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传说
2002年末国内曾经有一个游戏学校打出“暴雪程序员认证”的口号,引无数人上当。由此可见暴雪在国内游戏爱好者心中的地位,也可见暴雪的程序员在众人眼中的地位。
95年,暴雪刚刚推出魔兽2,在四个月内卖了50万,这个数字在当时已经是很惊人的了。不过这个公司之后波折甚多,多次的收购风波,副总裁和创始人之一的Bill Roper等人的陆续离职等等被业界炒得沸沸扬扬。
现在还没多少人觉得这个公司有那么大潜力,我一直寻思着应不应该提前下手,又一次找人把几个做游戏的鬼子灌躺下之后,我跟刘明耀谈起这个问题。
刘明耀因为工作关系恶补了好一阵的世界电子游戏发展史,尤其近年来的这些掌故,他简直比我还熟,听我这么说,这人脑子有点转过来了:“你的意思是希望把他们全拿下?”
“嗯,差不多。”我说,“我们现在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知名度有知名度,收购他们不在话下。我现在其实很发愁,我们的网络游戏制作团队现在还没勃起,找现成的要好一些。目前这些人,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吧。”
刘明耀有点想不开:“外包也不方便么?”
我摇头:“我想要他们做咱们的游戏品牌,你考虑一下吧,一个游戏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就那么多,但是一个优秀制作团队的价值就要大太多太多了。现在他们还不算春风得意,刚开始转战PC市场,咱们机会大。等人家有钱了,咱们未必能买得起。”
刘明耀点点头:“也成,这战火就要烧到国外去了,我想起来都有点热学沸腾。”
我眺望远方,淡淡地说:“看着吧,烧遍世界是迟早的事。”
第五十三章
95年中国最好的游戏是什么?
恐怕所有人都会回答,是《仙剑奇侠传》。
这个1995年7月上市的游戏感动了无数华人,在《最终幻想6》红透日本的年代,在《皇家骑士团2》上市、《勇者斗恶龙6》登场的年代,中国太多人没有SFC,没有日文造诣,也不能完全领会那种日式架空故事的精华。中国人都在玩自己的游戏,在中国所有的电脑房里响着同样的音乐,同样的情节让无数人捧腹大笑,扼腕叹息,也感动流泪。
当年曾经有评论说,仙剑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中文游戏玩家情感上的空白,把一片遐想、一种情怀完美地传达出来。中国人骨子里都传统得很,有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通过当时无比细微的小细节表达出来,让很多人心生感慨。
仙剑停在中国游戏排行榜上5年多,做为商人也许会考虑它的偶然因素,但做为一个游戏玩家,我相信这绝不是偶然。
我几乎是第一时间拿到这个游戏,拿到的同时,我让刘明耀送了所有游戏开发部门人员一套,硬性规定,所有人都要玩一次看看。那些不懂中文的,让翻译陪他们玩,目的很简单,让他们明白,有些东西该如何表达。亚洲人含蓄,美国人直白,我希望所有人能明白,中间这个平衡的点该如何找。20世纪末,日本人通过大量的吸收美国文化找到了这个平衡点,而中国人却止步不前。我不想这种情况再发生。
张小桐玩的时候我是三陪,此人感情比我脆弱很多,果不其然在游戏中途落泪一次,结尾落泪一次。还让人给她搞了限定版的CD在家反复听,在《绯红少年》上写了一个同人小说。我便感慨,谁说玩游戏的女孩子少?只是当年我们没机会碰到,或者没机会培养罢了。
杨远哲暑假里没怎么闲着,估计是跟葛金秋讨论航海纪行的细节又说得兴起,给我补充了近六万字的文字材料,很多未定细节在补充材料里得以充分完善,我看了之后觉得这个人将来如果不做游戏策划简直就是业界损失——最难保证的收支系统被他以简单明了的话概括出来,而且针对单机版和网络版还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内容。据说刘明耀把这些东西拿给航海纪行研发部那些人看的时候,这帮人的表情变幻莫测。用行话来说就是“冰火九重天”,忽冷忽热,一会喜一会忧,让人觉得他们只可能是四川青城山来的民间艺人,懂得瞬间变脸……
