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末世 作者:小硕鼠5030(起点2013-10-22vip完结,随身空间,温馨)
么来控制。
还有就是必要的安全措施,还是要做的。铺好竹管后,就不让大家随便进去田里了,因为松针和人的大脚相比太脆弱了,就怕人一不小心,把它踩折了,就不好了,所以安全重地,严谨闲杂人等入内。
让水先这么滴着,我们全家又开始忙碌着给水稻遮防晒网,然后才回来看实验结果,结果还算强差人意,有10多个漏水点,我又把松针拔了出来,从冰箱里挑出相对粗一点点的换了上去,基本就可以了。
之后我们回家总结了一下,这种滴灌系统应该是能用,那我们家今天晚上就要开始全面铺设了,秦韩斌跟着我们回的家,听我们说晚上还要去再做滴灌,就要求也要跟着去,说是既能帮我们的忙,他还能练练手,等明天他就开始准备材料,用我们家现成的工具,争取两天内也把家里的滴灌系统做好。
陈明在炕上一听就急了,秦韩斌赶忙安抚他,说肯定也不能忘了他家的那份,陈明这才又安静了下来。
之后,秦韩斌先是把陈明背回了他家,然后就钻进了竹林,也不怕热了,穿着长衣长裤在竹林里干了一天,到下午的时候,背着一大捆竹子就到了我家,汗水把长衣长裤都打湿了。
我赶紧给他找出了一套姜智的衣服,让他先对付着换上,这个天气,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感觉可不咋好受啊。
姜智给了他一兜子我们家特制了松针,这样他和陈明家就够用了。
秦韩斌真如他所说的,两天之内把他家和陈明家都改成了滴灌系统。当然这中间也有我们的帮忙。
并且把家里能装水的容器,都装上了水存了起来。
在他忙碌的这两天里,有很多村民都看见了,也有很多村民上前打听了,秦韩斌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一一告知了。这也是和我们商量过的,我们几家用的滴灌方法是瞒不了人的,地是开发式的,只要人家一路过就能看的一清二楚,而且也没有必要瞒着,我们希望全村的人都不受干旱的威胁,秋天都能收获满仓的稻谷。
但是有些人听了后,根本就不当一回事,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多大用处,而有些人却听进去了,回去后也学着他找工具做了类似的滴灌系统。
村长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些坐不住了,他又用村里的大喇叭通知了大家现在干旱的情况,在喇叭里就开始征集大家有没有好的办法应付现在这种缺水的情况,要是有的话,就别藏着掖着,这个事关系到全村所有的人家,要是地里的粮食没了,那冬天全村人都得饿死。
我听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他这是说给我们听呢吧。
姜智问我:“他在喇叭里提到名了吗?”我想了想摇了摇头。
“那他点到姓了吗?”名都没有,更没有姓了,我接着摇头。
“那就是了,他既没提到名,又没点到姓,你怎么就会认为他说的是咱们家呢?”
我想了想,姜智的意思就是只要人家不点到我们的大名,我们就别对号入座。行,装聋作哑我会,不就是当没听见吗。
就这么挺了10天,小河里的水干枯了,河底的鹅卵石都暴露在烈日下。
地里的水稻由于缺水,迅速的蔫吧了,虽然有防晒网的遮阳,但是有的已经出现了枯萎的迹象。
村长没办法,冒着感染A病毒的危险,组织村里的壮年出去寻找水源,其实这就是白费功夫,这个地方方圆百里内没有一条大河,周围的村庄基本都是靠着大山流淌下来的这条河水灌溉。家里吃水都是自己打的水井,他们这个时候出去找水源,到哪能找到,我们源头这里都枯了,就可以想象下面的村庄了。
所以我们家没人参加这次无意义的寻水活动。在我们这里的河水干枯的第二天,其他村庄的人就有人来打探了,估计是看河水干枯了,想看看是不是我们这上游出现了问题,结果看到了就是我们这也干枯了,不过他们也看到了我们这里现在大面积实行了滴灌系统。估计用不了多久,附近这些村子就都是这种滴灌式灌溉了。
城市中 第一百四十三章 痛并快乐着
