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崛起
论怎么闹吃亏的不都是自己么?
“哼,那个小狐狸也是你姐姐么,还有,你得奖和我有什么关系,你去靠人家啊。”小魔女气鼓鼓的说到,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对男生都是不吝辞色的小魔女心中竟然有种酸酸的感觉。
“对啊,国栋,你应该靠我,不要像有的人,仗着自己长得可以就以为自己能力也不错了,要知道这世界可是有很多花瓶的。”杨柳眼见张国栋有和稀泥的意思,马上火上浇油。
“你这个狐媚子,你说谁是花瓶呢?”小魔女什么时候吃过这个亏啊,马上就火冒三丈。
“谁答应我就说谁呗!”杨柳也不是个吃素的主。
“好啦!都给我停,要不然我就找别人组队去!还有,谁要再挑起事端,打10下。”说完张国栋傻眼了,自己好像是在和小魔女凶呢,老天,耳朵不禁打了颤,还好小魔女貌似没有注意。
“呸,你打谁呢。”两女都暗自淬了一下。
“那边三位同学,请注意认真听讲,要知道这个比赛可是全世界大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方式,也就是说你一旦出去就是代表的我们北大,甚至是我们中国,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听讲!”这边战争刚完那边老师又开始点名批评,这是祸不单行啊。
唰的一下,大家都回头看着角落里面的他们三,一些人开始暗自羡慕,这小子桃花运真好啊,两个美得冒泡的女生夹三明治,甚至不少在暗自YY换作自己坐中间就好了。
“两个各自有序的单链表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单链表,在不增加额外空间的前提下我们应该……”课堂上响起老师的卖力讲解声。大家也开始收拾起精神认真听讲起来,要知道虽然大家也会YY,但能来的至少都是些精英,所以大家的控制能力还是不错的。
人就怕认真,一旦认真起来时间就过得格外的快,3个小时的课程很快就完成了。下课后林兴华教授将张国栋主动留了下来,当然小魔女和杨柳作为陪同家属也留了下来。
“你就是张国栋?”由于张国栋一张娃娃脸,看上去最多15岁,所以林兴华教授有些怀疑,这也让张国栋很郁闷。不待他回答,林兴华教授又问道,“听说了做了一款商业软件,已经卖到美国去了?前些天我斯坦福大学的同学告诉我说这款软件目前在美国卖得很火,你能不能大体的给我介绍一下你的开发思路?”
“好的,教授,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张国栋一说起熟悉的技术来,身上就自然的散发出一种魅力,搞得两女眼中直冒星星。
“呼呼,很不错,这其中很多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希望你能够更加深入的研究,然后做出一定的成果来。”林教授对张国栋讲解的新思想新方法很是欣赏,所以看向张国栋的眼神也不自然的柔和了起来。
“是的,教授,差不多还有半个月我的新书《软件工程》就会由深圳龙腾出版集团出版了,到时候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林教授能为我的书作序。”张国栋灵机一动,自己何不让林教授作个序呢,要知道他可是有很多朋友的啊。可以利用他的名气推广嘛。
第二十二章:轰动
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这样教师这个群体也像护士之类的有了自己的节日,一开始社会上并不流行送卡片给老师,但是很大原因是经济基础和卡片的落后,商场里的卡片还不如自己做的好看。