纵观最近太阳集团的竞争对手,不是台湾茶就是台湾游戏和台湾艺人,我觉得如果我们涉及影视方面就等于是跟台湾同胞全面开战了。为了保证我们的前进方向正确而远大,我又联系了三哥,让他在拉帮结伙的同时别忘了给我们找点资讯。信息时代嘛,多知道一点总没坏处。
我们和三哥不太方便经常见面,毕竟见面次数多了那些消息敏感的人都会起疑,张小桐的身份不如前两年刚崛起时那么保密,多见面只会增加麻烦。我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基本上是通过专门的电话或者郭振来传递,现在郭振甚至搬离原来住的地方,在市中心租了新房子。三哥常年不在家,郭振一个人留在那里也会很麻烦。
95年是国外黑客猖獗的年代,我觉得如果算黑客的话,也应该有郭振一个,此人已经换了一台电脑,电脑水平土匪猛进——没错,是像土匪一样勇猛地进步。8月底Windows95就发售了,我估计到那时候我才能开始正八经地使用电脑,毕竟按年代来算,我是一个习惯了傻瓜式操作的人,让我花费大量时间成为程序员又不太可能,只好等小比直接把图形OS完善了再说。
按照市值估计,到96年中,MS的股票市值大约是1000亿美元,不过这种洪水一样的涨势在我们大肆收购微软股票的时候并未发生,也就是说我们还是以很低的股价收购了大批微软股票,记得当时收购之后我对公司内部众人说:“恭喜大家,以后我们花的就是美国股民的钱了……”众人哄笑。似乎是因为一些不可见因素导致了微软股票的没有如之前历史那样飞速增长。
只是,这样一个巨人,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阻力也始终是要继续成长的。我对微软和小比都很有信心,印象中叫Bill的好像都是牛人,比如那个暴雪的创始人,比如出去打仗回来搞莫妮卡的比尔·克林顿,还有这个图形操作系统的统治者……英语里Bill用的最多的地方是账单,这些人都是典型朝别人派发账单的强者。我偶尔会考虑一下,是不是我的英文名也要弄成个比尔点什么什么才能更发达?
当然,这个想法转瞬即逝,我们得接着忙活其他问题。
七月底,学校招生工作进行得七七八八了,时不时有什么局长处长的公子小姐来加个塞,弄得鲁薇也时常皱起眉头。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不是对意中人说俺稀罕你,而是拒绝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可能用到他他就可能阻到你的人。我干脆给鲁薇出主意,把这些牛人的孩子都梳一遍,集中放在两个班上,学生之间出了毛病让这些家长自己放对,学校笃定中立骑墙看戏就好。其他的问题么,赶紧找个挂名管事的校长。
刘明耀的老师,系主任万博琛绝对是最好人选,这人现在熬得有点辛苦,毕竟东大阿尔派软件开发责任有限公司成立之后,不少人在学校里表示了对太阳电子的一些不屑——毕竟不是直系的利益关系,能拿到的好处太少。万博琛在学校跟人为这个立场问题没少斗,刘明耀能提供的毕竟也只是物质上的好处,其他的都爱莫能助。万博琛年初就有了退意,春节刘明耀去送礼的时候隐约提起过一次。校长一职我们暂时找不到什么特别值得信任的人,刘明耀跟我提起这事,我觉得比较可行。毕竟是在最初起步时帮过我们不少的人,人年纪也大了,挂个校长的名让他威风几年算是对他的一种回报。而且就报酬来说,刘明耀绝对不会亏待万博琛。
学校都要开始上课了,校长还没决定是谁,我和鲁薇以后每次想起这事都想笑。不过毕竟鲁薇现在可以挂名校长,匀出多的时间就看刘明耀怎么劝万博琛了。
刘明耀这两年跟我学了不少,嘴开始贫得冒烟富得流油,我是没能旁听他怎么劝万博琛,只得到一个结果:这厮用了一个星期时间让万博琛办了提前退休。我个人觉得,这当中口才发挥和待遇问题还是其次,万博琛更深一层想到的估计是刘明耀的父亲,我们的副省长。小小一个学校,再怎么能行,也就给自己一笔退休金,搭上刘明耀这趟便车则不一样,哪个老人不希望自己晚年走得更顺利一些?
