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王朝
除非敌方的实力雄厚到兵力能够铺满整个广义战场区域,否则各支部队的结合地带必然存在着间隙和空档,这种情况在以分进合击方式行军时尤其明显。这些间隙和空档,为穿插迂回战术提供了运动空间与战机。
一般情况下的穿插迂回,是主力部队正面吸引敌军,派偏师穿插迂回敌后,但本次战役,巴维尔却是以小股虚张声势的部队牵制敌军大部队,主力部队乾坤大挪移,反向穿插迂回,在敌后重新集结。
偏师穿插是战争的常态,其目的是分割敌军,形成侧后威胁,配合主力部队完成围歼和追击任务,正应兵家“以正合,以奇胜”的经典战争原理。
主力穿插是战争的非常态,一般应用于发现局势不利时,以少数兵力留守惑敌,主力部队在外线敌军尚未合拢包围圈之前离开预设战场。
或逃之夭夭,保存实力,徐图将来;或如今次战役般,改变决战场所,迫使敌军骑步脱节,以空间换时间,主动创造对本方有利的战机,各个击破敌军。
无论哪种穿插,都能切断敌军后路,阻隔敌人后方与前线的联系,破坏其主要补给线,开辟新的进攻方向,造成于己有利的战争态势,对于达成战役任务具有极大的助益。
另外,退路被断,一般都会沉重地打击敌军士气,令其军心动摇,甚至不战自乱。
不过,尽管穿插迂回战术适应面广,具有上述种种优点,但其弊端和弱点也非常突出。
穿插战术要求隐蔽、快速、绝不恋战,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和占领预定阻击点。穿插行动的目的是威胁敌人侧后,可在执行这一战术时,穿插部队自己的侧翼也暴露在敌军面前。
一旦穿插行动被人察觉,迂回方向被人识破,实施穿插行动的部队被敌军粘住,就会反遭敌军的分割截断,包围歼灭。
偏师穿插如若失败,因其主力保存完整,尚可堪一战,能够救药;主力穿插如若失败,那就是没顶之灾,指挥官再优秀,在这种局势也无力回天了。
巴维尔虽眇了一目,完好的那只独眼却极其有神,丹西戏称其足以穿透十层防线,总是闪动着以三千吞一万的贪光。
猛虎自治领的这位以临阵变机,穿插迂回见长的将领,打起仗来充满灵感,前进后退、整合分散、冲击包抄,战法可谓丰富多彩。
而要完成上述复杂的军事运动,将穿插战的风险降至最低,首要的一点,就是对整个战区的地形地貌极其熟悉。
与兹波林类似,平面化、符号化的地图映入巴维尔的独目,同样变成了一个立体的、活生生的世界和战场,纤毫毕现。
就像热恋中的情侣,独眼龙对于本区地图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痴迷,一旦有闲就在“她”面前独坐,含情脉脉地凝视、徘徊、沉思、冥想。
在指挥中央郡游击战期间,独眼龙或躬身考察,或命各地义军收集情报,绘制出一张极其详细的战区地形详图,从各村庄的距离、草房和瓦房数到河流宽窄深浅、地形隐蔽开阔、地段低凹积水等,都一一列明。
这幅地图被印发给各路义军使用,按巴维尔的要求,有了这幅地图的帮助,无论在哪、无论何支部队,都必须做到夜行军不用向导。
“中央郡就是我们的家,作为主人,对自家情况,我们必须比闯进来的野狼更熟悉!”独眼龙如是说。
在最高指挥层面,巴维尔掌握的辖区地形情况比兹波林更全面、更详细。后者虽然对堡垒据点布防烂熟于胸,但对于封锁线周边的广阔区域,对于村落、河湖、山峦、树林等地区,就没有那么清楚了。
在军队基层,生于斯长于斯的自由军团将士,对于中央郡的地形,就更比作为外来客的塞尔兵士们熟悉了。而地形的熟悉程度,对于战役的胜败程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早在前期的游击袭扰战时,义军部队敢于在据点林立的沦陷区与敌人大胆地周旋,有时仅距敌半公里甚至一两百米的地方,义军都能游刃有余地往返穿插,所倚恃的,就在于他们较敌人更熟悉地形。
当战争发展到大型会战阶段,自由军团的这种优势在大规模穿插迂回中,同样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独眼龙的指示,除留守部队继续示伪惑敌、虚张声势外,各支穿插部队,都必须进行伪装,不举旗帜、不吹号角、不点火把、不生炊烟,以干粮填充肚皮,防止泄漏行踪。必要时,穿插部队白天停止前进,晚上才能趁夜色行军。