在八月中旬,小姨夫对着金灿灿已经弯下腰的稻田宣布:“水稻已经成熟了,可以收割了。”我们在后面听的欢声鼓舞,磨刀霍霍向稻田。
这是我们来踏山村第一年种地,所以这次收获的水稻,对我们来说意义是非比寻常的。
我们五家人商量好了,今年要一起收割,按照田地的顺序,先收小姨夫家的10亩,然后是秦婶家的4亩,二姐家的4亩,大姐家的4亩,最后是我们家的10亩。
收稻子这天,出来姜妈、曲妈、梁姨这三个妈妈级人物留守在家做将近30人的饭菜,其他老中青壮劳力都拿着镰刀,杀向了稻田。
都说割稻子是最累人的活,这回我可是体验到了,外面将近40度的温度,我们都穿着长衣长裤,穿着胶鞋,往田地里一站,猫着腰就开始割稻子。
我工具使用的不熟练,经常是一刀割不下多少来,我在这还磨磨唧唧的割这一小块地,小姨夫他们已经割了好大一片。
有几个岁数大的村民,在地里忙活完后,就过来这里看我们家割稻子,看着那些颗粒饱满的稻穗,就一个劲的夸赞我们家,这稻子种的好啊。
其中一个叫周福的村民对小姨夫说:“老吕啊,你们家这稻子种的真不赖,可比我们那些强多了。”
小姨夫谦虚的回答道:“这主要是我们种的早,等咱这开始旱的时候,我们这都要成熟了,没缺过水,它就长的好。”
他说话的时候,一点都不耽误割稻子,就说话的功夫。又落出我好几米远去。
周福摇摇头蹲下身子,手里拽过一根稻杆说:“可不光是不缺水,你这稻子长的可比我们年景好的时候种的稻子长的都好。你这种子不错啊,明年你们开始种水稻的时候,能不能也带上我,再卖给我点种子,行不?”
小姨夫听了这样的问话可没敢答应下来,这毕竟是我们捣鼓出来的,小姨夫不方便做主答应。
姜智在旁边边割稻子,边听这边小姨夫他们说话。听到周福想明年跟我们一起种水稻,还想从我们这买种子,他就停下镰刀。直起腰,用袖子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接过了话茬。
“行啊,今年我们这是实验一下,也不知道这种种植方法行不行。所以也就没告诉大伙,现在看今年的收成,应该算是成功了,那我们明年种的时候就招呼大家一声,有想和我们一起种的,就上我家去看看。有想要种子的,那我们今年就多留出来点,我们家也不买种子。到时候把稻杆都留给我们家就行。
总之,我们家丰收了,也希望咱村的人家都丰收,总不能就我们家吃饱饭,看着大家饿肚子不是。但是……”姜智说着把话锋一转。“这靠天吃饭大家是知道的,能不能有收成得看老天的。所以就算明年大家种了我们家这个品种的水稻,我们也不保证能百分百丰收。”
姜智留下这些话后,就让他们自己考虑,接着弯下腰去收割水稻了。话我们留下了,要不要种就看他们自己了。
一上午的时间,我和二姐这样只会祸害稻田的杀手被踢出了收割的队伍,改为负责将他们收割下来的水稻,一捆一捆的扎起来,然后由同样被踢出收割队伍的李诚和晨晨(用了巨力符)负责用扁担挑到我们家,我们家自己院子里有一台脱粒机,薇薇和大姐负责在家给水稻脱粒,然后等着中午姜智他们回来,把稻谷搬到屋顶去晾晒就可以了。
在这次集体劳动中值得表扬的劳动者有很多,比如秦婶、吕芳、小姨这样的巾帼,在劳动中不让须眉,穿着厚厚的劳动服,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坚持在割稻第一线。还有要表扬的就是几个孩子,也都穿着厚厚的衣服,跟着大人一起劳动,他们拎着小篮子,在大队伍的后面,负责捡掉落的稻穗,一上午的时候,都没听他们喊一句累,这种参与精神非常值得表扬。
而最最值得表扬的却是二姐夫,这种天气,他那种身材,不用说劳动了,就是坐在稻田边一上午,都不一定能受得了。而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条件就偷懒耍滑,他始终都非常认真的跟在秦叔身旁学习割稻子,他开始用不好镰刀,割自己小腿都割了好几下了,多亏穿的多,否则稻子没割下来,他的腿就得血肉模糊。
胖人都怕热,他肚子大,猫腰都费尽,现在他猫着腰干活,脸上的汗就滴答滴答的往地上流,脸也憋的通红,他就直起腰,用袖子擦把汗,喘口气,接着干,实在是累了,他就一屁股坐到稻田里,喝口水休息一下,起来接着干,二姐看他那么辛苦,就劝他多休息下,曲爸和姜爸都不让他割稻子了,让他回家去给稻子脱粒去,但是二姐夫说什么都没同意,他就说了一句,他说这是我该干的。
