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日月记
倚歇息,把他视若无物地晾在一边。姑娘家受了委屈,对男人的小小惩戒总免不了的。
还有更深一层不好讲出的原因,却是孤男寡女深夜共处一室,多有不便,而禁他人身自由,对少女而言多少是个放心。
他可不情愿了,大家都已说明白,干嘛还如此待他?他开始喋喋不休地向她大讲道理,如同那《大话西游》里的唐三藏。于是也受到了唐三藏的待遇,少女上前一戳,他便禁声,原来被点了哑穴。
跟前守个活人,三相公当然有了安全感,塌实地倚在柴上很快进入了梦乡。而身体僵立、眼皮闭不上的他如何入睡?看着睡得甜甜的臭丫头,肚中的叫骂不绝,又怪自己扮机器人吓人,这下报应来了,变成一个短路的机器人,替她站岗了……真是长夜漫漫,星星作伴。
一夜无话,清晨醒来,三相公解了他穴道,却又不讲理由地绑了他双手。他冷冷地任她摆布,这一夜受的可是洋罪!也不言语,以免再受点哑穴之苦,心想看她要拿他怎样?
三相公在驿馆了搜了一圈,只找到了那匹白马,再无其他马匹,想想也是,都吃人了,还有马吗?她最后放了一把火,要将这地狱般的一切从人世间烧光殆尽。
她无奈地和他共骑,这次没将他横在鞍上,而是让他坐在了身后,算是优待一些。她有一肚子的问题想要答案,却又不想先向这个欺负了自己的小贼开口,只希望他像昨晚那样主动解释。
他这是第二次跟女子共骑,同样的马儿却非同样的人,感受亦是天壤之别,心绪早已飞到远方的可人儿身上,哪有心情搭理这个蛮不讲理的臭丫头?
俩人一骑沿江往西,一路伴随着怪怪的沉默。他其实大吃苦头,在飞奔的马上身体的接触不可避免,她却既因女儿家的清高,又恼他不说话,稍有触碰即用肘击开他。他虽有护身甲保护免受皮肉之苦,但滋味总不好受。
看看到了中午,俩人远远地瞧见大江之上,南北各一条连绵数里的黑色长龙蜿蜒西进,击柝之声,隐约不绝,不用猜,正是胶着接战的宋金两军!
第十六章忠诚
马上的二人俱精神一振,经过数天的辛苦曲折,总算追上了目标。
他看着烟波浩淼的长江水和两条巨龙似的宋金大军,心中泛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万千感叹,又复生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凌云壮志:老子穿越千年,来到这样一个英雄叠起的年代,怎的也要有一番作为……
他绑在身后抓牢马鞍的双手忘情地松开,恍惚中一窈窕透香的身子贴上来,真有“江山如画,美人在抱”的完美意境,他陶醉地眯上双眼。
忽然一肘击在胸口,少女的清斥声响起:“小贼,离开些!”
他从雄心美梦中清醒,悻悻然地再抓紧马鞍稳定坐姿,一阵气馁:自己连一个小丫头都斗不过,还谈什么作为?
