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日月记
你为什么是明日……”
府衙后公房,陈规一身知府官装,刚审案下堂,见到他喜道:“来得好,快随吾去军器坊看打好的钩镰枪、巨斧母件。”
母件——样板也,即将逃亡的他心不在焉,哪有这份闲心,却不得不做出欢态:“甚好!”
“吾着令最好的教头与最好的工匠按实战需要作图打锻,几番改进,总算差强人意,红义士有何指教?”陈规若名士赏画一般将两件新造兵器仔仔细细看了一遭,征求他的意见。
他如何懂得鉴赏兵器,只觉这两母件虽尚未开锋,却渗出阵阵杀气,仿佛看到无数兵马前仆后继,喋血其吻,心寒之下,强笑道:“真乃天兵也,当尽屠鞑虏,复我中原!”
“天涯征战垦大荒,兵器销为日月光!这才是吾辈心愿啊。”陈规注目军器坊上空蓝天,发出长叹。
这是一座好大的军器作坊,像个小兵营,外部守卫深严,内部大小炉室足有数十间,诸多器匠正有条不紊地忙活。但见炉火熊熊,热气蒸蒸,外面百姓犹着冬装,此间匠人仅穿短裤。军器坊主事前面引导,陈规一袭轻服,带他一路参观,显示对他信任有加。
看到到处刚出炉的各般轻重兵器、大小军械,远较金军器械丰富,有如孩童见到了喜欢的玩具,男儿心性上来,他放下心头事,也顾不得满头大汗,不迭好奇请教。
陈规乃有心招揽他,见他感兴趣军务,正中下怀,便不厌其烦地一一介绍:军器坊分为单兵坊和巨械坊,其中又独立出甲具坊与火药坊。
单兵坊分坊最多,以枪坊和弓坊为首,只因宋军作战以枪和弓为主,枪有双钩枪、单钩枪、捣马突枪、环子枪、素木枪、大宁笔枪、槌枪、梭枪、锥枪,拐枪、抓枪、蒺藜枪等,其中二丈五尺的拐突枪、二丈四尺的抓枪、二丈五尺的拐刃枪主要用于守城;而那出名的神臂弓,乃踏张弩,可射三百四十余步,非一般兵士所能运用;其次刀坊,有手刀、偃月刀、屈刀、笔刀、掉刀、戟刀、凤嘴刀、朴刀等;至于其他十八般兵器皆有打造,数量不等。
巨械坊面积最大,自然是制造两个以上兵士使用的巨大军械之故。首先令他称奇的便是可重复使用的城防兵器:车脚檑、夜叉檑、狼牙拍、飞钩和铁撞木等,可有效利用有限资源;还有就是在韩世忠军见识过的砲车和巨弩等大型远射兵器,只是品种更为丰富,如旋风砲、虎蹲砲、拄腹砲、臥车砲、车行砲、合砲、火砲等,专为守城而造,看到“砲坊”的牌匾,他才知道这时代的“炮”应写做“砲”——投石机;而巨弩中的两床和三床弩还可在弦上绑一装数十支普通箭的铁兜子,专射攻城人马,不亚于后世的喀秋莎火箭炮。他回想起自己在楚州战役时并没有碰上这些劳什子,暗呼侥幸。
甲具坊种类最杂,凡兵马防护的盔甲、盾牌乃至战场上的其他辅助设备,如守城兵专用的防御盾牌——木立牌、竹立牌,用来代替被敌军破坏城门的塞门刀车和代替被破坏女墙的木女头,用于探测敌军挖地道的瓮听、地听,用于散播毒烟的风扇车,防备火攻的麻搭杆和水袋等等,应有尽有,教他大开眼界。
火药坊最神秘,亦是他最感兴趣的,胖子陈矩介绍的霹雳砲、蒺藜火球等配合砲车的火药弹自是有的,倒是陈规特地着匠人抬两个新玩意至空处,请他赏见。
其一是个硕大柜状物,以熟铜铸造,下安四足,上置四卷横筒。两匠人在柜顶揭开一铜盖,露出一口,将一罐火油注入柜中,然后另有四匠人各往一横筒后內装一木杖,那木杖杖首缠散麻,前后各穿两节铜管,杖尾有横拐,拐前贯一铜圆环封闭筒口。在铜柜前方十步外放置两草人,在横筒前端插入四支点燃的火药楼,四匠人自后抽杖,並以力压之,便见自火楼中喷出一股烈焰,“哗”!那两草人转眼灰飞烟灭。他吓得蹬蹬蹬连退几步,只差一屁股坐倒,只以为自己回到了后世,看到了那恐怖的火焰喷射器。
“此器名曰猛火油柜,乃吾受前人启发制成,用于守城,如鬼神之威,敌见之无不丧胆!”陈规很满意他的反应,指着匠人手中的另一物件,“此物却是吾独自研出,尚未实用,请为红义士演试。”
他傻傻地转头,看向陈规“独自研出”的东西,一貌不惊人的长竹筒而已,他不敢小觑,只见又竖起一草人,距离远了一倍有余,此物操作简单多了,三匠人一持筒,一填丸——应是火药弹,一点放,一气呵成,“啪”一声,一点火星自筒口射出,正中草人,“哔剥”烧将起来!
