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王朝
而且这一回是兵分五路,全线出击,从一只抓扑腾跃的巨型老虎化作五只老虎齐头并进。
或许是因为长期据营修整,吃得比较饱的缘故,尽管气势骇人,咆哮震天,但这五只“老虎”并不像一般的猛兽那样急急找食充饥。相反,它们沉稳而坚定地挪动虎步,不疾不徐地向敌人进逼。
在这五只猛虎的对面,是铺天盖地的草原狼群……
人数更多、占地更广的各族蛮骑大部队,已经受令整装,严阵以待,静静地等候着敌人的到来……
辽阔的战阵肃然无哗。只有那风卷旗幡,呼啦啦地作响。只有一些暴烈的战马,似乎一意要挣脱勒缰,拧着脖子嘶叫,凶狠地用蹄子踹踏地面,一个劲地刨着脚下的沙土和野草……
今天丹西与戈勃特第二次拔刀相见,赛勇斗智,各展其能。
与第一次会战不同的是,这一回两人都推陈出新,改换战法,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以怪对怪。
丹西搞出来一个完全不合常理的全线平推,并且颠倒次序,先步后骑,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而戈勃特也毫不示弱,玩一个别出心裁的新花样,将数十万蛮族骑兵结成一个极其庞大的骑阵——“鸦兵撒星阵”。
第二十集 第二章
鸦兵撒星阵是著名的鸠蛮族大英雄怯尔不提所发明的一种骑兵战法,鸠蛮人曾经凭此战术在草原上纵横驰骋,百战百胜,从而超越胡狼人成为草原第一强族,比之今日的沃萨人还要威风。
可惜怯尔不提突染怪病而英年早逝,鸠蛮族也很快盛极而衰,跌落原形。此阵虽流传下来为草原各族所模仿、学习、变通和改良,但真正的精髓却不为后辈所掌握,草原各族之间作战经常摆出此阵,却徒具其形,不得其神,变成恍若流氓内讧、盗匪对杀般的混战滥打。
没想到这一回,吸取上次会战教训的戈勃特,一上来就布出此阵。失传多年的无敌战阵,竟然在今天复原重现,被这位草原不世豪雄勘破法门,形神兼备地布列于大荒原上。
鸦兵撒星阵中,游牧蛮骑将他们松散列阵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至,多达数十万的骑兵,三五成群,七八结伙,东一丛,西一簇,就如荒野上的草甸子,毫无秩序、毫无规律地散落在广阔的大荒原上。
他们就像几十万只乌鸦,随意地栖息于大地啄食;亦像无数的星辰,杂乱无序地镶嵌在天幕之上。如此形状,鸦兵撒星阵也因而得名。
仅从表面上,鸦兵撒星阵似乎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可怕的地方,甚至令人生出不过尔尔的感觉。这样大规模的松散陈兵,几乎是一触即溃,好像根本形不成有效的战斗力。
这么做,看起来唯一的一点好处,那就是不会因团簇聚结而被敌人所包围。可是,戈勃特手里有四十四万骑兵,又有谁能够获得这样庞大的兵力,将他们包围聚歼呢?
牺牲阵形的优势以换取这种安全感,岂不是太不值得了吗?除非两军进行毫无章法的大混战,否则敌人如此布阵,不是与自杀无异吗?
