她那样我们上次来和村长说的话,小姨是一点都没往心里去啊。
我把曲妈和小姨安抚好后,含含偷偷的告诉我,他还偷偷藏了一些到他的戒指里。我听了后,很高兴,我儿子的这点小心眼像我,越来越像之小仓鼠了,我喜欢。
至于四位老人,他们闲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了看我们家分到的土地,研究一下现在还能种什么。总之就是不能浪费。
他们和小姨夫商量了,决定种白菜,现在正是种的时候,耐热性强,生长期短。所以他们就像真正的村民一样,天天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就扛着锄头去地里了,等太阳出来的时候,就溜溜达达的回家了。
晚上回来吃晚饭后,天气也不那么热了,他们就拿着小板凳到村口和那些村民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很快就融入到了这个村子中。这小日子过的别提多滋润了。
天天在饭桌上都谈论着谁谁家的小谁又怎么怎么地了,我们也在他们的言谈中,更加的了解了踏山村及踏山村的村民。
这些天我们给他们老的老,小的小喝了小溪水喝空间产的羊奶牛奶。他们的体质也在慢慢的增强,现在在山里也是健步如飞。
看到几位老人几个孩子现在能这么开心,我非常高兴,这个房子买的值了。
预知末世 第四十六章建新家
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来到这里后,适应的非常好,过的都非常愉快。
但是,我和姜智两个壮年劳力就不能这么的悠闲了。我们还有很多的计划没有完成。
我们计划首先要垒一个高高的砖墙,把家里的一层平房再加盖一层;其次后院要盖一个大棚,仓库边上要盖个厨房,厨房里也要垒一个新型的灶台;最后在菜窖地下我们还想挖一个大点的冰窖。
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姜智去县里的砖厂拉回来了很多的砖,又让小姨夫求的人买了一些质量好的木材,找熟人联系了县里的专业施工队伍,最后请出了闲置在家的专业人才表妹吕芳。
第一个要完成的就是垒围墙,这个工程没有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为了能更快的让村民们接受我们这些外来户,我打算找几个村里会泥瓦匠的村民来干。现在是八月份,正是农闲的时候,我们就让小姨夫给我们找了几个人,帮忙垒院墙。
这些干活的村民中就有那次陈翠花来小姨家卖谷子,伸头说谷子不是山货的年轻人。他叫陈明,是一个开朗心眼很实在的小伙子,还没结婚,我和姜智很喜欢他。
给我们干活的时候非常卖力,就是爱说了点儿,问题多了点儿。
“姜哥,你这城里人怎么跑到我们这个山旮旯买房子呢。”
“姜哥,嫂子真不错,又漂亮又贤惠。”
“姜哥,你们家可真奇怪啊,出来玩把两家老人都带来了,你们不怕打架啊。”
“姜哥……”
姜智刚开始还会回到他的问题,但后来看他没玩没了的,就不搭理他了,他自己也能说的挺乐呵。
我晚上和姜智双修完后,就和姜智谈起了陈明。
“这个小伙子不错吗,观察事情很细微,发现了我不为人知的美貌。”我因为今天听到陈明夸我漂亮了,美了一天了。终于有人也夸我漂亮了。
“你很高兴他夸你?”姜智在我身下低沉的说。
我完全没有发现危险正在向我靠近。“对啊,陈明不错,哪天让他上咱家来,咱单独请他吃顿饭。”
“你还要单独请他吃饭。”姜智身上散发着危险的气息。
我终于发现不对了。“我…我认为他虽然挺好的,但是老公你比他更好,你英俊威猛、气度不凡、孝敬长辈、爱护幼小、哎~哎~哎~停手啊。”
“我现在也发现了我还有一点比他好,爱妻如命啊。”姜智说完就用武力镇压了我的反抗。他也把我修理成了“爱夫如命”。
我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发誓以后再也不再男人面前夸奖另一个男人了。
看到陈明也是面无表情、目不斜视,姜智看到我的反映非常满意,昨天晚上的教育很成功吗。
我们家的围墙垒的很快,小姨夫给找的几个人都是比较有经验还比较实在的人,干活肯卖力气,我们在围墙完工的时候,特意傍晚的时候在院子里摆了一桌的酒席,当然没有忘了请村里比较德高望重的人物。算是我们家第一次摆酒席请客,拜拜山头。
不管怎么样,强龙都压不过地头蛇,为了我们以后的幸福、舒心日子,我们有一些礼数还是要进的。
之后我们就张罗着盖大棚,这次没找村里人,我们是在县里找的专业人员来干的。吕芳问我们有什么要求,姜智想了想说:“我们的要求很简单,要最结实的,价格最便宜的。”吕芳和工程队的头听的后都要晕倒了,这要求还简单啊,要结实还能便宜了?
后来,吕芳给我们了几种方案,不同的价格。我们考虑到以后冬天太冷,还总下大雪,大棚的骨架就要最结实的钢材的,用玻璃做的覆盖材料。又让他们顺便给我们家的房子加高了一层,再顺便在房子边上盖了一间小房子当厨房。
这回是我对吕芳提出了要求:“厨房的烟道要走遍家里的每一个房间,灶台要砌的实用,美观大方,占地面积小。”
吕芳受不了的对我说:“嫂子,你们家怎么都这样啊,你这要求还简单吗?光达到一个就不错了,你还用将这些优点集于一身,太难了。”
“你看,我不是看你是专业人员吗,其他人我也不提这些他达不到的要求啊。”
吕芳很不淑女的对我翻了个白眼,但是任务还是接下了。
她和工程队的泥瓦匠讨论了一下灶台应该怎么垒。泥瓦匠琢磨了半天就放弃了,说太难,吕芳只能自己亲自操刀,
她闭门苦思了一整天,给我砌出一付别出心裁的灶台。灶台有一米二高,两个灶膛,台面上有三眼儿,分别是尺八、二尺、二尺三,两个大的眼儿放大黑锅可以做饭,另一个小点的眼儿是在两个大锅中间偏上,可以放上一个瓦罐,平时在瓦罐里装上水。在做饭的时候,火苗就会顺便把旁边瓦罐中的水烧开。这里的热水可以刷锅刷碗。
为了方便擦灶台,灶台面都是用黑色的大理石铺的。挨着灶台的墙面也铺上了瓷砖。嗯,吕芳的技术真不错,垒起来的灶台,不光外表好看,还很实用,烧火的灶膛很好烧。又把烟囱立的高了些,这样有吸力,灶台上就不用风箱了。我让姜智实验了一下,一个菜几分钟就烧好了,比液化气快多了。
这个灶台砌出来之后,正经的风靡了踏山村一阵子,基本上每个村民都来参观了一遍。也有几家跟了风,也砌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灶台。原来有外面打工回来的人,总说吕芳上完大学也就是个高级瓦工,所以村里有好多老人都不太得意吕芳,认为她没出息,但是这回她在我们村可是很受欢迎的。
最后是挖冰窖。这个是我提议的,我想要是能有一个古代人那种冰窖,冬天将冰存起来,夏天拿出来放到家里,就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如果夏天干旱缺水的话,等冰化成水后,还可以喝或者是浇地都可以,这多好啊。
但是在真正要挖冰窖时,我们遇到了困难,县里没有专业人员会挖冰窖,他们只会挖地窖。
不过没事,不是还有高材生吕芳吗?但是吕芳这回可说了,她没有实践经验,只在书本上看过。
我可不管这些,只要有人会挖就行。
吕芳和挖地窖的人说了挖冰窖的方法及要注意的事,但是人家没有做过,没见过吕芳说的技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