由于张国栋的先知先觉,再加上龙腾出版集团请了大量的设计人员,再一个与电子产品的结合,使得龙腾的一张小卡片十分的有竞争力,在九月十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都国家主流报纸报道了第一个教师节的消息后,原本滞销的教师卡就像坐了火箭似的,卖得十分火爆,光深圳地区就卖出了40万张,让其他印刷厂看红了眼,但一来他们即使复制也来不及了,另外一个他们也没办法制作这么精美的卡片。
1985年9月13日,张国栋的新书《软件工程》出版,“这是继人月神话后对软件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一本书”(《纽约时报》评论员文章),“这是软件行业的福音”(Lotus技术总监保罗),“Chuang,我的老师”(Microsoft老板比尔。盖茨),“今年的图灵奖不用凭了!”(华盛顿邮报),“怀疑中国的张是抄袭的我大日本帝国的研究”(日本《读卖新闻》),“据我国专家考证,张国栋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韩国记事》)。
其实一开始张国栋的这本书没有什么影响力,一开始这本书卖得不温不火,但是当张国栋给莲花公司的技术部经理保罗寄了一本该书的英文版后,马上在美国刮起了一阵技术旋风,这样的思想给了整个软件行业巨大的冲击,很快保罗就给张国栋发来国际电报,希望能给美国寄3000本书过去,要知道外文版的售价是49。9,也就是接近45万人民币(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年底达到3:1),而这3000本书仅是开始而已,当美国《纽约时报》的一个记者偶然发现Lotus公司所有的技术人员人手一册《软件工程》时,采访了保罗,才知道来自神秘的东方古国的Chuang(张的美国音)写出了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好书,在报纸上给了个广告后,这本书就彻底的火了,火到燃起来了。美国大大小小的出版商都想要分一杯羹,于是各种各样的经理都按照书上提供的地址飞往中国,由于一时间美国飞往中国的航班急剧增多,引起了外务部门的注意,当了解到原因后,人民日报特别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北大学子显辉煌,‘软件工程’放异光》,结果就是中国大大小小的稍微和软件沾点边的单位都大量订购《软件工程》一书,让龙腾出版社赚得盆满钵满,张国栋的名气更是坐火箭上升。北大都知道学校出了个学子张国栋写出了一本世界轰动的书籍,这下原本因为两女争风吃醋的张国栋更是名声远扬啊。
“知道张国栋么?”某男拿着一本《软件工程》向旁边的人炫耀。
“你以为我是火星来的啊,不说地球人,起码月球人都知道了好不好。不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么?”另外一个同学马上也拿出了相同的一本书。
“哎,你们都太落后了,知道最新消息么?”另外一个长相十分猥琐的家伙主动曝料。
“哦?”一群人急忙的围过来,可见大家的八卦之心都十分严重。
“他可是我的偶像啊,你们知道么,学校两大校花都怀了他的孩子,据说张靓颖学姐也看上他了。”
“嘶”一群人倒吸冷气,“不是吧,这么牛叉!”
“可不是么?你没看到他们每天三人行么。”
“有道理啊。”信息的传播过程遵循香浓原理,这一扩散可就足够厉害了,原本清白的三人变得再也不清白了。
就这样校园风风雨雨的传播着张国栋的消息,而我们的张国栋同志每天享受着左拥右抱的同时,身上的肉也以等差数列向上递增的发青。严重程度与两女的斗嘴程度成正比。
时间很快的到了十一月中旬,首届ACM竞赛中国选拔赛开始了(我也不知道那时候的时间,为了写作的需要随便搞的个时间)张国栋他们三搞了个拉风的名字RP小组,当时正准备喝水的张国栋差点梗死,果然很强很蓉蓉啊。
公告
下一章是超过2000字的章节啊,一定要顶起啊!一周开始的第一天,希望大家多多投票!多多点击!支持我,鼓励我!