包括丹西在内,几乎所有猛虎军团战将的心里都不由得转著这种念头。
不过,一旦真正交兵接仗,游牧蛮族这种战斗队形令人惊叹的威力就会展示出来。
受过残酷的战争考验,历经无数厮杀的草原战士摆陈出来的混乱无序,与中央郡民众起义所展示出来的混乱无序,虽然表面上看有其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著质的差别。
这是一种无阵之阵,个体的无序构成整体的有序,静态的无序却能瞬间切换为动态的有序。
用见微知著的方法去观看每一个体、每一局部,得到的只能是混沌错杂的资讯,而放眼全局,方能体察到整支大军中蕴含潜藏的内在秩序。
依照怯尔不提留下来的老传统,布鸦兵撒星阵时,部队不靠旗帜金鼓来调遣,而是采取更为隐蔽的指挥方式。
各族首领、各部落酋长,各族战将、各级军官,手里都有一根牦尾指挥鞭,挥鞭所指,人马所向。
传递命令也非一味依赖响箭、胡角,更多的还是通过喊叫鸠蛮人的战号——“咕咳”来进行,神秘的咕咳声由疏而密,自迩及远,俄顷千里之外。
这种传令方式不仅快捷迅速,而且让敌人摸不著头脑,即使当面对垒,也弄不明白对手要干什么。如果更恶毒的一些,以旗幡鼓号欺惑敌军,暗地里却搞另外一套,你要是著了道,就可能当面吃个大亏。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铺陈在战场上结阵迎敌的蛮族骑兵,完全是混乱无序的乌合之众,在那里安静地等待著被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对手屠戮。恍如摊在大地上团团块块的垃圾杂物,几根大笤帚横扫过去,就能将其涤荡乾净。
然而这只是游牧蛮军或有意或无意给对手造成的假象,鸦兵撒星阵的首要原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利坚决不动,不见可趁之机绝不盲目进攻,动静之间知敌强弱。
守候战机时,他们静若处子,可一旦与敌接触或者命令传来,他们的动作会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战马的爆发力和冲击力,令他们机动灵活,快捷迅速;蛮族骑手的战斗本能和暗藏的隐秘指挥链条,令他们随时应变,可以进行任何形式的复杂阵列转换。
这些人不动则已,一旦发动,则来如天坠,去似电逝。一忽儿由分而合,一忽儿由合而分,聚似铁水凝结,散若蜂群出巢。进攻时势若山崩,雷霆万钧;撤退时四射迸走,无可追踪。
而他们舒展兵力时则更为骇人了,一支骑队就如一根具有无限延展力的牛皮筋,可以随意地伸缩,以至后世有人惊叹“百骑环绕可裹万众,千骑分张可盈百里。”
这不仅是无阵之阵,也是一种万阵之阵。
当鸦兵撒星阵与敌接触,从无序转为有序的瞬间,你方能体会到“无中生有”一词中蕴涵的深邃意境。
兵锋相对的时刻,隐秘的指挥链将作战资讯通过灵敏的触角传导至战场的每一个角落,看似杂乱无章的蛮族骑阵瞬时作出反应,根据本军所处方位、战场地形环境、敌军阵形与兵力等具体形势,采取最适合发挥本方特长的作战序列和队形。
漫长的战线,两军的接触面上,蛮族骑兵彷彿都变成艺术家,在战场上翩翩起舞,或出或没,或圆或方,或直或曲,或远射或近搏,或突刺或绕击或逃逸,幻出无尽的战阵队形,并且根据战况进展,随时进行著调整与转换。
整支大军就如一块巨大的橡皮泥,由一只无形的妙手摆弄著,捏动著,可以任意施为,塑出任何形状、任何造型。
鸦兵撒星阵更是游牧民族所独有的一种战术。
其他的民族即使想学也学不来,弄得不好反而会自乱阵脚,闹出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那样的笑话来。
游牧蛮军是清一色的轻骑兵,战马就像骑手心爱的女人,被骑著在草原这张无边无际的大床上腾跃驰骋。两者心神相通,情投意合,马儿迎合主人任何的需要,既令骑手进退裕如,飞驰似电,又让他们可以做出各种高难度的战术动作。
把全军转化为轻骑兵,首先在资源上就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即使咬著牙,花费巨大代价做到这一点,要让所有骑手达到这种马术境界,更是难上加难。
也许少数精锐骑队可以被训练出来,可若想把全军训练成这种部队,除非你学著游牧民族那样,把全境的农田改造成牧场,让小孩一出生就在马背上长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方是取胜之道,脱离本国、本族实际的临摹仿效,只能画虎类犬,适得其反。
