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传说
味精厂厂长姓徐,原来是鞋厂的副厂长,因为工作做得好又不太会请客送礼这些旁门手艺,被“临危受命”到味精厂来“解决问题”。现在看眼前这个局面,估计是没等解决问题他先被问题解决了。
徐厂长确实是个不错的人,他听说太阳电子不仅要在租用期给工人按原工资数发工资,甚至还会帮助味精厂补发一些曾经拖欠的工资,此人已经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大老爷们对着我们竟然泣不成声。我能理解那种心情,当很多人的生活来源成为他责任的时候,他个人所承受的压力显然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鲁薇向徐军厂长承诺,不仅会在工资上补偿现在的工人们,也会按照使用时间支付一定比例的租用费,不过前提条件是徐斌要协助管理。这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我们现在派人来管一段需要磨合时间,岁月不待人;二是我们不希望因为来了人发了钱让徐军的威信下降,毕竟这个厂还有可能还给他。
当天下午,鲁薇电话调过来的会计们把钱发下去,徐军宣布了最近的一些变动,并向大家承诺可以保证不再拖欠工资,我把记忆中以前在顾问公司给别人做产品上市启动时看过的一种鸡精配方给了厂里的技术人员,让他们先按照配方来出成品。按照时间估算,成品出来的同时我这边的商标和包装设计也该都能完成。
等我把设计交给鲁薇,第无数次从她眼睛里看见敬佩的时候,已经又是一个10月长假了。
鲁薇有无数事等着办,先走了。我揉发酸的肩膀问张小桐:“你说这算不算虐待童工啊?我记得当初全市学生联名写告别游戏厅宣言的时候也没这么累吧……”
张小桐明白我的意思,把我拽到沙发边,让我坐地毯上,她坐在沙发上轻轻给我揉捏肩膀:“我的周少爷,辛苦您了。要不要奴家给您倒点茶?”
“茶?”
“对,要不要?”
我忽然想到了什么,跳起来一把搂住张小桐:“姐姐!你真是我的好姐姐!”
张小桐莫名其妙,却哪里知道自己一句话把喝茶的定义重新诠释了一遍。
第二十一章
据我所知,中国内地茶饮料市场是95年之后才逐步形成的,比之前的矿泉水和之后的果汁饮料崛起的更快更迅猛,到97年为止中国茶饮料市场年产20万吨,98年立马变80万,隔年变185万。尽管这样,茶饮料在日用饮料市场上所占的比例也不过是不到40%,由此可见整个饮料市场都大有可为。
张小桐一个茶字让我想起了每年总值超过40亿元的茶饮料市场,我怎能不激动?
更重要的是,这玩艺成本低,我们现在扫扫余钱肯定搞得起。没记错的话旭日升集团的茶饮料最早也是94年才上市,第一年市场回报不过区区数百万元,论正面竞争我不怕它们,老子知道的配方就比他廉价好喝,我自己喝过的茶饮料就几十种,从红茶绿茶到冰爽茶花茶蜂蜜枣茶花旗参茶,其中大多数饮料包装瓶上的配料都看过,只要自己慢慢尝,总能做出和那些茶饮料味道差不多又廉价的新饮料出来。
张小桐这一句话提醒了我,我们现在手上不用留太多钱,趁早继续投入比较好。
正巧,这时董庆华来了个电话,说于春荣在隋云飞那里做的不甚开心,问张小桐有没有地方安排,张小桐看我的眼神飞快地答应下来。由于于春荣在管理蛋糕店的时候也涉及过饮料市场,我们可以说是捡了便宜人才。
让张小桐安顿于春荣这方面的事,接下来的我可就没那么轻松了,最初配方全要看我的。
一般来说,我上课的时候寻思着各种饮料的配方和调配方法,放学就把郭振杨远哲他们拉到家里试喝各种配出来的饮料。最开始我先用小袋红茶做试验,发现如果不加果味还是有点不够清爽,而果味产品目前我还没有太大信心。反复折磨之后我又开始试绿茶,还嘱咐去台湾谈芯片业务的员工带一点统一和顶新集团的产品回来。毕竟台湾的茶饮料已经有接近三十年历史,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这样折腾到10月底,几瓶顶新国际和统一的东西带到,我的研究才有了一点点突破。此时于春荣已经在银弹攻势下把生产线和厂房搞定,技术人员也带到了。大概明张小桐要做什么之后,于春荣佩服得不得了,要知道现在能有这种心思的人少得掉渣啊,此人跑得卖力,我们就轻松许多。
