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猎手
此消彼长下,虽然疾风月狼跟啸岳地虎对猴儿群都有压倒性的杀伤力,可苦于醉道人只能致伤而不能致死的门派严训,只能一步步陷入群鼠玩死猫的苦境。
钟道临心道,怪不得小风初见这群猴也是苦着个脸,看来这匹束手束脚的狼王,这些年被猴儿们整怕了。
蓦地,一声凄厉的猴叫传来,整个猴儿群闻声,一下子停止了围攻小风,一个个大眼瞪小眼的,都朝着山下看去。
钟道临扭头朝发声方向望去,一看之下,大叫不妙!
此时山路上,正有一只唇生三须的老白猿,在一群小猴儿的簇拥下,意气风发的朝万佛顶进发。
它刚一看到身着布衣的钟道临,就是猴眼一呆,紧接着昂起猴脑袋,发出一声凄厉的鬼叫,双臂在身前虚空朝钟道临一通猛挥,原地暴走般的上下左右蹦蹦跳跳起来,一张激动的老脸顿时成了紫红色。
“哎呀,不好!”
钟道临跟着老白猿这声吼叫,也是风急火燎的一嗓子。
不由分说,就拉起身旁的斯影从岩石缝隙中窜了出来,急速闪身到正冲猴群喷火的疾风月狼,伸腿朝着狼屁股后边就是一脚,大叫道:“小风快跟我跑,老仇人找咱们玩命来啦!”
说罢,钟道临放开斯影的手,一边躲避群猴的棍棒跟满天乱砸的石块,一边自顾自的朝山下猛冲而去,后边跟着的是一头雾水的斯影,与灰头土脸的疾风月狼。
从山下来的老白猿不是别的猴,正是十三年前被钟道临所救,而后又被钟道临所坑的那个峨嵋山猴王。
老白猿看到他就是一嗓子厉吼,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事。
仇人见面眼红下,钟道临又自知不能把这群讨债猴都杀了。
一旦猴子真的拼了命,难免惹毛了小风跟斯影,万一闹出个猴尸满山,师父醉道人回来可饶不了他。
钟道临这一见之下,便赶紧逃之夭夭,心中打算等想出了如何处置这群猴的办法,再讨回今天的面子不迟。
毕竟人家老白猿再怎么说也是债主,钟道临这个欠债的只得暂时“回避”,他同时心中也一阵嘀咕。
这老不死的白毛猴,都十几年了,怎还活着呢?那身子骨别说也真够硬朗的,离山上的自己距离起码超过三里,眼力倒是不错,一眼就认出了他这个当初偷酒的罪魁祸首。
初时猛然见到钟道临而惊怒不已的老白猿,此时心里也乐开了花。
十三年了,整整十三年了。多少年魂牵梦萦,端了它老窝的仇人,终于出现在自己眼前!
本来,是要来看看自己的猴子猴孙们活捉那匹狡猾白狼,没想到,居然意外看见了那个偷酒贼。
老白猿眼看钟道临就要逃跑,赶紧又是一嗓子猛叫,上下挥舞着毛茸茸的猴拳,咧着老嘴,号令猴儿子们穷追。
这下子,峨嵋万佛顶山道上可就好看了。
前面是撒腿就跑的钟道临跟斯影,旁边跟着两颗脑袋上沾满土尘的疾风月狼;后边是老当益壮、一心要报当年偷酒之仇的老白猿,领着一群上窜下跳、叽呀乱叫的泼猴儿。
两方人马你追我逃的从峰顶直窜而下,一路上带起的烟尘土龙滚滚上翻,声势骇人。
追追逃逃不一会儿,在前边狂奔一通的钟道临,忽然身形停滞了一下,似乎觉得哪里不对,仔细一想才暗骂自己糊涂。
一旦把身后这群恼羞成怒的泼猴引到了天池峰,别说是师父屋子里面的瓶瓶罐罐,估计就算是那两间竹屋,也铁定保不住了。这群猴儿要是不把天池峰拆了,明天的太阳肯定会从西边出来了。
钟道临想到此层,心中一动,立马放缓身形朝前奔去。可这次选的,不是下山的道路,反而领着身后一群提棍握石的猴儿,朝后山跑去。
他身旁的疾风月狼,虽然不明白钟道临为何朝着后山跑,可也惯性的跟上。
反正它早就被猴群弄得没了脾气,能够不跟猴群冲突,它是求之不得。
斯影则根本不熟悉峨嵋山,更不知道钟道临为何被一群凡间的猴子追得鸡飞狗跳,可在如今的情况下,显然也不是问明的时候,只得闷头跟着钟道临乱跑。
钟道临、斯影二人奔下岩石山道,穿过一片竹林,刚刚涉溪而过,白云锁山的不远处,就现出了一座皑皑高标、直摩苍穹的白石塔。
石塔后边,是一道红墙绿瓦包围着的飞檐翘角大殿,几座偏殿琉璃瓦顶拱,跟老松斜干树丫赫然掩映其中,金顶寺普光大殿慢慢在钟道临眼中显露出真身。
钟道临看到前面出现的院墙,非但不停,反而加快身形朝前奔去,到了院墙之外,一个翻身跳入了金顶寺,顿时隐没在院墙之后。
斯影跟疾风月狼也不含糊,紧跟着钟道临提身跳了进去。
刚一翻墙进去,就看到不远处的钟道临正绕着人家和尚寺来回乱窜,一边跑,还一边大呼大叫。
“不好了,不好了,峨嵋的猴子要火烧金顶寺啦!各位师兄们快逃啊!跑晚了不但脑袋没毛,连眉毛都烧光啦……方丈快跑啊……老白猿要篡方丈位,猴子们要剃度出家啦!”