8点左右
第二十三章:全国偶像
由于是第一届的原因,来参赛的学校不是很多,北京也就北大、清华、北邮、北航、北理,上海的复旦、上交,还有浙大、武大、湖大、中科大、电子科大,总共十二所学校的参赛选手,总共不到60支队伍,总共分两轮,第一次是初赛,60进10,第二轮是决赛,10进3,前三支队伍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决赛,历史中是斯坦福大学获得了冠军。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所以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当然除张国栋这个怪胎外,ACM的规则和其他的程序竞赛不一样,最后的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每道试题用时将从竞赛开始到试题解答被判定为正确为止,其间每一次提交运行结果被判错误的话将被加罚20分钟时间,未正确解答的试题不记时。因此除了扎实的编程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同样是获胜的关键。
RP小组用时最少,3个小时零5分钟,其实张国栋完全可以用更少的时间,但是他不想只让自己一个人参与,所以为了培养两个女生他只是在其中点拨,而没有实际动手,即使是这样他们的小组也是唯一用时最少且题目都解决完的小组,搞得两个女生兴奋无比。他们对张国栋的崇拜也更加厉害了,竟然可以在决赛的时候还能指点自己,这需要多强的实力和多强的自信啊。
最后角逐的结果是北大的RP小组(张国栋,张蓉蓉,杨柳),清华的自强小组(朱崇君、李一衡、欧阳柳波),上交的复兴小组(江一波、徐梦祥,高惠),三个女生六个男生。(每个学校只能有一个参赛队伍,由于是唯一两次获得过冠军的中国大学,所以着重表扬一下。)
在中国赛区颁奖完成后三个小组便要集训了,也幸好此时张国栋的《DEFLATE算法解析》一文已经完成,在回学校后他便将文章寄给了美国科学杂志然后静待回音。
十二月一日,他们和7个老师一起踏上了去美国的征程,除了张国栋外,也只有北大的林兴华教授才坐过飞机,结果这些人非常的兴奋,完全睡不着觉,就在那里叽叽喳喳的几个小时,就连小魔女和杨柳的脸都是红扑扑的,可爱极了。
全球八十所大学的精英齐聚新奥尔良,这个地区还没有经历后世那么凄惨的飓风袭击,所以城市非常的繁荣,而且新奥尔良还有NBA队伍黄蜂队,不是么?经过简单的休整后,比赛马上就开始了,全球共320所大学参加了总决赛。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当主持人RechaldRoboson宣布获得冠军的是China的PeiKing的RP小组时,所有的中国参赛队伍都***了,三个女生更是喜极而泣,虽然其他小组的中国队伍没有获奖,但是中国人第一次参赛就捧得了冠军这实在太让人兴奋了。就连林兴华教授也激动得不能自已,这可是我们北大的荣誉,中国的荣誉啊。
第二天美国的各大报纸都给予了报道。“神奇的中国夺得第九届ACM冠军!”“东方魔法师ACM夺冠!”“只用了170分钟!”“缘何我们的差距如此之大!”“ACM:我们的差距在哪里?”“第二名比第一名少了一个小时!”“Chuang再度刮起技术旋风!”“飓风袭击新奥尔良(这厮也不知道自己的标题竟然真的一语中的,不知道20年后新奥尔良的人们是否还会记得这个标题,要是翻出这张报纸的话估计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会毫不犹豫的掐死这个作者吧)”各大报纸报道的焦点就是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作为第二名竟然比第一名的北大多用时一个小时,而且夺冠的竟然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的作者Chuang领导的队伍。
随后参赛的学生准许在美国停留五日,结果发生的一件事更是把张国栋推上了风口浪尖,继而使他成为85年中国大书特书的全国偶像。
1985年12月3日,Sperry研究中心的TerryWelch端着咖啡在看最新的科学杂志,作为一个知名的算法工程师,他必须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所以每期的科学杂志都没缺,今天他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最新理论,谁知这一看他就看傻了,只见上面一个大大的标题“DEFLATEALOGRITHM”,进而浏览,他才发现来自中国的Chuang发明了一个最新的解压缩算法,按照上面的说法,竟然比自己的LZW算法要先进多了,这下他可傻了,要知道SEA公司的ARC软件可是要付给他专利费的,按照这个算法看上去,好像自己的专利费要到头了,上帝,自己上周才贷款买了新房子,没有这笔钱自己就要陷入信贷危机了。这可怎么办?希望SEA的工作人员不要看到这篇论文好。
或许是上次去教堂时喝过酒,上帝显然没有听到他的祈祷,SEA的员工显然也经常关注压缩的最新算法,所以看到这个算法后马上意识到不妙,一方面积极联系DEFLAT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