游牧民族确实具有很多军事上的天然优势,但定居民族在科技文明、武器锻造工艺、阵地和城池攻防方面也具有自己的长处。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一个强盛的国家能够抵御来自草原的威胁,只有在整个王朝腐朽没落、内乱纷起的时候,这种威胁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灾难。
作为一个蓬勃兴起的新国家的领导人,丹西一方面努力增强本国的骑兵,弥补短处,另一方面尽量发挥步兵的长处,而在战术方面,则一以贯之地坚持多兵种合成,协调配合作战的原则。
即便这次冒险出击,分兵齐进,依然不改初衷,每一路出征部队都是骑步配合,协同作战。唯一有所变化的,是这一次让步兵充任前锋,骑兵搁到后部,致使冲击力有所减弱,进军速度则大大降低。
前哨战已经结束,轻骑分队的幸存战士打马归来,从步兵方阵的间隙中穿过,奔往后方歇息和疗伤。防御力超卓,对弓箭免疫的重步兵集团,开始踏步前行,开向战场。
刚才那些毫不留情扑上去砍杀猛虎军团前哨骑队的蛮族战士,此刻也因敌制宜,改换武器。他们还刀入鞘,从背上拔出投枪,从肩上取下骑弓,从箭囊抽出绑有油毡的矢枝,从怀中掏出火石。一边备好战具,一边还要调整队形,迎著对手形成一个向内凹陷的弓形弧面。
经过几个月的对峙交锋,猛虎军团开过来的这种“铁皮人肉罐头”,蛮族联军已经不再陌生。这些家伙有铁甲护身,不怕箭射,刀砍难入,对付之法,莫外用投掷标枪,用有毒的火箭齐射。
如须剿杀歼灭,就必须想办法从方阵薄弱的侧翼突进去,搅乱其阵形,把四四方方的大铁块砸成一块块形状不规则的碎片,然后再聚兵围攻。若是鲁莽地发起正面冲击,等若白白送死,不仅损失大得令人咋舌,更难以取得成效。
当然,丹西对此也做了准备。行进中的步兵方阵,转向不灵活,很容易遭到来自侧面的突击,这是用步兵发动冲锋的劣势所在。
丹西的对策是,一方面步兵方阵放缓攻击步伐,保持对侧翼的警戒,另一方面派出小队重骑兵和箭手进行保护。
看起来,戈勃特无意在此时进行血淋淋的,损耗极大的近身搏杀,蛮族骑兵一边用投枪和火箭掷射,一边催马后撤。向后撤退的同时,一些蛮兵讥笑怒骂,作出各种挑衅动作,另一些人则装出惊竦慌张的样儿,有意在敌军的长矛阵前晃哒转悠,既不让敌人的矛头戳著,又保持著若即若离的间距。
这些有经验的草原猎手,试图通过持续不断的远端打击,使对手阵形散乱;通过挑衅行为,激怒敌人;通过诱敌动作,挑逗敌军来追。
所有的这一切,为的都是乱敌心、骄敌志、怒敌气,令其行为失序,动作变形,从而创造出有利的战机。
不过,常年征伐的猛虎军团,可不是像自由军团那样的沙场初哥,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情绪。他们意定神闲,不骄不躁,不紧不慢,听从指挥官的号令,跟著旗手的战旗,踏著鼓点的节奏,齐整地列队而进。
时不时有人中枪仆地,有人掩鼻晕倒,后排的人紧步向前,填补空位,左右的战友则娴熟地调整间隔,保持阵形完整。
方阵间隔区内的游击射手、紧跟在方阵后方的布鲁斯长弓手,也边走边射,朝蛮族骑弓手发箭,减轻战友的压力。
这种大部队间的动态近程对射,伤亡不大,场面却颇为壮观。
猛虎军团五路大军,在广袤无边的大荒原上徐缓推进,就如五根金色的笤帚,扫到哪里,哪里就惊起大片的鸦群。鸦群发出“咕咳”“咕咳”的叫声,逃离笤帚扫达之处,向东飞去,在不远的地面上又重新扑落立定。
这又像五个巨大的活塞,缓慢而坚定地向东捣进,把平静的大荒原推得水波荡漾,波纹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展,一直到天地相接的远方才告消失……
今天这种打仗方式只怕在战史上亦是难得一见的奇观。丹西和戈勃特都因为摸不清对方的底牌,弄不明白敌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些谨小慎微。
丹西从未见过鸦兵撒星阵,他左瞧右看,琢磨著这里头到底有何玄机。
戈勃特也是满头雾水。看到丹西骑步错位,全线平推,他就像望见一位倒骑著驴子作战的骑士那样讶异。
两人心中都有疑团,又未曾发觉对手有什么可资利用的破绽,自然不敢轻举妄动,随意地大打出手。
而他俩又都不愿意就此脱离战场,丹西主动发起进攻,当然不肯就此退却或停顿,戈勃特亦不想撒马逃窜,错失野外歼敌的好机会。
就这样,两位统帅的心情变得颇为相似。疑虑、不安、侥幸和期盼等等矛盾的情绪同时在两人的心头翻滚,想打又止,欲走还休,两方都陷入了虚实难判,举棋不定的尴尬境地。
故而乾脆,两位指挥官同时做出决定,好好地观战一日,任其所为,看对手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于是乎,一种古怪的战争场面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