三相公兴奋地一抖缰绳,白马四蹄如飞,迅速奔向前方。
官道上出现了行进中的江湖义士,人数愈来愈多,不一会二人便融入了民间抗金的汹涌大潮中。
他看着前后左右手持兵器、满脸兴奋的群豪,足有千人之多,一个个呼吆催骑,斗志昂扬,虽不合行军兵法,但这般积极向上的场面乃他进入大宋控制区内首见。
他心头一热,这些以温良谦容着称的祖先们一旦从压迫中觉醒,其内蓄的爆发力足以抗衡一切,这也是大中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长青独秀的原因。
他俩共乘一骑的情景倒也少见,经过的人不免多看上一眼,三相公免不了瞪回去,她这般少女情态,落在那些老江湖的眼里,焉识不破她女扮男装的真面目,倒也不跟她计较。
忽听得前方远远传来一声悠长的吟啸:“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一声浩气荡荡,将李太白诗韵之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身侧便响起一沙哑却雄厚的老声遥遥应道:“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一声无限沧桑,令人感慨油生。他转头望去,乃是一匹老马上坐着的老头儿,握一根旱烟管,闲散地背着把破剑,目光却炯然有威,鞍后挂着一溜人头,其中有他熟悉的秃发垂环之形——女真人。
身后蓦地传来一声炸雷般的大吼:“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两个俱骑黄马的黄脸大汉同时出现,与老头打声招呼,生得极像的俩大汉中的另一个哈哈一笑,发出刺耳的尖啸:“君不见山高海深人不测,古往今来转青碧。”
这两声豪气冲天,直吞山河。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紧接着,两匹火红骏马赶上,一个英俊的年青武士朗声清啸,偕一美貌的少妇跟三人会合,那少妇脆声唱和:“君不见相如绿绮琴,一抚一拍凤凰音。”
这两声先抑后扬,于悲欢离合中见两情相悦、儿女情长。
又一匹老马出现,马上坐着位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慈祥老太,手握一柄沾满血迹的长剑,以中气充沛的沙声道:“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
这一声看破红尘,有如当头棒喝。
一骑电般地驰回,黑马上端坐一气宇轩昂的中年文士,冉冉一唱,听声音便是第一个起调之人:“君不见人生百年如流电,心中坎壈君不见——”
这一声却百结缠绕,恋恋人生,最后的“见”字拖得犹长,滔滔不绝地传来,声到人亦到。官道上群豪分出一条道来,让这七位击节呼应的奇人汇合。
他听到这八句道尽世间千情、人生百态的歌赋,一时竟有些痴了,呆呆地看着这意气风发的七人在群豪的簇拥下拍马向前,真乃大侠也。
两旁的义士纷纷抱拳敬礼,一面对着七人各自鞍后的人头指手画脚,显然在比较谁杀的金人多。
江湖经验一样浅薄的三相公迫不及待地向边上的人打听,几个义士七嘴八舌,坐在后面的他早已听得明白:这七人原来大大有名,乃是近年江南武林风头颇健的“君不见七侠”,那年轻的小两口是排行第六、第七的“君不见龙凤”,黄脸兄弟是排行第四、第五的“君不见伯仲”,老年夫妇是排行第二、第三的“君不见翁婆”,中年文士却是七侠之首“君不见君”,七侠专跟金人作对,事迹广为传诵。
对这里的战况他也了解到一些:金兀术军沿南岸分水陆两路西上,且战且走,伺机渡江;韩世忠军沿北岸以水师齐头并进,偏不让金人过江,倒便宜了缀着金军尾巴的群豪,一路跟来,杀了不少滞后的金兵。
三相公听得眉飞色舞,恨不得插翅飞上前去,也斩下几个金人的头颅挂在鞍后。
那“君不见七侠”俨然大伙儿的领袖,群豪皆以其马首是瞻,浩浩随行。
三相公亦紧紧跟着,不一会赶到了前列,便见官道远处尘土飞扬,旌旗飘飘,正是他熟悉的大金陆军,正以跟水军船队同样的速度前进。
沿途不时有疲力掉队的金军步兵,看到靠近的义军队伍,吓得鼠奔鸟窜,群豪分组出击,从丘岗上、河岸边追杀过去。
他看着这一幕情景:几曾不可一世的大金士兵,竟全无抵抗能力,像落入包围圈的猎物般被围住斩杀。他惊异地听到大多数跪地求饶的金兵嘴中吐出字正腔圆的汉语,竟是正宗的汉人,群豪却不饶,大骂“汉奸走狗”,便一一斩落其首。
他下意识地缩起了手,不让人看到绑绳,否则有人问将起来,臭丫头口无遮拦,仍说他是奸细,只怕也人头不保。
他震惊中夹带不解,怎么金兀术的部下尽是汉兵?他脱离的挞懒大营中可都是女真兵,汉兵极少。
他所不知的是,挞懒所部与金兀术所部虽同为大金南侵主力,但挞懒一向用兵谨慎,以“有谋而怯战”着称,其部队伤亡极小,所以女真人比例是大金各部中最高的;而金兀术骁勇善战,以“乏谋而粗勇”出名,自灭北宋起,兀术部便是金军的前锋,所遇皆为硬仗,兵员耗损极大,而女真族人毕竟有限,所以不得不大量补充他族士兵,像原来大辽境内的汉人,因被契丹族统治已久,对推翻大辽国的大金并不如中原以南的汉人那般有敌意,便成为金兀术部的最大兵源地。