相比较而言,此物威力不如猛火油柜,却胜在机动,更有意犹未尽之感,陈规些须自得道:“此物堪称前无古人,吾称之为‘火枪’,可主动出击,烧敌攻城器具!”
“火枪!”他激灵一下,再仔细看这“火枪”,忽明了意犹未尽于何处,它跟“震天雷”之流的辅助性弹药本质不同,具有自行发射能力和准确度,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武器——真正的火器,它已非传统意义的冷兵器之枪,已具有后世热兵器之枪的雏形,难道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支步枪?依稀记得热兵器的始祖便是诞生在中国,后西传至欧洲而改写了欧洲乃至世界发展的历史。
他不由目露崇敬,眼前这位忧国忧民的老人,出身文官,却以军功扬名,更可能还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发明家,真正创造与改变历史的人是这些人才对,决不是他这种来自后世的自以为优越的家伙!
恭敬地向陈规一拜,他由衷道:“前无古人,大人当之无愧矣!小人亦受到启发,有个小小建议。”
“红义士请讲。”陈规一副谦学之范,远远想不到这支糙陋的“火枪”对后世产生的革命性影响。
一种影响未来的激动令他心潮难抑,不能克制地向陈规描绘未来热兵器时代的美好蓝图:“一是将火枪缩小为单人兵器,并可随身大量携带弹丸,如弓箭般成为单兵必备;二是将火枪扩大为巨型兵器,增加弹丸威力,提升射距,提高中的,如砲车般集群施放;二者皆可以本军至少损失带给敌军至大伤亡,如此无论于战御攻守中,其作用皆远非克制攻城器具可比。”
这也是他组建“不杀军”的战略指导思想。生于后世的他一直有“武器决定论”的迷信,以为只要他在这时代发明出威力巨大的新武器,将会向后世的核威慑一样令对手不战自败,实现“不杀止杀”的目标。
所以,他在荒岛上埋头空想,指望自己能造出一件那样的武器来,然而,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几乎灰心,才明白,什么人种什么地,什么地种什么瓜,以他可怜的中学水平的物理化学知识,身处这时代,决造不出飞机大炮来。因此,他只能就地取材,将追随自己的旧部化整为零,散布到民间去学习他需要的知识,利用这时代的人和物,制造一些不脱离这时代的新式武器,来组建一支新式军队,去震慑对手。而今,陈规让他看到了希望,这时代是可以造出新式武器的,而且,已经造出来了。
“啊也!”陈规一把握住他的手,目光灼灼,“红义士真乃兵法奇才,想人所未想,若能如此实施,将开辟天下新局,尔绝非池中之物,只恐我小小德安容不下矣。”
惭愧,不过占了时空差的便宜,之前被玉僧儿消磨的壮志豪情被陈规激起,他心有所动,自己欲成大事,攻守之道不可或缺,眼前就有个兵法大家,怎能错过,乘机道:“过奖太多,大人守德安经年不失,乃我大宋守城第一人,必有神鬼之才,小人如何能比,可否赐教一番。”
大有相见恨晚矣之意,陈规携起他手:“好,随吾上城。”
“德安、襄阳横据上流,跨连巴蜀,控扼南北,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德安,不能不守,不能失守。吾初为安陆令,以勤王兵赴汴,至蔡州,道梗而还,会祝进攻德安府,守弃城遁,父老请吾摄守事,勉为其难,建炎元年,除知德安府至今,督兵勤政,不敢有懈……”陈规与他立于西门最高的城楼上,俯望德安内外,颇生感触。
他度察着这著名的铁城,只见其构造远较楚州、绍兴等城池复杂,自是陈规用心经营之故,而城墙上创痕斑驳,新旧累加,不知经历多少恶战,亦不胜唏嘘:“大人辛苦了。”
陈规语气一转:“守城易,攻城难,惟战御相当,我大宋马军疲弱,赖以抗衡北族铁骑的,只有城池攻守。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吾守德安,自占了先天之利。然城有五守五不守,尔知否?”