正在打扫大殿的几个小和尚闻声,提着扫把跑了出来,似乎是在验证刚才这声音的真实性。
此时,北面院墙之上正冒出一颗毛茸茸的脑袋,不多时,就从寺外跳进来数十个手持棍棒、石头的猴子,一个个唧唧乱叫,气势汹汹的朝普光殿蹦来。
“阿弥陀……那个猴佛……”
双腿跨出殿门槛的那个小和尚,刚一出殿,就看到了满院子的猴上窜下跳,漫天乱飞的石块将几个偏殿的窗户砸了个稀烂,目瞪口呆的宣了一声佛号,才想起来什么,赶紧朝身旁急道:“慧远,你快去通知方丈,猴子要放火烧寺……篡位夺方……”
“胡闹!”
一旁传来的一声轻喝,打断了小和尚的话头。
一位身着黄色衲衣、面皮白净的和尚,手执佛印从偏殿后面走来,对先前发声的那个小和尚斥责道:“慧净,大殿不扫,尘缘不禁,诸魔内生,因何事如此惊慌,胡言乱语!”
来人头点六点戒疤,生得剑眉朗目、唇红齿白,虽然身着一袭朴素衲衣,却仍是有种出尘的静感,近在眼前的群猴乱舞,似乎在这人眼中都是透明,双目之中古井不波,至静至廉。
被叫做慧净的小和尚一见来人,立即手持佛印,躬身行礼道:“慧净见过大师兄,猴群不知道怎么的要烧咱们寺,师弟这才……”
来人闻声飒然一笑,看了庭院中正在绕着几处偏殿、领着猴儿群乱跑的钟道临一眼,柔和的目光中隐现出一丝笑意,平静开口道:“你去命众僧关闭各处殿门,不要让这群泼猴儿毁了佛家经书法器也就是了,要放火烧寺的不是猴子,是那酒鬼老道的徒弟!”
说罢嘴角上扬,双唇对着正在奔跑中的钟道临动了一动。
近在身前的慧净只见到大师兄嘴角上扬了一下,却没有声音发出,心中正在纳闷,却猛看到眼前虚影一闪,刚才那个还在院中大喊大叫的紫发青年,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到了自己眼前,吓得赶忙朝后退去。
刚要出声询问,却被对面大师兄眼色制止,赶忙又宣了一声佛号,嘀嘀咕咕的提着扫把,领命去关殿门了。
“多日未见钟道兄,怎么有空来敝寺做客?”和尚笑语吟吟的,冲钟道临说道:“莫非要改投入我佛门不成?”
“嘿嘿!”钟道临闻言打个哈哈,瞄了一眼身前的和尚,无奈道:“慧痴光头,你家道爷目前出了点状况,借你的普光大殿用用如何?不然这群泼猴儿玩起命来,说不定真的放火烧寺了!”
慧痴见到钟道临后神色也放松了不少,没好气笑骂道:“道兄当年惹得这群猴子,自从你走后,就隔三差五的扰我佛门清静,现在你倒是威胁起小僧来了,猴要是会放火,母猪都会上树了……哦哦,罪过罪过,阿弥陀佛,嘻嘻!”
慧痴没正经说几句,突然变得嘻皮笑脸起来,钟道临却是“唉呦”一声,躲过了脑后飞来的一块石瓦,闪身又跑了出去。
钟道临领着背后追近的猴群,又绕着偏殿跑远,等刚拉开了距离,就幻化身形闪到了慧痴身前,讪笑道:“别跟我啰嗦了,白痴光头你自己看看!”
