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皇帝我怕谁
我不知道太后要告诉我些什么,只好点了点头,没有插话,但听她接着说道:“当为对付妖后,刘瑾也算立过功劳。先皇在时,就曾赞许过刘瑾此人,说他胆大细心,手段非凡,加上他自幼陪伴皇上,所以当时很多事要靠着刘瑾去办,先皇才留下遗旨,让他掌着东西二厂之印,统管着锦衣卫。”
我这才明白到,原来刘瑾之所以能够得势,最初就是皇帝家的人默许给他的。其目的不过是要让他当一只看门狗,以制约群臣,看守好皇室的大门。而刘瑾本身也不是省油的灯,由于陪伴太子之利,得到正德的宠幸,很快又结党成群,摸爬滚打,才有了今天如此的权势。
“母后,可是现在百官们对刘瑾的意见很大,我想您也知道了。就儿臣刚回宫的时候,李东阳他们三位内阁的大臣,就悄悄给朕递了折子,要求弹劾刘瑾,而今天关于那檄文的事,内阁大臣们都咬着不放,想要朕立刻把刘瑾给办了。不过后来儿朕给搪塞了过去……”
太后听了我的话,露出一丝不悦之色,“李东阳与杨一清他们几个总喜欢以忠臣自居,说到底,他们一个个都惧怕刘瑾,所以就知道在下面搞这些小动作,总想拿皇上当枪使,亏他们还是些读书人!他们也不想想,刘瑾如今掌着东西二厂,全京城的锦衣卫,加上他手下的亲信,现在京城里大内卫士、禁军有一半都是刘瑾的人,要是真闹出点事了,最后还不知怎么收场……哼!李东阳他们真是一群混账东西!”
太后骂起人来,还真是不留口,几个内阁首辅大臣,已是被她批评的一文不值,我连连点头,却听她又说道,“皇上,这有些地方也要怪你了,以往你总是宠幸刘瑾和他下面那帮人,才会使得他们越来越放肆。”
我心道,这可不关我的事,要怪也只能怪已死了朱厚照了,不过现在我顶替了他的位子,也只得跟着低头认错,“母后,这是儿臣的错。”我又试探着问道,“儿臣现在已经后悔了,现在刘瑾手里的权利有这么大,母后您看是不是要找机会把他给废了?”
太后摇了摇头,成竹在胸地说道:“皇上,明早你当众处罚刘瑾一百庭杖,做一个敬示便好了。为了监视宁王,以后还要很多事要用着刘瑾。而且有刘瑾在,李东阳他们才会知道恪尽职守。他们想搬倒刘瑾,刘瑾自然也时刻想收拾他们……为君之道在于御人,不管怎么样,皇上只要能平衡了各方的势力,让他们都围着你做事就行了。这样我大明的江山才能安定。”
听过太后的教导,我真是忍不住佩服,什么叫权术?眼前这个在皇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今天真是给我好好上了一课。不过想到刘瑾现在手中的势力这么大,那他岂不是可以在整个京城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表面上看刘瑾对我是忠心耿耿的,但保不定哪天会出什么状况。
太后见我眼中还有疑惑之色,便又微笑着说道:“皇上也不必太过担心刘瑾了。他这个人虽然很有能耐,也很有野心,不过他终归是个太监。先皇驾崩前,能够放心在刘瑾伺候在皇上身边,便是这个原因了。”她稍稍一顿,又解释道,“太监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宫中每一个太监净身之后,他们的宝贝都放在宝贝房里,等到死后一起入土安葬,若不然便不得安生。而刘瑾的宝贝却不在宝贝房里。先皇驾崩前,便让哀家找地方将此物收藏好了。这些都是先皇的临终前安排。以前皇上年轻任信,这些事哀家也就没让你知道,不过现在哀家感皇上真正成熟了,可以真正担负起大明的江山了,也就将这些事一并告诉你了。”
“哦!原来如此,儿臣都明白了。父皇他可真是英明神武,深谋远略啊!”
我口里对自己的“父皇”弘治帝表示钦佩,而心中却想这招可真是狠毒啊!刚才就一直在猜想,刘瑾到底有什么把柄被太后抓在手里?现在才知道,被太后紧紧抓着的不是他的“把柄”,而是他的“宝贝”。我想着忍不住心中暗笑,同时亦有点同情刘瑾了,当太监还真是可怜啊!