他看着一个个血淋林的首级,大都睁着双眼,显然对死于同胞的手中难以瞑目,心中好生不忍,省思起自己的灵魂深处:生命是宝贵的,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自己忠诚于“不杀女真一人”的誓言,难道就可以杀汉人、其他族人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自古以来,一将功成万骨枯,如画的江山,竟是用可倾长江的鲜血画出来的。号称万物之灵的人,难道就无法改变这人类好战习性创造的非自然规律么?孙子说的好,用兵之法,全卒为上;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我难道不能以不战的信念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不杀的伟业……
这一刻,他的思想发生了自己都意识不到的变化,跨入了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一种境界,他忽然一阵战栗,仿佛后世中的自己看到一些感人的事迹或场面时,所受到一瞬间的心灵涤荡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感悟。
倏的,他胸口的某一点跟全身乃至更广阔的大地产生了奇异的感应,他的灵知导过他胯下的白马,以马蹄为中心,在大地上水纹般地荡漾出去,一寸一寸地向外蔓延,扫过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块土石,每一根小草……
他“看”到了这片大地方圆数百米的一切,他难以置信,这种只在生死关头才会出现的感应怎会这时出现,而且感应的范围竟扩大了若干倍,莫不是自己的幻觉。他忽然“看”到了森冷的兵刃和浓浓的杀机,顿时吓了一跳,打个冷战,感应消失了。
他转头四望,周围奔流的江水、摇曳的芦苇、巍然的丘岗、安详的草木,毫无异状。
觉察到他的异样,三相公奇怪地侧脸睨来,他知道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低声恳求:“小姐,好像有埋伏哩,可否先给小可松绑?”
三相公露出嘲讽的目光:“危言耸听,又耍什么花样?想逃,没门!”
她的话音刚落,便听到一声号角,冷不防扑蹋扑蹋几声闷响,前路的一大半人骑跌入官道上隐蔽的陷马坑,连七侠中也有数人坠进去。
便见左侧丘岗的葱密草木中,突然冒出许多金兵的头盔,飕飕声起,漫天落下箭雨,立时惨呼不绝,群豪中不少人已中箭落马。
不及勒停的白马小飞也踏上一个陷马坑,地面猛然塌下,好个小飞,一声嘶鸣,后蹄发力,前蹄高扬,硬生生直立起来,在半空中转个身,刚好落在大坑边。
三相公反应甚快,“苍啷”拔剑舞出一个箭花,格去射来的几支箭,脑海里闪过一个天大的疑问:“他怎知有埋伏的……”
却已不及细想,只见从正面的官道上冲来大队上下皆披重甲的金军骑兵,个个手持巨型标枪,几骑连成一排,狂扑而来,一半搠向落入陷马坑内的义士,一半横扫过来。
他大惊失色,这不是与达凯的圣骑队同样装备的骑兵么?大势去矣。
这些抗金义士虽然勇敢,其中不乏身怀绝技之人,但一方面心理准备不足,这几日杀金兵如杀鸡一般,乍中埋伏,遇上凶悍百倍的对手,已先自乱了阵脚;另一方面又吃了兵刃的亏,江湖人惯用的短兵器本适合单打独斗,在这长兵器为主和集团作战的两军阵前却发挥不了一成威力;再加上不识结阵抗敌之法,多以一己之力各自为战,任你有通天武功,也只是匹夫之勇,面对成百上千涌上的敌兵,惟有力竭战死一途了。
还好“君不见七侠”及时地组成剑阵,阻挡了一部分金兵,否则伤亡更重。
原来金军连日与韩军水战,损兵折将,吃了无数败仗,却过不了江去,早憋了一肚火儿。屋漏偏逢夜雨,又遭到从各地赶来的大宋民间武装不停骚扰,军心愈发动摇,终于忍不住,干脆出动最精锐的部队,设下埋伏,要将这股咬住不放的义军一举歼灭,既振作士气,又解除后患。
他随她打马后撤,却发现已被金军三面包围,除了跳江,别无他路了。
由于金军重甲骑兵不畏兵刃,虽两下混作一团,金军弓队也毫无顾忌地发箭不停,在这陆空的两面夹击之下,群豪伤亡惨重,眼看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了。
身边的义士一丛丛地倒下,他缩在她的身后冷眼观察着,这身怀绝技的臭丫头到现在连金兵的一根寒毛都没碰到,跟她杀不杀生无关,在这枪林箭雨的沙场上,面对这时代最先进的装甲骑兵,武林人士那些轻身点穴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