在白杨大道和其他各路敌军途经范围内的小股义军,必须全力配合本次穿插行动,扩大活动范围和骚扰强度。
在塞尔军各路合击部队的主要行军路线上,采取恫吓、扰敌等方式夺敌心志、削其士气,而对斥候骑兵,则必须不顾伤亡、不计代价地加以猎杀消灭。
巴维尔寄希望于他们的游击骚扰,达到迷其眼、惑其心、乱其谋的效果,令敌人觉察不到自由军团骨干部队的大规模调动。
本土作战的种种天然优势,加上完善的布置、民众和地方义军的默契配合,经过长期游击战考验的义军将士,对于自己的老本行——战役欺骗,确实干得得心应手。
尽管按塞尔王国的行军守则,各部斥候队的搜索幅面之间,必须有一定的交叉叠加区域,以保证侦察的全面和准确,然而通过遍布民间的眼线和小股义军的积极活动,这些斥候侦骑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损伤严重,侦察区域露出无数空档。
在当地民众和义军的引领下,各穿插部队得以从各个缺口空档悄然行进。
塞尔斥候队吃不消这么大的伤亡比例,为减轻损失,他们不得不缩小搜索范围,而这又造成了更大的空档,给穿插部队更多的活动空间。
行军过程中遭到近乎猖獗的骚扰,当然会引起塞尔卫护部队高层的注意。不过,在与敌军斥候较量时,穿插的大部队绝不轻易出手,全由小股地方部队执行。
仔细听取逃回斥候的汇报,认真研究小股部队厮杀的情况,兹波林和伊萨并没有察觉到敌军主力活动的迹象。
与此同时,鸡鸣镇的乔伊赛浑然不觉巴维尔的主力部队已经转移离去,阿施塔也不断进行试探性进攻,似乎随时可能发动大规模攻坚战。
面对这一战况,苏来尔王子一天向兹波林发一封紧急求救信,夸大被围情状,请求迅速增援。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兹波林等人这样的错觉——自由军团主力仍在鸡鸣镇周围以逸待劳,准备围点打援,路途上的骚扰属于小股敌军的自发性攻击行为,意图搅乱和疲蔽本军,以增大自由军团在主战场上的胜算。
根据以上判断,兹波林作出决定,加快行军速度,提前完成战略反包围。这样一来,既可以及时援救乔伊赛,同时又防止巴维尔主力察觉本军意图,见机不妙而突围逃跑。
于是乎,中央郡东岸地区出现了一幕富于动感的行军场景,一明一暗两支数量差不多的大军,朝相反的方向交错而行,飞速前进。
塞尔卫护部队在明,分十余支,以鸡鸣镇为终点向内进行向心运动;自由军团骨干主力在暗,分为九路,穿越敌军各部之间的广阔空档,以鸡鸣镇为起点向北做离心运动。
兵贵神速。
与地形的熟悉程度一样,时间虽然转瞬即逝,却是无形的战斗力,其效用不逊于兵力、装备等有形战斗力。行动的快与慢、短暂之差距,往往成为战斗、战役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尤其是打运动战时,因作战地域广,战情变化快,更必须争分夺秒,不失战机。掌握了时间,也就掌握了主动权。有了主动权,才能创造战机、抓住战机,才能攻敌不备、出敌不意。
反之,抓而不紧,不如不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失去了时间,主动会变成被动,活仗会变成死仗,歼灭战会变成击溃战,胜利会变成失败。
密尔顿在本次战役中确实立下了不可埋没的首功。他提前两天左右的时间,将敌方动向、驻防态势和真实作战意图及时通知自由军团指挥总部,令别亚和巴维尔能够迅速改变战略。
这是本次战役第一个生死攸关的两天,如若不然,“自由血瀑”之战恐怕会是另一场光景。
再晚上两天,于鸡鸣镇摆下打援筵席的自由军团,其情报网才可能会察觉兹波林带来了太多的赴宴客人,猜测出敌军的战略意图。
但到了那时,兹波林的反包围网就很可能已经顺利织成,义军主力进行穿插迂回的活动空间将不复存在,只有主动突围或负隅顽抗两途可供选择。
指标滴答作响,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第二场与时间的竞赛紧接着开始了。