原汽水饮料厂做技术的工程师被带到我们这来,人家毕竟专业,只看了我们的配方几眼马上明白了该怎么调整比例,郭振他们几个紧锁了三个星期的眉头终于在新配方下舒开了。尽管这挺伤自尊,我还是很兴奋地跟张小桐说:“碳酸饮料一统天下的时代差不多该结束了。”
张小桐点点头,意味深长地说:“你的时代来了。”
我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是我们的时代。”
近来忙得太厉害,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喘气跟杨远哲打两盘游戏的同时不免想到,现在去找自己在98 年之后才认识的那些朋友们好不好?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暂时放弃,一是现在我年纪太小,二是他们现在的状况我不是都很清楚,万一把事弄砸了很不好办。不如等到时机自然成熟,一个一个认识过去也容易。
郭振原本不太习惯这种无所事事的生活,这个人每天都很忙地学东西看书或在游戏厅见识各种人,现在被我们教化得也甘之如饴了。其实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我这里总能知道一些新鲜东西,以他和杨远哲葛金秋的智商,举一反三那是骂他们,举一反五还差不多。每次和他们聊天我都头上冒汗得厉害,心说要不是老子从三岁开始恶补了这么多东西,照以前的本事用不了多久还不在你们面前丢人现眼到死?
我始终觉得自己在带动别人情绪方面的本事比较差,相比之下我这三个朋友就都很能行,在不自觉间也向他们学了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我经常能想到以前那个20年里我们一起欢笑的日子,这种参照和对比让我觉得很快乐,毕竟现在大多数事还是朝着好的方向走。
11月初,我带郭振他们去参观新型茶饮料“太阳红茶”的生产线,我对他们说:“以后想喝就给我打电话,我姐在给这个品牌做广告,要多少有多少。”
哥几个被绵长的流水线镇住了,他们当中只有郭振曾经去过小型汽水厂,还算镇定,其余两人啧啧称奇:“这得多少钱啊……”
我说:“大概500万人民币吧。”
几个人眼珠子差点掉出来:“500万??!!”
我轻描淡写地说:“这还只是生产线的钱,没算其他的。”
几人不吭声了,我看着他们,说:“其实只要肯努力,我们将来都能更有钱,你们觉得呢?”
郭振最先反应过来,笑着点点头。
杨远哲很肯定地说:“钱都是人赚的,别人能赚,我也能。”
葛金秋说:“安命立身。”
我笑了,长出一口气,他们在这种年纪已经能有如此斗志和想法实在太好了,这正是我想要的。一人不怕没本事没条件,怕的只是没有肯去为自己想要事物努力的心。不是连周星驰都说过么,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依我看,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强者,人人都能成大事。
那之后一段时间里,三人找我出去玩的次数明显少了。我分别去找他们,发现三个人居然主动报名去参加一些课余补习班。其中郭振去了弱电技术夜校,杨远哲和葛金秋去的是英语补习班。这些东西基本上和他们后来的发展一样。
11月底,搞了近三个星期的省内宣传之后,新一代茶饮料“太阳红茶”上市,效果还不错。国内很多媒体对这次茶饮料的出现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上市活动由于春荣一手操办,无数电话打到他那,于春荣忍不住跟张小桐诉苦:“换了三个电话了,公司是不是考虑补偿一点?”
