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传说
梅词∽约阂荒昀此龅囊磺小!?br />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古怪的习惯。
教堂里人很多,我和张小桐因为身高不够只好上二楼,在楼上前排稳稳站好,看摆在一楼牧师台上的简易马棚,我笑着对张小桐说:“看过圣经吧?就是旧约和新约。”
“看过。”
我朝台下看,一个打扮朴实的修女正在那向教友们提问,问耶稣活到多大年纪。
“知道吧?”
“知道,33岁。”
我想起某本书上描述耶稣的话,就是这样一个木匠,这样一个传教范围不超过自己家乡,传教时间不超过3年的人,他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奇迹。如果现在这个时代出现某种宗教,恐怕不太容易达到这个高度了。正如基督教某些教士所说,现代人已经没有了见证自己生活与信仰相依的能力。信仰是需要生活来见证的,中国人没信仰只是因为他们太实际,见证信仰的机会不多。纵观中国几千年来所信的种种宗教,不过是种种利益化身罢了。
我低声对张小桐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啊,世界排名总不会出前三。”
张小桐笑笑,问我:“你怎么忽然想到来教堂了?”
楼下修女已经下去了,换了一个气派十足的神父上来,我看他连圣经都不拿,知道是个口才很好的人。我对张小桐说:“这本来就是外国人带来的节日,当然要来教堂过。”
“就为这个?”
“当然不是,”我眼睛一直看着前方,没瞅张小桐,“等楼下的讲完吧。”
张小桐知道我不到最后不揭谜底的性子,也不说什么,和我一起安静地看楼下牧师的演讲。
这种斯曾相识的场面让我有一点点感慨,时间真是不经意间就没了,眼看着93年就这么过去,好像昨天还是86年我睁开眼睛再见张小桐一样……不过我有点疑惑,这丫头不是会越长越丑么?现在怎么越长越漂亮了?
大概唯一的解释就是此人现在快乐得紧,不似之前那样每天愁眉苦脸。或者还有一种解释,现在的时空已经是所谓的平行空间了,这个张小桐只是身份是我表姐而已,却朝另一个方向变化而去。
楼下神父在谈现实与信仰的结合,这个话题也算比较古老了,我心不在焉地听着,想着关于张小桐和自己的种种往事,忽然觉得自己的手被拉住。
讶然扭头看了一眼张小桐,看见一张有一点羞红小脸。张小桐此刻看起来很似精心修饰过的娃娃,我被这种可爱搞得心里微生一点波澜,不由自主抓住她的小手,朝她微微一笑。
没多久,张小桐掌心被我抓的有一点出汗,我看神父也讲的差不多了,悄悄拉着她下楼。
楼下有人正在派发圣饼,我随手接了两个,递给张小桐一个:“出埃及记未必是真的,不过确实不算难吃。”
张小桐咬了一口,皱皱眉头:“有点硬。”
我笑笑:“软了就是棉花糖了。”
我们两个叼着MANA饼出了教堂,这时城建尚未达标,路上的灯不多,连市政府门口的广场也只是稀稀落落一点灯光。我对张小桐说:“你说这个城市建设项目都拿下咱们得赚多少钱?”
张小桐刚想说什么,我又对她一笑:“逗你的,今天不说工作,咱们是出来玩。”
伸手出去,我递给她一个小盒子:“圣诞快乐,顺便,生日快乐。”
张小桐没想到我竟然能记得她生日,前几年我可是一点表示都没有,忽然来这么一手,把小姑娘惊喜得不知道怎么好了。看我的那双眼睛刷地就蒙上一层水雾。我明白她的心思,这几年来我们一起同舟共济,但每次到关键时刻我总是讳莫如深,仿佛把她当外人一样。在生日和平安夜双重的意义的晚上送一件礼物,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表示心中有她,她当然高兴。
美丽的小姑娘站在路灯下拼命压抑了很久才把眼泪压回去,带着一点泪光的笑着问我:“是……是什么?”