超过二十支部队,在广阔的中央郡东岸各个地区急行军,用马蹄和双脚给自己的战斗力添分,而其中跑得最快的却是跛了脚的别亚。
“风之悍将”运兵素来神速。雄峻的战马驮着闪特和胡玛各五千轻装骑手,在小路上飞奔如电,六七天的行程仅用了三天,奔袭部队就抵达了黑岩城下。
兹波林率领的塞尔军本部主力也不赖,尽管带着步兵和辎重队上路,他依然节省了两天的时间,将剩下的五天行程缩短为三天,从北部逼近义军大营。
似乎是事先约定好了一般,两位著名骑将几乎在同一时间抵达了自己行军的终点,并毫不犹豫地立刻展开军事行动。
虽然旅途疲惫,但抵达行军终点,兵锋初至、士气旺盛,正可借这股劲头发起第一波进攻——别亚和兹波林都深谙此理。
大陆历九九五年九月二日傍晚,红红的落日沉重地挂在鸡冠山和鸡啄岭上,燃烧着两座山头上的青色条棱,将浓重的血汗汹涌地涂抹在荒芜的原野和隆起的山脊上。
切萨皮克指挥一千前哨骑兵,排成一列极其宽阔的松散横队,开始缓缓向两座山头及夹于其间的北营挺进。
指挥留守部队作战的阿施塔,眯着眼晴,并不理睬驾临的贵客,而是默默注视着地平线上那轮红得割眼的夕阳。
红光在将军的瞳孔中燃烧着,将整个世界都披上沥血的衣裳……
第十九集 第三章
作为一名老骑官,切萨皮克也许对刑讯套供等反间谍工作并不在行,但行军打仗、临阵冲锋,却是轻车熟路。正是看中了他的经验和才能,他被兹波林和伊萨委以重任,指挥塞尔本部主力部队的前哨骑队参加战役。
作为全军的开路先锋,指挥前哨骑队需要很高的战术技巧,并随战争形态和战役任务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行军、作战方式。
当进行穿插渗透,侧后绕袭时,前哨骑队应快速行进,并保持较小正面纵队,以尽可能少地引起敌人的注意。
当急行军时,应以一定的正面急速推进,尽快控制一定幅面和距离的区域,为大部队迅速开闢安全通道,超出这一区域的地段,只要对预期的行军没有影响,就不会去碰。
当引导大部队正常行军时,则前哨骑队须担负索敌和开路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为主力部队打通进军路线,一方面要占据道路两侧可通视一定范围的所有制高点,搜索密林等可能设伏的地段,寻出可能潜伏的敌方大军或扫清小股骚扰部队。
当如现今般,以包抄方式接敌迎战时,前哨骑兵应以钳形、扇面等作战态势多路全线推进,形成最大幅度的正面,并建立密度较常态行军时高出四倍的侦讯系统。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试探性进攻,以最少量的部队作先导,与最大面积的敌军取得和保持接触,探究敌军各佈防区域的兵数多寡、战力强弱,查明陷阱、暗壕等潜在危险地带。
前哨侦讯兵在收集到有关敌军佈防的情报资讯后,马上利用旗语和军号等工具向后方报告。指挥部接到信号,就能迅速瞭解到战场情况和敌军虚实,果断决策,保证主力部队能有目的地投入决定性的进攻力量。
接触探敌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危险任务,需要很高的战术素养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不是多年征战的老兵和经验丰富的指挥官,绝难胜任。
上千战马迈动轻盈的步伐,载着彪悍勇毅的前哨战士,于敌营前四百米处,恰在箭矢射程之外立定。
启动、行进、暂停,整支队伍虽然排成间距极大的横队,但动作却齐整划一,显示出战士们极高的骑术。 直到此时,前哨骑兵们尚未遇到任何阻拦。 塞尔王国的前哨骑队属于轻骑兵,骑手们马术嫺熟,跑位飘逸轻灵,可以适应机动灵活的军事任务、能迅速接敌脱敌,进退裕如、来去如风。 其战斗武器除了轻骑兵的标准配置——马刀、骑弓等之外,每人还发给一枝红色长矛。这柄长矛既不是用来挺刺的骑枪,也不是用于掷射的投矛,而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