我这次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不管怎样,我们几家用了2天时间,把所有的水稻都割完了,接着就是脱粒,晾晒,然后就是颗粒入仓。
我对收稻子就一个词描述,累,真累啊。
不过看着摞的高高的粮食袋子,我又觉得再累也值了。可以说就算我们没有空间,就这些粮食也够我们一家一年的嚼用了。
在看院子外面一大垛的稻草堆,这些就有些少了,要是只有羊,这些过冬差不多够了,在算上三头能吃的牛,就不够了,不过没事,等村里人都收水稻后,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再买点。
小姨夫在收粮入仓的时候,计算了一下,平均每亩水田产稻子1100多斤,这个斤数在正常的时候也几经不少了,在这么不正常的天气情况还能有这样的产量,让他这样的老庄稼把式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和姜智说:“今年咱们多留下种子,今年咱们家水稻丰收,全村人都看着呢,明年开春肯定有人来求种子,到那时候,咱能帮的就帮一帮,都是一个村的,看谁家挨冻受饿咱都看不下眼。”
这个我们倒是同意,只要是那些真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家里生活的,我们还是可以帮助的,但是那些想上我们这不劳而获的,我们可不能惯着。
九月份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家新开出的旱地里种植的农作物都陆续的成熟了,首先是玉米,它本来就是一种比较抗旱的农作物,在8月份天气干旱之后,我们就是用了滴灌方式灌溉,虽然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是这些玉米却适应的非常好,感觉比风调雨顺时种出来的玉米棒子还要大一些,我看着这些圆润丰满的玉米,说:“这基因突变的也太不是时候了,这要是让别人看到,还不得寻思咱家有什么说道,怎么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能种出这么好的玉米。”
“你可别瞎寻思了,哪那么容易就基因突变了啊,咱家玉米长的好,是因为用的是空间里产的玉米做种子,在加上从开始种肥就跟上了,还没缺过水,所以才长这么好的。”姜智一边掰玉米一边说道。
哦,原来是我们自己种的好啊,不过我们也挺变态的了,人家种的都减产,就我们家越种越好。不过我希望我们能继续变态下去,哈哈。
接着是地瓜,收地瓜的时候,先要把地面上的红薯藤割了,搬运到三轮车上,这些是我们家牛羊的口粮,不能浪费了。
刨地瓜孩子们比我们大人还积极,看到地里刨出来的地瓜,都蹦起来欢呼,说冬天有烤地瓜吃了。
有的时候孩子对食物的执着比大人更甚,我们家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吃地瓜,所以收地瓜的时候就跟在大人身后,大人把大个的地瓜都收走后,他们就开始在地里拿着小锄头翻捡起来,检查的非常仔细,那些手指头细的地瓜也不放过,都捡回来了,而且是反复的在地里翻检了好几遍。
当天晚上就要求曲妈,晚饭要吃呼地瓜,满满一大锅的地瓜愣是没够一家人吃,地瓜很面,还很甜,很受大家的欢迎。
姜妈和曲妈决定给家里的几个孩子用地瓜做点零食,其实就是晒点地瓜干,所以早上起来就呼一锅的地瓜,等中午我们回来的时候,地瓜也彻底的凉了,就用刀把地瓜砌成半厘米厚的片,放到晒东西用的竹排子上,放到屋子顶上吹吹风晒晒太阳,三五天就可以晒好了。
但是我们家有几个嘴馋加大方的小鬼,每每中午刚刚放到房顶的地瓜干,他们下午午睡后就会惦记着去拿点来嚼嚼。
其实那个时候地瓜干根本就没晒好,这是表面的一层刚刚硬,这个时候吃是非常好吃的,表面很有嚼头,里面还不硬。所以也不怪孩子们会惦记,有的时候我也会上去拿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