~第一百二十二章杖责刘瑾~
我正为得知了刘瑾的把柄而暗笑,却听太后忽又说道:“皇上,除了刘瑾之外,他的义女刘锦儿,你也须小心提防,不可与之太过亲近了。”
听太后提到锦儿,我便忍不住问道:“母后,锦儿如此聪明能干,不知道您对她到底有什么误会啊?”
太后摇了摇头,又说道:“皇上,哀家也知此女与你幼时为伴,你对她颇有感情,但事过境迁,皇上已贵为我大明天子,而那刘锦儿现也不过是刘瑾手中的一个工具罢了。”
“母后,您这样说,是不是……”
“人心难测,有些事皇上并不知道。”我的话未说完,便被太后挥手打断了,只听她轻轻唤了一声,“三娘,你出来吧!”
一个身影如鬼魅般闪现在我的眼前,我定睛一眼,那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子,一身宫娥行装,相貌平平,但眼中却透中绝世高手的锐利之光。她刚才能一直隐身于四周,可以避开我的察觉,想来身手绝不是一般厉害。我心想此女可能是太后身边的贴身保镖。
“姬三娘拜见皇上!”那老宫女现身后,便是恭敬地向我礼行。
我望向太后,只听她介绍道:“三娘是哀家的心腹,受命于先皇,一直暗中保护哀家,并负责看管刘瑾的‘东西’。她是哀家身边最忠心之人了。”
我闻言,点了点头,又听太后说道:“三娘,你将那件东西拿给皇上瞧瞧吧。”
“是!”姬三娘冷冷地一点头,随手从身上摸出了一只精巧的耳坠递到我面前。
这半只耳环好眼熟啊?我看得一愣,猛然想起了刘锦儿所戴的半只耳环,适好与眼前所见的半只一模一样,想来定是一对。记得以前初见之时,我便好奇地问过锦儿关于她只戴半边耳环之事,但最后她黯然未答,只是想不到另外的半只竟会在太后手里。到底锦儿与太后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呢?
我默默地将姬三娘手中的半只耳坠拿入手中,太后见到我脸上的疑惑之色,便是解释道:“皇上,当年在你登基当日,有两名大胆的窃贼潜入慈宁宫图谋不轨,她们想要来偷刘瑾的宝贝,并行刺哀家。幸好被三娘及时阻止了……”
我心中一怔,知道太后所指的两名窃贼,一个是刘锦儿,另一个可能就是锦儿提到过的好姐妹——紫霜。她们两个均是朱厚照幼时青梅竹马的玩伴。锦儿也曾说过,这一对耳环,我一只送给了她,另一只便给了紫霜。而当我向她问及紫霜时,她当时却是神色黯然,原来以前竟发生过这样的事。现在属于紫霜的那半只耳坠在姬三娘手里,难道说紫霜已经被杀了?
我心中正暗自揣测着,却听姬三娘接口说道:“皇上,我奉先皇遗命,为太后护驾,当日大胆潜入慈宁宫的两名女贼,一个被我当场击毙了,另一个负伤逃脱了。而这只耳坠便是从那已死的女刺客身上摘下的证物。”
我合上手掌,将手中的半只耳环紧紧握住,听到这里我早大概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事。就在当年朱厚照登基为皇之日,刘瑾秘密派遣了两名义女潜入慈宁宫,一来为了偷他的“宝贝”,二是为了谋杀太后,若是此事成功,那么他便是再无后顾之忧。
这时,太后又说道:“皇上,当年发生的事,哀家为顾全大局并没有公开,只是在事后严重地警告了刘瑾,他若再敢心怀不轨,哀家便毁了他的宝贝,让他死后也不得安生!”
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太后会不喜欢刘锦儿,而锦儿也不愿与太后见面。其实锦儿以前做的这件事,也不过是听从刘瑾之命罢了。这不仅是让她背叛我,更让她失去了一位好姐妹,因此事而埋在她心中的阴影绝对不会小。想到这里,我心中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
“母后,您的良苦用心,儿臣都已经明白了。儿臣听了您的一番教导,可真是受益良多。不过时候也不早了,您也请保重身体,早点休息吧。儿臣也该告退了。”
与太后谈完话,时间已经很晚了,弄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吃晚饭,不过这次谈话却让我收获不小,不仅对太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朝廷势力的格局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是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政治课,这对我以后能当好这个皇帝很着很大的帮助。
回到自己的寝宫,夜已经很深了,留下听差的梅儿,见我回来,立刻给我端上来一盘糕点和一杯暖茶,供我享用,接着又带同几名宫女为我的寝宫里添置暖炉。
吃饭、穿衣都有人伺候着,真是饿不着也冻不着,那真是幸福的没话说。我一边用着点心,一边赞扬道:“梅儿,你可真是贴朕我的心意。朕都还没开口,你就知道朕想要什么了。呵,有你这想能干的宫女,可真是一个顶十个啊!”