我耸了下肩,伸手去给她擦掉眼角的泪花:“傻丫头,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张小桐拍开我的手,自己擦干净眼泪,慢慢打开包装,里面还是一个盒子。
再打开,里面是一对银制水晶耳环,耳环在街灯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我对张小桐说:“来,我给你戴上。”
张小桐小心翼翼弯下腰,任由我把一只耳环戴在她左耳上。
“这样就很好看了。”我说,“戴一边比两边都戴好看,”
“真的?”张小桐有点不习惯,左右扭扭头,“你喜欢我戴耳环?”
“我觉得你戴耳环特漂亮,”我由衷地说,“不信咱们现在拉个人去问问,别人也肯定这么说。给你个建议,可以在左边鬓角梳个小辫子,这样两边都有东西,还不对称,肯定好看。”
张小桐也真了得,当着我的面三下两下把辫子扎出来,映衬得自己脸蛋儿又漂亮可爱几分,把我看得眼睛直往外冒。
“小桐,你真的很漂亮。”
嘴把不住门,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还是以前称赞姑娘太习惯,所谓的条件反射。张小桐听我这么说,眼里飞快绽放出欣喜的光,低头抱住我:“谢谢你,行文。”
虽然我们两个常腻在一起,这次拥抱感觉却有点不太一样。
我被张小桐抱住,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这平安夜真他妈是传说中的开苞夜,这种日子果然方便推倒小姑娘。”
——看来我还是比较流氓,虽然玩了几年纯情,本质没变。
抱了一会,张小桐在我“乖,等会别人看见该大惊小怪了”,“别上报纸了”之类的玩笑下才慢慢松开手。我笑嘻嘻地盯着她:“喜欢吗?”
“当然喜欢。”
“哎……这答案不够标准啊,”我怪叫,“我觉得你这么也得说一句‘废话’之类的,再掐我一把才是我认识的张小桐小姐啊……”
要知道,人是不能乱说话的,嘴欠的结果就是真被掐了一下。
从灯光处移动到黑暗处,我拉着张小桐坐在教堂门口的花坛上:“小桐,没给我准备圣诞礼物吗?”
张小桐摇摇头,又点点头。
我心下了然,不动声色:“是什么?”
张小桐想了一下,狡猾地看着我:“你太聪明,不好玩。”
“我装傻你也看得出来啊,”我拉着她的手说,“圣诞节么,形势罢了,倒是要感谢小姨,生了你这么个温柔腼腆漂亮贤淑的女儿,没有你陪,这几年我该多寂寞。”
张小桐也想起这几年来我们生活和关系的变化,有点失神:“我又何尝不是?”
我做大人状摸摸她的头:“一切会更好的,相信我。”
张小桐朝我吐舌头:“人小鬼大。”
话音没落,一个吻落在我脸上。双唇点在脸上的感觉还是很熟悉的,张小桐的吻也似意料之中的,不过我还是有点傻了,摸摸自己脸,又看看张小桐,自言自语:“也就这样了。”
张小桐正扭过头去做羞涩状,没听清我说什么。我伸手搂上她纤细的腰肢,用自认最温柔的声音说:“谢谢你,小桐。”
张小桐听我说的诚恳,慢慢转过头来,即便是夜里也看得到她脸上绯红无数,这是女孩子的特权,也是骄傲。
一个女孩一生又能遇到几个可以让自己喜悦又羞涩的人呢?
我对张小桐来说,应该算一个持续了数年的惊喜,而她对我来说,是一种无条件的支持。我并不知道自己用作弊一般的优势获得她的信任乃至于感情对不对,但我明白,我们都会在自己有优势的时候利用,而不是安静地等待。
不可否认,因为和张小桐过于频繁而亲密的接触,加上她自身一些从前不可能有的变化,她确实具备了吸引我的条件。只是我自己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有把握的事,天下间九成九的初恋都要分手,世界上大多数人在誓言之后都要变上几变。我深知自己也还没能跳出这个圈,所以我把脚步放的很慢,只是希望大家都有个缓冲。将来更理智、更成熟、更能依靠自己的时候,一切都好说。
现在的这种亲密已是我所能做的最大限度了。
我抱着张小桐,轻声说:“时间,时间,我们有很多很多时间,我们也需要很多很多时间。”
张小桐依偎着我,轻轻点头。
1993年的圣诞节它就这样过去了,带着我可爱表姐的轻轻一吻,还有两块MANA饼。
晚上回家,我看见父母正在收拾东西。客厅里乱得一塌糊涂。
心中透亮,他们又动手了。
看我回来,我爸没好气地吼了一声:“干吗去了?”