说罢,伸手一指不远处的一处大殿殿顶,那里正有几十只不知何时窜上房顶的小猴子,撅着尾巴在掀殿顶的石瓦,可能是它们手头现有的石块砸光了,极待补充。
“那群猴子迟早把你和尚寺的瓦都揭完。我那竹屋太小,关不住这群猴子,你要不借我大殿用用,我可真的放火烧寺了!”
“嘿!”慧痴见了钟道临就变了一副模样,笑嘻嘻的搓搓手道:“只要不叫小僧师父知道是我干的,你爱怎么办都行,你这十几年都跑哪儿去了,外边好玩么?”
“好玩个屁,差点把命玩没了!”钟道临也不想多说,眼看那群猴儿又追过来了,急道:“我师父不让杀生,只能把这群猴给一个个捆了,你去找点绳子,一会儿也好帮我关殿门!”
慧痴闻言眉头一皱,严肃道:“吾佛慈悲,这些猴子虽然顽皮,却也不能将其捆绑,束其自由。猴子生性灵动,天生地养,此乃性之使然,吾佛执百千万众生法门,如若……”
“我不告诉你师父!”
钟道临眼瞅着慧痴开始大义凛然的念佛,也不反驳,只是淡淡的说了这么一句。
“嘻嘻,如此一来这又不同!”慧痴两眼发光,兴奋道:“绑猴子这个想法听起来就让小僧觉得期待,钟道兄需要多粗的绳子?小僧这就去找!”
也难怪慧痴有如此童心,他本是穷苦人家的弃婴,父母怕养不活,干脆将其丢到金顶寺山门之外,从小就被金顶寺的和尚收养。
五岁剃度出家,拜了金顶寺一个行字辈僧人为师,因为幼时不善言语,其师见他整日精神恍惚,懵懵懂懂,故而法号慧痴。
虽然儿时看起来挺傻,但慧痴胜在拜入师门最早,仍旧占便宜的成了慧字辈的大师兄。
其实慧痴一点都不傻,非但不傻,反而悟性极高。
佛门三藏十二部法典浩瀚如大海,佛门诸般礼仪名相繁琐,器物众多,普通的出家僧众光是学习这繁琐的礼节跟法器名称,往往就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比如僧众所穿的鞋子,也称罗汉鞋,多是以麻、草、布等编结或缝缀而成。
鞋面除脚尖部分之外,余皆缝缀为若干方孔,颜色有黑、灰、黄、褐等色;也有鞋面全部无孔,只在前端缝一硬梁,与一般的便鞋相似。
可要是鞋面上有六孔,那就是象征六度,表修道人应勤修六度波罗蜜,也是象征看破世间一切无常的事物。
这还是僧人脚下的一双鞋,要是把出家与在家的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等的各自讲究,更是繁琐得多。
上座、大士、大德、三师七证的称呼,法会或戒会时引导大众如法进行的引礼,行堂、老参、沙弥、沙弥尼、沙门、住持,还有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等等,僧侣往往终生不知何谓佛,只知道何谓佛门礼节,诸多法器的名称讲究,偏离了佛门追求菩提心的正义。
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家人无欲无求。可真正最不能看破、最有欲望追求的,恰恰是出家人。
佛门门规森严,等级也划分了三六九等,世间之人求金银名利,出家人求的是更大更远的涅盘正果,肉身不坏,得道成仙,何谈没有欲望?
幼时的慧痴虽然年龄小,却正处在心灵至真至纯的启智阶段,自是不明白,出家人求佛法为何要那么多的世俗讲究。所以,在慧痴的口中,方丈是和尚,主持是和尚,上座也好,大德圣僧也罢,统统都是和尚。
唯一有别的,就是女子出家为尼姑。
除此之外,在慧痴的眼中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各类法器的名称讲究再繁琐,在慧痴的口中依旧称呼为“器”。
或许,正是由于慧痴的幼小心灵能够如此破除诸般孽障而直抵真如,慧眼识人的金顶寺方丈真祥法师,才会在其七岁之龄,便传授了他六轮佛门秘印,修笃大梵功德,并特准慧痴翻阅寺内藏经阁诸般佛家经书秘典,任何僧众不得干扰。
就算是慧痴的授业恩师,同样是自小在金顶寺出家的行止和尚,也没有这种特权,更遑论是修持只有金顶寺历代方丈的衣钵传人,才能修持的六轮秘印了。
~第三章 群猴乱舞~
慧痴正是由于悟性奇高,触类旁通,而甚少有僧众能与其论道。
别的和尚在慧痴眼前,就像是一只生命活不过夏天的小虫,非要谈论冬天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