他知陈规在点拨自己,忙应道:“悉听大人教诲。”
“我大宋官修兵书《武经总要》云:五不守,一是壮大寡而小弱众,二是城大而人少,三是粮寡而人众,四是蓄貨积于外,五是豪強不用命;五守,一是修城隍,二是器械具,三是人少而粟多,四是上下相亲,五是严刑赏重。”陈规远眺北方,思路阔去,“德安界内众山屏立,临大江之上,高而不旱,属不可攻之城。吾以为,五守只言及表浅,我大宋旧都汴京,不可不谓重城,却蒙靖康之耻,直教人恨杀!”
他没经历过汴京沦陷,自不明其对大宋士大夫打击之深,陈规沉浸于伤怀中,胡须颤动:“吾痛心疾首之余,力破古今守城陈法,誓将德安变为铮铮铁城,扼住中原门户。”
“我大宋筑城皆循古法,是城皆有城墙、城门、瓮城、马面、钟楼、鼓楼、望楼、弩台、敌楼……然尔看我德安,与他城大有不同。”陈规大手一挥,颇有指点江山之气概,他神为之夺,“那第一道护城壕之后,是羊马墙,设‘品’字射孔,羊马墙后有又一道壕沟,之后再一道墙,然后才是城墙,形成两壕三墙之障碍,城墙顶缩窄,以避敌砲石弹,以平头墙取代齿垛女墙,墙上交错开设两排孔口,马面之上亦筑平头墙,皆抗石弹也。城角由易被石弹轰塌之直角改为半圆形,并不设角楼,御敌较弱之单层城楼改为双层城楼,下层近战,上层弓射。而瓮城则改建为城门内外各一高墙,可于内墙与城门间夹道攻敌,同时从城头攻击其侧……”
他深知此乃德安军民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在陈规指点下一一对照,牢记要领:其一是增加城和壕的数目,其二是收缩城角,其三是拆除瓮城……陈规的守城战术思想,就是一反前人消极防御之观念,提倡主动防卫和加大防御纵深。他不觉地融入其中,将自己不明之处提出:“大人似乎过于侧重于砲石之防,其并无多大杀伤力啊?”
这是实话,这时代的投石机虽然发展迅速,但有个致命缺点,就是命中率极低,对大型目标尚可,对单兵的杀伤力几乎等于无。
“不错!”陈规对他的提问毫不奇怪,反问,“单个砲车并不厉害,如尔设想砲车集群施放的战术,尔以为其威力有多大?”
他设想的是后世万炮齐发的集团军会战场面,而在这时代,以他参加楚州攻城战的经验,那时挞懒军的砲车加在一起也不过几百台,只能作为士兵的辅助力量,他不以为然:“至多轰塌城墙一角。”
陈规与他走下城楼,城墙上排序站哨的一个个兵士不时行礼,陈规一面招呼一面道:“红义士请看,战时,这城墙上一步一兵,一步半一民,每三步置弩、叉竿、斧、椎,每十五步置堵缺之柴土,每三十步设锅灶、水瓮及沙土,可从容拒10倍之敌。当日汴京之役,备不可谓不足,兵不可谓不密,丁不可谓不众,然金军一夜之间架设砲车五千余座,以汴京长达五十里外墙,每里还要分得百座,金军为集足石弹,将汴京附近石器洗劫一空。攻城之际,先平护城河,而后漫天飞石,流星雨一般,守兵扑叠倒地、辗转呼号,号坚不可摧之汴京城,抖若风中枯叶……”
陈规栩栩道来,有如亲见,他为之动容,原来巨型武器的集群战术已经出现,当足够多的投石机一齐发射时,量变产生质变,其威力绝不下后世的炮群攻击,他一时觉得若德安遭如此攻击,亦不堪一击,而将来自己的城池遇到同样的攻击,该如何应对,他陷入苦思中:“这……这如何是好?”
陈规明他心情,微笑道:“不妨不妨,吾早有对策,德安城防,不仅着眼于城池改造,更着重城防战术!”
他不得要领,情急道:“请大人明示!”
陈规不疾不徐:“这砲车本是我宋人擅长,却为北族‘师我之长技以制我’,吾这对策,便是‘以砲制砲’!”
“以砲制砲!”他茅塞顿开,这陈规陈矩两兄弟,都是这时代的天纵之才,即便以他的跳跃型思维,也想不到还有这招,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