学校按照常规私立学校的模式,大致划分成四个部分,即小学、初中、高中、专科学校四个部分——幼儿园不是没有,但我压根就不承认它是学校的一部分。幼师现在便宜似保姆,那些一个个刚从幼师毕业的大姑娘们几乎是拿着裸体写真集出来找工作,整个幼儿园便是私立学校成本最低的部门,而且是师资素质(单论相貌)最高的部门。
我故意的,就是想看看来接孩子的爹会不会比妈多。
张小桐对我这种布置很有一点意见:“何必如此,你不怕麻烦?”
我赤着脚踏在一本厚厚的辞海上,做出征途是星辰大海状道:“我的征途是恶趣味的海洋……”
“切!”
“人活着就该有一点恶搞精神。”我继续顾盼生姿,“你到时候不想看看那些老夫老妻们来幼儿园接孩子时的表情吗?”
张小桐使劲捏了我一下:“你这叫破坏人家家庭和睦。”
“嘿,你这话就说错了。”我说,“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他们要是没有这个心,家庭和睦怎么就能被这么简单破坏了?我不过是把应该发生的问题题前暴露出来。这场痛不如短痛也是对的您说是吧?”
张小桐无语,她也明白,其实人都是这样,烦恼多只不过是因为要求太多。
我抱抱她:“好姐姐,你不打算去读大学部吗?”
说到这个,张小桐笑着点点头,在我额头轻轻亲了一下:“当然去,陪你这个小鬼。”
然而我们却怎么也想到,张小桐就读太阳学团二部大学部这个事儿在执行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8月初刚回到国内的小姨和小姨父这次坚决反对张小桐去读私立大学,理由很简单,北大的特招证书下来了。
打算特招张小桐的学校有三所,天津南开、北京北大、上海交大。
在现在这个年代,如果说一个学生读12年书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大概有七成学生会说是想去这几个学校之一。连我都觉得,如果我是张小桐的父母,听说自己女儿决定放弃这三个学校不去而去一个刚成立的私立学校,我说不定反应比小姨和小姨父更强烈。
也就是张小桐吧,这几年实在做了太多事,让父母不好说得太过分。毕竟孩子做的很多事已经超过自己父母能力范围了。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们很喜欢互相比较自己孩子的成绩和成就,大概很少有人比过孩子的快乐吧?我的人生就曾经在这种比较中迷失,又因为父母离异而找到方向。想起来也挺可悲的,偏偏要没有什么人关心,都靠自己挣扎的时候才能明白很多道理。也许让人成长的最佳捷径就是绝境吧?
我这个人很自私,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依然不太希望张小桐跟她父母出现太大的争执场面。
毕竟,亲情是我曾经失去的。甚至到现在为止,我才能从因为经济和观念改变的父母身上找到一点我曾经失去的亲情,这份改变还是我自己努力得到的。小姨对张小桐的理解和支持有时候我都觉得匪夷所思,在这方面,我觉得张小桐不该继续忤逆父母的意见。
我找张小桐出来吃冷饮。
地点依然是我们一切事业的起点“雪缘”,这个分店的店员不知道换过多少茬,现在的分店经理和店员都不认识我们,我们也乐得清静。
张小桐脸上明显有着一些忧虑,我看着觉得还行,最少没有不高兴,证明她也能理解父母的想法。
叫了两份样式极其朴素的冰淇淋,我发现一个小问题,张小桐不知不觉间受了我的影响,在很多方面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我一直信奉简约、简洁,认为这就是一切变化的最终结果,没想到不知不觉间张小桐也如此了。
张小桐低头用小勺拨弄冰淇淋,看起来有点忧郁少女的味道。这人平时对谁都笑呵呵的,也就对着我能袒露心事。
我伸手去捏她的下巴:“妞,来给大爷笑一个。”
张小桐真笑了,还打了我手一下:“没正形。我正发愁呢。”
我看着她的眼睛:“决定不了?”
“嗯。”张小桐低头,“想和你在一起,也不想让他们失望。”
我无言,伸手拍拍她的手:“还是先别让他们失望吧,我可以随时过去看你,我们以后的时间多的是。”
张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