梅儿谦虚道:“皇上,其实是小诚子公公告诉梅儿,皇上与大臣们议事,又去了太后宫,晚上还没用过膳,所以梅儿才去御膳房给皇上弄了些小点。皇上你为国事如此操劳,而梅儿做这些只是尽自己的本份罢了。”
我喝了一口暖茶,连连点头,真是满意的没话说,而梅儿已是退去为我铺床设帐了。等镇饱了肚子,我伸了个懒腰,这时才忽然记起,答应了华美丽要去她那里睡的。不知道这么晚了,她还有没有在等我?
铺好了床位的梅儿问道:“皇上,您要就寝了吗?还有什么要吩咐梅儿的?”
我没有答话,一旁的小诚子倒是猜到我的心事,走上前道:“皇上,奴才记得您今天答应了丽贵妃要去她宫里的。您看现在要不要奴才再去备轿?”
“嗨!太晚了,还是算了吧。”我心想着来日方长,于是摇了摇头,对梅儿说道,“梅儿,你刚才给朕弄的那些江南小点很不错。明早你帮朕给送一些到丽妃那儿去,顺便告诉她,朕有空再去看她。”
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都齐聚在金銮大殿,虽然安化王造反这个消息,也多少带点爆炸性,不过我昨晚已经和朝中的重臣们商讨过了,因此现在殿下百官们也表现的很镇静。
早朝一开始,大臣们先是将起兵造反的安化王大肆批评、辱骂了一翻,接着又奉承了我的当政时的功绩,说了一大堆场面话后,才渐渐进入了正题。
我见他们说了半天,却没有一个人再提檄文之色,不过杨一清等内阁大臣脸上,仍隐约能见到一丝不满之色。这样不了了之,他们肯定不甘心。
我懒懒地靠在龙椅上道:“各位爱卿,昨天你们有提到关于安化王所发的檄文一事,朕当时并未表态,不过之后朕也同太后商讨过些事了。不知诸位爱卿心里可有觉得朕在袒护刘瑾呢?”
我这么问,殿下众臣哪敢答话,一个个闷低着头,就连李东阳和杨清等内阁们均露出一丝后悔之色,可能他们也自认为昨天的事做的太激进了,由于无法猜透我的心思,现在搞不好会弄得偷鸡不得,反失一把米,毕竟刘瑾不是那么好惹的。
我笑了笑,偏头望了陪侍在身边的刘瑾一眼。胖太监也知道是该他粉墨登场的时候了,于是大步走了出来,朗声说道:“陛下,咱家受先皇之托,奉旨伴驾多年,深感皇恩浩大。如今安化王共然犯上作乱,其罪难容!”刘瑾大义慷慨地说了几句后,又将语音一沉道,“殿上的文武众臣们,皆是与咱家一般尽忠朝廷,不过也难保有谁会没有半点过失。安化王发了一篇檄文,宣扬咱家的罪责,虽然言不尽实,但咱家也略感愧对皇上,为了以召皇上平民之理,老奴愿请皇上杖责一百,以示天下!”
刘瑾这段话,可真是大出了众臣的意料之外,忿忿开始交头接耳。其中殿上张允、焦芳都刘瑾一派的亲信更是吃惊不已。杨一清和李东阳等人闻言,先是一愣,接着扬起了眉色,他们也知道搬不到刘瑾,但这次能让他吃点苦头,也算没有白费功夫。
由于此次昨晚就在太后面前说好了的,因此我撑起身来,扫了殿下众臣一眼,配合着刘瑾主说道:“刘公公如此以身作则,那朕就如你所请。来人啊!将刘瑾庭杖一百以示惩戒!”
当职的四名廷卫已进走进了殿来,虽然有我的圣旨,但要叫他们打刘瑾,仍然显得有些心怯,迟迟不敢上来将他拿住。反倒是刘瑾昂然走了下去,主动领罚。
接下来,整个金銮殿都陷入到一片沉默当中,只能听见“啪!”“啪!”“啪!”的板子声。
我听那声音可是板板到肉,心知刘瑾受这杖责,倒是一点没有作假,不由有点佩服这胖太监的胆色。明朝的皇帝有此坏习惯,老喜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