我眼皮都没抬:“跟小桐姐去教堂看热闹。”
“整天就知道玩,一点出息都没有!”
我知道这是今天的火继续发在我身上,我挠挠头:“行了,我知道了,期末我考学年第一就是。”
连续几年都是第一了,这句话说出来他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不过没认错:“以后不准这么晚回家!”
“行,我去睡了。”
我妈看着我想说什么,没说出口。
我走到自己房间门口,回头说了一句:“这么大岁数了,火气小点好。”
说完回房间,没理两人。这种事最近半年来频率增加,已经习以为常。可能人世间最不能勉强的就是感情,别说他们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解决?
回到房间里,我在没开灯的床上坐着,回味张小桐那一吻,论心智,我肯定超过张小桐不少,可这种少女清新味道的吻还是让人有点遐想,我想着张小桐,想这下一步该怎么走,想着父母的关系到底有没有能力解决,想到头昏脑涨,倒头睡了。
第二十三章
1993年底,联想提出创建国产计算机品牌的概念,打出“扛起民族计算机工业大旗”的口号。我知道这个口号在96年才算初步实现,之前的品牌代理还是很有活命余地。不过此时太阳电子的品牌已经销售了一段时日,效果甚好,我倒也不怕。民族工业么,大家都赚钱才好,真正搞一家垄断是舒服了,问题是将来在承担IT市场所面临的种种危险的时候也只有一家,这就不太好玩——虽然知道IT市场的种种变化,我参与进来之后的变化就未必能和以前一样了,况且联想所携的技术底子普通企业无法企及,真想打压也未必能吃得了好。
香港联想到96年就要亏损了,94年赢利还很丰厚,95年内存降价,联想光库存积压就亏了上亿,这些事我也知道。国内暂时按兵不动,我让刘明耀尽快召集人才在香港开辟新战线。刘明耀这次很小心地问我:“我们的战线是不是有点太长了?”
我不置可否地回答:“相对人才数量来说,是有点长。”
刘明耀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我明白了。”
我知道他是真明白了。
三天之后,太阳电子全国范围高薪诚聘人才的活动再次展开,我和张小桐都不爱去看报纸了,全是相关报道——公司定期给我们发招聘进度报告,比报纸上的详细无数倍。
太阳电子如火如荼地招聘着,“太阳红茶”的销售那边也开始亮绿灯,迎来第一个高潮。
其实就是年底了,年末商战第一场,碳酸饮料大家喝得有点腻,茶饮料图新鲜,口味也不差,更重要是相对来说这个更符合中国人对健康的一贯印象。毕竟碳酸饮料之类的还是“邪门歪道”,果汁饮料则太贵,要么就被疑为“人工色素太重”,种种原因,最后都选了茶饮料。以前我在顾问公司曾做过类似的市场调查,大概能知道为什么后来几年里中国茶饮料市场能从几个亿涨到几十个亿,而且还翻番地往上涨,这些原因都有一些。
既然销量上去了,宣传就得跟着往上涨。按照一般的商业定律,销售利润的20%为宣传费用。以这个比例来说,我现在用在宣传上的那点点可怜钱简直就是少到不能再少。这也和我以前从事的行业有关,当年给人搞策划总是追求最小投入最大效果,习惯了。
好比有一次给一个酒搞上市,当时有两个备选方案,一个是直接雇游行队伍把酒送到事先联系好的酒店和商场。当时连我在内四个策划在城市地图上画了一天,又亲自走了一遍,发现此路不通,消耗金钱时间都太过巨大,于是换了第二种方案。
第二种方案十分简单,在周末最热闹的时段租几架直升飞机,大白天洒经过稀释的白酒和横幅出去。这种花钱相对居然比敲锣打鼓要少,最终我们选用了这种。
上市仪式当天效果一般,围观的人虽多,但大家都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第二天效果开始显现,几乎全国的网站和报纸都报道了这个事儿,中国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