张小桐笑嘻嘻回答:“过完年再说,现在公司没钱。”
我偷偷嘀咕:“没钱……就差日进斗金了,还没钱……”
相比之下,鸡精已经悄无声息地上市了,徐军之前的窘迫只是因为确实没钱,而且味精厂已经到了没任何人肯再借给他们钱的地步。我们的大笔资金一输入立刻就活了。张小桐告诉徐军,先不要放弃味精的生产,让两种产品并存一段时间,等慢慢宣传渗透到社会舆论当中去再停掉味精生产线。徐军心领神会,注册了新牌子的味精,重新上阵。
中国味精知名品牌不超过3种,其中最有名的两种几乎10年没变包装,连概念企划都从未提出过。就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让这两三种牌子的味精垄断了国内市场近10年,在很多人看来都有点不可思议。我们又是改包装又是做广宣又是买枪手记者的折腾了有一段时间才把新的味精品牌送到全国各大商场,卖的还不错。
接下来就是青少年牌了,鸡精强势登场。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知道有一个太阳集团,他们卖的东西不是绿色环保食品就是廉价青少年用电脑,总之企业抬头一排大字“关爱青少年成长”,企业文化算是初步搞出来了。鸡精上市相对来说容易得多。
首先是《绯红少年》的上整版广告。
然后太阳电子只要卖一台“少年梦想家”就送一本宣传小册子,上面有世界几次大规模味精毒性抽调的报告,以及一些相关的枪手文,后半本是一部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93版内容。
再下来就是“太阳红茶”送小包装鸡精,买一送一,划算到死。
以现在茶叶市场的市价来算,我们的茶饮料出厂利润能达到接近一倍,商家也高于50%,这样的饮料谁不想卖卖看?
于春荣本来赋闲了几天,人有点松懈,自从回到张小桐手下做事之后,这人几乎忙疯了。每天电话无数,各地商场之间互通一些消息,一个知道进了货十个跟着要,这人抱怨完电话没几天,又来抱怨了:“供不应求啊……”
张小桐一笑:“加生产线吧,也不用犹豫。”
产品上市一个月就加生产线,史无前例了。我们按第一年做到利润超过1000万来投入,结果依然是供不应求。
我看着一天天变化的传真和数据,对张小桐说:“还真是全面开花啊……”
张小桐做痛苦状扶头:“我现在是初三啊,你这不是害我么……”
我嘻嘻一笑:“您告诉我您现在除了需要背的东西还有什么要学的?我教您就是了……”
张小桐笑而不语。
我拍拍她的手:“其实我有更好的办法,寒假之后找你们老师谈谈,保送一高中不就得了?”
张小桐摇头:“我没把握保送,不是每个老师都喜欢我的。”
我说:“那是之前吧,你直接和你们班主任谈谈,我不信她能放任这种好机会。华东水灾之后你的形象已经很高大了,这种事我觉得应该他们来找你才是。”
好像为了印证我的话,一个星期后张小桐的班主任找她谈话,问她愿不原意接受保送,目标是一高中的实验班。我给张小桐的建议是去普通班,那些所谓实验班无非是加大学习量之类的调整,对她来说有害无益。老师本以为她迫于压力会选择不接受保送,没想到张小桐竟然爽快答应,心满意足地离去。
没有考试压力,张小桐更忙得肆无忌惮了。
12月底,圣诞节,我请张小桐出去走走。每年的这个日子我总是很感慨,时光飞逝啊,现在不似从前了。
第二十二章
93年12月24日平安夜是星期六,晚上我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出来吃饭,吃饭完饭分别送他们回家后,我和张小桐打车到了刚建成的电信大厦旁边。这里是10月才建成的,我们本打算把其中一层租下来做娱乐城,后来考虑不如等等,等自己这边搞的差不多了直接用自己的房子。况且现在搞娱乐城我们也没什么底气,等过几年让杨远哲他们来做倒不错。
电信大厦旁边是同样新建成的基督教教堂,我和张小桐跟着鱼贯而入的人群走进去。98年之后我曾有过每年圣诞一个人去教堂的习惯,一直到几年之后身处工厂林立深圳郊区,我才明白自己已经不适合这种所谓净化心灵的场所了。
其实在我来说,去教堂有点像吃肯德基,尽管我一年一个样一年一个城市地奔波,隔一段时间重复去一样的地方能让自己保持一种反复回顾自己心态,所以尽管我不是基督徒,依然会在平安夜来教堂反省自己一年来所做的一切。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古怪的习惯。
教堂里人很多,我和张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